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及一种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9127发布日期:2018-11-30 19:35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及一种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及一种学步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通常设有上下支架和两者之间的壳主体组成,但现有的高度调节装置有的以设有向外延伸凸块的下支架与在侧突肋内的限位块配合调节高度,下支架的两侧杆与限位块经常相互碰撞受力导致使用寿命短;有的以设有向内延伸凸块的下支架与在中间突肋内的限位块配合调节高度,调节时下支架的两侧杆需要相互拉近、向外拉出、上下调节、推入定位槽内定位等多个步骤,操作繁琐不便。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们研制了一种改进的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及一种学步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及一种学步车,有效解决传统的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有的以设有向外延伸凸块的下支架与在侧突肋内的限位块配合调节高度,导致的下支架的两侧杆与限位块经常相互碰撞受力导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有效解决传统的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有的以设有向内延伸凸块的下支架与在中间突肋内的限位块配合调节高度,导致的调节时下支架的两侧杆需要相互拉近、向外拉出、上下调节、推入定位槽内定位等多个步骤、操作繁琐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主体、上支架1、下支架2,所述上支架1与壳主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壳主体的一面两侧设有侧突肋3,侧突肋3之间设有中突肋4,侧突肋3与中突肋4之间留有可容纳下支架2的第一槽5,面向第一槽5的侧突肋3一侧设有可容纳下支架2的第二槽6,中突肋4两侧设有第三槽7,面向中突肋4的下支架2一侧设有内凸块21,第三槽7可容纳所述内凸块21,背离第一槽5的下支架2一侧设有上凸块22,所述第二槽6设有若干个可容纳上凸块22的定位槽61。

所述下支架2为U字型,所述内凸块21设于下支架2两端,且上凸块22设于下支架2两端。

所述第一槽5底部设有可容纳上凸块22的槽孔51。

所述中突肋4表面设有刻度41,且刻度41与定位槽61相对应。

一种学步车,包括面板8和底盘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所述上支架1与面板8铰链连接,所述下支架2与底盘9铰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该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主体、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壳主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壳主体的一面两侧设有侧突肋,侧突肋之间设有中突肋,侧突肋与中突肋之间留有可容纳下支架的第一槽,面向第一槽的侧突肋一侧设有可容纳下支架的第二槽,中突肋两侧设有第三槽,面向中突肋的下支架一侧设有内凸块,第三槽可容纳所述内凸块,背离第一槽的下支架一侧设有上凸块,所述第二槽设有若干个可容纳上凸块的定位槽,下支架为弹性件,使用时将上支架固定在学步车的面板,将下支架固定在学步车的底圈,只需将下支架脱离第二槽,上凸块随之脱离定位槽,上下调节高度,上凸块伸入其他位置的定位槽,即可完成高度调节,无需前后推拉动作,操作简单快捷,且经常由下支架与第二槽承担受力,降低定位槽的折损,使用寿命长。旋转下支架使得下支架另一面折合在第一槽内,实现本产品的折叠。所述下支架为U字型,所述内凸块设于下支架两端,且上凸块设于下支架两端,便于让下支架的产生形变,结构简单。所述第一槽底部设有可容纳上凸块的槽孔,当旋转下支架使得下支架另一面折合在第一槽内实现本产品的折叠时,槽孔可以收纳翻转下来的上凸块,槽孔巧妙地避让了上凸块,使得整个产品更紧密小巧,且折合后的下支架没有在外部暴露凸块状结构,避免划到地毯等其他物品,简洁安全。所述中突肋表面设有刻度,且刻度与定位槽相对应,能让用户准确判断所调节的高度以及快捷地把上凸块放入定位槽内,省心省力。

一种学步车,包括面板和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所述上支架与面板铰链连接,所述下支架与底盘铰链连接,该学步车操作简单,结构简单,简洁安全,寿命长。

这样能有效解决传统的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有的以设有向外延伸凸块的下支架与在侧突肋内的限位块配合调节高度,导致的下支架的两侧杆与限位块经常相互碰撞受力导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有效解决传统的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有的以设有向内延伸凸块的下支架与在中间突肋内的限位块配合调节高度,导致的调节时下支架的两侧杆需要相互拉近、向外拉出、上下调节、推入定位槽内定位等多个步骤、操作繁琐不便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美观耐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将下支架拆出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的除去下支架后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下支架折合在壳主体上后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学步车展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学步车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参见图1至图5,包括壳主体、上支架1、下支架2,所述上支架1与壳主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壳主体的一面两侧设有侧突肋3,侧突肋3之间设有中突肋4,侧突肋3与中突肋4之间留有可容纳下支架2的第一槽5,面向第一槽5的侧突肋3一侧设有可容纳下支架2的第二槽6,中突肋4两侧设有第三槽7,面向中突肋4的下支架2一侧设有内凸块21,第三槽7可容纳所述内凸块21,背离第一槽5的下支架2一侧设有上凸块22,所述第二槽6设有若干个可容纳上凸块22的定位槽61,下支架2为弹性件,使用时将上支架固定在学步车的面板,将下支架固定在学步车的底圈,只需将下支架2脱离第二槽6,上凸块22随之脱离定位槽61,上下调节高度,上凸块22伸入其他位置的定位槽61,即可完成高度调节,无需前后推拉动作,操作简单快捷,且经常由下支架2与第二槽6承担受力,降低定位槽61的折损,使用寿命长。旋转下支架2使得下支架2另一面折合在第一槽5内,实现本产品的折叠。

所述下支架2为U字型,所述内凸块21设于下支架2两端,且上凸块22设于下支架2两端,便于让下支架的产生形变,结构简单。

所述第一槽5底部设有可容纳上凸块22的槽孔51,当旋转下支架2使得下支架2另一面折合在第一槽5内实现本产品的折叠时,槽孔51可以收纳翻转下来的上凸块22,槽孔51巧妙地避让了上凸块22,使得整个产品更紧密小巧,且折合后的下支架2没有在外部暴露凸块状结构,避免划到地毯等其他物品,简洁安全。

所述中突肋4表面设有刻度41,且刻度41与定位槽61相对应,能让用户准确判断所调节的高度以及快捷地把上凸块22放入定位槽61内,省心省力。

一种学步车,参见图6和图7,包括面板8和底盘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所述上支架1与面板8铰链连接,所述下支架2与底盘9铰链连接,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的高度调节后,整个学步车的高度也随之变化,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折叠后,学步车的面板8和底盘9相对靠近,整个学步车体积变小,且该学步车操作简单,结构简单,简洁安全,寿命长。

这样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美观耐用,能有效解决传统的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有的以设有向外延伸凸块的下支架与在侧突肋内的限位块配合调节高度,导致的下支架的两侧杆与限位块经常相互碰撞受力导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有效解决传统的学步车高度调节装置有的以设有向内延伸凸块的下支架与在中间突肋内的限位块配合调节高度,导致的调节时下支架的两侧杆需要相互拉近、向外拉出、上下调节、推入定位槽内定位等多个步骤、操作繁琐不便的问题。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