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结构及干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8377发布日期:2018-08-07 22:06阅读:17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干手机的吹风结构,及使用该吹风结构的干手机。



背景技术:

干手机是一种卫浴间用烘干双手或者吹干双手的洁具电器。它主要运用于宾馆、餐馆、科研机构、医院、公共娱乐场所和每个家庭的卫生间等。现代干手器是先进和理想的卫生清洁器具和设备。当洗手后,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器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器会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迅速使双手去湿变干,而当手一离开自动干手器风口时它又自动停风关机。可达到不要毛巾擦干手上水分和防止疾病交叉感染的要求。

目前的干手机分为伸入式和传统式干手机。所谓伸入式干手机是指使用者将手伸入干手机内进行烘干;而传统式干手机是指使用者将手放在干手机出风口下方进行烘干。当使用者在使用传统式干手机时,手上的残留未干的水,会被吹到墙面上,或是地面上,这些水渍不仅不美观,也不干净卫生。有些传统式的干手机,会配有接水盘的设计,然而这些接水盘通常会造成更多的问题,譬如说被当作烟灰缸,被丢弃垃圾。同样,目前伸入式的干手机也有同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吹风结构,可以在不配置接水盘的情况下,避免手上残留未干的水滴落到地面上。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吹风结构,包括风道,位于风道前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风道后方;所述风道后方,朝向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吸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风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带有角度的出风口,将手上残余的水吹往吸水结构上,可以确保水不会往下滴落,也不会到墙壁上。保证地面、墙壁的干净卫生。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为多个,出风口环绕风道前部布置。

优选的,所述各个出风口的朝向角度不同,位于越下方的出风口角度越朝上。

优选的,所述吸水结构为硅藻土吸水层。

优选的,所述硅藻土吸水层可更换的安装在风道后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干手机,包括外壳、风机和加热装置、还包括风道,位于风道前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风道后方;所述风道后方,朝向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吸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干手机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带有角度的出风口,将手上残余的水吹往吸水结构上,可以确保水不会往下滴落,也不会到墙壁上。保证地面、墙壁的干净卫生。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为多个,出风口环绕风道前部布置。

优选的,所述各个出风口的朝向角度不同,位于越下方的出风口角度越朝上。

优选的,所述吸水结构为硅藻土吸水层。

优选的,所述硅藻土吸水层可更换的安装在风道后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吹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吹风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吹风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出风口;2、硅藻土吸水层;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吹风结构,包括风道,位于风道前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风道后方;所述风道后方,朝向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吸水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风结构通过带有角度的出风口,将手上残余的水吹往吸水结构上,可以确保水不会往下滴落,也不会到墙壁上。保证地面、墙壁的干净卫生。所述出风口为多个,出风口环绕风道前部布置。所述各个出风口的朝向角度不同,位于越下方的出风口角度越朝上。所述吸水结构为硅藻土吸水层。所述硅藻土吸水层可更换的安装在风道后部,可以定期更换吸水层。

本实施例所述吹风结构的关键在于:有角度的出风口和吸水结构。有一个至多个出风口,当手伸入进行干手时,出风口会开始出风,其中出风口的角度有各自不同的角度,确保风会朝着吸水结构的风向吹去。吸水结构,比如可以是硅藻土,或其他吸水材料。当水被风带往吸水结构上面时,水分会被迅速的吸收。透过带有角度的出风口,将手上残余的水吹往吸水结构上,如此一来可以确保水不会往下滴落,也不会到墙壁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干手机,包括外壳、风机和加热装置、还包括风道,位于风道前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风道后方;所述风道后方,朝向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吸水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风结构通过带有角度的出风口,将手上残余的水吹往吸水结构上,可以确保水不会往下滴落,也不会到墙壁上。保证地面、墙壁的干净卫生。所述出风口为多个,出风口环绕风道前部布置。所述各个出风口的朝向角度不同,位于越下方的出风口角度越朝上。所述吸水结构为硅藻土吸水层。所述硅藻土吸水层可更换的安装在风道后部,可以定期更换吸水层。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文讨论的实施方式。以上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于为了描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方案。基于本实用新型启示的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也应当被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法,以使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方式以及多种替代方式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