一种陶瓷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8407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锅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的陶瓷制品。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汉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百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陶瓷品种。它们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长石、石英等传统陶瓷原料,而是使用其他特殊原料,甚至扩大到非硅酸盐,非氧化物的范围,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文献已将“ceramic”一词理解为各种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的通称。因此陶瓷的含义实际上已远远超越过去狭窄的传统观念了。

人们经常使用陶瓷锅来做汤,陶瓷锅适合对食物进行小火煨、焖、炖,陶瓷锅具有硬度高,耐氧化,不生锈,安全无毒的优点,并且陶瓷锅导热迅速、均匀。

现有的陶瓷锅有以下几个缺点需要克服:

1、现有陶瓷锅的锅体与锅盖接合处密封性较差,由于陶瓷锅很多采用炭火加热,会有很多燃烧产生的烟气灰尘进入锅内,十分不卫生,另一方面烹饪时内外空气流动大,会导致烹饪的效果降低,食物不容易被煮烂;

2、在炖汤时,一般在快要起锅时才加入佐料和调味料,此时锅内温度很高,如果直接打开锅盖添加佐料,很容易被高温的水蒸气熏到,十分危险,再者,烹饪过程中打开锅盖添加佐料会使锅内温度急剧降低,会对烹饪效果产生影响,导致食物不容易被煮烂,或者食物口感口味下降;

3、打开锅盖后,锅盖上的水珠会滴的到处都是,既不安全也会导致地上都是水渍,且开盖后锅盖不好放置,盖口直接朝下放会导致锅盖边沿粘上脏东西,十分不卫生,盖口朝上放,操作不方便且不稳定,容易滚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进一步提出一种陶瓷锅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陶瓷锅结构,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锅耳,所述锅体左侧锅沿上设有一段弧形插槽,所述锅体的其余锅沿上设有竖直插槽,所述锅盖底部边沿设有与弧形插槽、竖直插槽位置相对应且大小相匹配的弧形插板和竖直插板,所述锅盖的左侧设有一个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上方连接佐料斗,所述加料管下方贯穿锅盖,所述加料管的左侧壁上设有一贯通的挡板插槽,所述挡板插槽处倾斜向下插入一根挡板,所述挡板的最右端抵在加料管的内壁上,所述挡板的左端为设有一个垂直于挡板的横杆。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插槽与竖直插槽在锅体的锅沿上的长度占比为1:3。

进一步地,所述锅盖上设有锅盖提纽。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与锅盖的最左端在同一竖直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设置弧形插槽、竖直插槽和弧形插板、竖直插板,解决了传统陶瓷锅锅体与锅盖接合处密封性差的问题,使烟气灰尘无法进入锅内,同时内外空气流动小,烹饪效果大大提升,关盖时先将弧形插板嵌入弧形插槽中,然后顺势将竖直插板嵌入竖直插槽中即可,开盖则相反;

2、本发明通过设置加料管、佐料斗和挡板,可以方便的在烹饪中途添加佐料,先将佐料倒入佐料斗,然后抽出挡板即可,十分方便快捷,无需开盖,避免了被高温蒸汽熏到,也不会对锅内的温度产生影响,添加完佐料后,再插回挡板即可;

3、本发明通过挡板左端的横杆与锅盖最左端相配合,使锅盖可以稳定的立于桌面上,稳定的同时也十分方便卫生,在锅盖立起时,锅盖上的水珠会流落到底部,在弧形插槽处蓄积,避免了开盖后水珠乱滴发生烫伤或污染地板。

本发明中的挡板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作为佐料斗的开关阀门,还可以作为横杆的支架,用于立起锅盖;本发明的弧形插槽也同样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作为密封部件,也可以作为锅盖立起时的蓄水容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关闭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加料管与佐料斗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3为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锅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打开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锅体,2-锅盖,3-锅耳,4-弧形插槽,5-竖直插槽,6-弧形插板,7-竖直插板,8-加料管,9-佐料斗,10-挡板插槽,11-挡板,12-横杆,13-锅盖提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陶瓷锅结构,包括锅体1和锅盖2,所述锅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锅耳3,所述锅体1左侧锅沿上设有一段弧形插槽4,所述锅体1的其余锅沿上设有竖直插槽5,所述锅盖2底部边沿设有与弧形插槽4、竖直插槽5位置相对应且大小相匹配的弧形插板6和竖直插板7,所述锅盖2的左侧设有一个加料管8,所述加料管8上方连接佐料斗9,所述加料管8下方贯穿锅盖2,所述加料管8的左侧壁上设有一贯通的挡板插槽10,所述挡板插槽10处倾斜向下插入一根挡板11,所述挡板11的最右端抵在加料管8的内壁上,所述挡板11的左端为设有一个垂直于挡板11的横杆12。

其中,所述弧形插槽4与竖直插槽5在锅体1的锅沿上的长度占比为1:3。

其中,所述锅盖2上设有锅盖提纽13。

其中,所述横杆12与锅盖2的最左端在同一竖直线上。

实施例2

一种陶瓷锅结构,包括锅体1和锅盖2,所述锅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锅耳3,所述锅体1左侧锅沿上设有一段弧形插槽4,所述锅体1的其余锅沿上设有竖直插槽5,所述锅盖2底部边沿设有与弧形插槽4、竖直插槽5位置相对应且大小相匹配的弧形插板6和竖直插板7,所述锅盖2的左侧设有一个加料管8,所述加料管8上方连接佐料斗9,所述加料管8下方贯穿锅盖2,所述加料管8的左侧壁上设有一贯通的挡板插槽10,所述挡板插槽10处倾斜向下插入一根挡板11,所述挡板11的最右端抵在加料管8的内壁上,所述挡板11的左端为设有一个垂直于挡板11的横杆12。

其中,所述弧形插槽4与竖直插槽5在锅体1的锅沿上的长度占比为1:3。

其中,所述锅盖2上设有锅盖提纽13。

其中,所述横杆12与锅盖2的最左端在同一竖直线上。

其中,所述锅体1采用复合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复合陶瓷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二氧化皓65份,二氧化硅45份,碳化钨5份,钛酸钡8份,二硼化镁3份,二氧化铈2份,二氧化钛2份,氧化铝5份,氧化钇0.3份,氧化铪0.4份,滑石粉8份,巢湖砂4份,磷酸二氢铝5份,钢纤维2份,碳纤维5份,碱式碳酸镁5份,微晶玻璃粉8份,乌克兰蜜蜡原矿石18份,翠铬锂辉石22份,碳酸锂6份,硝酸铝5份。

上述各组分经过球磨、滤泥、练泥、成型泥坯、高温烧结等步骤制得锅体1。

本发明在使用中:

1、通过设置弧形插槽、竖直插槽和弧形插板、竖直插板,解决了传统陶瓷锅锅体与锅盖接合处密封性差的问题,使烟气灰尘无法进入锅内,同时内外空气流动小,烹饪效果大大提升,关盖时先将弧形插板嵌入弧形插槽中,然后顺势将竖直插板嵌入竖直插槽中即可,开盖则相反。

2、通过设置加料管、佐料斗和挡板,可以方便的在烹饪中途添加佐料,先将佐料倒入佐料斗,然后抽出挡板即可,十分方便快捷,无需开盖,避免了被高温蒸汽熏到,也不会对锅内的温度产生影响,添加完佐料后,再插回挡板即可。

3、通过挡板左端的横杆与锅盖最左端相配合,使锅盖可以稳定的立于桌面上,稳定的同时也十分方便卫生,在锅盖立起时,锅盖上的水珠会流落到底部,在弧形插槽处蓄积,避免了开盖后水珠乱滴发生烫伤或污染地板。

本发明中的挡板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作为佐料斗的开关阀门,还可以作为横杆的支架,用于立起锅盖;本发明的弧形插槽也同样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作为密封部件,也可以作为锅盖立起时的蓄水容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