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涉型材,具体地,涉及型材结构,尤其是一种智能床型材构件。
背景技术:
在家具床领域中,为对床垫起到承重的作用,人们较早发明了床板。后由于床板较硬,人们进行改进得到了排骨架,以提高舒适性。例如专利文献CN303354775S、CN301502945S公开了一种排骨架。如今,人们已开始考虑如何开发智能床,智能床涉及到电路与气路的走线空间,还涉及到驱动机构的布置以及安装的便捷性,排骨架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床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型材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型材结构,包括安装底部、滑槽部、容置空间;
安装底部上延伸出一个或多个滑槽部;
安装底部与滑槽部界定形成容置空间;
滑槽部的上部延伸出连接部。
优选地,安装底部上延伸出的两个滑槽部,分别记为第一滑槽部、第二滑槽部;
第一滑槽部与第二滑槽部之间的位于安装底部上方的空间,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优选地,滑槽部的顶面平坦;多个滑槽部的顶面之间平齐。
优选地,滑槽部包括外斜撑件、内斜撑件、梁;
梁的外侧部、内侧部分别通过外斜撑件、内斜撑件连接安装底部。
优选地,外斜撑件、内斜撑件呈八字形布置。
优选地,梁的外侧端延伸处倒扣。
优选地,倒扣通过撑角连接梁的底面和外斜撑件的外侧面。
优选地,倒扣的水平端面位于同侧安装底部的内侧。
优选地,安装底部的底面采用凹凸行布局。
优选地,相邻滑槽部的相对内斜撑件之间连接有连接梁;
连接梁穿越容置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斜撑件界定出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作为电缆线路与气路的走线布置空间,且结构合理,结构尺寸容易保证,重量较轻。
2、本实用新型通过倒扣,能够快捷地与床垫的安装件匹配安装。
3、本实用新型利用八字形分布的内外斜撑件使得结构稳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型材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型材结构与安装件的装配图。
图中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型材结构,尤其是一种智能床构件,包括安装底部8、滑槽部100、容置空间6;安装底部8上延伸出一个或多个滑槽部100;安装底部8与滑槽部100界定形成容置空间6;滑槽部100的上部延伸出连接部。
如图1所示,考虑到智能床的床垫具有线缆以及为气包提供充放气功能的气路,需要在床垫的下方提供走线的空间,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底部8上延伸出的两个滑槽部100,分别记为第一滑槽部101、第二滑槽部102;第一滑槽部101与第二滑槽部102之间的位于安装底部8上方的空间,形成所述容置空间6,以供电气线路与气路管道的容纳布置,紧凑与隐蔽。
进一步地,由于要在型材结构上装配安装件,因此,滑槽部100的顶面平坦;并且梁4的外侧端延伸处倒扣2,倒扣2由梁4的外侧端向下延伸,可减少安装件安装时摩擦面。当有两个梁4时,就具有两个倒扣2,这两个倒扣2相背设置,以与安装件的槽宽匹配,限制了安装件的位置,是安装件能够顺畅滑动安装,即安装件能够通过滑槽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型材结构上。倒扣2通过撑角3连接梁4的底面和外斜撑件1的外侧面。倒扣2的水平端面位于同侧安装底部8的内侧,使得安装件的宽度可以不超出安装底部8的宽度,以有助于提高安装件与型材结构的整体稳固度。
更进一步地,多个滑槽部100的顶面之间平齐。为提高结构强度,同时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使用以降低重量,滑槽部100包括外斜撑件1、内斜撑件5、梁4;梁4的外侧部、内侧部分别通过外斜撑件1、内斜撑件5连接安装底部8。外斜撑件1、内斜撑件5呈八字形布置。安装底部8的底面通过凹行结构801、凸行结构802实现凹凸行布局,减少面宽,保证型材平面度,同时也形成了槽口结构,在减少型材重量与用料的同时,还保证了强度与提高了去应力能力。相邻滑槽部100的相对内斜撑件5之间连接有连接梁7;连接梁7穿越容置空间6;其中,容置空间6的位于梁7的上方、下方的部分可以分别形成电路走线空间和气路布置空间,在满足加强结构强度的同时也满足为容置空间6留出足够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型材结构能够限制其上所安装的安装件的5个自由度,减少固定安装的繁琐;型材结构的长度可以自由决定,根据安装件的长度以及数量决定;在优选例中,所述型材结构的安装方式垂直于床的宽度方向,实用时多个型材结构可平行排列,数量以实际需求为准可进行调整适应。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