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7794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调温睡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睡袋,具体涉及一种调温睡袋。



背景技术:

目前的睡袋结构单一,面料厚,保暖性好但透气性差,易热出汗;面料薄透气性好但又不暖和,易使人受凉。尤其是婴幼儿睡觉时易踢掉被褥,极易感冒生病。睡眠在婴幼儿期占据相当高的比例,婴幼儿期是儿童睡眠模式发展和睡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婴幼儿期的睡眠问题不仅会阻碍婴儿的智力和体格的正常发育,而且已经成为父母就诊时抱怨的主要问题。故而对于人体的睡眠舒适性进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相变调温睡袋,此睡袋在结构上一般是直接通过涂层的方式在内层面料上涂覆一层相变微胶囊,或是在原料上直接采用相变材料纺丝然后织成面料,如宇航服采用的就是此种方法。但是相变微胶囊涂层不够牢固,不耐水洗,且由于相变材料量少的原因调温效果一般,而相变纤维成本过高,且受纤维本身性质所限,制成的面料服用性不佳,并且一般使用棉作为填充层时间长久夹层会变形且不耐水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耐水洗及成本低的调温睡袋。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调温睡袋,由面料制成,面料包括表层、填充调温层和衬里,填充调温层填充于表层和衬里之间,填充调温层由纱布、棉层和相变调温絮片水刺复合而成,棉层为水刺棉层,并位于纱布和相变调温絮片之间,纱布与表层贴合,相变调温絮片与衬里贴合,相变调温絮片上布满有均匀的孔,并且相变调温絮片由相变微胶囊构成。

进一步地,相变调温絮片上均匀分布有菱形孔。

进一步地,表层为纯棉针织布。

进一步地,衬里为纯棉纱布。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调温睡袋,由于具有调温作用的相变调温絮片通过水刺的方法复合在棉层上,使得填充调温层结构稳定,相变调温絮片不易脱落流失,耐水洗;中间的棉层为水刺棉层,具有良好的蓬松感,又耐水洗;相变调温絮片上布满有均匀的孔,从而相变调温絮片呈网状结构,即节约成本,网状结构又可达到良好的调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调温睡袋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相变调温絮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调温睡袋,调温睡袋具有自动调温功能,调温睡袋由面料制成。

如图1所示,面料包括三层结构,分别包括表层1、填充调温层2和衬里3,填充调温层2填充于表层1和衬里3之间。表层1为纯棉针织布,为柔软有弹性的针织面料,可减少睡袋对人体的束缚感,提高舒适度。衬里3为纯棉纱布,纯棉纱布柔软舒适,衬里3与人体肌肤接触,纯棉纱布让人体更为舒适,纯棉的纱布更贴近自然,有助于使用者进入深度睡眠。

填充调温层2由纱布21、棉层22和相变调温絮片23水刺复合而成,棉层22位于中间。填充调温层2填充在表层1和衬里3之间后,填充调温层2的纱布21与表层1贴合,相变调温絮片23与衬里3贴合,即具有调温功能的相变调温絮片23离人体更近。纱布21为稀疏的纯棉纱布,水刺附着在棉层22上,稳固了整个填充层的架构。棉层22为水刺棉层,为蓬松的结构,棉层22单独由水刺工艺制成,再与纱布21和相变调温絮片23水刺复合在一起。相变调温絮片23由相变微胶囊制成,如图2所示,相变调温絮片23上布满有均匀的菱形孔,呈网状结构,相变调温絮片23也可布满圆孔或方块构成网状的结构。相变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调温功能,故相变调温絮片23具有相变调节温度的效果,相变调温絮片23可通过吸热和放热来维持舒适的温度,并且相变调温絮片23只需少量材料即能达到相变调温的效果,故将相变调温絮片23制成布满孔洞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调温睡袋,由于具有调温作用的相变调温絮片23通过水刺的方法复合在棉层22上,使得填充调温层2结构稳定,相变调温絮片23不易脱落流失,耐水洗,相变调温絮片23具有吸热放热效果,使得睡袋具有调温效果,让人体处于舒适状态;中间的棉层22为水刺棉层,具有良好的蓬松感,又耐水洗;相变调温絮片23上布满有均匀的菱形孔,从而相变调温絮片23呈网状结构,即节约成本,网状结构又可达到良好的调温效果。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