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坐辅助位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2502发布日期:2019-06-11 22:5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起坐辅助位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坐辅助位置,具体涉及用于辅助用户坐到座位上和从座位站起的起坐辅助位置。本实用新型在这里被描述为主要关于但不限于适于由支承面支撑的便携式起坐辅助位置。



背景技术:

起坐辅助位置辅助用户坐下和从座位站起。存在诸多需要或期望这种装置的原因。例如,用户可能是虚弱的,年老的,具有残疾或创伤,或者从创伤中恢复,或者影响她的/他的移动性或平衡且损害他们坐下或站起的能力的某一其他情况。

现有的装置通常包括由某种弹簧连接的底座和就坐平台。一种装置包括用弹簧减震筒铰链式连接到就坐平台的底座,该弹簧减震筒连接在底座与就坐平台之间。就坐平台弹性地偏压到升高位置中。升高的就坐平台允许用户在仍然站立时或在开始坐下时接触就坐平台,从而在该早期提供支撑。随着用户坐下,弹性偏压随着就坐平台向降低位置移动而降低用户的速度。随着用户开始站起,弹性偏压将就坐平台推动至升高位置,从而向用户提供向上的力,并且辅助她/他站起。

因为用户的物理特性,诸如体重,可能不同,所以难以设计一种具有提供合适程度的支撑或在从就坐平台的升高位置到降低位置的整个操作范围内提供合适程度的支撑的弹性偏压的装置。例如,为体重较重的用户提供合适支撑的装置可能具有对于体重较轻的用户来说过强的弹性偏压,结果是在体重较轻的用户坐下时就坐平台不会从升高位置向降低位置移动。

此外,在具有弹簧减震筒的装置中,弹簧减震筒通常在一端处铰链式连接到底座上的一点,并且在另一端处铰链式连接到就坐平台上的一点,就坐平台铰链式连接到底座。随着就坐平台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移动,弹簧减震筒移动通过一系列倾斜角。这导致由弹簧减震筒提供的力随着就坐平台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移动而变化的问题。一个特别的问题是由于弹簧减震筒在降低位置附近以从底座开始的非常小的角度运行,所以由弹簧减震筒提供的力在降低位置附近非常弱。

其他现有的就坐装置包括电动的部件。例如,一些起坐辅助装置包括经由传动装置使就坐平台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移动的电动马达、或由电动马达提供动力的液压或气压缸。然而,这种装置具有以下缺点:装置笨重,不易携带或不可携带,复杂且更昂贵,需要附近的电源,需要维护且易于发生故障,并且可能引入不存在于非电动装置中的对用户的安全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或改善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或者提供有用的另选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起坐辅助位置,该起坐辅助位置包括:

底座,该底座适于由支承面支撑;

就坐平台,该就坐平台铰链式连接到底座,并且可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移动,以辅助用户坐到就坐平台上和从就坐平台站起;

主偏压装置,该主偏压装置提供主弹性偏压,该主弹性偏压使就坐平台在操作范围内从降低位置向升高位置弹性地偏压,从而使就坐平台随着用户从就坐平台站起而在操作范围内从降低位置向升高位置移动,并且使就坐平台随着用户坐到就坐平台上在操作范围内从升高位置到降低位置的移动减速;以及

副偏压装置,该副偏压装置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邻近降低位置的部分上补充主弹性偏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偏压装置包括以中的一个或多个:主螺旋弹簧;主气动弹簧;以及主液压弹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偏压装置包括主弹簧减震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弹簧减震器在一端处铰链式连接到底座,并且在另一端处铰链式连接到就坐平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副偏压装置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副螺旋弹簧;和副片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副偏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副螺旋弹簧,该至少一个副螺旋弹簧垂直安装在底座上,并且具有低于在升高位置中的就坐平台的高度,使得就坐平台仅在就坐平台朝向降低位置下降时啮合副螺旋弹簧,从而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邻近降低位置的部分上补充主弹性偏压。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副偏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副螺旋弹簧,该至少一个副螺旋弹簧在一端处连接到底座,并且在另一端处连接到就坐平台,副螺旋弹簧被构造为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邻近降低位置的部分上补充主弹性偏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副偏压装置包括覆盖各副螺旋弹簧的相应弹簧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副偏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副螺旋弹簧,副螺旋弹簧形成将就坐平台铰链式连接到底座的铰链的一部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铰链包括圆柱部,副螺旋弹簧具有下臂部、上臂部以及上臂部与下臂部之间的螺旋部,螺旋部套在圆柱部上,上臂部与就坐平台啮合,并且下臂部与底座啮合,副螺旋弹簧被构造为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邻近降低位置的部分上补充主弹性偏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偏压装置沿着纵轴运行,并且被定位为以纵轴与从底座的中心前部向底座的中心后部延伸的中心前后轴大致对齐,副偏压装置具有两个所述副螺旋弹簧,所述两个副螺旋弹簧被定位在纵轴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副偏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副片簧,该至少一个副片簧具有下臂部、上臂部以及上臂部与下臂部之间的弹性肘部,下臂部连接到底座,并且上臂部连接到就坐平台,副片簧被构造为随着上臂部和下臂部被推动在一起而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邻近降低位置的部分上补充主弹性偏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副片簧形成将就坐平台铰链式连接到底座的铰链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副偏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副片簧,该至少一个副片簧具有下臂部、上臂部以及上臂部与下臂部之间的弹性肘部,下臂部连接到底座,并且上臂部未连接到就坐平台且低于在升高位置中的就坐平台,使得就坐平台仅在就坐平台朝向降低位置下降时啮合副片簧,从而随着上臂部和下臂部被推动在一起而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邻近降低位置的部分上补充主弹性偏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偏压装置在一端处铰链式连接到底座,并且在另一端处铰链式连接到就坐平台,主偏压装置的端部中的一个或两个可沿着多个连接点(该多个连接点沿着底座和/或就坐平台排列)移动,以在操作范围内调节主偏压装置的升高位置和/或力曲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就坐平台包括前部和后部,前部铰链式连接到底座,并且前部和后部铰链式互连,使得后部在用户随着就坐平台从升高位置向降低位置移动而坐到就坐平台上时和/或在用户随着就坐平台从降低位置向升高位置移动而从就坐平台站起时保持大致水平的构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铰链式连接为与前部和后部之间的就坐平台构成整体的弱化段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是单个集成单元,和/或就坐平台是单个集成单元。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是单个模制单元,和/或就坐平台是单个模制单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就坐平台包括坚硬部和安装到坚硬部以便用户坐在上面的坐垫部。

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和其他同样的术语将在包含性的意义上(即,在“包括但不限于”的意义上)解释,而不是在排外或穷尽意义上解释,除非另外明确地陈述或上下文另外清楚地要求。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仅用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附图中指示同样的零件,除非另外指定,并且在附图中:

图1和图2各自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起坐辅助位置的右侧视图,该起坐辅助位置在图1中被示出在降低位置中,并且在图2中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

图3和图4各自是图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左侧视图,该起坐辅助位置在图3中被示出在降低位置中,并且在图4中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

图5和图6各自是图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俯右后等角视图,该起坐辅助位置在图5中被示出在降低位置中,并且在图6中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

图7和图8各自是图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左右后等角视图,该起坐辅助位置在图7中被示出在降低位置中,并且在图中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

图9和图10各自是图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仰右后等角视图,该起坐辅助位置在图9中被示出在降低位置中,并且在图10中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

图11和图12各自是图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仰左后等角视图,该起坐辅助位置在图11中被示出在降低位置中,并且在图12中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

图13和图14各自是图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后视图,该起坐辅助位置在图13中被示出在降低位置中,并且在图14中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

图15和图16各自是图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仰视图,该起坐辅助位置在图15中被示出在降低位置中,并且在图16中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

图17和图18各自是图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主视图,该起坐辅助位置在图17中被示出在降低位置中,并且在图18中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

图19和图20各自是图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俯视图,该起坐辅助位置在图19中被示出在降低位置中,并且在图20中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

图21是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起坐辅助位置的顶右后等角视图;

图22是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的、图2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仰视图;

图24是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的、图2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左侧视图;

图25是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的、图21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仰右后等角视图;

图26是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俯右后等角视图;

图27是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的、图26的起坐辅助位置的左侧视图;

图28是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的、图26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仰右后等角视图;

图29是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实施方式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俯右后等角视图;

图30是为套在图29的起坐辅助位置的铰链的圆柱部上的副螺旋弹簧形式的副偏压装置的视图;

图31是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的、图29的起坐辅助位置的右侧视图;

图32和图33各自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俯右后等角视图,该起坐辅助位置在图32中被示出在降低位置中,并且在图33中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

图34是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的、图32的起坐辅助位置的仰右后等角视图;以及

图35是被示出在升高位置中的、图32的起坐辅助位置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提供了一种起坐辅助位置1,包括适于由支承面支撑的底座2,和就坐平台3,该就坐平台铰链式连接到底座2,并且可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移动,以辅助用户坐到就坐平台3上和从就坐平台3站起。主偏压装置4提供主弹性偏压,以使就坐平台3在操作范围内从降低位置向升高位置弹性地偏压,从而使就坐平台3随着用户从就坐平台3站起而在操作范围内从降低位置向升高位置移动,并且使就坐平台3随着用户坐到就坐平台3上在操作范围内从升高位置到降低位置的移动减速。副偏压装置5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邻近降低位置部分上补充主弹性偏压。

这意味着除了由主弹性偏压提供的弹性偏压力之外,副弹性偏压随着就坐平台3在从升高位置向降低位置移动时接近底座2且随着就坐平台3在从降低位置向升高位置移动时离开底座2而开始提供弹性偏压力。这解决或改善先前的起坐辅助位置所面临的问题:由弹性偏压部件提供的力在降低位置附近非常弱,这是因为弹性偏压部件,诸如弹簧减震筒,从底座开始在降低位置附近以非常小的角度操作。

主偏压装置4可以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主螺旋弹簧;主气动弹簧;以及主液压弹簧。除这些列出的部件之外,可以理解的是,其他部件可以被使用只要它们可以提供使就坐平台3在操作范围内从降低位置向升高位置弹性偏压的主弹性偏压。还可以理解,当修饰语“主”在这里用于限定形成主偏压装置4的部件,诸如螺旋弹簧、气动弹簧、液压弹簧、弹簧减震器、诸如此类,时,修饰语“主”简单地用于区分用于下面进一步描述的形成副偏压装置5的类似类型的部件。换言之,修饰语“主”不是必须意指主偏压装置4必须包括多于一个这种部件。

在附图所示的特定实施方式中,主偏压装置4包括主弹簧减震器6。具有减震器部件具有以下附加优点:增强就坐平台3随着用户坐下且将她的/他的体重施加到就坐平台3上在操作范围内从升高位置向降低位置的移动的减速。主弹簧减震器6在一端7处铰链式连接到底座2,并且在另一端8处铰链式连接到就坐平台3。随着就坐平台3朝向降低位置移动,弹簧减震器6与底座2成越来越小的角度进一步向下倾斜,直到弹簧减震器6大致水平地位于大致平行的底座2与就坐平台3之间为止。特别地,底座2具有一个或多个向上延伸的侧壁,使得弹簧减震器6在降低位置中位于侧壁下方,并且在降低位置中存放在底座2与就坐平台3之间,这允许底座2和就坐平台3在降低位置中采用平行且扁平的构造。

副偏压装置5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副螺旋弹簧;和副片簧。除这些列出的部件之外,可以理解,其他部件可被使用只要他们可以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邻近降低位置的部分上补充主弹性偏压。还可以理解,当修饰语“副”在这里用于限定形成副偏压装置5的部件,诸如螺旋弹簧、片簧、诸如此类时,修饰语“副”简单地用于区分用于形成上述主偏压装置4的类似类型的部件。换言之,修饰语“副”不是必须意指副偏压装置5必须包括多于一个这种部件。

在附图1至25所示的特定实施方式中,副偏压装置5包括至少一个副螺旋弹簧9,该至少一个副螺旋弹簧垂直安装在底座2上,并且具有低于在升高位置中的就坐平台3的高度,使得就坐平台3仅在就坐平台3朝向降低位置下降时啮合副螺旋弹簧9,从而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邻近降低位置的部分上补充主弹性偏压。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副偏压装置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副螺旋弹簧,该至少一个副螺旋弹簧在一端处连接到底座2,并且在另一端处连接到就坐平台3。在这些情况下,副螺旋弹簧被构造为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邻近降低位置的部分上充分补充主弹性偏压。例如,副螺旋弹簧可以被缠绕为使得螺旋的第一部分提供最小的弹性偏压,并且第二部分提供大幅更多的弹性偏压。这样,副螺旋弹簧将仅在降低位置附近提供大量的副弹性偏压。特别地,当就坐平台3首先从升高位置朝向降低位置移动时,仅螺旋的第一部分压缩,从而仅提供最小弹性偏压。然而,当就坐平台3接近降低位置时,螺旋的第二部分压缩,从而提供大量的弹性偏压。类似地,当就坐平台3首先从降低位置朝向升高位置移动时,螺旋的第二部分将膨胀,从而提供大弹性偏压。然而,当就坐平台3接近升高位置时,螺旋的第二部分不再膨胀,而是螺旋的第一部分膨胀,从而提供最小弹性偏压。

返回到附图所描绘的实施方式,副偏压装置5包括覆盖各副螺旋弹簧9的相应的弹簧盖10。例如,弹簧盖10可以为套在副螺旋弹簧9上的橡胶套或筒形物的形式。弹簧盖10可以具有波纹状或褶皱状(concertina)壁以促进副螺旋弹簧9的压缩和膨胀而且提供机械保护且充当安全栅。

在附图29至31所示的特定实施方式中,副偏压装置5包括至少一个副螺旋弹簧11,副螺旋弹簧11形成将就坐平台3铰链式连接到底座2的铰链12的一部分。铰链12包括圆柱部13。例如,圆柱部13是就坐平台3的一部分,并且底座2具有保持孔。保持孔与圆柱部对齐,并且销穿过孔到达圆柱部13中,从而铰链式互连底座2与就坐平台3。副螺旋弹簧11具有下臂部14、上臂部15以及上臂部与下臂部之间的螺旋部16。螺旋部16套在圆柱部13上,上臂部15与就坐平台3啮合,并且下臂部14与底座2啮合。副螺旋弹簧11被构造为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与降低位置相邻的部分上充分补充主弹性偏压。

主偏压装置4沿着纵轴17运行,并且被定位为以纵轴与从底座2的中心前部向底座2的中心后部延伸的中心前后轴18大致对齐。副偏压装置5具有两个所述副螺旋弹簧9(或两个所述副螺旋弹簧11),所述两个副螺旋弹簧被定位在纵轴17的两侧。即使在粗略使用的情况下,这也保证就坐平台3在底座2上适当地平衡。

在附图26至28所示的特定实施方式中,副偏压装置5包括至少一个副片簧19,该至少一个副片簧具有下臂部20、上臂部21以及上臂部与下臂部之间的弹性肘部22。下臂部20连接到底座2,并且上臂部21连接到就坐平台3。副片簧19被构造为随着上臂部和下臂部被推动在一起而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邻近降低位置的部分上补充主弹性偏压。例如,副片弹簧19可以被选择为使得仅在降低位置附近将提供大量的副弹性偏压。特别地,弹性肘部22的材料特性或弹性肘部22的弯曲半径可以被设计为使得副片簧19将仅随着就坐平台3接近降低位置且随着就坐平台3开始离开降低位置提供大量的副弹性偏压。

副片簧19可以形成将就坐平台铰链式连接到底座的铰链的至少一部分。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副偏压装置5包括至少一个副片簧,该至少一个副片簧具有下臂部、上臂部以及上臂部与下臂部之间的弹性肘部。下臂部连接到底座2,并且上臂部未连接到就坐平台3且低于在升高位置中的就坐平台3,使得就坐平台3仅在就坐平台3朝向降低位置下降时啮合副片簧,从而随着上臂部和下臂部被推动在一起而提供副弹性偏压以在操作范围邻近降低位置的部分上补充主弹性偏压。

返回到附图中描绘的实施方式,主偏压装置4在一端7处铰链式连接到底座2,并且在另一端8处铰链式连接到就坐平台3。主偏压装置4的端部7和8中的一个或两个可沿着多个连接点23(该多个连接点沿着底座2和/或就坐平台3排列)移动,以在操作范围内调节主偏压装置4的升高位置和/或力曲线(force profile)。在所示的特定实施方式中,主偏压装置4的一端7包括横向定位销24,该横向定位销具有延伸超过主偏压装置4的端部7的任一侧的销端。多个连接点23由两个平行的凸缘25形成,各凸缘包括具有与定位销24互补的形状的一系列切口26。凸缘25上的各切口26与另一个凸缘上的对应切口26相对,从而定义连接点23。定位销24被移动至些连接点23中的一个,在此定位销24的销端被保持在连接点23的切口26中。

就坐平台3包括前部27和后部28。前部27铰链式连接到底座2。前部27和后部28铰链式互连,使得后部28在用户坐到就坐平台3上随着就坐平台从升高位置向降低位置移动时和/或在用户从就坐平台28站起随着就坐平台从降低位置向升高位置移动时保持大致水平的构造。铰链式连接29可以为与前部27与后部28之间的就坐平台3构成整体的弱化段的形式。

底座2可以是单个集成单元,和/或就坐平台3可以是单个集成单元。这大幅简化起坐辅助位置1的组装。例如,底座可以是单个模制单元,和/或就坐平台3可以是单个模制单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就坐平台3包括坚硬部30和安装到坚硬部以便用户坐在上面的坐垫部31。

合宜地,起坐辅助位置1包括锁定机构32,用于在降低位置中将就坐平台3锁定至底座2,以便存放。例如,锁定结构32可以为闩和扣或销和孔的形式,它们中的二者之一可以为弹簧操作的。

应当意识到,上述实施方式仅是被采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本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体和修改,并且这些变体和修改也被覆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因此,虽然已经参照具体示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形式来具体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意识到,各种所述示例的特征可以以其他组合来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