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原汁机的出渣控制装置及其原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1882发布日期:2018-08-28 22:32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汁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原汁机的出渣控制装置及其原汁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份原汁机的出渣塞不具备可调节功能,在榨汁时不能根据食材的不同来调节满足不同顾客的口感,也存在通过使用出渣控制装置来实现对出渣口开口大小的控制,其结构均为采用开闭板结构,在开闭板一端连接用于操作开闭板的控制杆,在开闭板的另一端设置硅胶材质的密封塞,密封塞通过二次注塑与开闭板形成一体,所形成的密封塞结构中,其中一部分为硅胶与硬质开闭板的组合体,一部分为纯硅胶结构,此开闭板与密封塞的组合结构在实际生产、组装及应用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

(1)由于开闭板与密封塞一起参与出渣口的密封,开闭板插入出渣口的深度决定出渣口的开启大小,因此,开闭板在插入出渣口时与出渣口为硬性连接方式,二者在形成插接配合时要求较高,这就为出渣控制装置与出渣口在加工和组装阶段提出更高的要求。

(2)在密封塞处于出渣口中一固定位置时,出渣口的开口大小往往由开闭板的插入端在出渣口的插入深度直接决定,密封塞仅起到端部密封作用,由于出渣口与传动轴之间的空间有限,从而造成出渣口的出口调节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原汁机出渣控制装置加工及组装精度要求高,且出渣口调节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原汁机的出渣控制装置及其原汁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原汁机的出渣控制装置,包括调节杆和设置于所述调节杆一端的调节塞,所述调节塞的后端被所述调节杆包裹固定,所述调节塞的由所述调节杆的一侧向外延伸的部分形成具有弹性的出渣塞,所述出渣塞与所述原汁机的掉渣口之间形成弹性插接配合连接。

所述出渣塞上成型有多组呈间隔设置的密封条,各组所述密封条的上端面至所述出渣塞底面的距离保持一致。

每一组所述密封条为包括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的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二密封条之间设置一间隙。

所述出渣塞为硅胶塞或软性塑胶塞。

所述出渣塞的与所述原汁机掉渣口相贴合的一面为一平面贴合面,与所述平面贴合面相对的一面为密封面,多组所述密封条设置于所述密封面及其两侧位置。

所述调节杆在与所述调节塞相连接的位置成型一通孔,所述调节塞的后端固定于所述通孔中。

靠近所述调节塞的后端面位置成型一环形凹槽,所述通孔包括位于所述调节杆两侧的凹槽及连通两所述凹槽的卡接孔,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卡接孔形成卡接配合。

所述调节塞的后端与所述调节杆通过注塑、焊接、卡扣方式固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榨汁杯体及位于所述榨汁杯体下方的排渣管,所述排渣管)与所述榨汁杯体底部的掉渣口相连通,在所述排渣管的远离出渣口的一端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掉渣口开闭的出渣控制装置,所述出渣控制装置的调节杆与所述榨汁杯体上的转轴形成旋转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控制装置为上述的出渣控制装置,所述出渣控制装置的出渣塞与所述排渣管上的出渣塞进出孔形成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在原汁机中采用的出渣控制装置,其中的出渣塞内部不含有任何硬质骨架结构,通过拨动调节杆来控制出渣塞在排渣管中的位置,从而实现对掉渣口开启大小的控制。排渣时,果渣在榨汁杯体中螺杆的挤压作用下由掉渣口进入排渣管,由于出渣塞整体为弹性结构,出渣塞在受到足够果渣挤压作用下,会发生弹性挤压变形,进一步增大掉渣口,依靠自身弹性与果渣挤压力大小自适应调节掉渣口的开启大小,即出渣塞位置固定后,出渣塞可以根据果渣的挤压作用力大小自适应调节弹性形变大小,从而可以保证果渣顺利排出,不会造成堵塞。

B.本实用新型在出渣塞的密封面上设置了多组密封条,每条密封条有两条并行的且具有一定间隔的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组成,进一步降低二者间的过盈配合精度,使出渣塞与排渣管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同时,本实用新型显著提高对掉渣口开启大小的控制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原汁机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榨汁大杯底部结构与出渣控制装置的连接示意图(掉渣口处于半开状态);

图3是图1中所示榨汁大杯底部结构与出渣控制装置的连接示意图(掉渣口处于全开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调节杆与调节塞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A-A截面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结构的调节塞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结构的调节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调节杆,11-凹槽,12-卡接孔;2-调节塞,21-出渣塞;3-密封条,31-第一密封条,32-第二密封条;4-间隙;5-平面贴合面;6-密封面;7-通孔;8-环形凹槽;9-榨汁杯体,91-转轴;10-排渣管;20-掉渣口;30-排汁管;40-滤网;50-出渣塞进出孔;60-驱动主体;70-杯盖;80-料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原汁机的出渣控制装置,包括调节杆1和设置于调节杆1一端的调节塞2,调节塞2的后端被调节杆1包裹固定,调节塞2的由调节杆1的一侧向外延伸的部分形成具有弹性的出渣塞21,出渣塞21与原汁机的掉渣口之间形成弹性插接配合连接。

为了增强出渣塞21的密封效果,在出渣塞21上成型有多组呈间隔设置的密封条3,各组密封条3的上端面至出渣塞21底面的距离保持一致;当然,这里对各组密封条3的要求优选基于排渣管的密封端为等尺寸提出的,如果排渣管的密封端为锥形等其它截面结构,各组密封条的尺寸会配合排渣管的截面尺寸发生变化。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图4上设置了两组密封条,而在图6中设置了三组密封条。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和图6所示,其中的每一组密封条3为包括第一密封条31和第二密封条32的双密封条,第一密封条31与第二密封条32之间设置一间隙4,对渣的密封效果更好,同时可以降低出渣塞与排渣管之间的配合精度。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出渣塞21为硅胶塞或软性塑胶塞,当然还可以为其它食品级橡胶材质,比如TPE、PVC等,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出渣塞21与原汁机掉渣口相贴合的一面为一平面贴合面5,与平面贴合面5相对的一面为密封面6,多组密封条3设置于密封面6及其两侧位置。其中的平面贴合面5为一平面结构,其与原汁机的掉渣口相贴合,密封面6通常设置在靠近出渣塞的固定端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倾斜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杆与调节塞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形式。

如图7所示,调节杆1上在与调节塞2相连接的位置成型一通孔7,调节塞2的后端固定于通孔7中,可以通过注塑和焊接等方式将二者固定在一起。

其中优选的调节塞2结构如图6所示,在靠近调节塞2的后端面位置成型一环形凹槽8;图7中的通孔7包括位于调节杆1两侧的凹槽11及连通两凹槽11的卡接孔12,调节塞2后端的环形凹槽8与卡接孔12形成卡接配合,具体如图4和图5连接后的结构所示。

当然,不限于上述的固定方式,还可以将调节杆与调节塞的连接部分作成可插接的结构,比如将调节杆的上端面作成独立的或可以翻转的活板结构,待将调节塞的后端置于通孔位置后,再将活板通过扣合或直接焊接的方式与调节塞后端的环形凹槽形成卡接,防止在来回操作调节杆时产生调节塞后端与调节杆相脱落的现象。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原汁机,在使用状态下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料盘80、杯盖70、榨汁杯体9和驱动主体60,其中的杯盖70设置于榨汁杯体9的上开口位置,驱动主体60设置于榨汁杯体9的下方,且与榨汁杯体9中的螺杆形成驱动连接;在榨汁杯体中还设有滤网40,在榨汁杯体9的底部外侧设有排汁管30和排渣管10,排渣管10与榨汁杯体9底部的掉渣口20相连通。在排渣管10的远离出渣口的一端设有用于控制掉渣口20开闭的出渣控制装置,出渣控制装置的调节杆1与榨汁杯体9上的转轴91形成旋转配合连接。拨动调节杆1时,调节杆1可以绕着转轴91旋转,出渣塞21在排渣管10上的出渣塞进出孔50中移动,从而实现对掉渣口开口位置的控制。

在使用原汁机时,可以通过拨动调节杆来控制出渣塞在排渣管中的位置,从而实现对掉渣口开启大小的控制。当把出渣塞设定一个位置时,在榨汁杯体中螺杆的挤压作用下,果渣受到挤压作用将由掉渣口进入排渣管,由于出渣塞中不含有任何硬质骨架结构,出渣塞在受到足够果渣挤压作用下,会发生弹性挤压变形,从而可以依靠自身弹性与果渣挤压力大小,自适应调节掉渣口的开启大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