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2446发布日期:2019-06-13 15:4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真空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清洁设备,属于小家电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基于新研发的一款真空清洁设备(真空电动擦窗机),此设备主要用于平台面、镜面或窗户玻璃等平面,通过重力分离将污水等液体与空气分离,分离后的污水等液体进入回收容器。

公开号为DE202012101781U1的德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硬表面清洁设备,分离室232内设有分离构件236,管道238的流入口被分离构件236覆盖。液体空气混合物通过吸入口230进入到分离室232中,碰到分离构件236,在该分离构件上分离携带的液体,而吸入的空气则绕分离构件236并且通过管道238导向抽吸机组218,水气分离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真空清洁设备,结构紧凑,节约空间;分离效率高;机体前盖可有效防止淤积在分离仓下方的液体回流至刷子;同时,泄水接头的开口槽设计,能有效防止回收容器的液体回流到机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真空清洁设备,主要包括刷子、机体、手柄和回收容器,所述刷子设置在机体的前端,机体与回收容器之间通过手柄相连,所述手柄内设置有泄水通道,所述手柄内还内置有电池,所述泄水通道和电池毗邻设置。

具体来说,所述机体由前机壳和后机壳连接而成,所述刷子通过机体前盖与前机壳连接;所述前机壳的内腔中设有分离器,机体前盖、前壳体和分离器构成分离仓;所述机体前盖的连接端凸伸于前机壳的内腔中,所述连接端的末端与所述分离器连接,所述连接端的末端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和进水口,所述进气口和进水口分别与分离仓连通;所述前机壳开设有通孔,使所述分离仓与泄水通道相通。

所述后机壳内设有叶轮和电机,叶轮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

为了方便为电池充电,所述手柄上设有充电端口。

为了延长分离路径,使其分离得更加彻底,同时有效防止液体回流至刷子,所述分离器设有挡筋,所述挡筋的设置位置正对着所述进气口,且所述机体前盖与机体同轴设置。

所述泄水通道的末端固设有泄水接头,为了有效密封,两者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所述泄水接头的末端伸入回收容器中,两者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

根据需要,所述泄水接头的侧面开设有U型长开口槽,且所述U型长开口槽的朝向与所述吸嘴的朝向相反;或者,所述泄水接头的侧面也可以开设有两端封闭的开口槽。

所述回收容器内设有最大分界线,将回收容器的内腔分割成上空间和下空间,且上空间的容积大于下空间的容积;

所述最大分界线为液体回收至回收容器内,当分离仓与泄水通道内气压与回收容器内气压相等时,液面的所在位置。

所述回收容器设置在所述手柄的正下方;所述回收容器的两侧设有释放按钮,所述手柄的两侧对称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孔槽,所述释放按钮上设有卡勾,所述孔槽和卡勾对应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清洁设备,由于电池位于手柄内,使真空清洁设备结构紧凑,节约空间;机体前盖与挡筋延长了“混伴气”的分离路径,提高分离效率;机体前盖可有效防止淤积在分离仓下方的液体回流至刷子;同时,泄水接头的开口槽设计,能有效防止回收容器的液体回流到机体内部;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工作高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真空清洁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真空清洁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体前盖与前机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柄与回收容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真空清洁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真空清洁设备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体前盖与前机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柄与回收容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清洁设备,主要包括刷子1、机体2、手柄5和回收容器3,所述刷子1设置在机体2的前端,机体2与回收容器3之间通过手柄5相连,所述手柄5内设置有泄水通道29,所述手柄5内还内置有电池28,为真空清洁设备供电,结构紧凑,节约空间,手柄5内的泄水通道29和电池5毗邻设置。所述刷子1主要包括抽吸通道101和设置在所述抽吸通道101一端的吸嘴35,所述吸嘴35由上刮尘条12和下刮尘条13组成,抽吸通道10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密封圈18与所述机体前盖24密封。

具体来说,所述机体2由前机壳10和后机壳11连接而成。所述刷子1通过机体前盖24与前机壳10连接。所述前机壳10的内腔中设有分离器23,机体前盖24、前壳体10和分离器23构成分离仓20。另外,为了加工方便,所述机体前盖24也可以与前机壳一体成型。所述机体前盖24的连接端240凸伸于前机壳10的内腔中,所述连接端的末端与所述分离器23连接,所述连接端的末端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241和进水口242,所述进气口241和进水口242分别与分离仓20连通。所述前机壳10(图2中的字母D处)开设有通孔21,使所述分离仓20与泄水通道29相通。所述分离器23设有挡筋22,所述挡筋22的设置位置正对着所述进气口241,且所述机体前盖24与机体2同轴设置。一方面机体前盖24与挡筋22延长了“混伴气”的分离路径,使其分离得更加彻底,另一方面当用户使用真空清洁设备时,如果该真空清洁设备为非直立状态,可有效防止从淤积在分离仓20下方(图2中的字母C、D位置)的液体回流至刷子1。另外,在泄水通道29的末端还连接有泄水接头30,所述泄水接头30的末端伸入到回收容器3的内部。以上通孔21、泄水通道29以及泄水接头30的作用是将经过分离仓20分离出来的液体沿着图2中所示的CDEF实线导入透明材质的回收容器3内。

另外,结合图2所示,所述后机壳11内设有叶轮31和电机32,叶轮31固定在电机32的输出轴上;后机壳11上还开设有出风栅4。所述手柄5上设有充电端口26。充电端口26采用标准的Type B型micro USB充电端口,可以通过目前安卓手机USB数据线为电池28充电。电源按钮9位于手柄5上。

如图2并结合图4所示,所述泄水通道29的末端固设有泄水接头30,两者通过第一密封圈43密封;所述泄水接头30的末端伸入回收容器3中,两者通过第二密封圈44密封。所述泄水接头30的侧面开设有U型长开口槽42,且所述U型长开口槽42的朝向与所述吸嘴35的朝向相反。除此之外,泄水接头30为中空零件,所述泄水接头30的侧面也可以开设有两端封闭的开口槽,同样可以达到如图4所示的U型长开口槽42的效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结构进行选择。

另外,所述回收容器3内设有最大分界线MAX,将回收容器3的内腔分割成上空间40和下空间39,且上空间40的容积大于下空间39的容积;所述U型长开口槽(42)的最高点临近所述最大分界线,满足设备在多个角度使用时防止回收容器3内的液体回流到机体内;所述最大分界线MAX为液体回收至回收容器3内,当分离仓20与泄水通道29内气压与回收容器3内气压相等时,液体在回收容器3内稳定至一水平线液面,该液面的所在位置;此时,若再吸液体,液体则会淤积在泄水接头30内。因此,用户在操作真空清洁设备后,将其处于直立状态,目测液体的最高水位线与最大分界线MAX的距离,防止回收容器3内的液体过高倒流至机体2。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所述回收容器3设置在所述手柄5的正下方,为了拆装方便,所述回收容器3的两侧设有释放按钮7,所述手柄5的两侧对称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孔槽51,所述释放按钮7上设有卡勾71,所述孔槽51和卡勾71对应设置。如图1所示,用户可以沿着图示的箭头方向装配和拆卸回收容器3。将回收容器3按照箭头方向装入手柄5,卡勾71完全卡入孔槽51内时,并听到清脆的扣位声,说明回收容器3与手柄5装配完成。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电机32带动叶轮31高速旋转产生真空吸力,混合有污水或液体的“混伴气”从吸嘴35吸入分离仓20后,当“混伴气”从进水口242进入分离仓20时,会直接由于自身重力原因沿着实线CDEF落至回收容器3;部分“混伴气”从进气口241进入分离仓20时,“混合气”先撞击到分离器上的挡筋22再由于重力实现“液气分离”,分离仓内分离的空气从分离器23入口按照虚线路径吸入叶轮,并由后机壳11两侧的出风栅4排出,分离的液体则由于自身重力原因落至回收容器。用户将设备保持直立状态后,目测液体的最高水位线,最高水位线若超过最大分界线MAX,则关闭电源按钮9停止吸收液体;若临近最大分界线MAX,则拆下回收容器3倾倒液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清洁设备,由于电池位于手柄内,使真空清洁设备结构紧凑,节约空间;机体前盖与挡筋延长了“混伴气”的分离路径,提高分离效率;机体前盖可有效防止淤积在分离仓下方的液体回流至刷子;同时,泄水接头的开口槽设计,能有效防止回收容器的液体回流到机体内部。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工作高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