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锅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6249发布日期:2019-02-01 19:53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动锅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烹饪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动锅把手。



背景技术:

锅把手是锅具上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一般采用螺钉固定的结构安装在锅体上,不管是端拿锅体还是翻炒锅内的食物,都离不开锅把手的帮助,但是在大火烹饪时,火苗往往会迅速上串而灼烧到锅把手,致锅把手烧焦变形,这使得具有固定式把手的锅体的使用寿命的提高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故逐渐被市场所淘汰。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可快速拆卸把手的锅体,通常采用卡爪固定和杠杆式两点支撑固定两种结构形式,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可即时拆卸,更换方便,大大降低了被火灼烧的几率,延长了使用寿命,但是前者存在结构复杂和容易脱扣的缺点,而且夹持时通常需要从锅边沿的两侧面同时装夹,这对于一些具有翻卷宽边的锅体来说,均无法做到有效固定和防止锅把手的脱落;后者更是因无法可靠地固定锅体而极易造成安全隐患。

已有技术中,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551208U所公布的一种“新颖可脱卸式锅提手”,其存在的不足是: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成本高;因通过齿板锁定来收紧夹爪板和夹爪座,因而对锅体的壁厚有一定要求,对于壁厚尺寸较大的锅体,往往会因过度锁紧而导致夹爪板变形,故只能夹持传统薄边锅体。又譬如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947077B提供的“一种可脱卸式锅提手”,由于对锁扣无保护措施,在意外触碰或按压到开合钮时容易使提手与锅体脱扣而导致锅体摔落,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只能夹持传统薄边锅体。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锁合稳定且可靠、能够夹持翻卷宽边锅体的活动锅把手。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活动锅把手,有助于优化锁合结构藉以形成受力平衡来锁定下卡爪,提高了锅把手夹持锅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利于优化卡爪结构和咬合方式藉以实现牢固夹持锅体翻卷宽边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活动锅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手柄壳,所述的上手柄壳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上卡爪,在该上卡爪的后方上部开设有一按钮孔、后方下部开设有一对下卡爪安装孔,在上手柄壳长度方向的中部和另一端端部下方分别具有一对开合钮杆安装孔和一对手压把安装孔,所述的上手柄壳在长度方向中部的下方通过限位块螺钉固定有一限位块;一下卡爪,所述的下卡爪长度方向的中部通过下卡爪轴旋转地支承在一对下卡爪安装孔上,该下卡爪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向上弯折而与所述的上卡爪相对应、另一端端部通过螺钉安装有一锁块,在所述的上卡爪与下卡爪之间形成有装夹腔,所述的下卡爪在下卡爪轴高度方向的下方还设置有一连接轴;一手压把,所述的手压把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嵌设有一弹簧座,该弹簧座通过固定轴与手压把固定,所述的弹簧座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突出于手压把的位置处向上构成有一限位座,所述的限位座通过手压把轴旋转地支承在上手柄壳的一对手压把安装孔上,在所述的弹簧座内安装有一让位弹簧,该让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弹簧座的内侧面上、另一端与一滑动地嵌设入弹簧座的连接片相抵触,所述的连接片端部套设有一连接套,该连接套通过连接套轴铰接有一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一端又与连接轴铰接,并且所述连接件的中部向上拱起形成有弧形面;一开合钮杆,所述的开合钮杆长度方向的中部通过开合钮杆轴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上手柄壳的一对开合钮杆安装孔上,该开合钮杆长度方向的一端从下方绕过下卡爪轴并向上延伸构成有一突出于按钮孔的按钮,所述的开合钮杆在高度方向的下方并对应于弧形面的位置处构成有一触点,该触点在锁合状态下抵靠在连接件的弧形面上,所述的开合钮杆在限位块与锁块之间的位置处旋转地安装有一锁轴;一下手柄壳,所述的下手柄壳通过连接螺钉与上手柄壳固定,该下手柄壳在底部且对应于手压把的安装位置处开设有一上下贯通的让位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合钮杆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在靠近端部位置处设置有一按钮复位弹簧,该按钮复位弹簧安装在开合钮杆与上手柄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手压把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一助力弹簧,该助力弹簧安装在手压把与上手柄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锁块朝向锁轴的一面上具有一第一斜面和一第二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构成一中间向锁轴一侧突起而两侧逐渐远离锁轴方向延伸的角形,在锁合状态下,所述的锁轴卡设在由第一斜面与限位块之间所形成的自下而上逐渐缩小的间隙内,从而限制所述下卡爪在旋转中的脱扣。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限位座在与让位弹簧连接的一侧侧面上突起有一限位凸点,所述的连接片在与让位弹簧连接的一端也突出有一限位板,所述的让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限位凸点和限位板上,从而限制所述让位弹簧的弹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首先,由于采用了让位弹簧、连接片、连接套和连接件的两端以及下卡爪处于一直线上的平衡受力原理,因而下卡爪的咬合力作用于让位弹簧上,通过让位弹簧的左右伸缩,使得下卡爪能够根据不同锅体翻边的厚度来自我调节开合度,提高了锅把手夹持锅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由于采用了下卡爪与上卡爪上下开合的配合结构来夹持锅体,因而能够用于夹持翻卷宽边的锅体,扩大了锅把手的适用范围;第三,由于采用锁轴配合斜面锁定下卡爪转动的结构,不仅减少了装配件,而且使锁合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在锁合状态下的平面剖视图。

图3为图1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平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上手柄壳、11.上卡爪、12.下卡爪安装孔、13.开合钮杆安装孔、14.手压把安装孔、15.按钮孔、16.限位块、161.限位块螺钉;2.下卡爪、21.下卡爪轴、22.装夹腔、23.连接轴、24.锁块、241第一斜面、242.第二斜面;3.手压把、31.弹簧座、311.固定轴、312.限位座、3121.手压把轴、3122.限位凸点、32.让位弹簧、33.连接片、331.限位板、34.连接套、341.连接套轴、35.连接件、351.弧形面;4.开合钮杆、41.开合钮杆轴、42.按钮、43.触点、44.锁轴;5.下手柄壳、51.连接螺钉、52.让位腔;6.复位弹簧;7.助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动锅把手,包括:一上手柄壳1,所述的上手柄壳1长度方向的右端端部构成有一上卡爪11,在该上卡爪11的后方上部开设有一按钮孔15、后方下部开设有一对下卡爪安装孔12,在上手柄壳1长度方向的中部和左端端部下方分别具有一对开合钮杆安装孔13和一对手压把安装孔14,所述的上手柄壳1在长度方向中部的下方通过限位块螺钉161固定有一限位块16;一下卡爪2,所述的下卡爪2长度方向的中部通过下卡爪轴21旋转地支承在一对下卡爪安装孔12上,该下卡爪2长度方向的右端端部向上弯折而与所述的上卡爪11相对应,所述下卡爪2长度方向的左端端部通过螺钉安装有一锁块24,在所述的上卡爪11与下卡爪2之间形成有装夹腔22,所述的下卡爪2在下卡爪轴21高度方向的下方还设置有一连接轴23;一手压把3,所述的手压把3长度方向的左端端部嵌设有一弹簧座31,该弹簧座31通过固定轴311与手压把3固定,所述的弹簧座31长度方向的左端端部突出于手压把3的位置处向上构成有一限位座312,所述的限位座312通过手压把轴3121旋转地支承在上手柄壳1的一对手压把安装孔14上,在所述的弹簧座31内安装有一让位弹簧32,该让位弹簧32的左端抵靠在弹簧座31的内侧面上、右端与一滑动地嵌设入弹簧座31的连接片33相抵触,所述的连接片33端部套设有一连接套34,该连接套34通过连接套轴341铰接有一连接件35,该连接件35的右端又与连接轴23铰接,并且所述连接件35的中部向上拱起形成有弧形面351;一开合钮杆4,所述的开合钮杆4长度方向的中部通过开合钮杆轴41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上手柄壳1的一对开合钮杆安装孔13上,该开合钮杆4长度方向的右端从下方绕过下卡爪轴21并向上延伸构成有一突出于按钮孔15的按钮42,所述的开合钮杆4在高度方向的下方并对应于弧形面351的位置处构成有一触点43,该触点43在锁合状态下抵靠在连接件35的弧形面351上,所述的开合钮杆4在限位块16与锁块24之间的位置处旋转地安装有一锁轴44;一下手柄壳5,所述的下手柄壳5通过连接螺钉51与上手柄壳1固定,该下手柄壳5在底部且对应于手压把3的安装位置处开设有一上下贯通的让位腔52。

进一步地,所述的开合钮杆4长度方向的左端在靠近左端端部位置处设置有一按钮复位弹簧6,该按钮复位弹簧6安装在开合钮杆4与上手柄壳1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压把3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一助力弹簧7,该助力弹簧7安装在手压把3与上手柄壳1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块24朝向锁轴44的一面上具有一第一斜面241和一第二斜面242,所述的第一斜面241与第二斜面242构成一中间向锁轴44一侧突起而两侧逐渐远离锁轴44方向延伸的角形,在锁合状态下,所述的锁轴44卡设在由第一斜面241与限位块16之间所形成的自下而上逐渐缩小的间隙内,从而限制所述下卡爪2在旋转中的脱扣。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座312在与让位弹簧32连接的一侧侧面上突起有一限位凸点3122,所述的连接片33在与让位弹簧32连接的一端也突出有一限位板331,所述的让位弹簧32的两端分别套设在限位凸点3122和限位板331上,从而限制所述让位弹簧32的弹出。

请参阅图1、图2、图3并结合图4,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锅把手需要锁合锅体边沿时,先将上卡爪11和下卡爪2分别放置在锅的翻边上下方,然后握紧手压把3,使手压把3围绕手压把轴3121向上旋转,直至限位块16抵靠在连接套34上,在此过程中,所述的让位弹簧32推动连接片33和连接套34以及与其铰接的连接件35向下卡爪2一侧运动,所述的连接件35通过连接轴23推动下卡爪2与上卡爪11咬合,同时,所述的锁轴44卡设到由第一斜面241与限位块16之间所形成的自下而上逐渐缩小的间隙内,从而限制了下卡爪2在旋转中的脱扣,最后所述的让位弹簧32、连接片33、连接套34和连接件35两端的铰接点处于一直线上,而所述的连接件35中部的弧形面351与开合钮杆4上的触点43相抵触,此时所述的下卡爪2的咬合力依次通过连接件35、连接套34和连接片33作用于让位弹簧32上,根据不同锅体翻边的厚度不同,所述的让位弹簧32的长度会进行自我调节,而所述的下卡爪2上的弯折端则嵌入下方的翻边槽与上卡爪11相配合夹持固定住锅体(如图4所示);当锅把手需要打开时,只需按下开合钮杆4上的按钮42,所述的开合钮杆4围绕开合钮杆轴41旋转,由触点43推动连接件35向下运动,同时,所述的锁轴44脱离第一斜面241而向下运动至第二斜面242与限位块16之间的扩设的间隙中,使下卡爪2能够旋转,所述的让位弹簧32、连接片33、连接套34和连接件35两端的受力平衡被打破,所述的手压把3在助力弹簧7的作用下围绕手压把轴3121向下旋转,所述的连接件35随着手压把3的转动也随之向下并带动下卡爪2与上卡爪11脱扣,此时,所述的开合钮杆4左端端部抵靠在限位座312上而防止了复位弹簧6回弹开合钮杆4,当所述的手压把3被握紧使下卡爪2再次咬合时,所述的限位座312与开合钮杆4的左端端部脱离,所述的开合钮杆4的左端端部在复位弹簧6的推动下围绕开合钮杆轴41旋转,所述的按钮42从按钮孔15中向上弹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