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固定蒸架。
背景技术:
电磁炉上用汤锅或者蒸锅蒸食物时,通常会在锅内放一个蒸架;因为电磁炉是利用磁力线切割磁性金属分子,导致分子间共振磨擦生热的原理来工作的。所以在电磁炉在工作时锅具会有振动。这个时候蒸架在长时间会移动到锅的边缘,水蒸气液化后会顺着锅沿流入碗内,破坏食物美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固定蒸架,能够适应不同深度的锅内水深,并能保证在锅内不会移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固定蒸架,包括圆形支撑盘和若干个均布在支撑盘底部的支撑脚,所述支撑盘上沿径向均布有若干个顶推机构,所述顶推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盘外侧的套管,套管后端设置有横截面呈C形的限位槽,限位槽位于支撑盘内侧,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壁上均布有若干个U形卡槽,还包括一外径与套管内径相等的顶杆,所述顶杆侧壁后端设置有卡入卡槽的凸杆,限位槽的两侧壁上的卡槽交错布置,所述支撑脚包括一圆管,圆管内设置有能沿圆管移动的支杆,所述圆管侧壁底部开设有沿轴向的竖槽,所述竖槽上沿高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与竖槽相连通的T形槽,所述支杆侧壁顶端设置有能在竖槽和T形槽移动的卡销。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内径与套管内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数量为4个,顶推机构数量为4个。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弧度大于180°,其顶部开口能让凸杆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可升降的支撑脚,保证蒸架可以适应不同锅内水的深度,同时顶推机构可以固定蒸架,防止蒸架移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管和限位槽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杆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脚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支撑盘,2-支撑脚,3-顶推机构,31-套管,4-限位槽,41-卡槽,5-顶杆,51-凸杆,6-支杆,61-卡销,7-圆管,71-竖槽,72-T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一种自固定蒸架,包括圆形支撑盘1和若干个均布在支撑盘底部的支撑脚2,所述支撑盘上沿径向均布有若干个顶推机构3,所述顶推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盘外侧的圆形套管31,套管后端设置有横截面呈C形的限位槽4,限位槽位于支撑盘内侧,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壁上均布有若干个U形卡槽41,还包括一外径与套管内径相等的顶杆5,所述顶杆侧壁后端设置有卡入卡槽的凸杆51,限位槽的两侧壁上的卡槽交错布置(可以增加顶杆伸出长度数量,限定不同的伸出长度),所述支撑脚2包括一圆管7,圆管内设置有能沿圆管移动的支杆6,所述圆管侧壁底部开设有沿轴向的竖槽71,该竖槽一直开设至圆管底部,所述竖槽上沿高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与竖槽相连通的T形槽72,所述支杆侧壁顶端设置有能在竖槽和T形槽移动的卡销62。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内径与套管内径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数量为4个,顶推机构数量为4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的弧度大于180°,其顶部开口能让凸杆移动。
本实施例中,套管和限位槽一体制成,支撑盘、圆管、套管和限位槽通过焊接在一起。
使用时,转动支杆将卡销转到竖槽内,拔出支杆至相应长度,再转动支杆将卡销套进T形槽;将蒸架放入锅内,转动顶杆将凸杆转动到限位槽上方开口处,推出顶杆至锅内侧壁,转动顶杆,将凸杆卡入卡槽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