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地面用防火地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7943发布日期:2018-08-10 19:3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饰地面用防火地毯。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地面都是使用水泥、柏油或石块等铺设而成,人们通常会将地毯铺设在地面,使得人脚踩上去不会感到疲劳,而且还具有防滑、美观等效果,由于地毯通常采用易燃物制成,因此地毯的防火尤为重要。

目前,防火地毯通常由合成阻燃纤维经过不同的设备和工艺铺排成网状,再通过针刺等工艺让不同的纤维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缠结固着使织物规格化后做成毯丕,再由侵胶工作做成的具有一定硬度的防火铺装卷材。

但是这类防火地毯虽然自身有一定的阻燃性,但由于防火地毯铺设在地面上,且用于被人踩踏,环境中的灰尘将沉积在防火地毯上,同时人们踩踏时,鞋底携带的灰尘也会粘附在防火地毯上,长久以往,防火地毯上将积累大量灰尘,若发生火灾时,灰尘将被点燃,且灰尘的导火能力较强,将使得地毯迅速燃烧,使得防火地毯的防火效果下降,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饰地面用防火地毯,具有防火效果较佳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饰地面用防火地毯,包括位于底层的基底层、位于表层的防火织物层以及位于基底层以及防火织物层之间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内设有流道组,所述支撑层上设有连通流道组的抽风管,所述防火织物层贯穿设有连通流道组的吸尘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风管将流道组内的空气抽出,进而使得流道组内形成负压,进而通过连通流道组的吸尘孔抽吸防火织物层外的空气以补充,通过吸尘孔抽吸空气以带动空气流动,通过空气流动带动附近的灰尘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吸尘孔被抽吸至流道组内,最终被抽吸至抽风管以排出,保证了防火织物层的清洁,避免灰尘积累过多而在火灾时因灰尘受热自燃,或者因灰尘将火源快速传递以引发更大的火灾,充分利用了防火织物层的不易燃性质,使得防火织物层的防火性能较佳。

优选的,所述流道组包括与抽风管连通的主流道以及多个与主流道连通的支流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支流道配合以提高流道组沿防火织物层的分布范围,进而提高吸尘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多个支流道均匀分布在支撑层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流道均匀分布在支撑层内,使得吸尘效果在防火织物层上均匀分布,提高吸尘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吸尘孔有多个且分布在防火织物层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尘孔有多个,提高吸尘孔吸尘的范围与效果。

优选的,所吸尘孔在防火织物层上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尘孔在防火织物层上均匀分布,以使防火织物层上的各部分的吸尘效果比较均匀,提高吸尘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吸尘孔远离支撑层的端部为直径逐渐变大的喇叭形开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喇叭形开口增大吸尘孔抽吸空气的范围,进而使得吸尘孔的吸尘范围更广,进而提高吸尘效果。

优选的,所述防火织物层远离支撑层的表面设有纵横交错的防滑槽,所述防滑槽的交点位于吸尘孔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槽提供防滑效果,同时由于防滑槽设置在防火织物层远离支撑层的表面上,使得灰尘在防火织物层上积累时,沉降至防滑槽内,以利用防滑槽初步收集灰尘,又因吸尘孔位于防滑槽的交点处,以更好的利用吸尘孔抽吸防火槽内的灰尘,进一步提高吸尘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支撑层还设有连通至流道组的灭火气体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灭火气体管向流道组内供给灭火气体,进而通过吸尘孔将灭火气体喷出,以使得整体处于缺氧状态,起到更好的防火效果,同时当灭火气体蔓延至着火点时,还能起到一定的灭火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吸尘孔将防火织物层上的灰尘抽走,保持防火织物层的清洁,避免火灾时灰尘受高温而被点燃以对防火织物层进行直接燃烧,延长防火织物层的使用寿命,通过喇叭型开口与防滑槽配合提高吸尘的范围与效果,通过向流道组内供给灭火气体以利用吸尘孔排放灭火气体,以利用灭火气体提高防火效果以及起到一定的灭火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装饰地面用防火地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示意吸尘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底层;2、支撑层;21、主支撑条;22、副支撑条;23、分支撑条;3、防火织物层;31、吸尘孔;32、喇叭型开口;33、防滑槽;4、流道组;41、主流道;42、支流道;5、抽风管;51、第一阀门;6、灭火气体管;61、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装饰地面用防火地毯,参照图1,包括位于底部的基底层1、固定在基底层1上的支撑层2以及固定在支撑层2上的防火织物层3,基底层1、支撑层2以及防火织物层3之间均密封连接。

基底层1为铺设在地面上与地面直接接触的PVC层,基底层1为矩形层面。

参照图1以及图2,支撑层2包括固定连接在基底层1的四条边上的支撑框,支撑框包括位于基底层1的长边上的主支撑条21以及位于基底层1的短边上的副支撑条22,支撑框内沿基底层1的长度方向设有分支撑条23,分支撑条23有多个且沿基底层1的宽度方向均匀密布,相邻分支撑条23之间留有间距,分支撑条23的一端与其中之一副支撑条22固定连接,分支撑条23的另一端与另一副支撑条22留有间距,分支撑条23与副支撑条22之间的间距远大于相邻分支撑条23之间的间距,分支撑条23与副支撑条22之间的的空间形成主流道41,相邻分支撑条23之间的空间形成支流道42,主流道41与支流道42组成流道组4。

支撑层2还设有连通流道组4的抽风管5,抽风管5贯穿副支撑条22与主流道41连通,抽风管5延伸至支撑层2外用于与抽风装置连接,支撑层2还设有连通流道组4的灭火气体管6,灭火气体管6贯穿副支撑条22与主流道41连通,灭火气体管6延伸至支撑层2为用于与灭火装置连接,抽风管5上设有用于通闭抽风管5的第一阀门51,灭火气体管6上设有用于通闭灭火气体管6的第二阀门61。

防火织物层3上贯穿设有吸尘孔31,吸尘孔31的孔向与防火织物层3垂直,吸尘孔31有多个,吸尘孔31连通至支流道42内,吸尘孔31沿支流道42的长度方向在防火织物层3上均匀密布,吸尘孔31远离支撑层2的端部为直径沿远离支撑层2的方向逐渐变大的喇叭型开口32,通过喇叭型开口32增大吸尘孔31的吸尘范围。

防火织物层3上设有纵横交错的防滑槽33,防滑槽33的相交点恰好位于吸尘孔31处。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如下:

将本装饰地面用防火地毯铺设在地面上后,将抽风管5连通至抽风装置上,将灭火气体管6连通至气体灭火装置上,完成安装作业。

使用时,将第二阀门61打开,同时关闭第一阀门51,通过抽风管5将流道组4内的空气抽出,进而使得吸尘孔31产生负压以对防火织物层3的上表面吸气,使得粘附在防火织物层3上的灰尘被吸尘孔31抽入至流道组4内,进而灰尘被抽出,保持防火织物层3的清洁,避免火灾时,防火织物层3上积累大量灰尘以使灰尘被点燃,保证防火织物层3的防火效果。

火灾时,将第二阀门61关闭,同时打开第一阀门51,启动气体灭火装置以通过气体灭火管向流道组4供给灭火气体,灭火气体通过吸尘孔31喷射至防火织物层3外,以进行灭火。

由于防火织物层3上设有纵横交错的防滑槽33,使得灰尘粘附在防火织物层3上时,灰尘掉落至防滑槽33内,以将灰尘进行初步收集,进而通过位于防滑槽33的交点处的吸尘孔31将防滑槽33内的灰尘吸走,由于吸尘孔31远离支撑层2的端部为喇叭型开口32,使得吸尘孔31抽气时带动更多的空气流动,以更好的抽吸位于防滑槽33内的灰尘。

由于流道组4由主流道41与支流道42组成,且主流道41的空间远大于支流道42的空间,使得主流道41的气体流动量远大于支流道42的气体流动量进而使得支流道42的流速大于主流道41的流速,进而提高吸尘孔31抽气的速度,提高吸尘的强度,使吸尘效果更佳,同时使得灭火气体喷出的速度加快,以使灭火气体喷出时的动能更大,使得灭火气体到达更大的范围,提高灭火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