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如厕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488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如厕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如厕支架。



背景技术:

患者手术后,身体较为虚弱。如厕过程中,可以独立起床、行走及上床,但是无法独立完成在马桶上的蹲坐及起身动作,所以需要有一人协助才能够去洗手间进行如厕,非常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部分医院在马桶正对面的墙壁上加装固定式扶手,解决了部分患者如厕困难的问题。但是扶手长度、高度及安装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对于不同身高、体重、臂长的患者来说,并不能做到均适用,因此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措施,部分医院在洗手间内设置了由高强度工程塑料作为主要材料的如厕装置,以便于患者使用。但是该如厕装置没有脚轮,不便移动,使用过程中需要患者进行搬运,会加重身体负担。若对前述如厕装置安装脚轮,则如厕装置又会极易发生移动,无法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虽然部分脚轮自带刹车,但脚轮的轮体为硬橡胶材质,圆柱形结构,其与地面实质为线接触,接触面极小。则上述如厕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即使通过刹车锁止脚轮后,依然会被患者推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患者摔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如厕支架。本装置通过设计新结构,能够使患者独立的完成在马桶上的蹲坐及起身动作,使患者能够在没有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如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如厕支架,包括:

上层骨架;

所述上层骨架通过连杆与中层骨架连接;

所述中层骨架通过连杆与下层骨架连接;

所述下层骨架下部安装有万向轮;

所述万向轮包括主支架,主支架内侧连接有限位架,限位架内部插接有转向轴,转向轴下端与滚轮架固定连接,滚轮架上安装有滚轮;

且所述转向轴上套有弹簧,弹簧位于限位架和滚轮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主支架下方与防滑胶垫固定连接。

当弹簧的形变量大于防滑胶垫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时,防滑胶垫与地面接触;

当弹簧的形变量小于防滑胶垫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时,防滑胶垫不与地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上层骨架、中层骨架和下层骨架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上层骨架、中层骨架和下层骨架均为l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层骨架、中层骨架和下层骨架上均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连杆为空心管(优选空心不锈钢管)。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共有3个,分别安装于下层骨架的两端及l型拐点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患者通过按压骨架或连杆能使弹簧发生形变,令防滑胶垫与地面接触,实现本装置的固定。进而在有支撑机构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蹲坐和起身动作。

(2)弹簧在不受患者压力时伸长,使防滑胶垫离地,万向轮可以自由转动。则患者可以轻松推动本装置,不需搬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患者使用,不额外增加身体负担,十分方便。

(3)支架整体呈l型半放开结构,方便的置于马桶前侧,并留有自由的转身空间,患者自由度较大,便于蹲坐及起身施力。

(4)上层骨架、中层骨架和连杆的离地高度均不相同,且本装置可以轻松推动,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体重和臂长的患者,具有较大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万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应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

上层骨架10,连杆11,中层骨架12,加强筋13,下层骨架14;

万向轮20,主支架21,限位架22,转向轴23,弹簧24,滚轮架25,滚轮26,防滑胶垫27;

马桶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如厕支架,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上层骨架10;

所述上层骨架10通过连杆11与中层骨架12连接;

所述中层骨架12通过连杆11与下层骨架14连接;

所述下层骨架14下部安装有万向轮20。

如图2所示,万向轮20包括主支架21,主支架21内侧连接有限位架22,限位架22内部插接有转向轴23,转向轴23下端与滚轮架25固定连接,滚轮架25上安装有滚轮26;且所述转向轴23上套有弹簧24,弹簧24位于限位架22和滚轮架25之间。同时,主支架21下方与防滑胶垫27固定连接。

当弹簧24的形变量大于防滑胶垫27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时,防滑胶垫27与地面接触;

当弹簧24的形变量小于防滑胶垫27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时,防滑胶垫27不与地面接触。

同时,所述上层骨架10、中层骨架12和下层骨架14结构相同,均为l型结构。在上层骨架10、中层骨架12和下层骨架14上均设置有加强筋13。

上层骨架10和中层骨架12的距离,一般在35厘米左右。中层骨架12和下层骨架14的距离,一般在95厘米左右。采用这样的距离,可以方便不同身高的人握持上层骨架10、中层骨架12或连杆11,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体重和臂长的患者,具有较大的通用性。

作为较佳的选择,所述连杆11为空心管,优选空心不锈钢管。且所述万向轮20共有3个,分别安装于下层骨架14的两端及l型拐点处。

本发明通常有两种应用状态:

(1)如图3所示,呈v型整体置于马桶30前方;

(2)如图4所示,呈l型置于马桶30前侧和左侧。

采用何种应用状态,一般由患者自身决定。但两种应用状态的原理均相同,即:

患者未对本装置施加压力时,弹簧24将限位架22撑起,此时为滚轮26与地面接触状态,便于移动。

患者进入洗手间后,推动本装置于马桶30附近。然后双手按压上层骨架10、连杆11或中层骨架12,则本装置受到向下的压力。弹簧24即被压缩,弹簧24的形变量大于防滑胶垫27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防滑胶垫27与地面接触。则本装置由三个滚轮26与地面接触改变为三个滚轮26加三个防滑胶垫27与地面接触。防滑胶垫27与地面为面接触。非线接触,在受到的较大压力时,产生的摩擦力也较大,则本装置难以被外力横向移动。

接下来,患者以本装置作为支撑点,蹲坐于马桶上如厕。

如厕完成后,患者再次用力按压上层骨架10、连杆11或中层骨架12,则弹簧24再次被压缩,本装置第二次为患者提供支撑点,患者独立完成起身动作。最后将本装置推到洗手间角落或其他位置即可。

在上述蹲坐及起身过程中,患者无需医护人员协助。因为蹲坐及起身的过程中患者身体重心始终是通过双手压在本装置上,则弹簧24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即保证防滑胶垫27始终与地面接触,确保本装置在患者蹲坐及起身过程中均难以横向移动,具有极高稳定性,可以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支撑点,且支撑位置可调,十分方便。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