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2853发布日期:2018-06-22 21:1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常饮食也逐渐丰富起来;在日常烹炖鸡汤、排骨汤、牛肉汤等汤品时,都会有动物的油脂漂浮在汤汁的上面,如果直接将锅里的汤汁倒出或舀出,则该些油脂必会先被倒出或舀出,该些汤汁的脂肪含量过多,不利人体健康,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因此,人们必须在饮食上控制日常油脂的摄入。目前常用的炖煮汤用锅具是单一锅体结构,炖煮之后汤汁及油脂全部都留置在锅体中,无法将汤汁与油脂分离,食用时还通常需要将漂浮在汤液表面的油脂捞除,非常费劲,而且也难以把油脂捞除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该器具通过滤芯,将内锅中的汤汁和油脂、食材进行快速分离,同时可拆卸的滤芯便于内锅的清洗,结构稳定简单、使用安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包括锅盖、外锅和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内锅的容纳腔,所述内锅底部开有滤油孔,所述滤油孔的孔缘设有向上延伸的水位限位导柱,所述水位限位导柱外部装套有与内锅接触连接的滤芯,所述滤芯与内锅的连接处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上表面低于水位限位导柱的上表面。

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器具,将食材和水放置在内锅中进行炖煮,完成炖煮后的汤汁、油脂及食材均在内锅中,提起内锅时,内锅中底部的汤汁会顺着滤芯与内锅连接处的导流通道进入滤芯,汤汁沿着滤芯所装套的水位限位导柱流入滤油孔后进入容纳腔中,最终将汤汁和油脂、食材进行分离,达到过滤汤中油脂的目的。

由于油脂的密度比汤汁小,所以汤汁在导流的过程中油脂会一直浮在汤汁的表面上,因为导流通道的上表面低于水位限位导柱的上表面,当两个表面形成高度差时可以避免油脂随着汤汁进入容纳腔内;滤油孔的孔缘向上延伸的水位限位导柱,其上表面与内锅底部的高度差可以确保内锅中存留汤汁,从而可以避免内锅中的汤汁完全流干而使得油脂随着汤汁进入容纳腔内。

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器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滤芯装套在水位限位导柱外部并与内锅接触连接,因此该可拆卸的滤芯方便清洗,保证了每次炖煮食材的卫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通道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导流通道为设在滤芯底部或侧壁上的孔。

将导流通道设在滤芯底部或侧壁上,仅需对滤芯的底部或侧壁进行开孔,即可满足将汤汁导入滤芯中的需求,导流通道设在滤芯底部或侧壁上,无需改动内锅,由滤芯匹配内锅即可,改动范围小,可以降低生产难度及节省匹配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通道的改进技术方案:

所述导流通道为设在内锅底部的槽,且导流通道以水位限位导柱为中心作径向分布。

将导流通道设为内锅底部所开的槽,通过槽的设置可满足将汤汁导入滤芯中的需求,由于导流通道以水位限位导柱为中心作径向分布,当滤芯在内锅上偏移时,仍然有可供导流的槽与滤芯接触并保证过滤汤中油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油孔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滤油孔的直径大小不小于15mm。

当滤油孔的直径大小小于15mm时,汤汁在内锅底部流通时因封闭滤芯的真空状态造成虹吸效应,导致汤汁流完之后会将油脂一并吸入滤芯内部并通过滤油孔流入容纳腔中,使得过滤汤中油脂的效果不佳,当滤油孔的直径大小不小于15mm时,足够大的滤油孔可以在过滤汤汁的过程中平衡滤芯的内外压力差,避免造成虹吸效应,从而使得过滤汤中油脂的过程顺利进行,当滤油孔的直径大小不小于25mm时,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滤芯上开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直径大小为2-10mm。

当滤油孔的直径大小小于15mm,滤芯上所开的透气孔在汤汁液面低于滤芯的透气孔时,滤芯内外的空气连通,平衡滤芯的内外压力差,避免虹吸效应的出现,而透气孔的直径大小为2-10mm,可以避免大量汤汁通过透气孔进入滤芯内部,从而达到更好的过滤汤中油脂的效果,当透气孔的直径大小小于2mm时,透气孔容易被细小食材堵塞,无法规避虹吸效应的产生;当透气孔的直径大小超过10mm时,会有大量汤汁和油脂通过透气孔进入容纳腔,过滤汤中油脂的效果差;当透气孔的直径大小为3.5mm时效果最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的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

所述滤芯上设有横跨透气孔的提手。

在滤芯的透气孔上设有横跨的提手,可以遮挡透气孔的上部空间,避免食材在过滤的过程中堵塞透气孔,从而造成虹吸效应,提手的设置可以使得过滤汤中油脂的效果更佳,而且可以方便滤芯的放置或提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内锅顶端边缘设有外翻边把手。

内锅顶端边缘设有的外翻边把手,可以通过外翻边把手将内锅架在外锅的锅沿上,使得内锅与外锅的容纳腔之间有汤汁填充,避免因内锅与容纳腔紧贴而出现干烧的情况,造成对锅具的损坏,延长了锅具的使用寿命,也能保证每次最佳的烹饪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锅盖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锅盖设有环形提手,所述环形提手上表面水平,且环形提手与锅盖的连接处设有导水孔。

当炖汤完成后,打开锅盖并把锅盖倒放在桌面上,环形提手的上表面水平,可以将锅盖平稳地放在桌面上,然后在提起内锅过滤汤中的油脂后,把内锅放在锅盖上,避免内锅底部的汤汁弄脏桌面,保证了卫生,环形提手与锅盖的连接处所设的导水孔,可以避免环形提手内积蓄水,同时也可以在锅盖放在桌面上时,环形提手不会因内外气压差而被吸附在桌面上,使用方便。

采用上述技术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器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起内锅时,内锅中底部的汤汁会顺着滤芯与内锅连接处的导流通道进入滤芯,汤汁沿着滤芯所装套的水位限位导柱流入滤油孔后进入容纳腔中,最终将汤汁和油脂、食材进行分离,达到过滤汤中油脂的目的;导流通道的上表面低于水位限位导柱的上表面,当两个表面形成高度差时可以避免油脂随着汤汁进入容纳腔内;水位限位导柱的上表面与内锅底部的高度差可以确保内锅中存留汤汁,从而可以避免内锅中的汤汁完全流干而使得油脂随着汤汁进入容纳腔内;由于滤芯装套在水位限位导柱外部并与内锅接触连接,因此该可拆卸的滤芯方便清洗,保证了每次炖煮食材的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的实施例1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的使用过程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的实施例2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的实施例3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包括锅盖1、外锅2和内锅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2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内锅3的容纳腔21,所述内锅3底部开有滤油孔31,所述滤油孔31的孔缘设有向上延伸的水位限位导柱32,所述水位限位导柱32外部装套有与内锅3接触连接的滤芯4,所述滤芯4与内锅3的连接处设有导流通道41,所述导流通道41的上表面低于水位限位导柱32的上表面。

上述导流通道41为设在滤芯4底部或侧壁上的孔。

上述滤油孔31的直径大小不小于15mm。

上述内锅3顶端边缘设有外翻边把手33。

上述锅盖1设有环形提手11,所述环形提手11上表面水平,且环形提手11与锅盖1的连接处设有导水孔12。

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器具,将食材和水放置在内锅3中进行炖煮,完成炖煮后的汤汁、油脂及食材均在内锅3中,提起内锅3时,内锅3中底部的汤汁会顺着滤芯4与内锅3连接处的导流通道41进入滤芯4,汤汁沿着滤芯4所装套的水位限位导柱32流入滤油孔31后进入容纳腔21中,最终将汤汁和油脂、食材进行分离,达到过滤汤中油脂的目的。

由于油脂的密度比汤汁小,所以汤汁在导流的过程中油脂会一直浮在汤汁的表面上,因为导流通道41的上表面低于水位限位导柱32的上表面,当两个表面形成高度差时可以避免油脂随着汤汁进入容纳腔21内;滤油孔31的孔缘向上延伸的水位限位导柱32,其上表面与内锅3底部的高度差可以确保内锅中存留汤汁,从而可以避免内锅3中的汤汁完全流干而使得油脂随着汤汁进入容纳腔21内。

将导流通道41设在滤芯4底部或侧壁上,仅需对滤芯4的底部或侧壁进行开孔,即可满足将汤汁导入滤芯4中的需求,导流通道41设在滤芯4底部或侧壁上,无需改动内锅3,由滤芯4匹配内锅3即可,改动范围小,可以降低生产难度及节省匹配成本。

当滤油孔31的直径大小小于15mm时,汤汁在内锅3底部流通时因封闭滤芯4的真空状态造成虹吸效应,导致汤汁流完之后会将油脂一并吸入滤芯4内部并通过滤油孔31流入容纳腔21中,使得过滤汤中油脂的效果不佳,当滤油孔31的直径大小不小于15mm时,足够大的滤油孔31可以在过滤汤汁的过程中平衡滤芯4的内外压力差,避免造成虹吸效应,从而使得过滤汤中油脂的过程顺利进行,当滤油孔31的直径大小不小于25mm时,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内锅3顶端边缘设有的外翻边把手33,可以通过外翻边把手33将内锅3架在外锅2的锅沿上,使得内锅3与外锅2的容纳腔21之间有汤汁填充,避免因内锅3与容纳腔21紧贴而出现干烧的情况,造成对锅具的损坏,延长了锅具的使用寿命,也能保证每次最佳的烹饪效果。

当炖汤完成后,打开锅盖1并把锅盖1倒放在桌面上,环形提手11的上表面水平,可以将锅盖1平稳地放在桌面上,然后在提起内锅3过滤汤中的油脂后,把内锅3放在锅盖1上,避免内锅3底部的汤汁弄脏桌面,保证了卫生,环形提手11与锅盖1的连接处所设的导水孔12,可以避免环形提手11内积蓄水,同时也可以在锅盖1放在桌面上时,环形提手11不会因内外气压差而被吸附在桌面上,使用方便。

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器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起内锅3时,内锅3中底部的汤汁会顺着滤芯4与内锅3连接处的导流通道41进入滤芯4,汤汁沿着滤芯4所装套的水位限位导柱32流入滤油孔31后进入容纳腔21中,最终将汤汁和油脂、食材进行分离,达到过滤汤中油脂的目的;导流通道41的上表面低于水位限位导柱32的上表面,当两个表面形成高度差时可以避免油脂随着汤汁进入容纳腔21内;水位限位导柱32的上表面与内锅3底部的高度差可以确保内锅3中存留汤汁,从而可以避免内锅3中的汤汁完全流干而使得油脂随着汤汁进入容纳腔21内;由于滤芯4装套在水位限位导柱32外部并与内锅3接触连接,因此该可拆卸的滤芯4方便清洗,保证了每次炖煮食材的卫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如图3所示,所述导流通道41为设在内锅3底部的槽,且导流通道41以水位限位导柱32为中心作径向分布。

将导流通道41设为内锅3底部所开的槽,通过槽的设置可满足将汤汁导入滤芯4中的需求,由于导流通道41以水位限位导柱32为中心作径向分布,当滤芯4在内锅3上偏移时,仍然有可供导流的槽与滤芯4接触并保证过滤汤中油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如图4所示,所述滤芯4上开有透气孔42,所述透气孔42直径大小为2-10mm,所述滤芯4上设有横跨透气孔的提手43。

当滤油孔31的直径大小小于15mm,滤芯4上所开的透气孔42在汤汁液面低于滤芯4的透气孔42时,滤芯4内外的空气连通,平衡滤芯4的内外压力差,避免虹吸效应的出现,而透气孔42的直径大小为2-10mm,可以避免大量汤汁通过透气孔42进入滤芯4内部,从而达到更好的过滤汤中油脂的效果,当透气孔42的直径大小小于2mm时,透气孔42容易被细小食材堵塞,无法规避虹吸效应的产生;当透气孔42的直径大小超过10mm时,会有大量汤汁和油脂通过透气孔42进入容纳腔21,过滤汤中油脂的效果差;当透气孔42的直径大小为3.5mm时效果最佳。

在滤芯4的透气孔42上设有横跨的提手43,可以遮挡透气孔42的上部空间,避免食材在过滤的过程中堵塞透气孔42,从而造成虹吸效应,提手43的设置可以使得过滤汤中油脂的效果更佳,而且可以方便滤芯4的放置或提取。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所做出的各种等同变换,均被本实用新型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所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