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拭组件及集尘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2455发布日期:2018-07-31 17:5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擦拭组件及集尘杯。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利用电动机驱动风机而产生负压进行除尘的清洁机器,又称真空吸尘器。它操作时不会使尘土飞扬,并能吸出缝隙中及地毯上一般不易清除的尘屑,使用方便、卫生,广泛用于家庭和公用场所。因而,人们开始利用吸尘器取代人工进行地面清洁。使用吸尘器进行清洁工作,节约了使用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减少了使用者与细菌直接接触的机会,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手持吸尘器主要包括主机和储尘杯,其中,主机包括吸风装置、分离装置和安装于其上的把手,工作时,电机带动吸风装置旋转吸气,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将外部的尘屑随空气流带到储尘杯中,分离装置将尘屑与空气进行分离,尘屑留在集尘杯中,过滤后的洁净空气经过电机从出风口排出。

在现有的手持式旋风吸尘器中,其集尘杯内部空间主要用于收集由过滤罩所滤出、无法经过滤孔的颗粒物。由于集尘杯是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无法经过滤孔的颗粒物被附着在集尘杯的内壁上时,就会影响集尘杯的整体美观效果。现有技术中集尘杯内的没有对集尘杯内壁进行擦拭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擦拭组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集尘杯内的没有擦拭功能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组件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外壁连接有刷体,所述框体内壁设有第一刮板;

所述框体外壁还设有第二刮板,且所述第二刮板的顶部与所述刷体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所述刷体、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第二刮板均设置为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尘杯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集尘杯内的没有擦拭功能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包括杯体、弹簧、立柱和所述的擦拭组件;所述擦拭组件设置在所述杯体内;所述第一刮板的内壁与过滤罩的外壁接触,所述刷体的外壁和所述第二刮板的外壁分别与所述杯体的内壁接触;所述立柱的顶部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底部与设置在所述杯体底部的底盖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擦拭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杯体顶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弹簧的第一固定部;所述杯体顶部内表面设有用于固定弹簧的第二固定部,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呈柱状,且与所述框体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第二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设置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的顶部设有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凸起,所述底盖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和/或所述凹槽内表面设有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组件包括:框体,框体外壁连接有刷体,框体内壁设有第一刮板;框体外壁还设有第二刮板,且第二刮板的顶部与刷体的底部连接。使用时,第一刮板可以与过滤罩的外壁相接触,对过滤罩进行擦拭。第二刮板和刷体可以与杯体的内壁相接触,对杯体内壁进行擦拭,第二刮板将附着在杯体内壁的颗粒物初步刮下,刷体对内壁进一步的擦拭,使擦拭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组件结构简单,擦拭效果好,实用性强。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尘杯包括杯体、弹簧、立柱和擦拭组件;擦拭组件设置在杯体内;第一刮板的内壁与过滤罩的外壁接触,刷体的外壁和第二刮板的外壁分别与杯体的内壁接触;立柱的顶部与框体固定连接,立柱的底部与设置在杯体底部的底盖固定连接;弹簧的一端与擦拭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杯体顶部连接。其中,立柱的顶部与框体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框体,第一刮板可以对过滤罩进行擦拭。第二刮板和刷体可以对杯体内壁进行擦拭,第二刮板将附着在杯体内壁的颗粒物初步刮下,刷体对内壁进一步的擦拭,使擦拭效果更好。具体使用时,向下拉动底盖,使底盖与杯体侧壁分离,可以将集尘杯中的过滤物倒出,与此同时,擦拭组件也向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实现对杯体内表面和过滤罩外表面的清理。具体的,第一刮板对过滤罩进行擦拭,第二刮板和刷体对杯体内壁进行擦拭。在弹簧的作用下,擦拭组件可以回弹进行复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结构简单,擦拭效果好,实用性强,可以对附着在集尘杯内表面的颗粒物进行清理,使集尘杯的整体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擦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标:11-框体;12-刷体;13-第一刮板;14-第二刮板;21-杯体;22-弹簧;23-立柱;24-底盖;25-过滤罩;111-第一固定部;112-缓冲垫;211-第二固定部;212-凸起;241-凹槽;1111-第一卡槽;2111-第二卡槽;2411-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擦拭组件及集尘杯,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组件及集尘杯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擦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提供的擦拭组件包括:框体11,框体11外壁连接有刷体12,框体11内壁设有第一刮板13;框体11外壁还设有第二刮板14,且第二刮板14的顶部与刷体12的底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组件包括:框体11,框体11外壁连接有刷体12,框体11内壁设有第一刮板13;框体11外壁还设有第二刮板14,且第二刮板14的顶部与刷体12的底部连接。使用时,第一刮板13可以与过滤罩25的外壁相接触,对过滤罩25进行擦拭。第二刮板14和刷体12可以与杯体21的内壁相接触,对杯体21内壁进行擦拭,第二刮板14将附着在杯体21内壁的颗粒物初步刮下,刷体12对内壁进一步的擦拭,使擦拭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组件结构简单,擦拭效果好,实用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框体11的内壁可以与第一刮板13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链接。框体11的外壁与刷体12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链接。

优选的,框体11的外壁与刷体12卡接,如图4所示,框体11上设有卡槽,刷体12上设有与卡槽卡接的凸起212,卡槽与凸起212卡接。当刷体12需要更换的时候可以方便的更换刷体12。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框体11、刷体12、第一刮板13和第二刮板14均设置为环状结构。

刷体12和第二刮板14的外表面可以与杯体21的内表面相接触,第一刮板13的外表面可以与过滤罩25的外表面相接触,使擦拭效果更好。提高了擦拭组件的整体性能,整体性能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刮板13的内壁形成环状通孔,可以套在过滤罩25的外表面,方便第一刮板13对过滤罩25进行擦拭。

实施例二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集尘杯包括杯体21、弹簧22、立柱23和擦拭组件;擦拭组件设置在杯体21内;第一刮板13的内壁与过滤罩25的外壁接触,刷体12的外壁和第二刮板14的外壁分别与杯体21的内壁接触;立柱23的顶部与框体11固定连接,立柱23的底部与设置在杯体21底部的底盖24固定连接;弹簧22的一端与擦拭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杯体21顶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尘杯包括杯体21、弹簧22、立柱23和擦拭组件;擦拭组件设置在杯体21内;第一刮板13的内壁与过滤罩25的外壁接触,刷体12的外壁和第二刮板14的外壁分别与杯体21的内壁接触;立柱23的顶部与框体11固定连接,立柱23的底部与设置在杯体21底部的底盖24固定连接;弹簧22的一端与擦拭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杯体21顶部连接。其中,立柱23的顶部与框体11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框体11,第一刮板13可以对过滤罩25进行擦拭。第二刮板14和刷体12可以对杯体21内壁进行擦拭,第二刮板14将附着在杯体21内壁的颗粒物初步刮下,刷体12对内壁进一步的擦拭,使擦拭效果更好。

具体使用时,向下拉动底盖24,使底盖24与杯体21侧壁分离,可以将集尘杯中的过滤物倒出,与此同时,擦拭组件也向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实现对杯体21内表面和过滤罩25外表面的清理。具体的,第一刮板13对过滤罩25进行擦拭,第二刮板14和刷体12对杯体21内壁进行擦拭。在弹簧22的作用下,擦拭组件可以回弹进行复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结构简单,擦拭效果好,实用性强,可以对附着在集尘杯内表面的颗粒物进行清理,使集尘杯的整体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刮板13的高度高于过滤罩25的高度,及第一刮板13位于过滤罩25的上端。当第一刮板13对过滤罩25的外避免进行擦拭时,第一刮板13的外表面与过滤罩25的内表面相接触,当第一刮板13不对过滤罩25进行擦拭时,第一刮板13则位于过滤罩25的上端,不会对过滤罩25表面的滤孔进行遮挡,不会对过滤罩25的使用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立柱23可以设置两根、三根、四根或者多跟。立柱23一端与框体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盖24固定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立柱23的高度高于底盖24到过滤罩25上端面的高度。从而使与立柱23固定连接的框体11到底盖24的距离大于底盖24到过滤罩25上端面的距离。使设置在框体11上的第一刮板13在不对过滤罩25进行擦拭时,第一刮板13则位于过滤罩25的上端,不会对过滤罩25表面的滤孔进行遮挡,不会对过滤罩25的使用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框体11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弹簧22的第一固定部111;所述杯体21顶部内表面设有用于固定弹簧22的第二固定部211,且第二固定部211与第一固定部111相对应设置。

其中,弹簧22的两端可以分别装配在第一固定部111和第二固定部211。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1和第二固定部211可以为柱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部111至少设置两个,相对应的第二固定部211与第一固定部111设置数量相同。

具体的,第一固定部111可以设置两个、三个、四个……相对应的第二固定部211设置两个、三个、四个……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固定部111呈柱状,且与框体11为一体式结构。

第一固定部111与框体11一体式设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避免了装配的繁琐工序。并且,还提高了擦拭组建的整体性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固定部111设有用于固定弹簧22的第一卡槽1111,第二固定部211设有用于固定弹簧22的第二卡槽2111。

使用时,将弹簧22的一端与第一卡槽1111固定,将弹簧22的另一端与第二卡槽2111固定。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固定部111与第二固定部211分别设置四个。

第一固定部111和第二固定住分别设置四个,使擦拭组件在使用时,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框体11的顶部设有缓冲垫112。

当刷体12部分在弹簧22的回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时,为了避免框体11与固定杯体21的部分,杯体21顶部相接触,因此,在框体11的顶部表面可以设置缓冲垫112。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杯体21的底部设有凸起212,底盖24设有与凸起212相适配的凹槽241。

杯体21的底部设有凸起212,底盖24设有与凸起212相适配的凹槽241,凸起212与凹槽241配合,可以增加杯体21侧壁与底盖24之间的密封性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凸起212的外表面和/或凹槽241内表面设有密封结构2411。

为了增加杯体21侧壁与底盖24之间的密封性能,可以在凸起212的外壁设有密封结构2411或者凹槽241的内壁设有密封结构2411。

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杯体21侧壁与底盖24之间的密封性能,凸起212的外壁和凹槽241的内壁同时设有密封结构2411。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底盖24上设有把手。

底盖24上设有把手,可以方便拉动底盖2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