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富氢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9030发布日期:2019-03-22 19:26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富氢水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富氢水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富氢水杯。



背景技术:

水被直流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被称为电解水,电流通过水时,在阴极通过还原水形成氢气,在阳极则通过氧化水形成氧气,这样,由于水中分解出大量氢气,形成水素水。现有的富氢水杯一般将瓶身或者外接瓶子作为储水部,无法实现两种方式的结合,并且能接入的瓶子的口径单一,不能适用于多种口径瓶子的接入,使用中存在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富氢水杯,设置独特的结构,在瓶底内设置电解组件及控制组件,通过将瓶身设置为螺纹连接的上瓶身、下瓶身,实现了瓶身储水电解及外接不同口径的瓶子储水电解的便携式富氢水杯。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富氢水杯,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连接的瓶盖、瓶身、瓶底,瓶底内固定连接有电解组件、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与电解组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供电组件;瓶身包括与瓶盖螺纹连接的上瓶身、与瓶底螺纹连接的下瓶身,上瓶身包括接口部A,接口部A包括设置在接口部A顶部的内螺纹A、设置在接口部A底部的外螺纹A,下瓶身包括接口部B,接口部B包括设置在接口部B顶部且与外螺纹A匹配的内螺纹B。

可以将瓶身作为储水容器,或者在上瓶身接口部A上接入瓶子,又或者将上瓶身移除后在下瓶身接口部B上接入瓶子,接口部A、接口部B适用于不同口径的瓶子接入,储水后,电解组件通电,电解产生的氢气溶于水中便形成了富氢水。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多种储水电解的形式,适用性强,提升了便利性。

优选地,电解组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叠置的负电极、电极膜、正电极,负电极上方固定连接有顶部贯通的电极壳,电极壳顶部固定连接有电解腔,正电极下方固定连接有与电解腔形状匹配的电极座,电极座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与负电极电性连接的电极柱A、与正电极电性连接的电极柱B,电极柱A、电极柱B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电极壳与负电极之间邻接有防水胶垫A,电极膜与正电极之间邻接有防水胶垫B。

优选地,供电组件包括电池座、与电池座固定连接的电池,电池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供电组件还包括与电池座固定连接的开关、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瓶底一侧贯穿设置有与开关匹配的开关口,瓶底一侧贯穿设置有与充电接口匹配的充电口,充电口固定连接有充电口胶塞。

优选地,电极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与电极座顶部连通,瓶底一侧贯穿设置有与排气管连通的排气孔。

优选地,瓶盖旋转连接有手提带。

优选地,下瓶身外围设置有防滑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富氢水杯,设置独特的装配结构,可以将瓶身作为储水容器,或者在上瓶身接口部A上接入瓶子,又或者将上瓶身移除后在下瓶身接口部B上接入瓶子,接口部A、接口部B适用于不同口径的瓶子接入,储水后,电解组件通电,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溶于水中便形成了富氢水。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多种储水电解的形式,适用性强,提升了便利性。设置的电极柱A、电极柱B,作为负电极、正电极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桥梁,提升了负电极、正电极安装的稳定性,也简化了结构。排气管与排气孔的设置,让电解产生的氧气从瓶底内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瓶身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壳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瓶盖1、手提带11、瓶身2、上瓶身21、下瓶身22、防滑螺纹221、接口部A23、内螺纹A231、外螺纹A232、接口部B24、内螺纹B241、瓶底3、开关口31、充电口32、充电口胶塞33、排气孔34、电解组件4、负电极41、电极膜42、正电极43、电极壳44、电解腔441、电极座45、电极柱A451、电极柱B452、排气管453、防水胶垫A46、防水胶垫B47、控制组件5、电路板51、供电组件52、电池座521、电池522、开关523、充电接口5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便携式富氢水杯,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连接的瓶盖1、瓶身2、瓶底3,瓶底3内固定连接有电解组件4、控制组件5,控制组件5包括与电解组件4电性连接的电路板51、与电路板51电性连接的供电组件52;瓶身2包括与瓶盖1螺纹连接的上瓶身21、与瓶底3螺纹连接的下瓶身22,上瓶身21包括接口部A23,接口部A23包括设置在接口部A23顶部的内螺纹A231、设置在接口部A23底部的外螺纹A 232,下瓶身22包括接口部B24,接口部B24包括设置在接口部B24顶部且与外螺纹A232匹配的内螺纹B241。

具体装配时,将电解组件4固定安装在瓶底3内部,在瓶底3顶部将下瓶身22螺纹连接上,下瓶身22顶部设置有可托放瓶子的接口部B24,内螺纹B241可以与瓶子螺纹连接,以便外接瓶子的固定。接口部B24可设置为大口径的瓶口。为了适用于不同口径瓶子的接入使用,在下瓶身22上设置一上瓶身21,通过将外螺纹A 232与内螺纹B241螺纹连接起来,便可完成上瓶身21与下瓶身22的组装,接口部A23可设置为适用于常用的小口径瓶子,内螺纹A231可以与瓶子螺纹连接,以便外接瓶子的固定。除此之外,上瓶身21与下瓶身22装配起来之后,瓶身2作为一个整体也可进行储水,最后将瓶盖1与瓶身2螺纹连接起来,完成整个水杯的装配。需要制氢使用时,可直接往瓶身2内倒入水,或者在上瓶身21上接入瓶子,又或者取出上瓶身21在下瓶身22上接入瓶子,电解组件4在控制组件5的控制下工作,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溶于水中便形成了富氢水。

基于上述实施例,电解组件4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叠置的负电极41、电极膜42、正电极43,负电极41上方固定连接有顶部贯通的电极壳44,电极壳44顶部固定连接有电解腔441,正电极43下方固定连接有与电解腔441形状匹配的电极座45,电极座45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与负电极41电性连接的电极柱A451、与正电极43电性连接的电极柱B452,电极柱A451、电极柱B452与电路板51电性连接。具体装配时,先将负电极41、电极膜42、正电极43从上往下依次叠置并固定连接在电极座45顶部,再把电极座45往负电极41方向组入到电解腔441中。将负电极41、正电极43分别固定连接在电极柱A451、电极柱B452上,可防止负电极41、正电极43的移位,提升装配稳定性。电极柱A451、电极柱B452分别作为负电极41、正电极43与电路板51之间电性连接的桥梁,连接效果更稳定。

为了防止电解腔441漏水,基于上述实施例,电极壳44与负电极41之间邻接有防水胶垫A46,电极膜42与正电极43之间邻接有防水胶垫B47。防水胶垫A46、防水胶垫B47的加入,提升了电解腔441与负电极41、电极膜42、正电极43之间装配的严密性,防止漏水渗透到控制组件5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供电组件52包括电池座521、与电池座521固定连接的电池522,电池522与电路板51电性连接。在供电组件52上设置电池522,使用时不必接入电源线,也方便外出携带。

基于上述实施例,供电组件52还包括与电池座521固定连接的开关523、与电路板51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524,瓶底3一侧贯穿设置有与开关523匹配的开关口31,瓶底3一侧贯穿设置有与充电接口524匹配的充电口32,充电口32固定连接有充电口胶塞33。通过按动开关523即可实现制氢的开启,设置的充电接口524方便水杯的充电。当需要充电时,将充电口胶塞33打开,往充电接口524中插入充电线即可进入充电状态,充电完成后将充电口胶塞33盖上,防止尘埃进入。

为了方便电解过程中氧气的排放,基于上述实施例,电极座45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453,排气管453与电极座45顶部连通,瓶底3一侧贯穿设置有与排气管453连通的排气孔34。电解过程中,正电极产生氧气,氧气经过排气管453往排气孔34外排出。

基于上述实施例,瓶盖1旋转连接有手提带11。设置的手提带11方便了水杯的外出携带。

基于上述实施例,下瓶身22外围设置有防滑螺纹221。设置的防滑螺纹221,提升了手与下瓶身2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扭动瓶盖1时打滑。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1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