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阻尼的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2946发布日期:2019-10-09 01:05阅读:1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阻尼的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阻尼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叶片式阻尼器结构,为了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需要对阻尼器焊接参数及调节螺母的安装位置参数进行标准化设计,但在生产不同的扭矩阻尼器时,需对焊接参数及调节螺母位置参数进行调试验证,这样很难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快速切换,生产效率很难得到提升,产品品质难得到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阻尼的阻尼器,其具有可替换的阻尼调节件,同时还能满足自动化生产需求。

一种可变阻尼的阻尼器,包括轴套,所述的轴套沿轴向被一隔板分隔成一容置腔和一调节腔,所述的隔板上设有中心通孔和通流孔,容置腔内具有相对纵向设置的隔油筋,容置腔内还设有与轴套密封转动配合并扰动阻尼油流动的转轴及两单向阀片,其中,转轴包括轴芯及相对轴芯对向设置的两旋翼,且两旋翼之间形成对称的径向渐变式弧面,转轴的两旋翼上各套有一所述的单向阀片并与轴套的内腔壁滑动配合,两隔油筋之间的容置腔底部隔板上具有对称设置的过油槽;调节腔内设有可替换式的调节件,轴芯下端穿设于隔板上的中心通孔并与调节件端面密封配合,调节件的端面设有环形阶梯,环形阶梯与轴套之间配合形成与通流孔通流的导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的转轴与轴套配合的端面上具有对称设置的过油槽。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外侧通过套设垫片、密封圈后焊接压环与轴套形成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单向阀片具有与转轴旋翼在旋转方向形成间隙配合的U型卡槽,U型卡槽外侧形成相对转轴旋翼一侧摆动时与轴套内壁贴靠,而向另一侧摆动时,与轴套内壁偏离的外弧面,U型卡槽的两侧分别设置封油板和泄油板,封油板和泄油板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过油口。

优选地,所述的调节件通过螺纹与轴套的调节腔旋接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当马桶盖板开始下落时,转轴转动带动单向阀片沿轴套内壁面滑动,此时,单向阀片不过油,而转轴轴芯的渐变式弧面与隔油筋之间形成过油间隙,高压腔内的阻尼油主要通过过油间隙、过油槽及隔板上的通流孔与调节件上的导流通道向低压腔流动,此过程中,阻尼油可形成快速过油,从而使马桶盖板快速下落;阻尼器转动到后半程,转轴轴芯的渐变式弧面与隔油筋之间形成的过油间隙越来越小,直至渐变式弧面与隔油筋完全抵触,且过油槽也不再发生作用,此时,阻尼油仅能从隔板上的通流孔与调节件上的导流通道过油,实现后半程的缓慢落下。当马桶盖板开始掀起时,转轴带动单向阀片向反方向转动,单向阀片上的过油通道打开,高压腔内的阻尼油从单向阀片上的过油通道及隔板上的通流孔与调节件上的导流通道向低压腔较快流动;盖板掀起至后半程,阻尼油通过单向阀片的过油通道、渐变式弧面与隔油筋之间形成的过油间隙、过油槽及隔板上的通流孔与调节件上的导流通道快速过油,盖板可轻松掀起。

采用上述方案的阻尼器,设于调节腔的调节件可以根据需求不同而进行选择替换,通过选择具有不同过油量大小的过油通道的调节件实现不同的阻尼需求,此种方式可节省模具的开发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立体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套容置腔内部结构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套调节腔内部结构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片结构立体示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件立体结构示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件剖面示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马桶盖板,且马桶盖板在下落的初始阶段,阻尼器转轴顺时针旋转时的工作状态剖面示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马桶盖板,且马桶盖板在下落的后半程,阻尼器转轴顺时针旋转时的工作状态剖面示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马桶盖板,且马桶盖板在掀起的初始阶段,阻尼器转轴逆时针旋转时的工作状态剖面示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马桶盖板,且马桶盖板在掀起的下半程,阻尼器转轴逆时针旋转时的工作状态剖面示图。

图中,

轴套1 隔板10 容置腔11 调节腔12 中心通孔101

通流孔102 隔油筋111 过油槽103 转轴2 轴芯21 旋翼22

渐变式弧面23 过油槽201 单向阀片3 U型卡槽31

外弧面32 封油板301 泄油板302 过油口300

调节件4 环形阶梯40 导流通道401 外螺纹41

垫片5 密封圈6 压环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变阻尼的阻尼器,包括轴套1、转轴2、两单向阀片3及调节件4。

其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轴套1沿轴向被一隔板10分隔成一容置腔11和一调节腔12。隔板10上设有中心通孔101和通流孔102,容置腔11内具有相对纵向设置的隔油筋111,容置腔11内还设有与轴套1密封转动配合并扰动阻尼油流动的转轴2及两单向阀片3。具体地,转轴2的外侧通过套设垫片5、密封圈6后焊接压环7与轴套1形成密封连接。

如图3及图9至图12所示,转轴2包括轴芯21及相对轴芯21对向设置的两旋翼22,且两旋翼22之间形成对称的径向渐变式弧面23,转轴2的两旋翼22上各套有一所述的单向阀片3并与轴套1的内腔壁滑动配合,两隔油筋111之间的容置腔11底部隔板10上具有对称设置的过油槽103,转轴2与轴套1配合的端面上具有对称设置的过油槽201。调节腔12内设有可替换式的调节件4,轴芯21下端穿设于隔板10上的中心通孔101并与调节件4端面密封配合,调节件4的端面设有环形阶梯40,环形阶梯40与轴套1之间配合形成与通流孔102通流的导流通道401。

如图6所示,单向阀片3具有与转轴2旋翼22在旋转方向形成间隙配合的U型卡槽31,U型卡槽31外侧形成相对转轴2旋翼22一侧摆动时与轴套1内壁贴靠,而向另一侧摆动时,与轴套1内壁偏离的外弧面32,U型卡槽31的两侧分别设置封油板301和泄油板302,封油板301和泄油板302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过油口300。

如图7和图8所示,调节件4上设有外螺纹41,而调节腔12设有内螺纹,调节件4通过外螺纹41与轴套1的调节腔12旋接配合。

上述结构的阻尼器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9所示,当马桶盖板开始下落时,转轴2转动带动单向阀片3沿轴套1内壁面滑动,此时,转轴2的旋翼22与单向阀片3的封油板301一侧贴靠,且单向阀片3的外弧面32与轴套1的内壁面紧密贴靠,单向阀片3不过油,而转轴2轴芯21的渐变式弧面23与隔油筋111之间形成过油间隙,高压腔内的阻尼油通过过油间隙、过油槽103和过油槽201及隔板10上的通流孔101与调节件4上的导流通道401向低压腔流动,此过程中,阻尼油可形成快速过油,从而使马桶盖板快速下落。

如图10所示,阻尼器转动到后半程,转轴2轴芯21的渐变式弧面23与隔油筋111之间形成的过油间隙越来越小,直至渐变式弧面23与隔油筋111完全抵触,且过油槽103和过油槽201也不再发生作用,此时,阻尼油仅能从隔板10上的通流孔101与调节件4上的导流通道401过油,实现后半程的缓慢落下,实现后半程的缓慢落下。

如图11所示,当马桶盖板开始掀起时,转轴2带动单向阀片3向反方向转动,转轴2的旋翼22离开单向阀片3的封油板32,单向阀片3的外弧面34向内侧摆转,泄油板302、封油板301及其上的若干过油口300之间形成的过油通道打开,阻尼油自高压腔经单向阀片上的过油通道及隔板上的通流孔与调节件上的导流通道较快流向低压腔。

盖板掀起至后半程,如图12所示,阻尼油可通过单向阀片3的过油通道、渐变式弧面23与隔油筋111之间形成的过油间隙、过油槽103和过油槽201及隔板10上的通流孔101与调节件4上的导流通道401自高压腔向低压腔快速过油,盖板可轻松掀起。

根据使用需求,如阻尼器应用于比较重的盖板组件上,需要使用阻尼较大的阻尼器时,可以选择使用具有较小过油通道的调节件4;而当阻尼器应用于比较轻的盖板组件上,需要使用阻尼较小的阻尼器时,可以选择使用具有较大过油通道的调节件4。而上述无论过油通道大或小,其在装配至调节腔时,均是螺旋到底,直到调节件与隔板底部贴合,这样方便设备及工艺控制,简化工艺流程,方便生产操作,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进与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