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其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1739发布日期:2018-06-19 19:3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其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其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饭锅、电饭煲、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内胆基本上都是柱桶状,其容积部分都是直筒状或敞口状,此形状有利于内胆的机加工生产,但对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却没有帮助,不能更好的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性能。

现有专利有披露球形形状的内胆,虽然一定程度上能提升烹饪效果,即在烹饪过程中形成翻滚,促进烹饪,参见图1,内胆的口部为朝向内胆内侧方向,烹饪过程中,该口部的作用引导烹饪产生的泡沫等回落至内胆内,图中箭头方向代表泡沫流动方向,当产生的泡沫经过胆身横截面的最大内径处后,由于所述胆身横截面的内径逐步缩小,引导泡沫等回落至内胆内,但是球胆的上部区域不能有效加热,从而导致此内胆还是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不均匀加热就会造成冷热不均的问题,当加热系统火力过大,容易造成溢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其烹饪器具,其中内胆通过外过渡部以及外分隔部配合将内胆的外壁分割出三段外径不同的胆体,提高了整体的烹饪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包括胆体,所述胆体包括胆身以及位于胆身上部的扩口部,所述胆身与所述扩口部连接形成所述胆体的侧壁,所述胆身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外过渡部,所述侧壁与所述扩口部的连接处设置外分隔部;所述外过渡部以及所述外分隔部将所述内胆的外壁分割出三段外径不同的胆体。外过渡部以及外分隔部配合使用,将外壁进行轴向区分,且对应三段外径不同也对应形成了多个烹饪腔,在烹饪过程中,多个烹饪腔进行协同作用,提升了整体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三段外径不同的胆体自上而下形成顺次连接的扩口部,上胆身以及下胆身,下胆身与加热系统距离最近,能第一时间感受加热系统的热能,提升烹饪时间和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扩口部截面为弧面或竖直面或斜面,所述上胆身截面为弧面或竖直面或斜面,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对应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胆身截面为弧面,由于加热系统一般采用IH线盘或者发热盘,在烹饪器具中IH线盘为弧形的,则弧面的下胆身刚好与弧形的IH线盘相匹配,更好实现烹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过渡部还将所述内胆的内壁分割出内弧面和内斜面,所述内弧面与所述底壁的内壁连接,所述内斜面与扩口部的内壁连接,内弧面与底壁的内壁在内胆的内壁形成整体弧面,刚好也与下胆身截面为弧面整体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内胆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截面上,所述扩口部的截面外径大于所述胆身的截面外径,所述扩口部的截面内径大于所述胆身的截面内径。从上述可知,扩口部形成的烹饪腔的容积最大,能实现防溢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扩口部形成保温防溢腔,以所述外过渡部为轴线将所述胆身分为主烹饪腔和沸腾促进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壁与所述胆身的部分侧壁形成所述主烹饪腔,所述主烹饪腔的容积小于所述沸腾促进腔的容积。沸腾促进腔提供了较大的食材翻滚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侧壁上设置凸环,凸环方便手持取拿内胆。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煲盖,以及加热装置,所述煲体内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采用上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内胆侧壁同时设置有外过渡部以及外分隔部,外过渡部以及外分隔部配合将内胆的外壁分割出三段外径不同的胆体,提高了整体的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另一种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7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2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2和图3所示,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包括胆体,所述胆体包括胆身100以及位于胆身上部的扩口部200,所述胆身与所述扩口部连接形成所述胆体的侧壁,所述胆身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外过渡部400a,所述侧壁与所述扩口部的连接处设置外分隔部300;所述外过渡部以及所述外分隔部将所述内胆的外壁分割出三段外径不同的胆体,提高了整体的烹饪效果。

其中外过渡部以及外分隔部配合使用,将外壁进行轴向区分,且对应三段外径不同也对应形成了多个烹饪腔,在烹饪过程中,烹饪腔进行协同作用,提升了整体烹饪效果。

具体三段外径不同的胆体自上而下包括顺次连接的扩口部500,上胆身600以及下胆身700。为了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设定扩口部500最大外径处的外径最大,下胆身700最大外径处的外径最小,而上胆身600最大外径处的外径介于两者之间,内胆整体截面形成近似碗状,食材放置于内胆中,一般主要存储于内胆的下胆身区域,且下胆身与加热系统距离最近,能第一时间感受加热系统的热能,提升烹饪时间和烹饪效果,且由于扩口部最大外径处的外径最大,能实现防溢效果,综上所述,采用本方案在烹饪过程中,既能保证实现翻滚烹饪,也能防止溢出。

另外地,扩口部500截面为弧面或竖直面或斜面,上胆身600截面为弧面或竖直面或斜面;而下胆身700截面为弧面,由于加热系统一般采用IH线盘或者发热盘,在烹饪器具中IH线盘为弧形的,则弧面的下胆身刚好与弧形的IH线盘相匹配,更好实现烹饪。

外过渡部400a对应形成的环形内凸筋将所述内胆的内壁分割出内弧面510和内斜面520,所述内弧面与所述底壁的内壁连接,所述内斜面与扩口部的内壁连接,内弧面与底壁的内壁在内胆的内壁形成整体弧面,刚好也与下胆身截面为弧面整体相匹配。

另外地,扩口部形成保温防溢腔C,以外过渡部为轴线将胆身分为主烹饪腔A和沸腾促进腔B,为了保证食材充分沸腾烹饪,主烹饪腔A的容积小于所述沸腾促进腔B的容积,沸腾促进腔B提供了较大的食材翻滚区域。

主烹饪腔A对应烹饪容积小更能对食材进行充分烹饪;烹饪过程中,沸腾促进腔B相对于主烹饪腔A的容积变大,即食材烹饪区域从主烹饪腔A进入沸腾促进腔B后,烹饪容积突然增大,提升了对食材中混入的泡沫的破泡效果;食材首先在主烹饪腔A进行加热一端时间后,由于蒸汽的带动使得一部分热量或/和介质,以及加热形成的泡沫进入到沸腾促进腔B中,由于温差比较大,使得食材在沸腾促进腔B更加激烈,便于食材的充分烹饪。

实施例1:

参照图4,除上述给出的方案外,在本实施例1中扩口部200的截面外径大于所述胆身100的截面外径,所述扩口部的截面内径大于所述胆身的截面内径。

如图5和图6所示,分别给出了同时满足扩口部200的截面外径大于所述胆身100的截面外径以及扩口部的截面内径大于所述胆身的截面内径的示意图,其中图3中的扩口部的内壁与胆身的内壁为平滑过渡连接,扩口部的内壁自上而下逐渐变小,可以为弧面的一部分或者为斜面。

而图6中的扩口部的内壁与胆身的内壁为连续地突变连接,扩口部的内壁自上而下逐渐变小,可以为弧面的一部分或者为斜面。

满足上述两个截面条件的结构图不局限于图5,图6给出的图示,从整体内胆来说,增加了截面外径大于胆身的截面外径以及截面内径大于所述胆身的截面内径的扩口部200,使得内胆的口部相较于现有内胆的口部有所增大,整个内胆的容积变大;其次,增加了内胆上部的腔体容积的扩口部,使得烹饪过程中,烹饪产生的泡沫在沿着内壁流动过程中,到达到扩口部200后,泡沫由原先较小的容纳腔进入到较大的容纳腔后,较大的容纳腔由于能够容纳较多的泡沫,或者泡沫由于上升至压力变化的较大容纳腔,能一定程度实现拉伸破泡,综上所述使得泡沫不容易溢出,且一部分泡沫也能回落至烹饪腔内,防止食物溢出,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外地,该扩口部200可以采用压铸工艺成型,也可以采用水胀工艺成型;而侧壁截面为弧面或竖直面或斜面之一或者任意两种的配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实施例2:

为了便于加工的扩口部,在扩口部的外壁以及所述胆身的外壁连接处形成外分隔部,该外分隔部将扩口部与胆身进行了横向区分,即外分隔部的上部为扩口部,外分隔部的下部为胆身;外分隔部可以为平滑过渡连接件。

另外地,外分隔部处设置有外台阶,外台阶更方便加工,参照图7和图8所示,本方案中以扩口部以及胆身的外分隔部处设置外台阶300具体展开说明,外台阶300包括上部310和下部320,和将所述上部和下部连接的台阶面330,所述上部310与所述内胆的扩口部200连接,下部320与所述内胆的胆身100的侧壁连接;本方案中为了达到更好的外观效果,将上部的扩口部平滑过渡连接,作为扩口部的一部分;将下部与内胆的侧壁平滑过渡连接,作为侧壁的一部分。

参照图9,另外地,除了上述披露的外分隔部外,根据需要进一步提升扩口部的烹饪腔,扩口部的内壁以及所述胆身的内壁连接处形成内分隔部,所述内分隔部与所述外分隔部在内胆的轴向位置对应设置,即内胆的侧壁形成内分割部,以区分扩口部腔与其他烹饪腔;同样为了加工方便,对应于内分隔部处设置内台阶800。

实施例3:

另外地,在内胆的侧壁上设置有凸环,凸环作为内胆的手持部,既可以单独手持凸环将内胆取放;也可以同时手持凸环以及扩口部的端部,保证了内胆的稳定性,从而将内胆取放。

参照图10所示,具体地,胆身100包括底壁110以及由底壁延伸形成的侧壁120,所述侧壁120上设置凸环400,凸环为单独的一体成型的环形件或由侧壁上切削成型的环形件。

当凸环为单独的一体成型的环形件,凸环400可以直接焊接于侧壁上,在本方案中,为了更好固定好凸环,将实施例1中描述的外分隔部与凸环结合起来使用,准确来说将外台阶300与凸环400结合起来使用,具体凸环装配于所述内胆的侧壁时,凸环400的上表面紧贴外台阶的台阶面330;由于凸环为一个环形件,且台阶面330作为外台阶300的一部分,台阶面垂直于内胆的侧壁,则至少凸环400的一部分与台阶面紧贴,那么即使凸环与内胆固定方式失效(焊接、卡接),也有台阶面卡住凸环,不然凸环从内胆中容易松脱,从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另外地,为了同时保证手持便捷性和保温防溢腔的容量要求,在本方案中凸环400的上表面410与扩口部200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h1为5-50mm,在本实施例为5mm,10mm,15mm,20mm,24mm,30mm,35mm,45mm或50mm,凸环的上表面与扩口部的上端面小于5mm时候,则扩口部在纵向方向的高度小于5mm,首先该高度不便于切削形成外台阶,切削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一旦切削过程产生工艺误差等因素,会很容易切削到扩口部的口部区域,导致内胆残次品;另外扩口部的纵向方向的高度过小,也不能达到防溢出效果,这是由于烹饪产生的泡沫在沿着内壁流动过程中,到达到扩口部,会由于惯性直接突破扩口部的口部区域而溢出;若凸环的上表面与扩口部的上端面大于50mm时候,凸环与扩口部间距过大,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虽然凸环与扩口部间距过大能提升保温防溢腔的整体烹饪容积,但是由于整体内胆的烹饪容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一定的,现有内胆一般采用3L,4L,5L容量,且以4L容量最为常见,内胆的容量是一定的情况下,若保温防溢腔的整体烹饪容积提高,必然导致内胆中主烹饪腔的容量变小,也不利于烹饪;第二、同时手持凸环以及扩口部的端部时,一般大拇指贴住扩口部的端部,食指,中指等同时贴住凸环的下表面,若凸环与扩口部间距过大,则相应地大拇指必须与食指,中指等相对较远,即手指必须足够打开,用户体验差。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手持便捷性,凸环凸出上部的距离h2为5-30mm,在本实施例设定间距优选为5mm,8mm,9.5mm,12mm,18mm,20mm,25mm或30mm,若凸环凸出上部的距离小于5mm,导致用户不能通过手持凸环取拿内胆;若凸环凸出上部的距离超出30mm,将内胆用于烹饪器具时,内胆放置于煲体的容纳腔中,凸环过大,需要放置整个内胆,必然需要将煲体的容纳腔的上部空间相较于现有容纳腔变大以承载凸环,对现有煲体需要作出很大改进;另外,增加的凸环高度一定程度也提高了成本。

从工艺优化角度来说,凸环一般采用焊接方式与侧壁固定连接以增强凸环的连接强度,为了进一步美观,将凸环内胆连接处进行处理,另外凸环的上表面410与扩口部的外壁接触区域形成第一圆弧430过渡,凸环的下表面420与所述胆身的外壁接触区域形成第二圆弧440过渡。

如图11所示,除了如图7描述的内胆结构外,与外台阶300对应处设置有内台阶800。

实施例4:

参照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内胆的侧壁上设置有外过渡部400a,所述外过渡部将胆身分为上胆身和下胆身;所述下胆身与所述底壁相连,所述上胆身与所述扩口部200相连。该外过渡部将上胆身和下胆身进行了横向区分,即过渡部的上部为上胆身,过渡部的下部为下胆身。

该外过渡部400a位于侧壁的外壁侧,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外过渡部的结构,将内胆水平放置时候,该外过渡部可以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板,也可以为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过渡板,或者采用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弧面。

该外过渡部位于内胆的总高度的黄金分割点处,或位于内胆的总高度的黄金分割点正负20mm处,提升整体内胆的美观度。

对应的,其中外过渡部对应的内胆内壁设置环形内凸筋500,若环形内凸筋500靠近凸环时候,则在烹饪过程中,烹饪产生的泡沫在环形内凸筋处先被压缩,压缩之后突然释放,形成拉伸破泡,在此处将大量泡沫进行破泡后导致上升至扩口部处的泡沫变少,也能防止溢出。将扩口部与环形内凸筋结合使用,防溢效果明显。

若环形内凸筋500远离凸环时候,环形内凸筋能将所述内胆的内壁分割出内弧面510和内斜面520,所述内弧面与所述底壁的内壁连接,所述内斜面与扩口部的内壁连接。

参照图14,给出了扩口部的内壁与胆身的内壁连接处设置内台阶800,将内台阶800与外过渡部400a配合使用。

实施例5:

将实施例2的外分隔部以及实施例3中的凸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结构的内胆。

参照图15所示,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包括胆体,所述胆体包括胆身100以及位于胆身上部的扩口部200,在通过所述内胆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截面上,位于所述扩口部处的扩口部厚度t1大于所述胆身的胆身厚度t2。

即在扩口部处的扩口部厚度比内胆其他位置的厚度要厚,不仅能提升扩口部200的整体强度,而且能够提升整体烹饪效果。这是由于在厨房烹饪领域,加热系统一般采用IH线盘或者发热盘,由于内胆为金属材质,内胆采用铁,铝或者钢包铝复合材质构成,故采用发热盘或IH线盘均是热传导将能量传递给内胆的上部;由于内胆的扩口部厚度大于胆身的胆身厚度,则在烹饪过程中,相较于原有厚度均匀的内胆来说,内胆的扩口部达到原有内胆相同温度,需要多花费一定时间(2-5min),多花费的时间(2-5min)可以用作增加放置于内胆内的食材的浸泡时间,这样边烹饪边浸泡,改善烹饪质量;另外,当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后,利用加热系统残余的热能以及内胆残余的热能对烹饪好的食材实现保温,由于扩口部的扩口部厚度t1大于其余胆身的胆身厚度t2,同等材质情况下(铁,铝或者钢包铝复合材质)则扩口部储存的热能也是大于其余胆身的储存的热能,由于扩口部的热能缓慢释放,能够较长时间保证内胆上部区域的温度,冷凝水一般产生于温差较大地方,若内胆的上部区域持续保证较高温度,则内胆的上部区域不容易产生冷凝水,也没有冷凝水滴落内胆中,烹饪好的食材口感更好。

该扩口部在位于整个内胆的上部区域,在烹饪过程中位于扩口部区域的烹饪腔形成保温防溢腔C,既能防止烹饪产生的泡沫溢出内胆,也能在烹饪结束之后,缓慢释放扩口部储存的能量在内胆上部区域形成温度相对稳定的温度区,能减少产生冷凝水的几率,没有冷凝水滴落内胆中,烹饪好的食材口感更好;若内胆用于烹饪米饭,烹饪米饭结束后处于保温状态时,高温的扩口部能将位于扩口部区域的米饭上表面进行高温烘干,将残留的多余水分蒸发,保证米饭整体干燥度,进一步提升米饭的口感。

由于整体内胆的扩口部处的扩口部厚度t1大于所述胆身的胆身厚度t2,在本方案中,扩口部厚度t1大于等于两倍所述胆身厚度t2,优选胆身厚度t2为2-3mm,若胆身厚度小于2mm,在工艺加工过程中,一旦机器压力控制不到位或者其他情形,内胆容易产生残次品;若胆身厚度大于3mm,整体内胆过厚,也不利于热传导。

综上所述,扩口部处的扩口部厚度为4-6mm,该参数除了外观看上去很厚实以外,还能保障内胆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内胆不变形,也能便于热传导。

进一步地,胆身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扩口部由所述侧壁延伸弯折形成,在此加工过程中,侧壁的厚度对应于胆身厚度t2,弯折形成的扩口部的厚度刚好是两倍侧壁的厚度,也与上述扩口部处的扩口部厚度t1大于所述胆身的胆身厚度t2相一致,也便于加工扩口部。

当然了,也可以在现有实施例5的基础上,增加外过渡部,一般外过渡部处对应设置环形内凸筋,将扩口部与环形内凸筋结合使用,防溢效果明显。

实施例6:

参照图16以及图17所示,仅包括实施例3中的外过渡部,整体内胆形成了多个烹饪腔体。

具体地,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包括胆体,所述胆体包括胆身100以及位于胆身上部的扩口部200,在通过所述内胆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截面上,所述扩口部的截面外径大于所述胆身的截面外径,所述扩口部的截面内径大于所述胆身的截面内径。

胆体具有烹饪腔,烹饪腔包括位于扩口部区域的保温防溢腔C,以及位于胆身区域的沸腾促进腔B和主烹饪腔A,在烹饪过程中,内胆的烹饪腔自下而上依次形成了主烹饪腔A、沸腾促进腔B以及保温防溢腔C。

其中胆身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外过渡部400a,以所述外过渡部为轴线将所述侧壁分为主烹饪部A1和沸腾促进部B1,所述主烹饪部A1与底壁120形成主烹饪腔A,所述沸腾促进部B1形成沸腾促进腔B。

扩口部处的扩口部厚度t1大于所述沸腾促进部的第一胆身厚度t21,沸腾促进部的第一胆身厚度t21大于等于所述主烹饪部的第二胆身厚度t21。

即内胆的整体侧壁截面来看,自上而下,内胆的厚度越来越小,这是由于主烹饪部与底壁形成主烹饪腔,沸腾促进部形成沸腾促进腔以及扩口部形成保温防溢腔。

在具体烹饪过程中,以内胆烹饪米饭为例进行说明,大米放置内胆中,并添加合适的水量后,启动加热系统进行烹饪,由于主烹饪腔主要吸收加热系统的热能,相应厚度最小,能尽快吸收热能,然后沸腾促进部缓慢吸收热能,在沸腾促进部吸收热能的过程中,放置于内胆内的大米能留有充分的时间浸泡并吸收水分;扩口部由于厚度最大,故其吸收热能耗时最长,但其吸收热能充分后相比较于沸腾促进部以及主烹饪部储存的热能多,在加热系统停止加热后,能缓缓释放热能,保持保温防溢腔处于较高温度。

另外除了上述热传导外,为了提升翻滚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主烹饪腔的容积小于所述沸腾促进腔的容积,在同等内胆容积条件下,沸腾促进腔B提供了较大的食材翻滚区域,在内胆整体温度较高情况下,食材跟随泡沫或沸腾的水实现翻滚,改善烹饪质量。

实施例7:

除了如实施1-实施例6描述的各种结构的内胆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便于烹饪效果好,成本低,且能同时实现不粘效果以及防锈效果,本方案中的胆体整体为铁材质,而胆体内表面喷涂有不粘涂层,胆体外表面喷涂有搪瓷层。

实施例8:

参照图18以及图19所示,给出了同时包括了凸环、外分隔部以及外过渡部的内胆。

实施例9: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煲盖,以及加热装置,所述煲体内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采用如如实施1-实施例8描述的各种结构的内胆。其中烹饪器具包括电饭煲、电压力煲和电炖锅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