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9851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爬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爬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和建筑等领域都在快速进步,而在建筑领域中,往往需要工作人员在高空作业,因其爬梯在建筑中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公告号为CN20213983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建筑用便捷式临时爬梯,由固定钢板、弧形连接钩、踏步、固定螺母、梯架和底座构成,梯架内侧等间距固定有固定钢板,固定钢板的上部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踏步,梯架的下端设置有螺孔,底座的上端插入梯架内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梯架的上端固定有弧形连接钩。

由于工人在高空作业时还需要搭建作业平台,或者行走平台。而这种爬梯只能用于爬高,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的多种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爬梯,其具有方便爬高、还能搭建作业平台等多功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爬梯,包括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梯板,两块所述梯板之间等间距设置有多块踏板,所述踏板两端与所述梯板转动连接,多个所述踏板的转轴穿过所述梯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相互平行且朝向一致,多个所述连接杆另一端通过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用于带动多个所述连接杆在所述梯板所在平面内同步转动;所述梯板上设置有限制所述踏板转动角度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使爬梯底端与地面抵触、爬梯顶端靠在墙面或者钢架等支撑物上,稳定后可以用来爬高;爬高后将爬梯吊起,横架在相对的两面墙体或者钢架上,通过限位组件解除对踏板的限位,转动连接板,连接板通过多根连接杆带动转轴和踏板转动,当多个踏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时,通过限位组件限制踏板的转动,此时踏板与梯板形成一作业平台,既可以供人或者货物通过,又可以供操作人员在高处作业,而无需另行搭建作业平台,功能多样化,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转轴上的转轮,所述转轮周侧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限位孔;所述梯板相对于所述转轮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周侧套设有弹簧,所述活动杆朝向所述限位孔一端设置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穿过所述容置槽底壁一端设置有操作端,所述弹簧用于将所述限位销抵紧在所述限位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转动踏板时,拉动操作端,操作端带动限位销压缩弹簧离开限位孔缩回容置槽内,从而解除对转轮和转轴的限位,转动转轴到一定角度后,松开操作端,弹簧伸长带动限定销插入限位孔内,对转轮和转轴进行限位,避免爬梯在使用时踏板转动;当需要爬升的高度不同时,爬梯与地面的夹角不同,踏板处于倾斜状态,容易打滑,因此,需要调节踏板的角度,使踏板保持与地面平行,减少使用时打滑的可能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梯板顶端铰接有挂板,所述梯板底端铰接有底座,所述挂板、底座与所述梯板铰接处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爬梯时,使爬梯底端的底座与地面抵触,从而增大爬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爬梯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爬梯滑动的可能性;爬梯顶端通过挂板挂在墙面或者钢架等支撑物上,提高爬梯的稳定性;当爬梯作为作业平台使用时,松开螺栓螺母,转动挂板和底座,使挂板和底座朝向一致且垂直于梯板,将爬梯横架在相对的两面墙体上,挂板和底座位于两面墙体的外侧,对爬梯进行限位,避免爬梯脱离墙体,提高工作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踏板内交叉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踏板所在平面内且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叉设置的加强筋与转轴固定连接,增强了踏板的结构强度,提高工作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与地面接触的一面嵌设有多个橡胶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块一方面增大底座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爬梯滑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工作人员上下的过程中起到减震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踏板上端面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起增大工作人员的鞋底与踏板间的摩擦力,减少打滑的可能,提高工作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限位组件限制踏板的转动,当多个踏板相互平行时,爬梯用来爬高,多个踏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时,踏板与梯板形成作业平台,既可以供人或者货物通过,又可以在高处作业;

(2)通过调节踏板的角度,使踏板保持与地面平行,减少使用时打滑的可能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3)通过设置挂板和底座,当爬梯作为作业平台使用时,对爬梯进行限位,避免爬梯脱离墙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作为爬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图3中B-B面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A-A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作为作业平台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志:1、梯板;2、踏板;3、转轴;4、连接杆;5、连接板;6、防滑凸起;7、转轮;8、限位孔;9、固定块;10、容置槽;11、活动杆;12、弹簧;13、限位销;14、操作端;15、挂板;16、底座;17、橡胶块;1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爬梯,包括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梯板1,两块梯板1之间等间距设置有多块踏板2,踏板2与梯板1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多个转轴3穿过梯板1的一端焊接有连接杆4,多个连接杆4相互平行且朝向一致,多个连接杆4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板5,连接杆4与连接板5通过销轴转动连接,连接板5用于带动多个连接杆4在梯板1所在平面内同步转动。

为了提高工作安全性,踏板2上端面等间距设置有多排左右交错排步的防滑凸起6。防滑凸起6增大工作人员的鞋底与踏板2间的摩擦力,减少打滑的可能。

如图4和图5所示,梯板1上设置有限制踏板2转动角度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与转轴3通过键连接的转轮7,转轮7位于连接杆4与梯板1之间。转轮7周侧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限位孔8,梯板1相对于转轮7一侧设置有固定块9。固定块9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容置槽10,容置槽10内设置有活动杆11,活动杆11周侧套设有弹簧12,活动杆11朝向限位孔8一端设置有限位销13。为了防止弹簧12脱离限位销13,限位销13的截面积大于活动杆11,活动杆11穿过容置槽10底壁一端设置有操作端14,操作端14的截面积大于活动杆11,弹簧12用于将限位销13抵紧在限位孔8内。

如图2和图3所示,使用时,使爬梯底端与地面抵触、爬梯顶端靠在墙面上,稳定后可以用来爬高;爬高后将爬梯吊起,横架在相对的两面墙体上,通过拉动操作端14,操作端14带动限位销13压缩弹簧12离开限位孔8缩回容置槽10内,从而解除对转轮7和转轴3的限位。转动连接板5,连接板5通过多根连接杆4带动转轴3和踏板2转动。当多个踏板2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时,弹簧12伸长带动限定销插入限位孔8内,对转轮7和转轴3进行限位,避免爬梯在使用时踏板2转动。此时踏板2与梯板1形成一作业平台,既可以供人或者货物通过,又可以在高处作业,而无需另行搭建作业平台,功能多样化,使用方便。

当需要爬升的高度不同时,爬梯与地面的夹角不同,踏板2处于倾斜状态,容易打滑。因此,需要调节踏板2的角度,使踏板2保持与地面平行,减少爬梯使用时打滑的可能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为了提高爬梯的稳定性,梯板1顶端铰接有挂板15,梯板1底端铰接有底座16,底座16与地面接触的一面嵌设有多个用于防滑、减震的橡胶块17,挂板15、底座16与梯板1铰接处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在使用爬梯时,使爬梯底端的底座16与地面抵触,从而增大爬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橡胶块17一方面增大底座16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爬梯滑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工作人员上下的过程中起到减震的作用。爬梯顶端通过挂板15挂在墙面或者钢架等支撑物上,提高爬梯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6所示,为了增强了踏板2的结构强度,踏板2内交叉设置有加强筋18,加强筋18位于踏板2所在平面内且与转轴3焊接。交叉设置的加强筋18与转轴3增强了踏板2承受载荷和扭矩的能力,提高工作安全性。

如图7所示,当爬梯作为作业平台使用时,松开螺栓螺母,转动挂板15和底座16,使挂板15和底座16朝向一致且垂直于梯板1,将爬梯横架在相对的两面墙体上,挂板15和底座16位于两面墙体的外侧,对爬梯进行限位,避免爬梯脱离墙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使用时,使爬梯底端的底座16与地面抵触,从而增大爬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橡胶块17一方面增大底座16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爬梯滑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工作人员上下的过程中起到减震的作用。爬梯顶端通过挂板15挂在墙面或者钢架等支撑物上,稳定后可以用来爬高。

爬高后将爬梯吊起,横架在相对的两面墙体上,通过拉动操作端14,操作端14带动限位销13压缩弹簧12离开限位孔8缩回容置槽10内,从而解除对转轮7和转轴3的限位。转动连接板5,连接板5通过多根连接杆4带动转轴3和踏板2转动。当多个踏板2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时,弹簧12伸长带动限定销插入限位孔8内,对转轮7和转轴3进行限位,避免爬梯在使用时踏板2转动。此时踏板2与梯板1形成一作业平台,既可以供人或者货物通过,又可以在高处作业,而无需另行搭建作业平台,功能多样化,使用方便。

当需要爬升的高度不同时,爬梯与地面的夹角不同,踏板2处于倾斜状态,容易打滑。因此,通过限位组件调节踏板2的角度,使踏板2保持与地面平行,减少使用时打滑的可能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