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汁杯及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8076发布日期:2019-02-22 21:4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果汁杯及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尤其涉及一种果汁杯及搅拌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家用果汁机中的果汁过滤装置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1、搅拌杯与搅拌刀之间放置过滤器,过滤器中设有过滤网,食材放置于过滤器内进行搅拌,随着搅拌的完成,果汁通过滤网过滤至滤网与搅拌杯之间,过滤后的果汁从搅拌杯口中倒出;但是这种过滤方式过滤出的果汁不够充分,口感差;

2、在容器(杯子)的口部放置过滤网兜,然后将果汁杯中榨好的果汁倒至容器中,在过滤网兜处对果渣进行过滤;但是这种过滤方式缓慢,费时。

另外,在中国公开号为:CN205513999U的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一种手动式蓝莓挤汁装置中,其通过低速螺旋挤压技术以获得果汁,但是其适用范围小,对于果品硬度有一定要求,并且制作耗时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过滤方便快捷、不影响口感的果汁杯及搅拌器。

一种果汁杯,包括杯体及杯盖组件,所述杯盖组件包括:

杯盖、过滤网及推拉杆,所述杯盖上设有通孔,所述推拉杆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杯体内,且与所述杯体的内壁密封贴合;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网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具有握柄;以便于用户操作推拉杆。

作为优选,所述杯盖上设有杯嘴;以便于将杯体内的果汁倒出。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包括网体及支架,所述支架为轮毂状结构,所述网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的外周设有与所述杯体的内壁密封贴合的密封圈。这种结构设置不仅加强了过滤网的结构强度,同时还能够保证过滤网与杯体的内壁有效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杯体呈直筒状。以使过滤网沿杯体滑动时,过滤网能够与杯体内壁始终密闭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螺纹连接,所述杯体的杯口与所述杯盖之间具有密封环。以防止果汁从杯口处溢出。

一种搅拌器,包括机座,其还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果汁杯,所述杯体上套设有定位环,所述机座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杯体扣置在所述机座上时,所述定位环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果汁杯能够通过内置的过滤网将果汁与果渣进行分离,且过滤方便、快速充分,过滤出的果汁口感细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果汁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果汁杯的处于第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果汁杯的处于第二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杯体;11-定位环;2-杯盖组件;21-杯盖;211-杯嘴;22-过滤网;221-支架;222-密封圈;23-推拉杆;231-握柄;24-密封环;3-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果汁杯,包括杯体1及杯盖组件2,所述杯盖组件2包括:杯盖21、过滤网22及推拉杆23,所述杯盖21上设有通孔,所述推拉杆23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过滤网22位于所述杯体1内,且与所述杯体1的内壁密封贴合;所述推拉杆23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网22连接,其另一端具有握柄231;以便于用户操作推拉杆23,进而带动过滤网22在杯体1内滑动,实现对果汁的过滤。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用户直接饮用,或将杯体1内的果汁倒出,所述杯盖21上设有杯嘴211,所述杯盖21与所述杯体1螺纹连接,所述杯体1的杯口与所述杯盖21之间具有密封环24,以防止倾倒杯体1时果汁从杯口处溢出。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22包括网体及支架221,所述支架221为轮毂状结构,所述网体固定在所述支架221上,所述支架221的外周设有与所述杯体1的内壁密封贴合的密封圈222,所述杯体1呈直筒状,这种结构设置不仅加强了过滤网22的结构强度,同时还能够保证过滤网22沿杯体1滑动时,过滤网22能够与杯体1内壁始终密闭贴合,从而防止了果渣外漏。

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搅拌器,包括机座3,其还包括上述的果汁杯,所述杯体1上套设有定位环11,所述机座3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杯体1扣置在所述机座3上时,所述定位环11位于所述定位槽内,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用户使用搅拌器将杯体1内的果料搅打完毕之后,将杯盖组件2封盖在杯体1上,如图2所示,此时杯体1处于第一状态,杯体1内盛有果汁机果渣的混合物;用户向下按压推拉杆23,如图3所示,此时杯体1处于第二状态,在过滤网22的抵推及过滤作用下,果渣被推抵至杯底,完成果汁与果渣的分离。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