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枕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4384发布日期:2018-10-02 18:1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体,尤指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枕体。



背景技术:

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紧张压力大,特别是长时间工作往往造成筋骨肌肉酸痛等不适,探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姿势不良与未使用辅具。例如午间休息时趴在桌上直接以手当枕,造成手部压迫甚至暂时麻痹;坐在椅子上长时间使用计算机或办公时没有在腰部提供椅垫等适当支撑,或是乘坐车辆或飞机时没有给予颈部舒适支撑,如此都会造成身体不适。

纵使坊间具有各种垫体,但发明人发现,这些垫体的功能大多都只能专用,无法涵盖各种用途,显见,现有垫体的结构与功能,仍不理想完善,实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人有鉴于此,特以研创成本实用新型,期能借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以改进现有人体用枕垫的缺点与限制,期使枕垫的功能得以更臻完善且理想,符合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前述现有枕垫使用功能的缺点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枕体,依据结构设计,能提供多种功能与用途,至少包括趴睡用、腰靠用、颈靠用以及躺睡用多种功能,并集多种功能于一身,达到实用性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枕体,依据结构设计的巧思,具有体积轻巧,易于携带等优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技术手段为:该枕体是由一第一本体与一第二本体连接成一侧面呈圈状的结构,其间形成有中空空间。

较佳的,该第一本体的材料特性相较于该第二本体略硬,也即第二本体相对柔软,满足舒适需求;而该第一本体则是提供定型的作用。

较佳的,该第一本体的顶缘中央设计有一道凹部,并且,该第一本体的两端缘分别形成有两个突起部,该两个突起部能用以与第二本体连接。

较佳的,该第二本体的底缘中央设计有一道凸部,该凸部与第一本体的凹部对应设置。

较佳的,该枕体的外部设置有一枕套,且该枕套底面设置有一拉链,利用该拉链的使用,能使枕体的结构变成U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实用性高、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合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置枕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以作为午睡枕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以拉链折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枕体

11 第一本体

12 第二本体

13 中空空间

14 凹部

15 凸部

16 突起部

17 突起部

18 枕套

19 拉链

9 双手。

具体实施方式

现谨就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枕体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配合附图,根据一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枕体,该枕体1是由一第一本体11与一第二本体12连接成一侧面呈圈状的结构,其间形成有中空空间13。其中,该第一本体11的材料特性相较于该第二本体12略硬,也即第二本体12相对柔软,满足舒适需求;而该第一本体11则是提供定型的作用。该第一本体11的顶缘中央设计有一道凹部14,并且该第一本体11的两端缘分别形成有两个突起部16、17,该两个突起部16、17能用以与该第二本体12连接。该第二本体12的底缘中央设计有一道凸部15,该凸部15与第一本体11的凹部14对应设置。

如图3,该枕体1的外部设置有一枕套18,且该枕套18的底面设置有一拉链19,利用该拉链19的使用,能使枕体1的结构变成U字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当要作为午睡枕时,如图4,将该枕体1置于桌面,双手9分别由两侧插入该中空空间13,额头即能靠置于该枕体1上,利用柔软的第二本体12,提供舒适良好的支撑,双手9也不易麻痹。并且,或者该形态可以直接放在腰部后面,当坐在椅上时可以作为腰靠。另外,该形态平置于床上时可以作为睡枕,特别是利用结构中的两个突起部16、17,能具有顶持脖子后方的功效,使仰睡时头部被些微后仰驱近十度角,如此能使气管畅通,避免打鼾,以提升睡眠质量。

当将拉链19拉上使枕体1的结构变成U字形时,如图5,其厚度可以适当加厚,当坐着看电视、电影,乘坐车辆或飞机时,都能用来作为颈垫,适当支撑脖子,可减轻颈部的压力。并且,这一形态也可以缩小体积,以利收纳或外出携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枕体,其单一结构可满足至少趴睡用、腰靠用、颈靠用以及躺睡用多种功能,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实用性高,其技术内容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取得要素。本实用新型在产业上确实得以利用,在申请前未曾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且不是公众所知悉的技术。并且,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先前技术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并达成相关使用者与消费者长期的需求,证明本实用新型并非能轻易完成。本实用新型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等要素,特依法提请专利。

本实用新型虽借由前述实施例来描述,但仍可变化其形态与细节,于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而达成,并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了解。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是借本实用新型原理可以具体实施的方式之一,但并不以此为限制,应依前述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