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装置用水箱。
背景技术:
为改善现代人的环境卫生,将人们从卫生劳动中解放,市场上出现了扫拖一体的清洁装置,既可以吸尘,还可以洗地拖地。现有的清洁装置为实现吸尘和洗地拖地功能,通常都设置有集尘盒和水箱,两者即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但是,由于清洁装置的水箱在没有控制机构的情况下,水箱中的清洗水会持续渗透,特别是清洁装置静止不动时,会在被清洁面形成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装置用水箱,可以解决清洁装置在水箱没有控制机构而渗水的问题。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用水箱,包括:
水箱;
隔板,设置在所述水箱内,并用于将所述水箱分隔为上型腔和下型腔;
连通孔,设置在隔板上;
第一运动机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的连通孔内,所述第一运动机构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道,所述通道包括连通所述上型腔和所述下型腔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上型腔的连通处高于所述第二通道与上型腔的连通处;
第二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下型腔内;
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能在所述第二运动机构的作用下运动,使得所述第二通道可连通或断开连通所述上型腔和所述下型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宽度为0.1-6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为凹设在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表面的槽。
进一步的,所述下型腔底部设有出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下型腔的底部具有至少一斜面,所述出水孔设置于所述斜面的低端。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运动机构下方并与水平面夹角α在0-60°。
进一步的,所述上型腔与所述下型腔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型腔设有向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延伸的止挡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的一端伸入所述上型腔内并形成限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为球形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清洁装置在运动时,水箱内的第二运动机构也随着运动,并在运动的过程中使第一运动机构作升降运动,当第一运动机构上升时,连通下型腔的第二通道在上升时能同时连通上型腔和下型腔,进而导致上型腔的气压发生变化,使液体从上型腔中流出,当第一运动机构下降时,第二通道被阻断与上型腔的连通,进而导致上型腔的气压变化,使上型腔内的液体无法流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上、下型腔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上型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下型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的第一运动机构第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的第一运动机构第二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运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列举一种清洁装置用水箱,该清洁装置包括常见的具有水箱出水功能的拖地机、擦地机,或扫拖两用的扫地机器人。本申请中所示的水箱如图1 至8所示,在水箱内设有隔板50将水箱分隔为上型腔10和下型腔20,且隔板 50上设有连通孔102连通上型腔10和下型腔20。其中,上型腔10主要用于存储备用水(这里的水包含可用于清洁的液体),下型腔20主要用于向工作面或清洁工件输出水。
如图2所示,上型腔10与下型腔20是一种可分离的结构,通过扣合或螺钉或卡套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
如图3所示,上型腔10包括顶盖100和腔体101,腔体101内部为存储空间,且,在腔体101的底部,即构成上型腔10与下型腔20的隔板50上设有连通孔102,连通孔102连通上型腔10与下型腔20,使空气或水在上、下腔中流通。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隔板50可以与腔体101为一体。
如图4所示,下型腔20包括下腔体200,在下腔体200上设有用于汇集液体的水槽201,从上型腔10流出的液体会汇集到水槽201内,液体的集中可以使出水更便捷。此外,水槽201内还设有向外出水的多个出水孔203,使液体均匀流入预定区域。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水槽201的槽底为平面,则容易产生液体滞留,所以水槽201的槽底具有至少一斜面201,出水孔203设置于斜面201的低端,使液体更容易流向出水孔203,减少槽底的滞留液体。
斜面201对应设置在连通孔102下方并与水平面夹角α在0-60°。当清洁装置没有移动时,第二运动机构40可以自动位于斜面201的最低处,当清洁装置移动时,第二运动机构40随惯性可移动到坡面上,而后第二运动机构40又自行从斜面201上滑到斜面的低端。
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一运动机构30具有第一通道300和第二通道301,第一通道300连通上型腔10和下型腔20,第二通道301设置在第一运动机构30的下部,并与下型腔20连通。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箱无出水控制时会一直渗水的问题,在水箱中设有第一运动机构30,第一运动机构30插设于连通孔102内,第一运动机构30的一部分伸入上型腔10,另一部分伸入下型腔20。且,第一运动机构30与连通孔 102为间隙配合,由于液体存在一定的张力,而且在间隙或孔洞以及压强满足要求时,上型腔10的液体无法穿过间隙以及连通孔102向下型腔20流入。
第一运动机构30具有如图5和图6所示的两种工作形态。
如图5所示,当第一运动机构30与第二运动机构40在相对运动时,第一运动机构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由于第一通道300被液体张力堵塞,且第二通道301仅与下型腔20构成连通,所以上型腔内气压没有变化,并且上型腔与下型腔处于阻隔状态,上型腔的液体无法向下型腔20流动。
如图6所示,当第一运动机构30在第二运动机构40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第一运动机构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且,第二通道301随第一运动机构30上升到上型腔10,使上型腔10与下型腔20连通,此时,由于第一通道300与上型腔的连通处高于第二通道301与上型腔10的连通处,因此两个连通处的压力不一样,在上型腔10外的大气压强相同的情况下,将打破上型腔10和下型腔 20之间的气压平衡,下型腔20内的空气将通过第一通道300进入上型腔,而上型腔10内的液体将通过第二通道301自动从上型腔10流入下型腔20。
如图7所示,第一运动机构30的一端部穿过连通孔102并伸入上型腔10 或下型腔20,并且其端部向外突出形成限位部302,以防止第一运动机构30脱离连通孔102。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通道301为凹设在第一运动机构30表面的凹槽或开口,凹槽或开口与下型腔20构成连通状态,且,凹槽或开口还可以与第一通道 300连通。当第二通道301随第一运动机构上升到上型腔10时,第二通道301 使上型腔10与下型腔20连通,扩大上下型腔的连通面积,使得水箱内外(上下型腔)气压变化,进而使上型腔10内的液体从通道中流入下型腔20。
为触发第一运动机构30自动切换工作状态,在下型腔20内设有球形的第二运动机构40,第二运动机构40随清洁装置在工作面的移动而在下型腔20内晃动,并在晃动过程中间歇性地与第一运动机构30接触,使第一运动机构30 在连通孔102内作升降运动,以实现第一运动机构30的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的切换。即,当第二运动机构40未与第一运动机构30接触,或与第一运动机构30的接触未到达要求时,第一运动机构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上型腔10的液体不会流出;当第二运动机构40与第一运动机构30接触使第一运动机构30上升,并使流道300或开口301连通上下型腔时,第一运动机构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并使液体随着第二运动机构40不断的与第一运动机构30接触而从上型腔10内由第一通道300或第二通道301间歇性的流入下型腔20。
如图8所示,为制止第一运动机构30在被第二运动机构40顶起时脱离连通孔102,在一实施例中,上型腔10内设有顶杆104,顶杆104自上型腔10的腔体向第一运动机构30延伸,并预留第一运动机构30在连通孔102内移动的安全行程,防止第一运动机构30被顶起时脱离连通孔102。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