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开启应急逃生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0266发布日期:2018-08-21 19:19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开启应急逃生窗结构。



背景技术:

平开窗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窗,窗扇通过铰链与窗框结合,窗扇可以旋转开启。推拉窗采用装有滑轮的窗扇在窗框上的轨道滑行,这种窗的优点是窗无论在开关状态下均不占用额外的空间,构造也较为简单。平开内倒窗就是通过旋转窗子的把手,带动窗子内部的连动五金机构,而使窗处于锁紧(把手垂直向下)平开(把手水平)内倒(把手垂直向上)的不同位置的窗。高层一般做内开内导窗,在国家相关建筑设计规范中,只规定室外门窗开启设计不能影响到公共部位的交通安全,而没有强制规定室内窗户是向内开或是向外开。一般来讲,如果是高层建筑,窗户向内开相对更安全一些,比如在飘窗开启中可以避免业主倾身探出室外的隐患。出于这种考虑,现在设计单位在做高层住宅的规划设计时,一般是做室内窗户向内开。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当今的高层建筑不但高、功能复杂、人员密集,各种现代化设施及可燃材料也多,一旦发生火灾或地震等灾难,人们通常只能自逃生通道疏散逃生。如果逃生通道被火焰浓烟或塌陷的建筑材料阻断,逃生者在没有自救通道的情况下只能等待救援或无奈丧生。同时人们在逃生时逃命心切,惊恐万分,在楼梯间、走道内等疏散通道中往往会出现拥挤、碰撞、践踏的现象,既影响疏散,也容易造成意外伤亡事故。另外,在紧张慌乱的情形下,要在楼梯间里长时间行走,绝大多数的人也会体力不支。有资料统计,在正常情况下,要将一幢30层高,每层有240个人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至室外所需的时间约78分钟。而在灾难面前,每一秒钟的延迟对逃生者的生命都是一种威胁。因此,怎样能在紧急情况发生的第一时间安全、快速的撤离,是身处于高层建筑中的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建筑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在紧急情况发生时,高层建筑人员无法快速、安全逃生问题,提供了一种快开启应急逃生窗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开启应急逃生窗结构,包括窗框和联动机构,所述窗框上设置有多组框架,多组框架的第一支撑杆的固定端相互铰接,多组框架的第三支撑杆的固定端相互铰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铰接到每组框架上的联动杆,铰接在框架上的联动杆的另一端与铰接在左侧或右侧相邻的框架上的联动杆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内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凹槽之间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凹槽之间连接有支撑机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窗框一侧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支撑板,所述固定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外侧设置有旋转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转动轴,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连接在转动轴端部,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与固定支撑架连接,所述旋转手柄与主动齿轮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于窗框内的窗扇,所述窗扇的内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窗扇的外侧设置有拉手。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打开窗扇,通过联动杆将框架展开,在支撑机构和联动杆的的作用下,使窗扇外形成一个半封闭式的容身之所。当人员站到支撑机构上后,将窗扇封闭,通过窗扇将室内与容身之所隔离。本逃生窗结构在不占用室内空间的情况下,给人员提供一个快速且安全性更好的空间等待救援,避免了通过楼道疏散而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逃生成功率。

2、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内侧均开设有凹槽,凹槽与凹槽之间连接有支撑机构。通过该设置,有助于人员在惊慌的状态下能更好的容身之所停留,加快逃生速率,提高逃生成功率。

3、本实用新型中,在窗框一侧设置转动机构,转动机构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支撑板,固定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支撑架,固定支撑架外侧设置有旋转手柄。转动机构包括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转动轴,从动齿轮固定连接在转动轴端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啮合,主动齿轮与固定支撑架连接,旋转手柄与主动齿轮连接。通过此设置,通过转动旋转手柄,带动主动齿轮旋转,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作用下,带动转动轴转动,避免了手动将框架推出,能快速的开启容身之所,提高了逃生速率和逃生成功率。

4、本实用新型中,框架在联动杆的作用下可绕转动轴自由旋转。通过此设置,能有效的提高容身之所的空间大小,提高逃生成功率。

5、本实用新型中,窗扇的内侧设置有把手,窗扇的外侧设置有拉手。通过此设置,拉动把手可以快速的将窗扇打开,在人员进入容身之所后,通过推动拉手可以快速的将窗扇关闭,能快速的将容身之所与室内隔离,提高了逃生速率和逃生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框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窗框、2-窗扇、3-转动机构、4-框架、41-第一支撑杆、42-第二支撑杆、43-第三支撑杆、5-从动齿轮、6-主动齿轮、7-转动轴、8-固定支撑架、9-旋转手柄、10-把手、11-联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快开启应急逃生窗结构,包括窗框1、联动机构和固定于窗框1内的窗扇2,窗扇2的内侧设置有把手10,窗扇2的外侧设置有拉手。窗框1上设置有多组框架4,框架4包括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和第三支撑杆43,多组框架4的第一支撑杆41的固定端相互铰接,多组框架4的第三支撑杆43的固定端相互铰接,第二支撑杆42及第三支撑杆43内侧均开设有凹槽,第二支撑杆42的凹槽之间连接有支撑机构,第三支撑杆43的凹槽之间连接有支撑机构。联动机构包括铰接到每组框架4上的联动杆11,铰接在框架4上的联动杆11的另一端与铰接在左侧或右侧相邻的框架4上的联动杆11铰接。窗框1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支撑板,固定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支撑架8,固定支撑架8外侧设置有旋转手柄9。转动机构3包括从动齿轮5、主动齿轮6和转动轴7,从动齿轮5固定连接在转动轴7端部,主动齿轮6与从动齿轮5之间啮合,主动齿轮6与固定支撑架8连接,旋转手柄9与主动齿轮6连接。使用时,旋转把手10,将窗扇2打开,转动旋转手柄9,与旋转手柄9连接的主动齿轮6旋转,主动齿轮6与从动齿轮5啮合,带动从动齿轮5旋转,从动齿轮5带动转动轴7旋转,从而带动联动杆11转动,支撑机构和框架4在联动杆11的带动作用下,使窗扇2外形成了一个半封闭式的容身之所,当人员站到容身之所后,通过拉手将窗扇2封闭,使得室内与容身之所相互隔离。

实施例1

一种快开启应急逃生窗结构,包括窗框1、联动机构和固定于窗框1内的窗扇2,窗框1上设置有多组框架4,框架4包括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和第三支撑杆43,在第二支撑杆42及第三支撑杆43内侧均开设凹槽,第二支撑杆42的凹槽之间连接有支撑机构,第三支撑杆43的凹槽之间连接有支撑机构。多组框架4的第一支撑杆41的固定端相互铰接,多组框架4的第三支撑杆43的固定端相互铰接,联动机构包括铰接到每组框架4上的联动杆11,铰接在框架4上的联动杆11的另一端与铰接在左侧或右侧相邻的框架4上的联动杆11铰接。打开窗扇,通过联动杆11将框架4展开,在支撑机构和联动杆11的的作用下,使窗扇2外形成一个半封闭式的容身之所。当人员站到支撑机构上后,将窗扇2封闭,通过窗扇2将室内与容身之所隔离。本逃生窗结构在不占用室内空间的情况下,给人员提供一个快速且安全性更好的空间等待救援,避免了通过楼道疏散而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逃生成功率。通过设置支撑机构,有助于人员在惊慌的状态下能更好的容身之所停留,加快逃生速率。通过设置联动结构,使框架4在联动杆11的作用下可绕转动轴自由旋转,能有效的提高容身之所的空间大小,提高逃生成功率。

实施例2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窗框1的一侧设置转动机构3,在转动机构3的两端设置固定支撑板,在固定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支撑架8,固定支撑架8外侧设置有旋转手柄9,转动机构3包括从动齿轮5、主动齿轮6和转动轴7,从动齿轮5固定连接在转动轴7端部,主动齿轮6与从动齿轮5之间啮合,主动齿轮6与固定支撑架8连接,旋转手柄9与主动齿轮6连接。通过此设置,通过转动旋转手柄9,带动主动齿轮6旋转,在主动齿轮6与从动齿轮5的啮合作用下,带动转动轴7转动,转动轴1带动联动杆11转动,从而避免了手动将框架4推出,能加快开启容身之所的速度,提高了逃生速率和逃生成功率。

实施例3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窗扇2的内侧设置有把手10,在窗扇2的外侧设置有拉手。通过此设置,拉动把手10可以快速的将窗扇2打开,在人员进入容身之所后,通过推动拉手可以快速的将窗扇2关闭,能快速的将容身之所与室内隔离,提高了逃生速率和逃生成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