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1234发布日期:2019-05-17 19:52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家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做饭机器人。



背景技术:

电饭煲是常见的,传统电饭煲煮饭需要人工洗米、加米、加水之后再进行烹饪,传统的煮饭方式需要手动进行,各步骤耗费时间较长,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自动加料、加水、清洗及蒸煮等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做饭机器人。

一种智能做饭机器人,该智能做饭机器人包括联动盖体、储米量米机构、进米装置、洗米装置、水系统、锅体及加热装置,所述储米量米机构与所述进米装置连接、所述进米装置用于将所述储米量米机构内的米输送至所述锅体内,所述洗米装置与所述水系统连接、所述洗米装置用于进入所述锅体或离开所述锅体,所述洗米装置进入所述锅体时、所述水系统将水经由所述洗米装置后注入所述锅体内或将所述锅体内的水排出,所述联动盖体与所述锅体相互配合、所述联动盖体用于盖设在所述锅体上或开启所述锅体,所述加热装置用于为所述锅体提供热量。

上述智能做饭机器人,工作时将联动盖体盖设在锅体上,储米量米机构与进米装置开始工作,储米量米机构将米粒分成等份,进米装置将分成等份的米粒输出,根据需要输出的量确定需要输出的米粒份数,进米装置将米粒输入锅体之后洗米装置开始工作进入锅体内,之后水系统开始工作将水注入锅体内,锅体内根据需要注入适量的水,通过水系统可将注入的水吸出,通过此种方式完成洗米,洗米完成之后洗米装置离开锅体,加热装置对加水之后的米粒进行蒸煮;通过联动盖体、储米量米机构、进米装置、洗米装置、水系统、锅体及加热装置的相互配合完成了自动进米、自动洗米、自动蒸煮,整个流程自动进行,处理过程节约时间,减少蒸煮所需的精力,能够很好的提高生活品质。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盖体包括下盖、上盖、开盖机构、锁扣机构、破泡器及蒸汽盖,所述开盖机构一端与所述下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开盖机构用于提供所述下盖和所述上盖分离所需的力,所述锁扣机构用于将所述下盖和所述上盖扣合在一起,所述破泡器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蒸汽盖设置在所述上盖上且与所述上盖卡合,所述蒸汽盖与所述上盖相互配合对所述破泡器进行定位,所述蒸汽盖对所述破泡器进行定位时将顶推所述锁扣机构至锁扣位。在使用时需要先将破泡器安装在上盖上,安装时通过蒸汽盖对上盖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锁扣机构到到达锁扣位,在未安装破泡器和蒸汽盖时锁扣机构无法将上盖与下盖锁扣在一起,通过此种方式保证破泡器在使用时已经进行安装,开盖机构的设置能够在锁扣机构开启后完成下盖和上盖的分离,使用起来简单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本体、破泡器扣及排气盖,所述上盖本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破泡器,所述安装槽的排气口处设有所述排气盖,所述排气口处有朝向所述安装槽内的气压时所述排气盖将所述排气口封堵,所述排气口处朝向所述安装槽外的气压产生的推力大于所述排气盖的重力时所述排气盖将所述排气口开启,所述破泡器扣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安装槽处;

所述锁扣机构包括活动扣板、第一弹性件、定位板、蒸汽盖扣、第二弹性件及定位扣板,所述活动扣板与所述定位板铰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活动扣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活动扣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盖扣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活动扣板与所述定位板铰接处两侧,所述蒸汽盖扣与所述破泡器扣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蒸汽盖的空位,所述蒸汽盖安装在所述空位时,所述蒸汽盖与所述破泡器相抵且所述蒸汽盖的一端与所述破泡器相互组合形成与所述破泡器扣相互配合的定位部,所述蒸汽盖的另一端与所述蒸汽盖扣相抵,所述蒸汽盖与所述蒸汽盖扣相抵时,所述蒸汽盖扣对所述第二弹性件施加推力,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互配合使所述活动扣板的位置与所述定位扣板的位置相对设置。

上述上盖与锁扣机构的结构能够保证安装破泡器后上盖和下盖才可进行闭合,保证了使用的效果,避免因未安装破泡器和蒸汽盖影响后续的蒸煮效果;在安装破泡器时,蒸汽盖的一端与破泡器组成形成定位部,该定位部与破泡器扣相互配合,通过此种方式保证需要蒸汽盖与破泡器相互组合才可与破泡器扣相抵进行限位,蒸汽盖的另一端与蒸汽盖扣相抵,通过蒸汽盖对蒸汽盖扣施加推力使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弹性件进行平衡,平衡之后活动扣板的位置将与定位扣板的位置相对设置,此时锁扣机构才可正常将上盖和下盖锁扣在一起,通过此种结构,在蒸汽盖与破泡器同时安装后才可将上盖和下盖锁扣在一起,保证了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避免使用时忘记安装破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扣板设置在所述下盖上,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或与所述开盖机构与所述上盖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蒸汽盖扣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与所述上铰链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盖包括中板、第二限位板及密封圈,所述中板设置在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所述密封胶圈与所述第二限位板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下盖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破泡器相抵且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破泡器相互组合形成与所述破泡器扣相互配合的定位部,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蒸汽盖扣相抵。第二限位板的设置可以较好的对破泡器进行定位,中板的设置可以使破泡器的安装更加稳定,整体结构可靠;密封胶圈的设置可以使下盖和上盖密封,避免漏气,保证使用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板包括限位板本体、第一插板及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及所述第二插板均设置在所述限位板本体上,所述第一插板与所述破泡器相抵且所述第一插板与所述破泡器相互组合形成与所述破泡器扣相互配合的定位部,所述第二插板与所述蒸汽盖扣相抵。第一插板与第二插板的设置可以使组合过程更加稳定,插板的形式使组合时结合之后更加稳定,同时定位更加准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及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扣板连接。第一弹簧及第二安装座相互组合,整体结构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扣机构还包括第二铰链轴,所述定位板包括定位板本体及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定位板本体上,所述第二铰链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铰接座上,所述活动扣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铰链轴上且可围绕所述第二铰链轴摆动。第二铰链轴的设置可以安装活动扣板,活动扣板在第二铰链轴上摆动时可进行位置的调整,完成后续的卡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本体与所述上铰链连接或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扣机构还包括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活动扣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扣机构还包括用于在高压状态下防止所述锁扣机构开启的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压力防开拉板、压力顶杆及安装板,所述压力防开拉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口,所述压力防开拉板与所述活动扣板连接,所述压力顶杆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当气压提供的推力大于所述压力顶杆的重力时所述压力顶杆移动到所述第二定位口内对所述压力防开拉板进行定位。安全装置的设置能够在锅体内气压过高时防止锁扣机构开启,在锅体内气压较高时压力顶杆在气压的作用下延伸到第二定位口内,通过此种方式完成对压力防开拉板的定位,在开启锁扣机构时压力防开拉板对锁扣机构施加拉力,锁扣机构无法开启,保证了使用过程的安全,避免在锅体内压力较大时开启,发生安全事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盖包括下盖本体、扣板滑道及第一安装座,所述扣板滑道及所述第一安装座均设置在所述下盖本体上,所述扣板滑道设有与所述活动扣板相对的斜面,所述斜面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口,所述定位扣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口处。扣板滑道的设置可以与活动扣板相互配合,只有活动扣板与扣板滑道的斜面相对时在活动扣板与扣板滑道接触时活动扣板才可在斜面的挤压力的作用下滑至第一定位口处与定位扣板相互扣合在一起完成定位,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安全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盖机构包括上铰链、下铰链及第一铰链弹簧,所述上铰链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下铰链与所述下盖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铰链连接。第一铰链弹簧的设置可以方便上盖的开启,第一铰链弹簧的使用使成本较低,同时第一铰链弹簧开启上盖也较为稳定,可靠性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盖机构还包括第一铰链轴、轴套、第一限位板及弹簧压板,所述第一铰链轴及所述第一限位板均设置在所述下铰链上,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铰链弹簧相配合的孔洞,所述第一铰链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铰链轴上,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第一铰链轴上用于对所述第一铰链弹簧进行限位,所述弹簧压板设置在所述上铰链上,所述第一铰链弹簧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孔洞内,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压板相抵。第一铰链轴、轴套、第一限位板及弹簧压板的设置使开盖机构的安装较为方便,第一铰链弹簧设置在第一铰链轴上,轴套对第一铰链弹簧进行限位,第一铰链弹簧一端延伸到第一限位板内的孔洞内,另一端与弹簧压板相抵,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组装和拆卸较为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洗米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滑块、水管、第二铰链弹簧及压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滑块移动,所述水管与所述滑块铰接,所述第二铰链弹簧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铰链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水管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滑块上的凸起相抵,所述压板与所述滑块及所述水管相互配合,所述滑块运动过程中将与所述压板相抵,所述滑块与所述压板相抵时所述压板摆动并对所述水管进行按压使所述水管进行摆动进入洗米位置。第二驱动装置与滑块连接可以驱动滑块移动,滑块移动过程中将带动水管移动,在水管移动过程中第二铰链弹簧对水管施加弹力使水管保持向下弯曲,当滑块与压板相抵时滑块使压板旋转进而使压板与水管相抵,压板对水管施加压力使水管进入洗米位置,通过此种方式完成了对水管的定位,整个定位过程稳定可靠,当洗米过程完成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滑块回移,滑块松开压板,压板在水管的反作用力下回到初始位置,水管在滑块的拉力下回到初始位置,第二驱动装置继续驱动滑块回移,最终回到初始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洗米装置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螺杆及限位座,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动力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座相抵,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螺杆上。动力装置、螺杆及限位座的组合,使整体结构简单,动力装置带动螺杆进行旋转的过程中螺杆与滑块的相互作用下滑块沿着螺杆进行移动,此种驱动方式简单,生产成本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第四安装座,所述限位座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管包括水管本体、第二铰接座、进水支管,所述水管本体与所述进水支管连通且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铰接座上,所述第二铰接座与所述滑块铰接,所述水管本体随着所述第二铰接座摆动时将进入洗米位置或由洗米位置离开。滑块与压板相抵时,压板摆动对水管本体进行挤压,水管本体将进行摆动到达洗米位置,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很好的完成加水时的定位,保证定位较为准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管本体为V型,所述第二铰接座为T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管本体的出水口处设有过滤网。过滤网的设置可以避免米粒由水管本体回流进入水系统内,影响后续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盖体上设有米水进口,所述洗米装置还包括米水口盖板,所述米水口盖板设置在所述联动盖体上且位于所述米水进口处,所述水管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设置在所述水管本体上,所述水管本体由洗米位置离开过程中将带动所述米水口盖板将所述米水进口封堵。米水口盖板的设置能够在洗米完成后将联动盖体进行封堵,避免煮饭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进入联动盖体内,降低后期的清洗难度,在水管上设置横梁,通过水管回移过程中的作用力驱动米水口盖板对米水进口进行封堵过程简单,相互配合较为合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米水口盖板包括连接板、封堵板、第二铰接柱,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封堵板连接,所述第二铰接柱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且与第一铰接孔相抵,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横梁相互对应,所述水管本体由洗米位置离开时所述横梁与所述缺口相抵带动米水口盖板摆动,所述米水口盖板摆动时所述封堵板将所述米水进口封堵。连接板、封堵板、第二铰接柱的相互配合组成米水口盖板使整体结构较为简单,连接板上设置缺口用于与横梁相互配合,结合方式简单,在保证米水口盖板盖合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板包括压板本体、偏心块及第一铰接柱,所述压板本体与所述偏心块连接,所述压板本体与所述偏心块连接处设有第一铰接柱,所述压板本体用于按压所述水管,所述压板本体与所述水管接触处设有按压槽,所述第一铰接柱与第二铰接孔相抵。压板通过设置偏心块在水管回移的过程中受到较小的力即可回复到原位或者在失去挤压力之后即可自动回复到原位,此种设计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不会发生压板将水管卡住的现象,减少产品的故障率,按压槽的设置可以在压板本体按压水管时进行定位,保证按压效果,避免在按压过程中水管发生偏移造成水管的损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系统包括进水阀、出水阀、水泵及流量计,所述进水阀与所述流量计连通,所述出水阀、所述水泵及所述流量计依次连通,所述流量计与所述洗米装置连通。进水阀、出水阀、水泵及流量计的设置完成了进水和出水两种功能,当需要进水时进水阀开启,水流经流量计、洗米装置后进入锅体内,进水过程也是对米粒的冲洗过程,进水完成后需要排水时将进水阀关闭,出水阀开启后水泵开始工作,锅体内的水经洗米装置、流量计、水泵及出水阀后排出,整个过程简单可靠,同时可以通过进水量和出水量之差确定留存的水量,通过此种方式完成洗米和加水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米量米机构包括米箱箱体、分米机构及分米座,所述分米机构设置在所述米箱箱体内、所述分米机构用于将进入其内的米粒定量分配,所述分米机构定量分配之后的米粒将逐份进入所述分米座内,所述分米座与所述进米装置连接,所述进米装置用于将所述分米座内的米粒输送至所述锅体内。分米机构的设置可以将米箱箱体内的米粒定量输出,输出时可以根据需要的量输出适当的份数,保证输出米量满足要求,每份输出的米粒先落到分米座上经进米装置之后输入锅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米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三安装座及分米叶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分米叶轮连接,所述分米叶轮的叶片之间形成多个储米槽,所述分米座上设有与所述储米槽对应的缓冲腔。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分米叶轮完成米粒的分配,分配方式简单可靠,输出效果能够保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米座包括分米座本体、出米管及第一分隔网,所述分米座本体与所述出米管连通,所述分米座本体上设有所述缓冲腔,所述分米座本体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分隔网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出米管上设有第一出米口。分米座本体的设置缓冲腔能够承接米粒,进风口的设置能够方便米粒的输出,缓冲腔内的米粒在进米装置的作用下由第一出米口排出,通过上述结构的组合完成了对米粒的输送,每次输出一份米粒,能够很好的控制输出的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米量米机构还包括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米箱箱体内、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米箱箱体内的余量。超声波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检测米箱箱体内米粒的余量,及时提醒添加米粒,使用时更加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米量米机构还包括底座、进米板及第一盖板,所述分米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进米板设置在所述米箱箱体内、所述进米板用于将米粒导入所述分米机构内,所述第一盖板盖设在所述米箱箱体上。进米板的设置能够将米粒导入分米机构内,避免米粒积存在米箱箱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米装置包括分米机构、负压发生装置、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分米机构、所述第二连接管及所述负压发生装置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分米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储米量米机构连接,所述分米机构设有第二出米口,所述第二出米口与所述锅体相对。需要进米时,负压发生装置开始工作,负压产生之后储米量米机构内的米粒由第一连接管进入分米机构内,经过分米机构的分离后,杂质由第二连接管进入负压发生装置内,米粒经过分离后第二出米口进入锅体内完成加米,此种加米方式简单可靠,结构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米机构包括分米箱及第二分隔网,所述分米箱内设有腔体,所述分米箱上设有进口、出口及所述第二出米口,所述第二分隔网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分隔网将所述腔体分割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与所述进口及所述第二出米口连通,另一部分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分米箱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所述进口处,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分米箱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所述出口处。分米箱及第二分隔网组成分米机构使分米过程更加简单可靠,米粒经过第一连接管后进入分米箱内,在分米箱内米粒被第二分隔网阻挡,米粒中的小颗粒穿过第二分隔网后由出口排出经第二连接管进入负压发生装置内,被第二分隔网阻挡的米粒将在重力作用下落到锅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米箱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分隔网的安装口,所述分米机构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盖设在所述分米箱上且位于所述安装口处。安装口的设置方便第二分隔网的拆卸与清洗,第二盖板的设置方便开启分米箱,第二分隔网的拆卸更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发热装置、第三盖板、第一感温装置、第二发热装置、发热盘及第二感温装置,所述第一发热装置位于所述锅体上侧、用于对所述锅体的上部进行加热,所述第一感温装置设置在所述锅体上侧、用于检测所述锅体上侧的温度,所述第三盖板与所述第一发热装置连接、用于对第一发热装置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发热装置套设在所述锅体上、用于对锅体的中部进行加热,所述发热盘与所述锅体的底部相抵、用于对所述锅体的底部进行加热,所述第二感温装置设置在所述锅体的下侧、用于检测所述锅体的底部的温度。第一发热装置、第二发热装置及发热盘的设置能够完成锅体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加热,从多个区域对锅体进行加热,保证加热效果,同时第一感温装置和第二感温装置的设置能够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温度,保证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开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开盖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关盖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联动盖体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下盖的第一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下盖的第二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上盖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开盖机构和锁扣机构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第二限位板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锁扣机构的爆炸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上盖和锁扣机构第一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上盖和锁扣机构第二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安全装置的高压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安全装置的低压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上盖与破泡器的拆分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上盖、破泡器、第二限位板安装前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未安装第二限位板的第一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K区域放大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未安装第二限位板的第二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安装第二限位板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锁扣状态的剖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储米量米机构的爆炸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储米量米机构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分米叶轮与分米座的爆炸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部分机构的组装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进米装置、洗米装置与水系统的第一爆炸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进米装置、洗米装置与水系统的第二爆炸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洗米装置的局部的爆炸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洗米装置的局部的回收状态的立体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洗米装置的局部的注水和抽水状态的立体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俯视图;

图34为图33的A-A方向剖视图;

图35为图33的B-B方向剖视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剖视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进米装置的立体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水系统的立体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做饭机器人的加热装置的爆炸图。

1.联动盖体,11.下盖,111.下盖本体,112.扣板滑道,113.第一安装座,114.定位口,12.上盖,121.上盖本体,122.破泡器扣,123.安装槽,124.米水进口,125.排气盖,13.开盖机构,131.上铰链,132.下铰链,133.第一铰链弹簧,134.第一铰链轴,135.轴套,136.第一限位板,137.弹簧压板,14.锁扣机构,141.活动扣板,142.第二铰链轴,143.第一弹性件,1431.第一弹簧,1432.第二安装座,144.定位板,1441.定位板本体,1442.第一铰接座,145.蒸汽盖扣,146.第二弹性件,147.开关按钮,148.定位扣板,149.安全装置,1491.压力防开拉板,1492.压力顶杆,1493.安装板,1494.定位口,15.破泡器,16.蒸汽盖,161.中板,162.第二限位板,1621.限位板本体,1622.第一插板,1623.第二插板,163.密封胶圈;

2.储米量米机构,21.米箱箱体,22.分米机构,221.第一驱动装置,222.第三安装座,223.分米叶轮,23.分米座,231.分米座本体,232.出米管,233.第一分隔网,234.缓冲腔,235.第一出米口,24.底座,25.超声波传感器,26.进米板,27.第一盖板;

3.进米装置,31.分米机构,311.分米箱,312.第二分隔网,313.第二盖板,314.进口,315.出口,32.负压发生装置,33.第一连接管,34.第二连接管;

4.洗米装置,41.第二驱动装置,411.动力装置,412.螺杆,413.限位座,42.滑块,43.水管,431.水管本体,432.第二铰接座,433.进水支管,434.横梁,435.引导件,44.第二铰链弹簧,45.压板,451.压板本体,452.偏心块,453.第一铰接柱,454.按压槽,46.米水口盖板,461.连接板,462.封堵板,463.第二铰接柱,464.缺口,47.过滤网;

5.水系统,51.进水阀,52.出水阀,53.水泵,54.流量计;

6.锅体;

7.加热装置,71.第一发热装置,72.第三盖板,73.第一感温装置,74.第二发热装置,75.发热盘,76.第二感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居中的元件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而连接于另一个元件。

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2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智能做饭机器人,该智能做饭机器人包括联动盖体1、储米量米机构2、进米装置3、洗米装置4、水系统5、锅体6及加热装置7,储米量米机构2与进米装置3连接、进米装置3用于将储米量米机构2内的米输送至锅体6内,洗米装置4与水系统5连接、洗米装置4用于进入锅体6或离开锅体6,洗米装置4进入锅体6时、水系统5将水经由洗米装置4后注入锅体6内或将锅体6内的水排出,联动盖体1与锅体6相互配合、联动盖体1用于盖设在锅体6上或开启锅体6,加热装置7用于为锅体6提供热量。

上述智能做饭机器人,工作时将联动盖体1盖设在锅体6上,储米量米机构2与进米装置3开始工作,储米量米机构2将米粒分成等份,进米装置3将分成等份的米粒输出,根据需要输出的量确定需要输出的米粒份数,进米装置3将米粒输入锅体6之后洗米装置4开始工作进入锅体6内,之后水系统5开始工作将水注入锅体6内,锅体6内根据需要注入适量的水,通过水系统5可将注入的水吸出,通过此种方式完成洗米,洗米完成之后洗米装置4离开锅体,加热装置7对加水之后的米粒进行蒸煮;通过联动盖体1、储米量米机构2、进米装置3、洗米装置4、水系统5、锅体6及加热装置7的相互配合完成了自动进米、自动洗米、自动蒸煮,整个流程自动进行,处理过程节约时间,减少蒸煮所需的精力,能够很好的提高生活品质。

请参照图4,可选地,洗米装置4设置在联动盖体1上。

请参照图5,可选地,联动盖体1包括下盖11、上盖12、开盖机构13、锁扣机构14、破泡器15及蒸汽盖16,开盖机构13一端与下盖11连接,另一端与上盖12连接,开盖机构13用于提供下盖11和上盖12分离所需的力,锁扣机构14用于将下盖11和上盖12扣合在一起,破泡器15可拆卸的设置在上盖12上,蒸汽盖16设置在上盖12上且与上盖12卡合,蒸汽盖16与上盖12相互配合对破泡器15进行定位,蒸汽盖16对破泡器15进行定位时将顶推锁扣机构14至锁扣位。在使用时需要先将破泡器15安装在上盖12上,安装时通过蒸汽盖16对上盖12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锁扣机构14到到达锁扣位,在未安装破泡器15和蒸汽盖16时锁扣机构14无法将上盖12与下盖11锁扣在一起,通过此种方式保证破泡器15在使用时已经进行安装,开盖机构13的设置能够在锁扣机构14开启后完成下盖11和上盖12的分离,使用起来简单方便。

可选地,联动盖体1上设有霍尔开关,霍尔开关的一部分设置在下盖11上,另一部分设置在上盖12上。通过设置霍尔开关可以检测下盖11和下盖12的盖合情况,在使用时进行提醒,保证使用时能够确认下盖11和上盖12的开合情况。

请参照图8、图9、图11、图12、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及图23,可选地,上盖12包括上盖本体121、破泡器扣122及排气盖125,上盖本体121上设有安装槽123,安装槽123用于设置破泡器15,安装槽123的排气口处设有排气盖125,排气口处有朝向安装槽123内的气压时排气盖125将排气口封堵,排气口处朝向安装槽123外的气压产生的推力大于排气盖125的重力时排气盖125将排气口开启,破泡器扣122设置在上盖本体121上且位于安装槽123处;

锁扣机构14包括活动扣板141、第一弹性件143、定位板144、蒸汽盖扣145、第二弹性件146及定位扣板148,活动扣板141与定位板144铰接,第一弹性件143一端与活动扣板141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板144连接,第二弹性件146一端与活动扣板141连接,另一端与蒸汽盖扣145连接,第一弹性件143与第二弹性件146位于活动扣板141与定位板144铰接处两侧,蒸汽盖扣145与破泡器扣12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蒸汽盖16的空位,蒸汽盖16安装在空位时,蒸汽盖16与破泡器15相抵且蒸汽盖16的一端与破泡器15相互组合形成与破泡器扣122相互配合的定位部,蒸汽盖16的另一端与蒸汽盖扣145相抵,蒸汽盖16与蒸汽盖扣145相抵时,蒸汽盖扣145对第二弹性件146施加推力,第二弹性件146与第一弹性件143相互配合使活动扣板141的位置与定位扣板148的位置相对设置。

上述上盖12与锁扣机构14的结构能够保证安装破泡器15后上盖12和下盖11才可进行闭合,保证了使用的效果,避免因未安装破泡器15和蒸汽盖16影响后续的蒸煮效果;在安装时蒸汽盖16,蒸汽盖16的一端与破泡器15组成形成定位部,该定位部与破泡器扣122相互配合,通过此种方式保证需要蒸汽盖16与破泡器15相互组合才可与破泡器扣122相抵进行限位,蒸汽盖16的另一端与蒸汽盖扣145相抵,通过蒸汽盖16对蒸汽盖扣145施加推力使第二弹性件143与第一弹性件143进行平衡,平衡之后活动扣板141的位置将与定位扣板148的位置相对设置,此时锁扣机构14才可正常将上盖12和下盖11锁扣在一起,通过此种结构,在蒸汽盖16与破泡器15同时安装后才可将上盖12和下盖11锁扣在一起,保证了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避免使用时忘记安装破泡器15。

请参照图7、图21和图22,可选地,定位扣板148设置在下盖11上,定位板144设置在上盖12上或与开盖机构13与上盖12连接的一端连接,蒸汽盖扣145可滑动的设置在上盖12上。

可选地,定位板144与上铰链131连接。

请参照图5,可选地,蒸汽盖16包括中板161、第二限位板162及密封圈163,中板161设置在上盖12与第二限位板162之间,密封圈163与第二限位板162连接且位于第二限位板162与下盖11之间,第二限位板162与破泡器15相抵且第二限位板162的一端与破泡器15相互组合形成与破泡器扣122相互配合的定位部,第二限位板162的另一端与蒸汽盖扣145相抵。第二限位板的设置可以较好的对破泡器进行定位,中板的设置可以使破泡器的安装更加稳定,整体结构可靠;密封胶圈的设置可以使下盖和上盖密封,避免漏气,保证使用效果。

请参照图10、图17和图18,可选地,第二限位板162包括限位板本体1621、第一插板1622及第二插板1623,第一插板1622及第二插板1623均设置在限位板本体1621上,第一插板1622与破泡器15相抵且第一插板1622与破泡器15相互组合形成与破泡器扣122相互配合的定位部,第二插板1623与蒸汽盖扣145相抵。第一插板1622与第二插板1623的设置可以使组合过程更加稳定,插板的形式使组合时结合之后更加稳定,同时定位更加准确。

请参照图9和图12,可选地,第一弹性件143包括第一弹簧1431及第二安装座1432,第一弹簧1431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座1432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扣板141连接。第一弹簧1431及第二安装座1432相互组合,整体结构简单。

请参照图9和图12,可选地,锁扣机构14还包括第二铰链轴142,定位板144包括定位板本体1441及第一铰接座1442,第一铰接座1442设置在定位板本体1441上,第二铰链轴142设置在第一铰接座1442上,活动扣板141设置在第二铰链轴142上且可围绕第二铰链轴142摆动。第二铰链轴142的设置可以安装活动扣板141,活动扣板141在第二铰链轴142上摆动时可进行位置的调整,完成后续的卡扣。

请参照图9,可选地,定位板本体1441与上铰链131连接或设置在上盖12上。

请参照图9,可选地,锁扣机构14还包括开关按钮147,开关按钮147与活动扣板141连接。

请参照图13、图14、图15和图16,可选地,锁扣机构14还包括用于在高压状态下防止锁扣机构14开启的安全装置149,安全装置149包括压力防开拉板1491、压力顶杆1492及安装板1493,压力防开拉板1491上设有第二定位口1494,压力防开拉板1491与活动扣板141连接,压力顶杆1492设置在安装板1493上且当气压提供的推力大于压力顶杆1492的重力时压力顶杆1492移动到第二定位口1494内对压力防开拉板1491进行定位。安全装置149的设置能够在锅体6内气压过高时防止锁扣机构14开启,在锅体6内气压较高时压力顶杆1492在气压的作用下延伸到第二定位口1494内,通过此种方式完成对压力防开拉板1491的定位,在开启锁扣机构14时压力防开拉板1491对锁扣机构14施加拉力,锁扣机构14无法开启,保证了使用过程的安全,避免在锅体6内压力较大时开启,发生安全事故。

请参照图13,可选地,安装板1493设置在上盖12上。

请参照图6和图7,可选地,下盖11包括下盖本体111、扣板滑道112及第一安装座113,扣板滑道112及第一安装座113均设置在下盖本体111上,扣板滑道112设有与活动扣板141相对的斜面,斜面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口114,定位扣板148设置在第一定位口114处。扣板滑道112的设置可以与活动扣板141相互配合,只有活动扣板141与扣板滑道112的斜面相对时在活动扣板141与扣板滑道112接触时活动扣板141才可在斜面的挤压力的作用下滑至第一定位口114处与定位扣板148相互扣合在一起完成定位,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安全使用。

请参照图9和图11,可选地,开盖机构13包括上铰链131、下铰链132及第一铰链弹簧133,上铰链131与上盖12连接,下铰链132与下盖11连接,第一铰链弹簧133的一端与上铰链131连接,另一端与下铰链132连接。第一铰链弹簧133的设置可以方便上盖12的开启,第一铰链弹簧133的使用使成本较低,同时第一铰链弹簧133开启上盖12也较为稳定,可靠性好。

请参照图9和图11,可选地,开盖机构13还包括第一铰链轴134、轴套135、第一限位板136及弹簧压板137,第一铰链轴134及第一限位板136均设置在下铰链132上,第一限位板136上设有与第一铰链弹簧133相配合的孔洞,第一铰链弹簧133套设在第一铰链轴134上,轴套135套设在第一铰链轴134上用于对第一铰链弹簧133进行限位,弹簧压板137设置在上铰链131上,第一铰链弹簧133的一端延伸到孔洞内,另一端与弹簧压板137相抵。第一铰链轴134、轴套135、第一限位板136及弹簧压板137的设置使开盖机构13的安装较为方便,第一铰链弹簧133设置在第一铰链轴134上,轴套135对第一铰链弹簧133进行限位,第一铰链弹簧133一端延伸到第一限位板136内的孔洞内,另一端与弹簧压板137相抵,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组装和拆卸较为方便。

请参照图5,可选地,联动盖体1还包括中板16及密封胶圈18,中板16设置在上盖12与第二限位板17之间,密封胶圈18与第二限位板17连接且位于第二限位板17与下盖11之间。中板16的设置可以使破泡器15的安装更加稳定,整体结构可靠;密封胶圈18的设置可以使下盖11和上盖12密封,避免漏气,保证使用效果。

请参照图28、图29、图33和图36,可选地,洗米装置4包括第二驱动装置41、滑块42、水管43、第二铰链弹簧44及压板45,第二驱动装置41与滑块42连接、第二驱动装置41用于驱动滑块42移动,水管43与滑块42铰接,第二铰链弹簧44设置在滑块42上,第二铰链弹簧44的一端与水管43相抵,另一端与滑块42上的凸起相抵,压板45与滑块42及水管43相互配合,滑块42运动过程中将与压板45相抵,滑块42与压板45相抵时压板45摆动并对水管43进行按压使水管43进行摆动进入洗米位置。第二驱动装置41与滑块42连接可以驱动滑块42移动,滑块42移动过程中将带动水管43移动,在水管43移动过程中第二铰链弹簧44对水管43施加弹力使水管43保持向下弯曲,当滑块42与压板45相抵时滑块42使压板45旋转进而使压板45与水管43相抵,压板45对水管43施加压力使水管43进入洗米位置,通过此种方式完成了对水管43的定位,整个定位过程稳定可靠,当洗米过程完成后,第二驱动装置41驱动滑块42回移,滑块42松开压板45,压板45在水管43的反作用力下回到初始位置,水管43在滑块42的拉力下回移到初始位置,第二驱动装置41继续驱动滑块42回移,最终回到初始位置。

请参照图4,可选地,洗米装置4设置在上盖12上。

请参照图35,可选地,滑块42可活动的设置在上盖12上。

请参照图28和图29,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41包括动力装置411、螺杆412及限位座413,动力装置411与螺杆412连接,螺杆412远离动力装置411的一端与限位座413相抵,滑块42套设在螺杆412上。动力装置411、螺杆412及限位座413的组合,使整体结构简单,动力装置411带动螺杆412进行旋转的过程中螺杆412与滑块42的相互作用下滑块42沿着螺杆412进行移动,此种驱动方式简单,生产成本低。

请参照图28和图29,可选地,限位座413设置在定位板144上,限位座413与第二安装座1432连接。

可选地,动力装置411为电机。

请参照图30、图31和图32,可选地,水管43包括水管本体431、第二铰接座432、进水支管433,水管本体431与进水支管433连通且均设置在第二铰接座432上,第二铰接座432与滑块42铰接,水管本体431随着第二铰接座432摆动时将进入洗米位置或由洗米位置离开。滑块42与压板45相抵时,压板45摆动对水管本体431进行挤压,水管本体431将进行摆动到达洗米位置,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很好的完成加水时的定位,保证定位较为准确。

可选地,水管本体431为V型,第二铰接座432为T型。

请参照图30,可选地,水管43还包括引导件435,引导件435与水管本体431连接,水管43回移过程中,引导件435与联动盖体1相抵,引导件435用于引导水管43回到初始位置。引导件435的设置使回移过程更加平稳,能够很好的回复到初始位置。

请参照图30,可选地,水管本体431的出水口处设有过滤网47。过滤网47的设置可以避免米粒由水管本体431回流进入水系统5内,影响后续使用。

请参照图29、图35和图36,可选地,联动盖体1上设有米水进口124,洗米装置4还包括米水口盖板46,米水口盖板46设置在联动盖体1上且位于米水进口124处,水管43还包括横梁434,横梁434设置在水管本体431上,水管本体431由洗米位置离开过程中将带动米水口盖板46将米水进口124封堵。米水口盖板46的设置能够在洗米完成后将联动盖体1进行封堵,避免煮饭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进入联动盖体1内,降低后期的清洗难度,在水管43上设置横梁434,通过水管43回移过程中的作用力驱动米水口盖板46对米水进口124进行封堵过程简单,相互配合较为合理。

请参照图29、图30和图31,可选地,米水口盖板46包括连接板461、封堵板462、第二铰接柱463,连接板461与封堵板462连接,第二铰接柱463设置在连接板461上且与第一铰接孔相抵,连接板461上设有缺口464,缺口464与横梁434相互对应,水管本体431由洗米位置离开时横梁434与缺口464相抵带动米水口盖板46摆动,米水口盖板46摆动时封堵板462将米水进口124封堵。连接板461、封堵板462、第二铰接柱463的相互配合组成米水口盖板46使整体结构较为简单,连接板461上设置缺口464用于与横梁434相互配合,结合方式简单,在保证米水口盖板46盖合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

请参照图29、图32和图35,可选地,压板45包括压板本体451、偏心块452及第一铰接柱453,压板本体451与偏心块452连接,压板本体451与偏心块452连接处设有第一铰接柱453,压板本体451用于按压水管43,压板本体451与水管43接触处设有按压槽454,第一铰接柱453与第二铰接孔相抵。压板45通过设置偏心块452在水管43回移的过程中受到较小的力即可回复到原位或者在失去挤压力之后即可自动回复到原位,此种设计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不会发生压板45将水管43卡住的现象,减少产品的故障率,按压槽454的设置可以在压板本体451按压水管43时进行定位,保证按压效果,避免在按压过程中水管43发生偏移造成水管43的损伤。

请参照图35和图36,可选地,分米箱311设置在上盖12上且位于米水进口124处,压板45与分米箱311铰接,滑块42与压板45相抵时,滑块42、分米箱311、上盖12围合形成与米水进口124相通的空间。

请参照图38,可选地,水系统5包括进水阀51、出水阀52、水泵53及流量计54,进水阀51与流量计54连通,出水阀52、水泵53及流量计54依次连通,流量计54与洗米装置4连通。进水阀51、出水阀52、水泵53及流量计54的设置完成了进水和出水两种功能,当需要进水时进水阀51开启,水流经流量计54、洗米装置4后进入锅体6内,进水过程也是对米粒的冲洗过程,进水完成后需要排水时将进水阀51关闭,出水阀52开启后水泵53开始工作,锅体6内的水经洗米装置4、流量计54、水泵53及出水阀52后排出,整个过程简单可靠,同时可以通过进水量和出水量之差确定留存的水量,通过此种方式完成洗米和加水过程。

请参照图24及图25,可选地,储米量米机构2包括米箱箱体21、分米机构22及分米座23,分米机构22设置在米箱箱体21内、分米机构22用于将进入其内的米粒定量分配,分米机构22定量分配之后的米粒将逐份进入分米座23内,分米座23与进米装置3连接,进米装置3用于将分米座23内的米粒输送至锅体6内。分米机构22的设置可以将米箱箱体21内的米粒定量输出,输出时可以根据需要的量输出适当的份数,保证输出米量满足要求,每份输出的米粒先落到分米座23上经进米装置3之后输入锅体6内。

请参照图24、图25和图26,可选地,分米机构22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21、第三安装座222及分米叶轮223,第一驱动装置221设置在第三安装座222上,第一驱动装置221与分米叶轮223连接,分米叶轮223的叶片之间形成多个储米槽,分米座23上设有与储米槽对应的缓冲腔234。第一驱动装置221驱动分米叶轮223完成米粒的分配,分配方式简单可靠,输出效果能够保证。

请参照图26,可选地,分米座23包括分米座本体231、出米管232及第一分隔网233,分米座本体231与出米管232连通,分米座本体231上设有缓冲腔234,分米座本体231设有进风口,第一分隔网233设置在进风口处,出米管232上设有第一出米口235。分米座本体231的设置缓冲腔234能够承接米粒,进风口的设置能够方便米粒的输出,缓冲腔234内的米粒在进米装置3的作用下由第一出米口235排出,通过上述结构的组合完成了对米粒的输送,每次输出一份米粒,能够很好的控制输出的量。

请参照图24和图25,可选地,储米量米机构2还包括超声波传感器25,超声波传感器25设置在米箱箱体21内、超声波传感器25用于检测米箱箱体21内的余量。超声波传感器25的设置能够检测米箱箱体21内米粒的余量,及时提醒添加米粒,使用时更加方便。

请参照图24和图25,可选地,储米量米机构2还包括底座24、进米板26及第一盖板27,分米座23设置在底座24上,进米板26设置在米箱箱体21内、进米板26用于将米粒导入分米机构22内,第一盖板27盖设在米箱箱体21上。进米板26的设置能够将米粒导入分米机构22内,避免米粒积存在米箱箱体21内。

请参照图33、图34、图35和图37,可选地,进米装置3包括分米机构31、负压发生装置32、第一连接管33及第二连接管34,第一连接管33、分米机构31、第二连接管34及负压发生装置32依次连接,第一连接管33远离分米机构31的一端与储米量米机构2连接,分米机构31设有第二出米口316,第二出米口316与锅体6相对。需要进米时,负压发生装置32开始工作,负压产生之后储米量米机构2内的米粒由第一连接管33进入分米机构31内,经过分米机构31的分离后,杂质由第二连接管34进入负压发生装置32内,米粒经过分离后第二出米口316进入锅体6内完成加米,此种加米方式简单可靠,结构简单。

请参照图29和图34可选地,分米机构31包括分米箱311及第二分隔网312,分米箱311内设有腔体,分米箱311上设有进口314、出口315及第二出米口316,第二分隔网312设置在腔体内,第二分隔网312将腔体分割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与进口314及第二出米口316连通,另一部分与出口315连通,第一连接管33与分米箱311连接且连接处位于进口314处,第二连接管34与分米箱311连接且连接处位于出口315处。分米箱311及第二分隔网312组成分米机构31使分米过程更加简单可靠,米粒经过第一连接管33后进入分米箱311内,在分米箱311内米粒被第二分隔网312阻挡,米粒中的小颗粒穿过第二分隔网312后由出口315排出经第二连接管34进入负压发生装置32内,被第二分隔网312阻挡的米粒将在重力作用下落到锅体6内。

请参照图29和图34,可选地,分米箱311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分隔网312的安装口,分米机构31还包括第二盖板313,第二盖板313盖设在分米箱311上且位于安装口处。安装口的设置方便第二分隔网312的拆卸与清洗,第二盖板313的设置方便开启分米箱311,第二分隔网312的拆卸更方便。

请参照图39,可选地,加热装置7包括第一发热装置71、第三盖板72、第一感温装置73、第二发热装置74、发热盘75及第二感温装置76,第一发热装置71位于锅体6上侧、用于对锅体6的上部进行加热,第一感温装置73设置在锅体6上侧、用于检测锅体6上侧的温度,第三盖板72与第一发热装置71连接、用于对第一发热装置71进行定位,第二发热装置74套设在锅体6上、用于对锅体6的中部进行加热,发热盘75与锅体6的底部相抵、用于对锅体6的底部进行加热,第二感温装置76设置在锅体6的下侧、用于检测锅体6的底部的温度。第一发热装置71、第二发热装置74及发热盘75的设置能够完成锅体6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加热,从多个区域对锅体6进行加热,保证加热效果,同时第一感温装置73和第二感温装置76的设置能够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温度,保证加热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