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夹层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469发布日期:2018-07-13 16:3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夹层锅。



背景技术:

蒸汽夹层锅又名蒸汽锅、蒸煮锅、夹层蒸汽锅。通常由锅体和支脚组成。锅体是由内外球形锅体组成和双层结构形式,中间夹层通入蒸汽加热。有固定式、可倾式等样式。蒸汽夹层锅具有受热面积大、热效率高、加热均匀、液料沸腾时间短、加热温度容易控制、外型美观、安装容易、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蒸汽夹层锅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的加工,也可以用于大型餐厅或食堂熬汤、烧菜、炖肉、熬粥等,是食品加工提高质量、缩短时间、改善劳动条件的良好设备。

目前,授权公告日为2015.11.25、授权公告号为CN103783330B的专利文献(以下称为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搅拌夹层锅,它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锅体,所述锅体的上端呈开口设置,锅体上形成有出料口,锅体内安装有纵向设置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随其一起转动的螺旋搅拌叶,锅体外安装有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搅拌轴沿其径向安装有数个径向搅拌叶,每一所述径向搅拌叶包括呈“T”字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长腿固定连接搅拌轴,连接杆的短腿与锅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连接杆的短腿的外侧固定有数个叶片。

对比文件中的搅拌夹层锅在搅拌过程中,由于叶片是整体设置、且是固定连接的,如果内锅体的内壁粘附有不易除去的物料时,整个叶片和不易除去的物料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力,当搅拌轴带动叶片转动时,该相互作用力可能会使贴合在内锅体的内壁的叶片整个翘起,叶片和内锅体的内壁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隙,使叶片失去了除去粘附于内锅体内壁上物料的作用,进而需要更换整个叶片。这样,一方面叶片一旦翘起,整个叶片就会失去除去粘附于内锅体内壁上物料的作用,另一方面叶片一旦损坏,就需要更换整个叶片,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夹层锅,其刮片呈分体设置,如果一子刮片翘起时,不会影响其它子刮片的刮除粘附于锅体内壁上的物料的作用;如果一子刮片损坏时,只更换子刮片即可,节省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蒸汽夹层锅,包括机架和安装于机架上的锅体,锅体的上端呈开口设置,锅体的下端形成有出料口,锅体内安装有搅拌轴,锅体外安装有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锅体的上部呈圆柱体设置,锅体的下部呈半球体设置,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转动连接于锅体上,所述搅拌轴于靠近锅体处固设有与锅体大小形状相适配的弧形搅拌杆,所述弧形搅拌杆可拆卸转动连接有若干呈分体设置的刮片,所述刮片包括与锅体内壁相贴合且并列排布的若干子刮片,所述刮片的朝向与搅拌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弧形搅拌杆和刮片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可拆卸转动连接的连接机构以及用于防止子刮片翘起以及使翘起的子刮片复位的复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刮片为分体设置,且通过连接机构和弧形搅拌杆可拆卸转动连接,由于子刮片的朝向与搅拌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所以子刮片在刮除粘附于锅体的内壁且不易刮除的物料时,子刮片会翘起,复位机构一方面可以防止子刮片翘起,另一方面使翘起的子刮片复位。由于难以刮除的物料会使子刮片翘起,因此子刮片不易损坏。若某一子刮片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更换该子刮片即可,且不影响其它子刮片铲除粘附于内锅体内壁上物料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固设于弧形搅拌杆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若干套筒,所述套筒固设有与子刮片相贴合的第二连接件,所述子刮片于远离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夹紧件,所述夹紧件和子刮片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弧形搅拌杆上,子刮片连接于第二连接件上,而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安装轴和套筒实现子刮片和弧形搅拌杆之间的转动连接;而夹紧件的设置对子刮片具有夹紧的作用,增强子刮片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强度和结构强度;连接组件的设置用于实现子刮片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刮片和弧形搅拌杆之间的可拆卸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设于第一连接件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子刮片翘起后复位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和弹性件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可以防止子刮片翘起,另一方面使翘起的子刮片复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轴和弧形搅拌杆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一方面用于增强搅拌轴和弧形搅拌杆之间连接强度和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增强搅拌效果和搅拌速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设置为弧形杆,所述弧形杆的一端和搅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弧形搅拌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直杆设置,弧形杆具有较长的长度,可进一步增强搅拌效果和搅拌速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搅拌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弧形搅拌杆呈180度角对称分布于搅拌轴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强搅拌效果和搅拌速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设置于两个所述弧形搅拌杆的刮片呈相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刮片全方位刮除锅体的内壁粘附的物料,提高搅拌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锅体的开口处安装有可将其密封的锅盖,锅体包括内锅体和外锅体,内锅体和外锅体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外锅体上形成有与密封空间相通的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盖具有密封锅体开口的作用;而蒸汽从蒸汽进口通入到密封空间,从蒸汽出口流出,进而实现对内锅体的持续加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刮片为分体设置,且通过连接机构和弧形搅拌杆可拆卸转动连接,由于子刮片的朝向与搅拌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所以子刮片在刮除粘附于锅体的内壁且不易刮除的物料时,子刮片会翘起,复位机构一方面可以防止子刮片翘起,另一方面使翘起的子刮片复位。由于难以刮除的物料会使子刮片翘起,因此子刮片不易损坏。若某一子刮片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更换该子刮片即可,且不影响其它子刮片铲除粘附于内锅体内壁上物料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中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C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7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D部放大图。

图中,1、机架;2、外锅体;3、密封空间;4、内锅体;41、上锅体部;42、下锅体部;421、出料口;5、定位调节机构;51、支撑板;52、支柱;53、第一调距组件;531、第一螺杆;532、第一转动螺母;5321、第一限位环槽;5322、第一操作杆;6、搅拌轴;61、弧形搅拌杆;62、连接机构;621、第一连接件;622、安装轴;623、套筒;624、第二连接件;625、夹紧件;626、连接组件;6261、连接螺栓;6262、连接螺母;63、子刮片;64、弧形杆;65、复位机构;651、限位杆;652、弹性件;7、驱动电机;8、安装机构;81、安装箱;82、微调组件;821、微调螺栓;822、微调螺母;83、过渡箱;9、加强机构;91、支撑柱;92、第二调距组件;921、第二螺杆;922、第二转动螺母;9221、第二限位环槽;9222、第二操作杆;10、温度传感器;11、出料管;12、锅盖;121、固定盖;1211、过孔;122、翻转盖;13、密封组件;131、密封盖;1311、通孔;1312、滑槽;132、连接件;132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搅拌蒸汽锅,如图1-2所示,包括机架1和锅体,该锅体是由外锅体2和内锅体4组成的双层结构形式。机架1包括三个支脚,这三个支脚均布于外锅体2的外壁上,并与外锅体2焊接,内锅体4套设于外锅体2内,且内锅体4和外锅体2之间形成密封空间3,外锅体2上形成有与密封空间3相通的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在图中未示出。

如图2、3和6所示,内锅体4包括呈半球体设置的下锅体部42和呈圆柱体设置的上锅体部41,内锅体4的下锅体部42和外锅体2滑移连接,外锅体2和内锅体4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两者相对距离的定位调节机构5。

该定位调节机构5包括支撑板51、支柱52以及第一调距组件53,该支撑板51固设于支架上,该支撑板51和内锅体4的中心线垂直;支柱52呈管状设置,支柱52的一端和内锅体4的下锅体部42的外壁固定连接,并密封穿过外锅体2,第一调距组件53包括第一螺杆531和第一转动螺母532,第一转动螺母532和第一螺杆531啮合,第一螺杆531和内锅体4的中心线平行,第一螺杆531的下端焊接于支撑板51的上表面上,第一螺杆531的上端穿设于支柱52中,支柱52抵触于第一转动螺母532上。进一步地,第一转动螺母532开设有用于容纳支柱52的第一限位环槽5321,第一转动螺母532的外周面上固设有三个便于实现转动微调螺母822转动的第一操作杆5322。

内锅体4内安装有搅拌轴6和温度传感器10,搅拌轴6和温度传感器平行设置,且两者均和内锅体4的中心线的夹角设置为45度。搅拌轴6的一端和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内锅体4的内壁可通过球铰结构实现两者的转动连接。

如图4-5所示,搅拌轴6于靠近内锅体4处固设有与两个内锅体4相适配的弧形搅拌杆61,弧形搅拌杆61的一端焊接于搅拌轴上,两个弧形搅拌杆61呈180度角对称分布于搅拌轴6的两侧。每个弧形搅拌杆61上通过连接机构62分别连接有三个刮片,且设置于两个弧形搅拌杆61的刮片呈相错设置。这六个刮片均呈分体设置,每一刮片包括与内锅体4的内壁相贴合且并列排布的四个子刮片63,且子刮片63的朝向与搅拌轴6的转动方向相反。

该连接机构62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621、一个安装轴622、四个套筒623、四个第二连接件624、夹紧件625和连接组件626,连接组件626包括连接螺栓6261和连接螺母6262,套筒623、第二连接件624和子刮片63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两个第一连接件621间隔焊接于弧形搅拌杆61上,两个第一连接件621之间设置有安装轴622,安装轴622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四个套筒623,第二连接件624焊接套筒623上,子刮片63的一侧贴合于第二连接件624,子刮片63的另一侧设置有夹紧件625,夹紧件625和子刮片63通过连接螺栓6261和连接螺母6262可拆卸连接于第二连接件624上。

为了防止子刮片63翘起以及使翘起的子刮片63复位,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复位机构65,该复位机构65包括一个限位杆651和四个弹性件652,弹性件652可设置为弹簧,限位杆651的两端分别焊接于连接机构62的两个第一连接件621上,而弹性件652和第二连接件624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弹性件652的一端焊接于限位杆651上、另一端焊接于第二连接件624上。

进一步地,为了增强搅拌轴6和弧形搅拌之间的结构强度,搅拌轴6和弧形搅拌杆6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设置为直杆或弧形杆64,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弧形杆64,弧形杆64的一端焊接于搅拌轴6上、另一端焊接于弧形搅拌杆61上。

如图2和6所示,内锅体4的底端形成有出料口421,出料口421连接有出料管11,出料管密封穿过外锅体2后,出料管11设置有脚踏放料阀,脚踏放料阀在图中未示出。

如图6-8所示,内锅体4的外壁固设有用于安装驱动电机7的安装机构8,该安装机构8包括固设于上锅体部41的过渡箱83、具有防尘作用的安装箱81以及设置于过渡箱83和安装箱81之间的微调组件82,驱动电机7安装于安装箱81的内部,安装箱81用于安装驱动电机7的安装面要和搅拌轴6垂直,安装箱81设置有拱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穿过的让位孔,输出轴和搅拌轴6固定连接。

微调组件82的作用用于调节过渡箱83和安装箱81相对距离,进一步地,在搅拌轴6的安装过程中用于调节搅拌轴6和内锅体4之间的距离。其中,微调组件82包括微调螺栓821和微调螺母822,微调螺栓821穿设过渡箱83后,然后穿设两个微调螺母822,然后再穿设安装箱81,最后穿设一个微调螺母822。靠近过渡箱83的一个微调螺母822,和微调螺栓821配合,进行紧固;靠近安装箱81的两个微调螺母822,相互配合,进行紧固。

过渡箱8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增强安装机构8结构强度的加强机构9。加强机构9包括固设于过渡箱83的底部的支撑柱91和第二调距组件92,该支撑柱91呈管状设置,第二调距组件92包括第二螺杆921和第二转动螺母922,第二转动螺母922和第二螺杆921啮合,第二螺杆921和内锅体4的中心线平行,第二螺杆921的下端焊接于支撑板51的上表面上,第二螺杆921的上端穿设于支撑柱91中,支撑柱91抵触于第二转动螺母922上。进一步地,第二转动螺母922开设有用于容纳支撑柱91的第二限位环槽9221,第二转动螺母922的外周面上固设有三个便于实现转动微调螺母822转动的第二操作杆9222。

内锅体4的开口处安装有可将其密封的锅盖12,该锅盖12包括固定盖121和翻转盖122,固定盖121和翻转盖122均为半圆形设置,固定盖121和翻转盖122之间通过合页实现两者的转动连接,固定盖121设置有拱转动轴穿过且呈长腰形设置的过孔1211,固定盖121上设置有用于密封过孔1211的密封组件13,该密封组件13包括密封盖131以及固设于固定盖121的连接件132,密封盖131开设有与转动轴相适配的通孔1311,连接件132为长腰形或者矩形的闭合环状设置,过孔1211处于该连接件132的内部,连接件132的外壁设置有滑块1321,固定盖12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滑块1321相适配的滑槽1312,滑块1321和滑槽1312滑移连接,进而实现密封盖131和连接件132的滑移连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