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5821发布日期:2018-12-21 19:2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是一种常用的盛水加热容器,由于其烧水快、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家用小电器。

目前,市场上的电水壶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常见的包括壶身、壶盖和底座的电水壶,此种电水壶通过底座为与底座耦合的壶身供电,以对壶身的内胆中的水加热;由于壶盖的影响以及为了避免壶身底部沾水而出现短路问题,用户在使用时一般都是借助其他容器加水。另一种是具有水箱的电水壶,也称为电热水瓶,此种电水壶的水箱容量一般比较大,电水壶通过壶身内的加热装置对水箱中的水加热后,通过与水箱连通的出水头为用户供水;由于此种电水壶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用户在使用时一般也是借助其他容器加水。

综上,上述两种电水壶,用户在使用时都需要借助其他容器加水,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用于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主体和壶身,主体包括:顶盖、用于支撑顶盖的支撑臂和用于放置壶身的底座,支撑臂连接在顶盖与底座之间,壶身可从底座上移开;主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顶盖上设置有与加热装置连通的加热管路,加热管路可从壶身顶部的开口处伸入壶身的内腔中与内腔连通。

通过主体的顶盖中设置的加热装置和加热管路,可以实现对壶体内腔中盛装的液体进行加热;而且,主体与壶身分体设置,壶身可以从底座上移开;加热装置等电路结构位于主体上,壶身不带电,且壶身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从而用户可以直接拿出壶身进行加水,而无需借助其他容器加水,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顶盖与支撑臂活动连接,顶盖可向上移动。这样可以方便壶体在底座上的放置和拿取。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顶盖通过升降装置与支撑臂活动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顶盖通过转轴与支撑臂活动连接在一起,顶盖可绕转轴上下翻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撑臂的顶部竖向开设有固定孔,顶盖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与固定孔相匹配的固定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加热装置设置在顶盖上,加热装置包括:管道和贴设在管道外侧的发热元件。这样当壶体内腔中的水进入至管道中时,发热元件通电加热时,热量会传输给管道,从而将管道中的水加热,加热装置的结构简单且加热快速。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加热管路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管的出水口均伸入壶身的内腔中,进水管的出水口与管道的进水端连通,出水管的进水口与管道的出水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加热管路上连接有水泵,水泵用于驱动液体在内腔与加热管路之间流动。这样可以使水在内腔与加热管路之间快速流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壶身包括内胆和围设在内胆外侧的外壳,外壳的一侧设置有手柄。这样通过外壳可以对内胆起到保护和隔热作用,通过手柄可方便的将电水壶端起或者放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顶盖上设置有控制面板。这样可以方便用户使用,并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度。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顶盖与支撑臂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顶盖上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顶盖与支撑臂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顶盖上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顶盖与支撑臂的又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顶盖上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 2-壶身;

11-顶盖; 12-支撑臂;

13-底座;

21-内胆; 22-外壳;

23-手柄;

111-加热装置; 112-加热管路;

113-升降装置; 114-转轴;

115-固定柱; 116-水泵;

117-控制面板;

121-固定孔;

1111-管道; 1112-发热元件;

1121-进水管; 112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顶盖与支撑臂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顶盖上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顶盖与支撑臂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顶盖上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顶盖与支撑臂的又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顶盖上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包括:主体1和壶身2,主体1包括:顶盖11、用于支撑顶盖11的支撑臂12和用于放置壶身2的底座13,支撑臂12连接在顶盖11与底座13之间,壶身2可从底座13上移开;主体1上设置有加热装置111,顶盖11上设置有与加热装置111连通的加热管路112,加热管路112可从壶身2顶部的开口处伸入壶身2的内腔中与内腔连通。

具体的,顶盖11和底座13可以为圆形或方形,支撑臂12可以连接在顶盖11和底座13的一侧,支撑臂12与底座13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支撑臂12与顶盖11可以为分体式结构。顶盖11上的加热装置111可以对加热管路112中的液体加热,加热管路112伸入壶身2的内腔中,液体可以在内腔与加热管路112之间流动,通过加热加热管路112中的液体,可以实现对内腔中的液体的加热。顶盖11中可以设置电连接器,需要加热时,将该电连接器与外部电源接头接通即可;顶盖11中还可以设置控制板,通过控制板控制加热装置111加热液体。在控制电水壶停止加热时,可以通过机械方式(例如设置突跳温控器)或电子方式(例如设置温度传感器)控制电水壶断开电源。

壶身2可以包括内胆21和围设在内胆21外侧的外壳22,外壳22的一侧可以设置手柄23,通过手柄23可方便的将电水壶端起或者放下。内胆21中(即壶体的内腔中)盛装的液体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牛奶、饮料、茶水、养生汤水等其他含有水的液体,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在具体实现时,内胆21可以为金属内胆21,比如不锈钢内胆21;外壳22可以为塑胶外壳22,当然,外壳22也可以为金属材质,内胆21也可以为其他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材质。本实施例中,壶身2也可以只包括内胆2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采用壶身2包括内胆21和外壳22的结构,这样通过外壳22可以对内胆21起到保护和隔热作用。

为了提高加热效率,顶盖11底面的形状与壶体顶面的形状相匹配,这样顶盖11盖在壶体顶部时,顶盖11与壶体形成封闭的内腔,从而可以防止内腔中的热量从壶体顶部的开口处散出而影响加热效率。例如:壶体的顶面和顶盖11的底面可以均为平面;为了对壶身2进行限位,如图中所示,壶体的顶面和顶盖11的底面可以均为阶梯面。

为了壶体在底座13上的放置和拿取,本实施例中,顶盖11与支撑臂12活动连接,顶盖11可向上移动。在具体连接时,可以采用多种连接方式,下面举例说明三种连接方式:

第一种:如图2和图3所示,顶盖11通过升降装置113与支撑臂12活动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可以在顶盖11与支撑臂12的连接处设置一升降装置113,该升降装置113具体可以包括伸缩轴和驱动装置,伸缩轴的一端固定在支撑臂12的顶端,伸缩轴的另一端固定在顶盖11的底端,驱动装置可以采用手动或电动方式驱动伸缩轴上下伸缩。当将壶体放置在底座13上时,如图2所示,可以控制升降装置113下降,使顶盖11盖在壶体的顶部;当需要将壶体拿出时,如图3所示,可以控制升降装置113上升,使顶盖11上移。

第二种:如图4和图5所示,顶盖11通过转轴114与支撑臂12活动连接在一起,顶盖11可绕转轴114上下翻转。具体的,可以在支撑臂12的顶端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一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和顶盖11靠近支撑臂12的一端均水平开设通孔,将转轴114穿设在连接板和顶盖11上的通孔中,顶盖11就可以绕转轴114上下翻转。当将壶体放置在底座13上时,如图4所示,可以将顶盖11下翻,使顶盖11盖在壶体的顶部;当需要将壶体拿出时,如图5所示,可以将顶盖11上翻,使顶盖11离开壶体。

第三种:如图6和图7所示,支撑臂12的顶部竖向开设固定孔121,顶盖11的底部设置向下延伸的与固定孔121相匹配的固定柱115。该固定孔121和固定柱115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当然,也可以在支撑臂12的顶部设置向上延伸的固定柱,在顶盖11的底部开设与固定柱相匹配的固定孔,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支撑臂12上开设固定孔121、顶盖11上设置固定柱115的连接方式。当将壶体放置在底座13上时,如图6所示,可以将顶盖11上的固定柱115插入支撑臂12上的固定孔121中,使顶盖11盖在壶体的顶部;当需要将壶体拿出时,如图7所示,可以将顶盖11向上拿起,使顶盖11离开壶体。

上述三种连接方式,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活动连接方式,只要可以使顶盖11向上移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主体1上的加热装置111具体可以设置在顶盖11上,也可以设置在支撑臂12或底座13上,优选的,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加热装置111设置在顶盖11上,以减少管路连接长度。如图8所示,加热装置111具体可以包括:管道1111和贴设在管道1111外侧的发热元件1112。具体的,管道1111和发热元件1112可以通过焊接、压铸等工艺贴设在一起,发热元件1112可以是发热管、厚膜加热体或者石英管等。当内胆21中的水进入至管道1111中,发热元件1112通电加热时,热量会传输给管道1111,从而将管道1111中的水加热,水可在加热管路112和内胆21之间流动,通过循环加热可以使内胆21中的水被加热。

在具体实现时,加热管路112具体可以包括:进水管1121和出水管1122,进水管1121的进水口和出水管1122的出水口均伸入壶身2的内腔中,进水管1121的出水口与管道1111的进水端连通,出水管1122的进水口与管道1111的出水端连通。具体加热时,内胆21中的水从进水管1121的进水口流入,然后流入至管道1111中,发热元件1112的热量传递至管道1111的管壁,进而使管道1111中的水被加热;被加热后的水再从管道1111的出水端流出,从出水管1122的出水口流入至内胆21中,通过多次循环流动,可以使整个内胆21中的水被加热。在具体设置时,进水管1121可以长于出水管1122,即进水管1121更靠近内胆21的底部,这样可以将内胆21底部的水抽出,并提高加热速度。

另外,为了使水可以在内腔与加热管路112之间流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加热管路112上连接水泵116,水泵116用于驱动液体在内腔与加热管路112之间流动。通过水泵116将内胆21中的水从进水管1121的进水口泵入至进水管1121中,水从进水管1121流入至管道1111中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水再从管道1111流入出水管1122中,然后从出水口流入至内胆21的内腔中,多次循环后,实现整个内胆21中的水被加热。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并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度,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顶盖11上设置控制面板117,通过控制面板117实现温度设置、温度显示、开关等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主体的顶盖中设置加热装置和加热管路,从而可以实现对壶体内腔中盛装的液体进行加热;主体与壶身分体设置,壶身可以从底座上移开;加热装置等电路结构位于主体上,壶身不带电,且壶身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从而用户可以直接拿出壶身进行加水,而无需借助其他容器加水,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