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碗机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2388发布日期:2019-05-07 21:10阅读:8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碗机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术领域,尤其涉及到洗碗机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用洗碗机已经逐渐进入到众多家庭之中,以代替人工清洗餐具的繁琐劳动。其中,根据开门形式的不同,家用洗碗机大体可分为下拉门式洗碗机、抽屉式洗碗机和水槽式洗碗机。

大部分洗碗机的水流系统大体相同:洗涤腔底部设有水杯,水杯之前为若干级的过滤系统;在水杯侧壁的中部靠下位置开有吸水口,连向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将水输送到各个喷臂处,形成对餐具的喷淋清洗;在水杯的最低位置开有排水口,连向排水泵,排水时排水泵的叶轮通过离心作用将水排走。

但是,由于排水泵采用离心式叶轮泵形式,在最后阶段泵壳内会存有一些水排不掉。另一方面,排水泵后的排水管会有挂高,在排水泵到挂高最高点之间也会存有一些水,并且由于没有设置单向阀,或者单向阀并不能完全封死,这些水会慢慢地回流。综上,在洗碗机排水结束后,排水泵泵壳甚至水杯底部会形成一定量的残留水,从而就会产生洗碗机内发臭、发霉、滋生病菌等卫生问题,还会造成餐具重新污染,无法实现餐具的存放。残留水问题已经成为了洗碗机行业里的一个普遍问题,有待解决与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洗碗机的排水系统能够彻底排除洗碗机内的残留水。一种洗碗机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水杯、排水管和排水泵,所述水杯上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连接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连接着排水泵,与所述排水泵连接的是排水管,在所述排水组件的最低位置或者最低位置的附近设有强排口,所述强排口通过强排水管连通强排泵。首先本技术方案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洗碗机,如下拉门式洗碗机、抽屉式洗碗机和水槽式洗碗机,在洗碗机中,水杯设置在洗碗机的洗涤腔内,水杯一般连接循环水泵向旋转喷臂供水,形成对餐具的喷淋清洗。在洗碗机的排水阶段,在排水泵的作用下,水从水杯中排出洗碗机之外,而残留在排水泵壳体内、所述排水通道和水杯的水会经由强排口排出,通过强排泵进行排水,这样就能彻底的排出洗碗机内的残留水,使得洗碗机更加卫生干净。

进一步的,这里的强排口可以设置在排水组件中的水杯或者排水通道上,也可是设置排水泵上,关键是在这三个部件中,哪一个部件具有排水组件的最低位置,比如说如果所述最低位置位于所述排水泵壳体,那么在所述强排口设置在所述排水泵的壳体的最低位置或者最低位置附近。如果所述最低位置位于所述水杯底部,那么所述强排口设置在所述水杯的最低位置或者最低位置附近。如果所述最低位置位于所述水杯和所述排水泵壳体之间的排水通道,那么所述强排口设置在所述排水通道上的最低位置或者最低位置附近。

进一步的,所述强排泵是非离心式泵,具体是容积式泵。可以采用齿轮泵、柱塞泵、隔膜泵或者蠕动泵。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水杯的最低位置。使得洗碗机中的水排出更加彻底。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挂高结构。挂高结构能防止异味回串进入洗碗机和废水倒流。

进一步的,所述强排泵的进水口通过强排水管与强排口相连,所述强排泵的出水口通过强排水管连接在所述排水管的挂高结构之后的位置。防止异味或者废水通过强排水管进入洗碗机。

为了防止残留水在强排水管倒灌或者回流,在所述强排水管上设置有阀门装置或者将所述强排泵设计为齿轮泵、塞泵隔膜泵或者蠕动泵等,因为这类泵本身具有隔断功能。也可以同时具备这两项防回流措施。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水流更容易进入水杯,所述水杯可设计成漏斗形,所述水杯上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可以现有的过滤结构,如过滤网,这样能过滤掉较大的残渣,防止水管堵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在单单使用离心式叶轮泵来排水的系统里,进行了突破创新,加入容积式泵作为强排泵,两种类型的泵复合使用,优势互补,很好地兼顾了流量效率和彻底排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保留了离心式叶轮泵,这种泵流量较大,效率较高,比较简单可靠,因此用于排水阶段前部时间,负责将大部分水排走,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残留水。

(3)本实用新型中加入了容积式强排泵,这种泵流通较小,效率较慢,但是具有自吸抽空功能,因此用于排水阶段最后时间,能够将残留水彻底排净。

(4)本实用新型中在在所述水杯、所述排水通道和所述排水泵构成的内排水组件的最低位置或最低位置附近设置强排口,通过强排泵将排水泵未能排净的残留水抽出排走,保持洗碗机内部干净卫生。

(5)本实用新型中的强排水管中有防回流措施,如阀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水系统安装在洗碗机上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排水系统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排水系统安装在洗碗机上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排水系统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下拉门式洗碗机,具有洗涤腔10,在洗涤腔10底部设有水杯11,水杯11的上开口连接洗涤腔10,形成凹陷状结构或者漏斗形,用以聚拢水。图中的虚线代表过滤系统110。

本实施例中,在水杯11侧壁的中部靠下位置开有吸水口12,连向循环水泵20,循环水泵20通过内水管24和25将水输送到下喷臂21、中喷臂22和顶喷臂23处,形成对上下层碗篮中餐具的喷淋清洗。

本实施例中,排水组件包括水杯11、水杯11与排水泵30之间的排水通道,以及排水管32,在水杯11的最低位置附近开有排水口13,通过排水通道连向排水泵30,排水泵30之后接着排水管32,排水管设有挂高结构320。排水泵30具有泵壳31,泵壳31中设有叶轮,叶轮通过离心作用将水排走。

本实施例中,在水杯11连通排水泵泵壳31的整个腔体的最低点位于排水泵泵壳31底部,在该处开有强排口14,连向强排泵40。强排泵40是除循环水泵20和排水泵30之外的第三种泵。

本实施例中,强排泵40采用非离心式泵的形式,可以是齿轮泵、活塞泵、隔膜泵、蠕动泵等。

本实施例中,强排泵40设有进水口401和出水口402,其中进水口401通过管子与水杯强排口14相连,出水口402通过管子在排水管挂高320之后的位置汇入排水管32中,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残留水强排系统中至少设有以下两种隔断防漏保护措施的其中一种,或者二者兼备。第一种隔断防漏保护措施为在强排泵40的进水管或排水管上设有阀门装置44,第二种隔断防漏保护措施为采用如齿轮泵、活塞泵等类型的强排泵40,泵本身具有隔断功能。因此,残留水强排系统是单向流通的,能够防止倒灌回流。

本实施例中,洗碗机的排水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排水泵30排水,此阶段结束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残留水。接着进入第二阶段,强排泵40工作,进一步将残留水排干净,从而实现更彻底的排水效果。

实施例2:

图3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洗碗机为抽屉式洗碗机,包括上方开口的抽屉50和一个能够上下运动的盖板51以及外壳52。在抽屉50底部设有水杯55,水杯55的上开口连接抽屉50内,形成凹陷状结构,用以聚拢水。图中的虚线代表过滤系统550。

本实施例中,在水杯55侧壁的中部靠下位置开有吸水口56,连向循环水泵60,循环水泵60通过水管66供水到喷臂61处,形成对餐具的喷淋清洗。

本实施例中,排水组件包括水杯55,连通水杯55与排水泵70的排水通道,与排水泵70连接的排水管72,在水杯55的最低位置附近开有排水口57,通过排水通道连向排水泵70,之后接着排水管72,排水管设有挂高结构720。排水泵70具有泵壳71,泵壳71中设有叶轮,叶轮通过离心作用将水排走。

本实施例中,在水杯55连通排水泵70的整个排水组件的最低位置为两者之间的排水通道,在该处开有强排口58,连向强排泵80。强排泵80是除循环水泵60和排水泵70之外的第三种泵。

本实施例中,强排泵80采用非离心式泵的形式,可以是齿轮泵、活塞泵、隔膜泵、蠕动泵等。

本实施例中,强排泵80设有进水口801和出水口802,其中进水口801通过管子与水杯强排口58相连,出水口802通过管子直接将水排走。

本实施例中,残留水强排系统中至少设有以下两种隔断防漏保护措施的其中一种,或者二者兼备。第一种隔断防漏保护措施为在强排泵80的进水管或排水管上设有阀门装置88,第二种隔断防漏保护措施为采用如齿轮泵、活塞泵等类型的强排泵80,泵本身具有隔断功能。因此,残留水强排系统是单向流通的,能够防止倒灌回流。

本实施例中,洗碗机的排水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排水泵70排水,此阶段结束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残留水。接着进入第二阶段,强排泵80工作,进一步将残留水排干净,从而实现更彻底的排水效果。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和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