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母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5241发布日期:2019-02-01 19:5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卧式母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卧式母婴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可替代人工劳作的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其中,母婴机由于具有摇奶功能,给用户的生活带去了极大的便利,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母婴机多为立式,即机体内设置立式的电机,电机的上方连接立式的奶瓶夹持机构,通过电机驱动奶瓶夹持机构旋转,从而带动奶瓶夹持机构中固定的奶瓶旋转,进而使置入奶瓶中的奶粉溶解。这样,整机重心较高,母婴机在进行旋转操作时较容易出现由于整机重心不稳而发生偏摆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母婴机,该卧式母婴机能够有效避免在进行旋转操作时出现整机重心不稳的情形,从而可有效减小整机偏摆的幅度,提高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母婴机,该卧式母婴机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内形成有卧式安装槽,所述卧式安装槽包括电机安装槽和摇奶筒安装槽;

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槽中;以及

摇奶筒,呈卧式安装在所述摇奶筒安装槽中并由所述电机驱动旋转,所述摇奶筒的轴向长度不小于160mm且不大于200mm,所述摇奶筒的筒腔用于容置奶瓶。

优选地,所述卧式安装槽的中心轴线的水平倾角不小于0°且不大于60°。

优选地,所述电机呈卧式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槽中。

优选地,所述卧式安装槽内形成有位于所述电机安装槽与所述摇奶筒安装槽之间的间隔壁,所述摇奶筒设有端部旋转轴,所述间隔壁中安装有轴承,所述端部旋转轴可枢转地插装于所述轴承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端部旋转轴以驱动所述摇奶筒旋转。

优选地,所述摇奶筒的两端均通过所述端部旋转轴枢转安装于两端分别设置的所述轴承中。

优选地,所述机体呈卧式长方体形状,所述机体的顶侧壁设有摇奶筒安装入口,该摇奶筒安装入口为所述摇奶筒安装槽的顶开口。

优选地,所述机体呈卧式长方体形状,所述机体的顶侧壁还设有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位于所述电机安装槽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机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操作面板的水平倾角的调节杆。

优选地,所述摇奶筒安装槽和所述电机安装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左部和右部,所述机体包括右端板,该右端板可拆卸地封盖所述电机安装槽,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底侧壁上且位于所述摇奶筒安装槽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摇奶筒的外周壁上设有奶瓶置入口。

优选地,所述摇奶筒的内周壁上嵌装有柔性内衬件,所述奶瓶设置在所述柔性内衬件中。

优选地,所述摇奶筒的内周壁与所述柔性内衬件的外周壁上间隔分布有多组彼此嵌合的凸扣和凹孔。

优选地,所述柔性内衬件为中空件且所述奶瓶置入口贯穿所述柔性内衬件的外周壁,所述柔性内衬件的中空腔内壁的轮廓形状与所述奶瓶的外周面轮廓形状吻合。

优选地,所述摇奶筒还包括封带,该封带至少部分地封盖所述奶瓶置入口以将所述奶瓶锁定于所述摇奶筒内。

优选地,所述奶瓶置入口的轮廓线包括所述摇奶筒的外周壁上的第一母线、第二母线以及所述摇奶筒的左右两端的端盖周缘上的左端盖圆弧线和右端盖圆弧线,所述封带从所述摇奶筒的外周壁的所述第一母线处跨越所述奶瓶置入口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母线处。

优选地,在所述摇奶筒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母线与所述第二母线之间的圆弧开口夹角a满足:120°≤a≤180°。

优选地,所述摇奶筒的外周壁上的所述第一母线处和第二母线处分别设有枢转安装槽,所述封带的两端分别设有枢转轴,所述枢转轴可拆卸地匹配安装于所述枢转安装槽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卧式母婴机中,摇奶筒呈卧式安装在机体的卧式安装槽中,且奶瓶容置于该摇奶筒的筒腔中,这样,相对于立式的母婴机(即用于夹持奶瓶的部件呈立式),卧式母婴机的整机重心明显较低,如此,在卧式母婴机进行旋转操作时,可有效避免整机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形,从而使整机偏摆幅度较小或不偏摆,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卧式母婴机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卧式母婴机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卧式母婴机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的摇奶筒的结构图;

图5为图1中的柔性内衬件的结构图;

图6为图1中的封带的机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机体 2 电机

3 摇奶筒 4 奶瓶

5 轴承 6 操作面板

7 调节杆 8 柔性内衬件

11 电机安装槽 12 摇奶筒安装槽

13 间隔壁 14 右端板

21 输出轴 31 端部旋转轴

32 封带 32A 枢转轴

33 凹孔 81 凸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母婴机,参照图1至图3,该卧式母婴机包括:机体1,机体1内形成有卧式安装槽,卧式安装槽包括电机安装槽11和摇奶筒安装槽12;电机2,安装在电机安装槽11中;以及摇奶筒3,呈卧式安装在摇奶筒安装槽12中并由电机2驱动旋转,摇奶筒3的轴向长度不小于160mm且不大于200mm,摇奶筒3的筒腔用于容置奶瓶4。

在该技术方案中,卧式母婴机中用于容置奶瓶4的摇奶筒3呈卧式,且安装于机体1内形成的卧式安装槽中,这样,相对于立式的母婴机(即用于夹持奶瓶的部件呈立式),卧式母婴机的整机重心明显较低。如此设置,在卧式母婴机进行旋转操作时,就可有效避免整机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形,从而减少整机偏摆的幅度(即使整机偏摆的幅度较小或不偏摆),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通过立式母婴机顺时针或逆时针摇奶,奶瓶4内的奶粉较容易在瓶底堆集、结块,致使奶粉溶解不完全,且结块的奶粉也较容易在婴儿吸食的过程中,从瓶底脱落,进而堵塞瓶口,使婴儿吸食困难,因此,通过将母婴机设置成卧式(即用于容置奶瓶4的摇奶筒3呈卧式),可有效避免奶瓶4中的奶粉出现结块的情形,有利于奶粉的充分溶解,也有利于宝宝的顺畅吸食。

其中,摇奶筒3可以有多种适当的摇奶方式,例如摇奶筒3沿着自身的中心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或摇奶筒3沿其两端的非中心旋转轴来回摆动,以使置于摇奶筒3内的奶瓶4中的奶粉溶解于液态水中。

另外,摇奶筒3的轴向长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可以理解地,摇奶筒3的轴向长度越大,则生产该摇奶筒3所需耗费的材料也就越多,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当然摇奶筒3的轴向长度越大,容置该摇奶筒3的机体1的体积也就越大,也不利于整机结构的小巧紧凑。此外,目前市场上奶瓶4的轴向高度普遍不超过150mm,这样,为便于用户将奶瓶4从摇奶筒3的中空筒腔81中置入或取出,摇奶筒3的轴向长度应设计为不小于160mm。

具体地,卧式安装槽的中心轴线的水平倾角为锐角的母婴机为卧式母婴机。进一步地,卧式安装槽的中心轴线的水平倾角优选为不小于0°且不大于60°,当然也不限于此。可以理解地,卧式安装槽的中心轴线的水平倾角越小,则整机的重心越低,也就越有利于减少整机偏摆的幅度。当然,该水平倾角越小,奶粉也就越不容易在奶瓶4的底部进行堆集,进而结块,有利于奶粉的充分溶解,避免奶粉的浪费。

另外,安装于电机安装槽11中的电机2可以为立式,此时电机2可通过蜗轮蜗杆驱动卧式的摇奶筒3旋转,电机2也可以呈卧式,此时电机2的输出轴21可直接传动连接或通过环形带间接传动连接摇奶筒3的端部旋转轴31以驱动摇奶筒3旋转,当然立式的电机2或卧式的电机2用以驱动摇奶筒3旋转的方式还有多种,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地,为使整机结构紧凑、小巧便捷,参照图1至图3,电机2应呈卧式安装于电机安装槽11中。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至图3,卧式安装槽内形成有位于电机安装槽11与摇奶筒安装槽12之间的间隔壁13,摇奶筒3设有端部旋转轴31,间隔壁13中安装有轴承5,端部旋转轴31可枢转地插装于轴承5中,电机2的输出轴21传动连接端部旋转轴31以驱动摇奶筒3旋转。进一步地,摇奶筒3的两端均通过端部旋转轴31枢转安装于两端分别设置的轴承5中。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端部旋转轴31的回转精度,可使摇奶筒平稳地进行旋转。

其中,摇奶筒3可旋转的安装于摇奶筒安装槽12内的形式还可以有多种,例如摇奶筒3的端部旋转轴31与电机2的输出轴21相连,该端部旋转轴插装于轴承5中,在摇奶筒3的外周壁上设有用于径向固定摇奶筒3的支架,且摇奶筒3可沿其自身的中心轴线旋转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3,机体1呈卧式长方体形状,机体1的顶侧壁设有摇奶筒安装入口,该摇奶筒安装入口为摇奶筒安装槽12的顶开口,这样便于用户通过该摇奶筒安装入口对摇奶筒3进行拆卸或安装,当然也便于用户通过该摇奶筒安装入口从上往下查看摇奶筒安装槽12内摇奶筒3的运转情况。

另外,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机体1呈卧式长方体形状,在机体1的顶侧壁设有操作面板6,该操作面板6位于电机安装槽11的上方。如此设置,在卧式母婴机进行摇奶的过程中,用户可通过位于机体1顶侧壁上的操作面板6查看整机的运转情况,同时,将操作面板6设置在机体的顶侧壁上,也便于用户对该操作面板6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至图3,在机体1的底部还设有用于调节操作面板6的水平倾角的调节杆7,这样,就可使位于机体1的顶侧壁上的操作面板6具有一定的水平倾角,便于用户对操作面板6进行查看和操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参照图1至图3,电机安装槽11和摇奶筒安装槽12分别设置在机体1的右部和左部,机体1包括右端板14,该右端板14可拆卸地封盖电机安装槽11,调节杆7设置在机体1的底侧壁上且位于摇奶筒安装槽12的下方(即调节杆7设置在机体1的底侧壁的左部)。具体地,先将电机2固定于电机安装槽11内,而后再加盖右端板14以封盖电机安装槽11,以此实现电机2固定安装于电机安装槽11内的目的,此外,通过设置右端板14不仅可避免用户在使用操作时对电机2产生干涉,同时也可使整机更美观。

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3,在摇奶筒3的外周壁上设有奶瓶置入口,这样,便于奶瓶4通过该奶瓶置入口容置于摇奶筒3的筒腔中。可选择地,也可通过摇奶筒3端盖的可拆卸设计来实现奶瓶4的置入和取出,当然,还可以为其它的设置形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在摇奶筒3的筒腔内容置奶瓶4可以有多种适当的形式,例如在摇奶筒3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柔性内衬件8或在摇奶筒3筒腔的轴向两端设置奶瓶固定件,只要能将奶瓶4固定在摇奶筒3的筒腔内并能与摇奶筒3形成一体旋转结构即可。优选地,在摇奶筒3的内周壁上嵌装有柔性内衬件8,奶瓶4设置在柔性内衬件8中,参照图1至图3,以便于用户取放奶瓶4。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5,摇奶筒3的内周壁与柔性内衬件8的外周壁上间隔分布有多组彼此嵌合的凸扣81和凹孔33,以此实现将柔性内衬件8固定于摇奶筒3的筒腔内的目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形式将柔性内村件8固定于摇奶筒3中,例如通过螺纹或粘贴等形式固定等,在此不做过多的举例说明。

此外,为便于奶瓶4容置于柔性内村件8内,参照图1至图3,柔性内衬件8为中空件且奶瓶置入口贯穿柔性内衬件8的外周壁,柔性内衬件8的中空腔内壁的轮廓形状与奶瓶4的外周面轮廓形状吻合。如此设置,也便于用户通过贯穿摇奶筒3和柔性内衬件8的外周壁的奶瓶置入口,对奶瓶4内奶粉的溶解情况进行观察。

具体地,摇奶筒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奶瓶置入口,而奶瓶4容置于该摇奶筒3的筒腔内,为防止在摇奶筒3带动奶瓶4旋转的过程中,奶瓶4通过奶瓶置入口从摇奶筒3中脱离,参照图3、图4和图6,摇奶筒3还包括封带32,该封带32至少部分地封盖奶瓶置入口以将奶瓶4锁定于摇奶筒3内。其中,为防止奶瓶4从摇奶筒3中脱离还可以为在摇奶筒3的奶瓶置入口处设置横跨该奶瓶置入口的锁扣带,待奶瓶4容置在摇奶筒3内后,再将该锁扣带锁扣固定于摇奶筒3上,当然也可以是其它适当的设置形式,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参照图3和图4,奶瓶置入口的轮廓线包括摇奶筒3的外周壁上的第一母线、第二母线以及摇奶筒3的左右两端的端盖周缘上的右端盖圆弧线和左端盖圆弧线,封带32从摇奶筒3的外周壁的第一母线处跨越奶瓶置入口并连接至第二母线处。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在摇奶筒3的外周壁上,第一母线与第二母线之间的圆弧开口夹角a满足:120°≤a≤180°,如此设置,便于用户将奶瓶从该摇奶筒的筒腔内置入或取出。可以理解地,该圆弧开口夹角a越大就越有利于奶瓶4的置入和取出,当然也就越有利于其内的柔性内衬件8的可拆卸安装,但该圆弧开口夹角a也不宜过大,过大的圆弧开口夹角a会增加奶瓶4从摇奶筒3中脱离的概率,也会增加柔性内衬件8从摇奶筒3的内周壁上脱落的概率。

另外,参照图3、图4和图6,摇奶筒3的外周壁上的第一母线处和第二母线处分别设有枢转安装槽,封带32的两端分别设有枢转轴32A,枢转轴32A可拆卸地匹配安装于枢转安装槽中。当然,也可通过其它的形式将封带32可拆卸地安装于奶瓶置入口处,例如封带32的一端可枢转地安装第一母线处,另一端可通过锁扣设计固定在第二母线处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