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防溅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9136发布日期:2018-07-17 22:0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式防溅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厨房烹煮过程中,厨房烹饪者多穿戴传统式的围裙,来防止锅具里面的油溅到身上,但无法防止油溅至手、手臂或面部,且在设有油烟机的情况下烹饪者依然会吸入较多油烟。现有的一些防溅油装置,能保护手及手臂,但仍无法保护面部,且多数无视窗,影响烹饪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式防溅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式防溅油装置,包括固定构件、转轴、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一透明板和第二透明板,所述固定构件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框与转轴焊接固定,第一边框内部设有滑轨,所述第二边框与第一边框通过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透明板安装于第一边框内,所述第二透明板安装于第二边框内。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为阻尼转轴,包括螺栓、垫片、圆筒、锥台、拉簧和空心轴,圆筒与锥台配合,空心轴贯穿圆筒与锥台,空心轴两端对称设有的滑槽,空心轴内部配合锥台设有螺纹座,螺纹座能在空心轴内滑动,锥台与螺纹座通过金属杆穿过滑槽固定连接,拉簧一端连接空心轴内部设置的焊接件,另一端连接螺纹座,螺栓穿过垫片与螺纹座连接,空心轴两端具有相同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边框下端设有小转轴和升降结构,小转轴对称焊接于第二边框下端,轴向为横向,升降结构包括外壳、凹凸杆、发条和中心柱,外壳与小转轴连接,外壳一部分在第二边框内滑动,活动范围为第一边框底端至距离第一边框顶端4-10cm之间,发条末端与第一边框上端焊接,中心柱放置于发条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内底部对称设有卡接结构,包括扣位、扭簧、螺杆、挡柱和扣位外壳,扣位与扭簧形成回力结构,螺杆贯穿扣位和扭簧固定在扣位外壳上,扣位外壳靠扣位面设有纵向的缺口,挡柱设置在扣位外壳纵向缺口的一侧,扣位与凹凸杆配合使卡接结构与凹凸杆形成按压式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构件数量为2个,沿转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构件为吸盘结构或螺纹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边框的自由端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上设有钢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边框升至最高点时,能与第一边框成160-180度。

进一步地,第二边框边缘设有弧形凹槽,与滑轨滑动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两块透明板之间的升降,转轴为阻尼转轴可使装置调整为任意角度,卡接结构与升降结构实现了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的卡接固定,卡扣为按压式卡扣,按压第二边框可使其再次处于滑动状态,由于升降结构的发条与第一边框上端焊接,使第二边框能自动上滑,当第二边框滑至顶部时,在小转轴的作用下能自由摆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扣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小转轴与升降结构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构件,11-固定螺栓,2-转轴,21-螺栓,22-垫片,23-圆筒,24-锥台,25-拉簧,26-空心轴,27-滑槽,28-螺纹座,29-金属杆,210-焊接件,3-第一边框,31-滑轨,32-扣接结构,321-扣位,322-扭簧,323-螺杆,324-挡柱,325-扣位外壳,4-第二边框,41-升降结构,411-外壳,412-凹凸杆,413-发条, 414-中心柱,42-小转轴,5-第一透明板,6-第二透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升降式防溅油装置,包括固定构件1、转轴2、第一边框3、第二边框4、第一透明板5和第二透明板6,所述固定构件1通过固定螺栓11与所述转轴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框3与转轴2固定连接,第一边框3内部设有滑轨31,所述第二边框4与第一边框3通过滑轨31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透明板5安装于第一边框3内,所述第二透明板6安装于第二边框4内,使装置能阻挡溅油。

转轴2为阻尼转轴,转轴2包括螺栓21、垫片22、圆筒23、锥台24、拉簧25和空心轴26,圆筒23与锥台24配合,空心轴26贯穿圆筒23与锥台24,空心轴26两端对称设有的滑槽27,空心轴26内部配合锥台24设有螺纹座28,螺纹座28能在空心轴26内滑动,锥台24与螺纹座28通过金属杆29穿过滑槽27固定连接,拉簧25一端连接空心轴26内部设置的焊接件210,另一端连接螺纹座28,螺栓21穿过垫片22与螺纹座28连接,空心轴26两端具有相同结构,圆筒23连接转轴2两端的外壳,锥台24连接转轴2中部的外壳,两端的外壳与中部的外壳可带动圆筒23和锥台24相对滑动,通过螺栓21可调节圆筒23与锥台24之间的压力,从而调节二者之间的摩擦力。

第二边框4下端设有小转轴42和升降结构41,小转轴42对称焊接于第二边框4下端,轴向为横向,升降结构41包括外壳411、凹凸杆412、发条413和中心柱414,外壳411与小转轴42连接,外壳411一部分在第二边框4内滑动,活动范围为第一边框3底端至距离第一边框3顶端4-10cm之间,发条413末端与第一边框2上端焊接,中心柱414放置于发条413中心,使发条413可绕中心柱414转动。

第一边框3内底部对称设有卡接结构32,包括扣位321、扭簧322、螺杆323、挡柱324和扣位外壳325,扣位321与扭簧322形成回力结构,螺杆323贯穿扣位321和扭簧322固定在扣位外壳325上,扣位外壳325靠扣位321面设有纵向的缺口,挡柱324设置在扣位外壳325纵向缺口的一侧,使扣位321能保持为纵向,扣位321与凹凸杆412配合使卡接结构32与凹凸杆412形成按压式卡扣,当按压第二边框4时,能使处于扣接状态的第一边框3和第二边框4再次处于活动状态,在发条413的作用下自动上升。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滑动第二边框4至底部时,由于卡接结构32与凹凸杆412的作用,使第一边框3与第二边框4扣接固定;使用该装置时,使固定构件1固定于台面,通过转轴2调整装置的整体倾斜角,按压第二边框4,由于卡接结构32与凹凸杆412为按压式卡扣结构,第二边框4再次处于活动状态,在发条413的作用下第二边框4可自动上升至最高点,上升至最高点的第二边框4可在小转轴42的作用下自由摆动。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