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延伸包墙门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2924发布日期:2020-01-03 13:1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可延伸包墙门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材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延伸包墙门框。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几千年的先装门框同时筑墙施工习惯,在现今建筑界门框安装技术将改用后嵌式施工门框已成为趋势。如图1为现有后嵌式施工门框安装的示意图所示,图1示出了本发明申请人的先前申请专利公告号twi316983(本案对应的中国专利公告号cn2705558y)的“先筑门墙后的门框速固施工法及产品”的专利案,也就是房屋建筑已经装修完成即将交屋前,再装设门框及安装门扇,以完美全新的建物交屋,提升建筑质量。

随着居住质量着重考虑防震、防火、环保、噪音、成本等因素,这些考虑将改变房屋的建筑结构。举例说明,考虑防治温度变化要求,不会采用占空间的空心砖的建材,考虑节省空间与楼高载重要求的轻钢架隔间、白砖、发泡水泥砖、烧结红砖、甚至是常用的木隔间等建材,这些建材所构成的墙壁厚度不一,且差异很大。

图2为现有门框随墙壁厚度而调整安装方式的示意图。在墙壁的厚度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图2中的外饰板12的连接臂122必须要增加长度,即采用具有长度较长的连接臂122’的外饰板12’,如此才能将外饰板12’的连接臂122’插入门框主体14的侧边的凹槽16中,以组装成为门框10而安装在墙壁w上。

为了配合房屋墙壁的厚度不一的规格,就必须要制造各种不同尺寸规格的门框,例如是制造各种不同长度的连接臂的外饰板,且配合市场需要,门框(或外饰板)的表面材料颜色与纹路变化的制造相当复杂,各种不同尺寸规格的门框将造成庞大库存压力,生产者难以马上知道建材的需求量,在供销时难以处理。

图3为现有具有延伸饰板的门框安装在墙壁的示意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图3中的外饰板22为固定尺寸的规格,依据墙壁w的厚度,在门框主体24与外饰板22之间插接适当数量的延伸饰板。以图3为例,将延伸饰板28的连接臂30插入门框主体24的侧边的凹槽26中,延伸饰板28’的连接臂30’插入延伸饰板28的凹槽32中,外饰板22的连接臂23插入延伸饰板28’的凹槽32’中,以组装成为门框20而安装在墙壁w上。

在图3中,延伸饰板28、28’或外饰板22的表面为了美观会有多样化运用,例如在延伸饰板28、28’或外饰板22的表面用喷漆、贴薄胶皮、贴木皮等方式。各种不同的表面处理造成延伸饰板28、28’或外饰板22的厚度不同,也就是延伸饰板28、28’的连接臂30、30’及外饰板22的连接臂23的厚度不同,而门框主体24的侧边的凹槽26、延伸饰板28、28’的凹槽32、32’的开口内径是固定的,因此不同厚度的延伸饰板28、28’的连接臂30、30’及外饰板22的连接臂23分别插入固定开口内径的门框主体24的侧边的凹槽26、延伸饰板28、28’的凹槽32、32’会造成其插接的情况不是太紧而组装门框困难,甚至崩坏,或是插接的情况太松造成组装门框容易松脱。

为了增加门框主体、延伸饰板及外饰板在组装上的稳定性,在门框主体及延伸饰板的凹槽的内表面分别形成内齿扣,在延伸饰板及外饰板的连接臂的外表面分别形成表面齿扣。如图2所示,在门框主体14的凹槽16的内表面形成内齿扣18,在外饰板12的连接臂122的外表面形成表面齿扣124,当外饰板12的连接臂122插入门框主体14的侧边的凹槽16中时,外饰板12的连接臂122的表面齿扣124与门框主体14的凹槽16的内齿扣18卡合(如图2的门框10左边外饰板12插接部分),以增加组装成门框10的稳定性。

然而,也因为图3中在延伸饰板28、28’或外饰板22的表面用喷漆、贴薄胶皮、贴木皮等方式,各种不同的表面处理造成延伸饰板28、28’的连接臂30、30’及外饰板22的连接臂23的厚度不同。如图4为现有门框实际安装在墙壁的图片所示,尤其是图3中的外饰板22的连接臂23的厚度大于门框主体24的侧边的凹槽26的开口内径的情况,在外饰板12的连接臂122插入门框主体14的侧边的凹槽16中时,门框主体24位于凹槽26的一卡合边19被外饰板22的连接臂122撑开歪斜,甚至撑坏门框主体24的卡合边19,造成门框主体24的卡合边19上的齿扣18与外饰板12的连接臂122的齿扣124无法紧密卡合,而使所组装的门框10容易松脱。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延伸包墙门框,其在门框主体及延伸饰板的凹槽的内表面分别形成内齿扣,在延伸饰板及外饰板的连接臂的外表面分别形成表面齿扣,且使门框主体及延伸饰板的凹槽的开口的内凹区内径大于延伸饰板及外饰板的连接臂的厚度,除了在外饰板的连接臂插入门框主体的凹槽中时,门框主体位于凹槽的卡合边不会被外饰板的连接臂撑开歪斜之外,延伸饰板及外饰板的连接臂的表面齿扣分别与门框主体及延伸饰板的凹槽的内齿扣紧密卡合,以增加组装成为门框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可延伸包墙门框,其包括:

一外饰板,所述外饰板的外饰板卡合表面形成一外饰板表面齿扣;

一至少一延伸饰板,所述延伸饰板的延伸饰板卡合表面形成一延伸饰板表面齿扣,在所述延伸饰板的一端形成有呈ㄈ形凹槽的一延伸饰板卡合部,该延伸饰板卡合部的一延伸饰板卡合边形成一延伸饰板内齿扣,在该外饰板插入该至少一延伸饰板的该卡合部的ㄈ形凹槽内时,该外饰板的该外饰板卡合表面的该外饰板表面齿扣与该至少一延伸饰板的该延伸饰板卡合部的该延伸饰板卡合边的该延伸饰板内齿扣卡合;以及

一门框主体,在其两侧边分别形成有呈ㄈ形凹槽的一门框主体卡合部,该门框主体卡合部的一门框主体卡合边形成一门框主体内齿扣,在该至少一延伸饰板插入该门框主体的该门框主体卡合部的ㄈ形凹槽内时,该至少一延伸饰板的该延伸饰板卡合表面的该延伸饰板表面齿扣与该门框主体的该门框主体卡合部的该门框主体卡合边的该门框主体内齿扣卡合;

其中该门框主体卡合部的该门框主体卡合边及该延伸饰板卡合部的该卡合边具有弹性,该门框主体卡合部的该门框主体卡合边及该延伸饰板卡合部的该卡合边分别在靠近ㄈ形凹槽的开口处形成该门框主体内齿扣及该延伸饰板内齿扣,该门框主体卡合部的该门框主体卡合边及该延伸饰板卡合部的该卡合边分别在远离ㄈ形凹槽的开口处形成向内凹的一门框主体内凹区及一延伸饰板内凹区,该门框主体卡合部在ㄈ形凹槽内形成该门框主体内凹区处的内径大于该门框主体卡合部在ㄈ形凹槽内形成该门框主体内齿扣处的内径,该延伸饰板卡合部在ㄈ形凹槽内形成该延伸饰板内凹区处的内径大于该延伸饰板卡合部在ㄈ形凹槽内形成该延伸饰板内齿扣处的内径。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可延伸包墙门框,其包括:

一外饰板,所述外饰板的一外饰板卡合表面形成一外饰板表面齿扣;以及

一门框主体,在其两侧边分别形成有呈ㄈ形凹槽的一门框主体卡合部,该门框主体卡合部的一门框主体卡合边形成一门框主体内齿扣,在该外饰板插入该门框主体的该门框主体卡合部的ㄈ形凹槽内时,该外饰板的该外饰板卡合表面的该外饰板表面齿扣与该门框主体的该门框主体卡合部的该门框主体卡合边的该门框主体内齿扣卡合;

其中该门框主体卡合部的该门框主体卡合边具有弹性,该门框主体卡合部的该门框主体卡合边在靠近ㄈ形凹槽的开口处形成该门框主体内齿扣,该门框主体卡合部的该门框主体卡合边在远离ㄈ形凹槽的开口处形成向内凹的一门框主体内凹区,该门框主体卡合部在ㄈ形凹槽内形成该门框主体内凹区处的内径大于该门框主体卡合部在ㄈ形凹槽内形成该门框主体内齿扣处的内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后嵌式施工门框安装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门框随墙壁厚度而调整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具有延伸饰板的门框安装在墙壁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门框实际安装在墙壁的图片;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门框组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门框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延伸饰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延伸饰板及外饰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门框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门框组合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门框组合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门框

12外饰板

12'外饰板

14门框主体

16凹槽

18内齿扣

19卡合边

20门框

22外饰板

23连接臂

24门框主体

26凹槽

28延伸饰板

28’延伸饰板

30连接臂

30’连接臂

32凹槽

32’凹槽

122连接臂

122’连接臂

124表面齿扣

200门框

202门框主体

204延伸饰板

205连接臂

206外饰板

207连接臂

208表面齿扣

210凹槽

212凹槽

214表面齿扣

216卡合部

218卡合边

220内齿扣

222内凹区

224卡合部

226卡合边

228内齿扣

230内凹区

300门框

302延伸饰板

304延伸饰板

400门框

402门框主体

406外饰板

407连接臂

408表面齿扣

412凹槽

424卡合部

426卡合边

428内齿扣

430内凹区

d1内径

d2内径

d3厚度

d4厚度

d5内径

d6内径

w墙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门框组合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门框主体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延伸饰板结构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延伸饰板及外饰板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5至图8中,门框200包括门框主体202、延伸饰板204及外饰板206(图5中门框主体202的左侧凹槽也可插入未图示的外饰板及/或延伸饰板,在此省略说明)。

外饰板206的连接臂207的一卡合表面(图8中外饰板206的连接臂207以水平方向插入延伸饰板204的一端的凹槽210中的下表面)形成一表面齿扣208。在图8中,由于外饰板206的表面上以喷漆、贴薄胶皮、贴木皮等方式进行装饰,使得外饰板206的一连接臂207的厚度d3增加。

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的卡合表面(图5中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以水平方向插入门框主体202的右侧的凹槽212中的下表面)形成表面齿扣214。在图7中,在延伸饰板204的一端形成有呈ㄈ形凹槽210的一卡合部216,该卡合部216的一卡合边218的内表面且靠近凹槽210的开口处形成内齿扣220,在外饰板206的连接臂207插入延伸饰板204的卡合部216的ㄈ形凹槽210内时,外饰板206的连接臂207的卡合表面的表面齿扣208与延伸饰板204的卡合部216的卡合边218的内齿扣220卡合。

延伸饰板204的卡合部216的卡合边218设计成具有弹性,卡合部216的卡合边218在远离凹槽210的开口处形成向内凹(在图7中为向下凹)的一内凹区222。在图7中,卡合部216在凹槽210内形成内凹区222处的内径d1大于卡合部216在凹槽210内形成内齿扣220处的内径d2。由于延伸饰板204的表面上以喷漆、贴薄胶皮、贴木皮等方式进行装饰,使得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的厚度d4增加。

在图8中,设计延伸饰板204的卡合部216在凹槽210的内凹区222处的内径d1大于或等于外饰板206的连接臂207的厚度d3,而外饰板206的连接臂207的厚度d3大于延伸饰板204的卡合部216在凹槽210内形成内齿扣220处的内径d2。当外饰板206的连接臂207插入延伸饰板204的凹槽210中时,由于外饰板206的连接臂207的厚度d3大于延伸饰板204的凹槽210内的内径d2,从而使得外饰板206的连接臂207将延伸饰板204的卡合边218处的开口撑大(即图8的延伸饰板204的卡合边218向下移动)。但延伸饰板204的凹槽210的内凹区222的内径d1大于或等于外饰板206的连接臂207的厚度d3,且延伸饰板204的卡合部216的卡合边218具有弹性,所以延伸饰板204的卡合部216的卡合边218虽然被外饰板206的连接臂207的一端部撑大但不会被向下撑斜。因此延伸饰板204的卡合边218的内齿扣220可与外饰板206的连接臂207的表面齿扣208紧密卡合,如图5所示。

在图6中,在门框主体202的右侧(门框主体202的左侧也相同,在此省略说明)形成有呈ㄈ形凹槽212的一卡合部224。该卡合部224的卡合边226的内表面且靠近凹槽212的开口处形成内齿扣228。在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插入门框主体202的卡合部224的ㄈ形的凹槽212内时,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的卡合表面的表面齿扣214与门框主体202的卡合边226的内齿扣228卡合。

门框主体202的卡合部224的卡合边226设计成具有弹性,卡合部224的卡合边226在远离凹槽212的开口处形成向内凹(在图6中为向下凹)的内凹区230。在图6中,卡合部224在凹槽212内形成内凹区230处的内径d5大于卡合部224在凹槽212内形成内齿扣228处的内径d6。

在图6中,设计门框主体202的卡合部224在凹槽212的内凹区230处的内径d5大于或等于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的厚度d4,而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的厚度d4大于门框主体202的卡合部224在凹槽212内形成内齿扣228处的内径d6。当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插入门框主体202的凹槽212中时,由于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的厚度d4大于门框主体202的凹槽212内的内径d6,而使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将门框主体202的卡合边226开口撑大(即图6的门框主体202的卡合边226向下移动),但门框主体202的凹槽212的内凹区230的内径d5大于或等于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的厚度d4,且门框主体202的卡合部224的卡合边226具有弹性,所以门框主体202的卡合部224的卡合边226虽然被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撑大但不会被向下撑斜。因此门框主体202的卡合边226的内齿扣228可与延伸饰板204的连接臂205的表面齿扣214紧密卡合,如图5所示,以增加所组装的门框200安装在墙壁w上的稳定性。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门框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门框组合结构的示意图。图9及图10的第二实施例与图5至图8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图9及图10中使用两个延伸饰板302、304与门框主体202及外饰板206组合门框300以安装在墙壁w上。其中,第二实施例的延伸饰板302、304与第一实施例的延伸饰板204的结构相同,第二实施例的门框主体202及外饰板206分别与第一实施例的门框主体202及外饰板206的结构相同,在此省略说明。

随着房屋的墙壁w的厚度逐渐增大,门框只需增加延伸饰板的数量,不需改变延伸饰板或外饰板的尺寸,而不会有制造各种不同尺寸规格的门框而造成庞大库存压力。

第二实施例中由两个延伸饰板302、304与门框主体202及外饰板206组合成门框300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中由延伸饰板204门框主体202及外饰板206组合成门框200的方式相似,在此省略说明。然而,第二实施例中由两个延伸饰板302、304与门框主体202及外饰板206组合成门框300所达成的功效与第一实施例中由延伸饰板204门框主体202及外饰板206组合成门框200所达成的功效相同,可使延伸饰板302、304的表面齿扣及内齿扣分别与门框主体202的内齿扣及外饰板206的表面齿扣紧密卡合,以增加所组装的门框300安装在墙壁w上的稳定性。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门框组合结构的示意图。在第三实施例中,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的一卡合表面(图11中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以水平方向插入门框主体402的一端的凹槽412中的下表面)形成一表面齿扣408。由于外饰板406的表面上以喷漆、贴薄胶皮、贴木皮等方式进行装饰,使得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的厚度增加。

在门框主体402的右侧(门框主体402的左侧也相同,在此省略说明)形成有呈ㄈ形的凹槽412的一卡合部424。该卡合部424的卡合边426的内表面且靠近凹槽412的开口处形成内齿扣428。在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插入门框主体402的卡合部424的ㄈ形的凹槽412内时,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的卡合表面的表面齿扣408与门框主体402的卡合边426的内齿扣428卡合。

门框主体402的卡合部424的卡合边426设计成具有弹性,卡合部424的卡合边426在远离凹槽412的开口处形成向内凹(在图11中为向下凹)的内凹区430。在第三实施例中,卡合部424在凹槽412内形成内凹区430处的内径大于卡合部424在凹槽412内形成内齿扣428处的内径。

设计门框主体402的卡合部424在凹槽412的内凹区430处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的厚度,而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的厚度大于门框主体402的卡合部424在凹槽412内形成内齿扣428处的内径。当房屋的墙壁w的厚度只需以门框主体402及外饰板406组合成的门框400安装在墙壁w上时,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插入门框主体402的凹槽412中。由于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的厚度大于门框主体402的凹槽412内的内径,而使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将门框主体402的卡合边426开口撑大,但门框主体402的凹槽412的内凹区430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的厚度,且门框主体402的卡合部424的卡合边426具有弹性,所以门框主体402的卡合部424的卡合边426虽然被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撑大但不会被向下撑斜。因此门框主体402的卡合边426的内齿扣428可与外饰板406的连接臂407的表面齿扣408紧密卡合,以增加所组装的门框400安装在墙壁w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延伸包墙门框,其特点在于在门框主体及延伸饰板的凹槽的内表面形成齿扣,在延伸饰板及外饰板的连接臂的外表面形成齿扣,且使门框主体及延伸饰板的凹槽的开口的内凹区的内径大于延伸饰板及外饰板的连接臂的厚度。除了在外饰板的连接臂插入门框主体的凹槽中时,门框主体位于凹槽的卡合边不会被外饰板的连接臂撑开歪斜之外,延伸饰板及外饰板的连接臂的齿扣分别与门框主体及延伸饰板的凹槽的齿扣紧密卡合,以增加组装成为门框的稳定性。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较佳具体实施例及举例性附图叙述如上,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性。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形态及具体实施例的内容所做的各种修改、省略及变化,均不离开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主张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