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603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推拉门组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推拉门组合。



背景技术:

正常合页门总会出现一种问题,不能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开门或关门,比如在搬运产品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有一个人扶住门放置其关闭。而想圈养动物的围栏结构,需要添加一个饲养者进出的门,当不上锁时,动物可能从门中跑出。如果能限定住推拉门的开关位置,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推拉门组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推拉门组合,包括两相对墙体和置于两相对墙体之间的拉门,所述拉门包括可推拉的自由端,和作为转轴的门轴,所述拉门通过铰链结构固定于一墙体上,所述拉门相对于两墙体只呈两种状态,打开状态和管壁状态,所述拉门与铰链结构插接套和,通过上提旋转完成两种状态的转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两相对墙体分别为固定墙面和自由墙面,N个固定轴套成列固定于所述固定墙面上,所述门轴插于所述固定轴套的内轴壁内,其中N≥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轴套包括一固定片和所述固定片前端一体连接的圆柱空心轴套。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片左右两侧设有螺栓孔,螺栓穿过螺栓孔固定于固定墙面完成对固定轴套的墙面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内轴壁与固定轴套外壁之间夹有轴承套,所述内轴壁相对于固定轴套轴向限位,径向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轴套空心轴套上边沿设有两个豁口,分别为第一卡合槽和第二卡合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合槽设于靠近固定片位置,所述第二卡合槽设于经过圆柱空心轴套与固定片连接点的圆柱截面直径另一端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门轴上设有若干对应卡合块,所述卡合块可卡于第一卡合槽和第二卡合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合槽和第二卡合槽中轴线与轴套截面圆心夹角为α,其中60°≤α≤12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内轴壁上边沿水平高度不超过卡合槽底边水平高度。

有益效果

发明提出了一种推拉门组合,包括两相对墙体和置于两相对墙体之间的拉门,所述拉门包括可推拉的自由端,和作为转轴的门轴,所述拉门通过铰链结构固定于一墙体上,所述拉门相对于两墙体只呈两种状态,打开状态和管壁状态,所述拉门与铰链结构插接套和,通过上提旋转完成两种状态的转换。保证两种状态时形成自锁结构,防止门因外力而关闭或开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铰接结构放大图;

图3为拉门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拉门待关闭状态铰接结构放大图;

图5为拉门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拉门打开状态铰接结构放大图;

图7为固定轴套结构示意图。

固定墙面1,自由墙面2,拉门3,门轴31,卡合块311,固定轴套4,第一卡合槽41,第二卡合槽42,内轴壁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推拉门组合,包括两相对墙体和置于两相对墙体之间的拉门3,拉门3包括可推拉的自由端,和作为转轴的门轴31,拉门通过铰链结构固定于一墙体上,拉门3相对于两墙体只呈两种状态,打开状态和管壁状态,拉门与铰链结构插接套和,通过上提旋转完成两种状态的转换。

两相对墙体分别为固定墙面1和自由墙面2,N个固定轴套4成列固定于固定墙面1上,门轴31插于固定轴套4的内轴壁43内,其中N≥2。

固定轴套4包括一固定片和所述固定片前端一体连接的圆柱空心轴套。

固定片左右两侧设有螺栓孔,螺栓穿过螺栓孔固定于固定墙面1完成对固定轴套4的墙面固定。

内轴壁43与固定轴套4外壁之间夹有轴承套,内轴壁43相对于固定轴套4轴向限位,径向转动。

固定轴套4空心轴套上边沿设有两个豁口,分别为第一卡合槽41和第二卡合槽42。

第一卡合槽41设于靠近固定片位置,第二卡合槽42设于经过圆柱空心轴套与固定片连接点的圆柱截面直径另一端处。

门轴31上设有若干对应卡合块311,卡合块311可卡于第一卡合槽41和第二卡合槽42。

第一卡合槽41和第二卡合槽42中轴线与轴套截面圆心夹角为α,其中60°≤α≤120°,优选70°,90°。

内轴壁43上边沿水平高度不超过卡合槽底边水平高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