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67608发布日期:2019-01-02 22:5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装修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安装自动锁门,市场上普遍的自动锁门产品大多为电子锁,电子锁容易失灵,易受干扰,可靠性低,容易被偷盗者有机可乘,当损坏后维修也较为麻烦,因此设计一种由较为牢靠的机械结构组成,同时能够完成自动开关门,并且拥有自动上锁以及解锁功能的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方法所使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手动解锁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自动锁扣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滑动装置,所述手动解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一转动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一齿轮,靠近所述第一转动腔上侧内壁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右端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转动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内转动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一锥齿轮下端设置有可与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下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转动腔内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左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四转动腔,所述第四锥齿轮左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转动腔内的第一蜗杆,所述第三转动腔后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转动腔,所述第一蜗杆后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后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五转动腔内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转动腔内转动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五转动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转动腔,所述第六锥齿轮后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上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六转动腔内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六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第六转动腔后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空腔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靠近所述第一空腔右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靠近所述第二空腔上侧内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线轮,靠近所述第二空腔下侧内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线轮,靠近所述第二空腔下侧内壁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拉块,所述第一拉块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齿条右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通过所述第一转线轮以及所述第二转线轮的第一拉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动锁扣装置包括相连通设置于所述第四转动腔前侧内壁内的第四空腔,靠近所述第四空腔左侧内壁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一门板,所述第四空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弹簧腔,所述第一门板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弹簧腔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门板内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五空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上端与所述第五空腔相固定连接的扇形齿块,所述第六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七空腔,所述扇形齿块前端铰链连接有右端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七空腔内的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右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前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六空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后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八空腔内转动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可与所述第一蜗杆相啮合配合,所述第四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弹簧腔,靠近所述第四空腔右侧内壁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二门板,所述第二门板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弹簧腔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二门板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卡位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靠近所述第四空腔上侧内壁的后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拉线孔,所述拉线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空腔,靠近所述第十空腔的右侧内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线轮,所述第十空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一空腔,所述第十一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后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四转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左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九锥齿轮,所述第九锥齿轮左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右端的第六转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板下端的第一齿条块,靠近所述第四空腔左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二空腔,所述第十二空腔内设置有可转动且与所述第一齿条块相啮合配合的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前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十锥齿轮,所述第十二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十三空腔,所述第十锥齿轮左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十一锥齿轮,所述第十一锥齿轮右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十三空腔内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十三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板下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转线轮与所述第一门板右端固定连接有通过所述第三转线轮的第二拉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卡位孔右侧端面相契合的弧面。

本方法的具体步骤在于:

首先,使用人员启动第一电机,此时第一电机带动第六转轴以及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九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八锥齿轮以及第四转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二拉线使第一门板以及第一齿条块在第四空腔内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进而通过第一齿条块与第六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齿轮以及第十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十锥齿轮与第十一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七转轴转动,进而使第一滑块带动第二固定块以及第二门板在第四空腔内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三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同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以及第一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第二转轴以及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第三转轴以及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锥齿轮以及第一蜗杆转动,当第四齿轮移动至与第一蜗杆相啮合位置时,通过两者之间的啮合作用使第一蜗杆带动第四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五齿轮转动,通过第五齿轮与扇形齿块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扇形齿块以及第一转动杆转动,进而使第二转动杆以及第一固定块在第七空腔内向右侧转动,当第一固定块移动至卡位孔内时,此时本装置处于上锁闭合状态;

其次,当需要自动解锁时,反转第一电机,进而使第一蜗杆反转,此时通过第一蜗杆与第四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转动杆以及第一固定块恢复至初始位置,当第一固定块滑出卡位孔内时,此时通过第二弹簧以及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使第一门板以及第二门板恢复至初始状态,完成自动开启;

最终,当需要手动解锁时,此时向右拉动第一拉块,进而通过第一拉线将第一齿条在第一空腔内向右侧移动,当第一齿条移动至与第三齿轮相啮合位置时,此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三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三齿轮、第五转轴、第七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七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锥齿轮、第四转轴以及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锥齿轮与第一蜗杆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蜗杆转动,通过第一蜗杆与第四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重复上述自动解锁步骤,使第一门板以及第二门板恢复至初始位置,完成手动解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自动关门时,使用人员启动第一电机,此时第一电机带动第六转轴以及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九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八锥齿轮以及第四转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二拉线使第一门板以及第一齿条块在第四空腔内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进而通过第一齿条块与第六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齿轮以及第十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十锥齿轮与第十一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七转轴转动,进而使第一滑块带动第二固定块以及第二门板在第四空腔内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三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同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以及第一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第二转轴以及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第三转轴以及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锥齿轮以及第一蜗杆转动,当第四齿轮移动至与第一蜗杆相啮合位置时,通过两者之间的啮合作用使第一蜗杆带动第四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五齿轮转动,通过第五齿轮与扇形齿块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扇形齿块以及第一转动杆转动,进而使第二转动杆以及第一固定块在第七空腔内向右侧转动,当第一固定块移动至卡位孔内时,此时本装置处于上锁闭合状态,当需要自动解锁时,反转第一电机,进而使第一蜗杆反转,此时通过第一蜗杆与第四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转动杆以及第一固定块恢复至初始位置,当第一固定块滑出卡位孔内时,此时通过第二弹簧以及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使第一门板以及第二门板恢复至初始状态,完成自动开启,当需要手动解锁时,此时向右拉动第一拉块,进而通过第一拉线将第一齿条在第一空腔内向右侧移动,当第一齿条移动至与第三齿轮相啮合位置时,此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三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三齿轮、第五转轴、第七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七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锥齿轮、第四转轴以及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锥齿轮与第一蜗杆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蜗杆转动,通过第一蜗杆与第四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重复上述自动解锁步骤,使第一门板以及第二门板恢复至初始位置,完成手动解锁,通过本装置可实现自动关门,同时关门之后将其上锁,其解锁方式分为自动解锁以及手动解锁,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荐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方法所使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手动解锁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自动锁扣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滑动装置,所述手动解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第一转动腔11,所述第一转动腔11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电机12左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一转动腔11内的第一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13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转动腔11内转动的第一齿轮14,靠近所述第一转动腔11上侧内壁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腔15,所述第一转动腔11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右端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转动腔15内的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转动腔11内转动且与所述第一齿轮14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7,所述第二转轴16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转动腔15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18,所述第二转动腔15下侧内壁内相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三转动腔19,所述第一锥齿轮18下端设置有可与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0,所述第二锥齿轮20下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转动腔19内的第三转轴21,所述第三转轴21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转动腔19内转动的第三锥齿轮22,所述第三锥齿轮22左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23,所述第三转动腔19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四转动腔24,所述第四锥齿轮23左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转动腔24内的第一蜗杆25,所述第三转动腔19后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转动腔26,所述第一蜗杆25后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五锥齿轮27,所述第五锥齿轮27后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五转动腔26内的第四转轴28,所述第四转轴28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转动腔26内转动的第六锥齿轮29,所述第五转动腔26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转动腔30,所述第六锥齿轮29后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七锥齿轮31,所述第七锥齿轮31上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六转动腔30内的第五转轴32,所述第五转轴32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六转动腔30内转动的第三齿轮33,所述第六转动腔30后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空腔34,所述第一空腔34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一齿条35,所述第一齿条35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空腔34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6,靠近所述第一空腔34右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37,靠近所述第二空腔37上侧内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线轮38,靠近所述第二空腔37下侧内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线轮39,靠近所述第二空腔37下侧内壁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三空腔40,所述第三空腔40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拉块41,所述第一拉块41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齿条35右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通过所述第一转线轮38以及所述第二转线轮39的第一拉线42。

有益地,所述自动锁扣装置包括相连通设置于所述第四转动腔24前侧内壁内的第四空腔43,靠近所述第四空腔43左侧内壁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一门板44,所述第四空腔43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弹簧腔45,所述第一门板44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弹簧腔45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6,所述第一门板44内设置有第五空腔47,所述第五空腔47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块48,所述第五空腔47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49,所述第六空腔49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上端与所述第五空腔47相固定连接的扇形齿块50,所述第六空腔49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七空腔51,所述扇形齿块50前端铰链连接有右端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七空腔51内的第一转动杆52,所述第七空腔51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杆53,所述第一转动杆52右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53前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53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54,所述第六空腔49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55,所述第八空腔55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四齿轮56,所述第四齿轮56后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八空腔55内转动的第五齿轮57,所述第五齿轮57可与所述第一蜗杆25相啮合配合,所述第四空腔43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弹簧腔58,靠近所述第四空腔43右侧内壁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二门板59,所述第二门板59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弹簧腔58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0,所述第二门板59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九空腔61,所述第九空腔61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卡位孔62。

有益地,靠近所述第四空腔43上侧内壁的后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拉线孔63,所述拉线孔63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空腔64,靠近所述第十空腔64的右侧内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线轮65,所述第十空腔64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一空腔66,所述第十一空腔66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八锥齿轮67,所述第八锥齿轮67后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四转线轮68,所述第八锥齿轮67左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九锥齿轮69,所述第九锥齿轮69左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12右端的第六转轴70。

有益地,所述滑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板44下端的第一齿条块71,靠近所述第四空腔43左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二空腔72,所述第十二空腔72内设置有可转动且与所述第一齿条块71相啮合配合的第六齿轮73,所述第六齿轮73前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十锥齿轮74,所述第十二空腔72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十三空腔75,所述第十锥齿轮74左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十一锥齿轮76,所述第十一锥齿轮76右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十三空腔75内的第七转轴77,所述第七转轴77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十三空腔75内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78,所述第一滑块78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79,所述第二固定块79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板59下端。

有益的,所述第四转线轮68与所述第一门板44右端固定连接有通过所述第三转线轮65的第二拉线80。

有益地,所述第一固定块54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卡位孔62右侧端面相契合的弧面。

本方法的具体步骤在于:

首先,使用人员启动第一电机12,此时第一电机12带动第六转轴70以及第九锥齿轮69转动,进而通过第九锥齿轮69与第八锥齿轮67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八锥齿轮67以及第四转线轮68转动,进而拉动第二拉线80使第一门板44以及第一齿条块71在第四空腔43内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二弹簧46处于拉伸状态,进而通过第一齿条块71与第六齿轮73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齿轮73以及第十锥齿轮74转动,进而通过第十锥齿轮74与第十一锥齿轮76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七转轴77转动,进而使第一滑块78带动第二固定块79以及第二门板59在第四空腔43内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三弹簧60处于拉伸状态,同时第一电机12带动第一转轴13以及第一齿轮14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7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17、第二转轴16以及第一锥齿轮18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18与第二锥齿轮20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20、第三转轴21以及第三锥齿轮22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22与第四锥齿轮23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锥齿轮23以及第一蜗杆25转动,当第四齿轮56移动至与第一蜗杆25相啮合位置时,通过两者之间的啮合作用使第一蜗杆25带动第四齿轮56转动,进而带动第五齿轮57转动,通过第五齿轮57与扇形齿块50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扇形齿块50以及第一转动杆52转动,进而使第二转动杆53以及第一固定块54在第七空腔51内向右侧转动,当第一固定块54移动至卡位孔62内时,此时本装置处于上锁闭合状态;

其次,当需要自动解锁时,反转第一电机12,进而使第一蜗杆25反转,此时通过第一蜗杆25与第四齿轮56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转动杆53以及第一固定块54恢复至初始位置,当第一固定块54滑出卡位孔62内时,此时通过第二弹簧46以及第三弹簧60的弹力作用使第一门板44以及第二门板59恢复至初始状态,完成自动开启;

最终,当需要手动解锁时,此时向右拉动第一拉块41,进而通过第一拉线42将第一齿条35在第一空腔34内向右侧移动,当第一齿条35移动至与第三齿轮33相啮合位置时,此时通过第一齿条35与第三齿轮33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三齿轮33、第五转轴32、第七锥齿轮31转动,进而通过第七锥齿轮31与第六锥齿轮29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锥齿轮29、第四转轴28以及第五锥齿轮27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锥齿轮27与第一蜗杆25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蜗杆25转动,通过第一蜗杆25与第四齿轮56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齿轮56转动,重复上述自动解锁步骤。

初始状态时,第一门板44在第四空腔43内最大限度向左侧移动,第二门板59在第四空腔43内最大限度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一滑块78在第十三空腔75内移动至最右侧,此时第二转动杆53在第七空腔51内转动至最左侧,此时第一齿条35在第一空腔34内最大限度向左侧移动,门处于开启状态。

通过本装置自动关门时,使用人员启动第一电机12,此时第一电机12带动第六转轴70以及第九锥齿轮69转动,进而通过第九锥齿轮69与第八锥齿轮67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八锥齿轮67以及第四转线轮68转动,进而拉动第二拉线80使第一门板44以及第一齿条块71在第四空腔43内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二弹簧46处于拉伸状态,进而通过第一齿条块71与第六齿轮73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齿轮73以及第十锥齿轮74转动,进而通过第十锥齿轮74与第十一锥齿轮76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七转轴77转动,进而使第一滑块78带动第二固定块79以及第二门板59在第四空腔43内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三弹簧60处于拉伸状态,同时第一电机12带动第一转轴13以及第一齿轮14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7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17、第二转轴16以及第一锥齿轮18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18与第二锥齿轮20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20、第三转轴21以及第三锥齿轮22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22与第四锥齿轮23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锥齿轮23以及第一蜗杆25转动,当第四齿轮56移动至与第一蜗杆25相啮合位置时,通过两者之间的啮合作用使第一蜗杆25带动第四齿轮56转动,进而带动第五齿轮57转动,通过第五齿轮57与扇形齿块50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扇形齿块50以及第一转动杆52转动,进而使第二转动杆53以及第一固定块54在第七空腔51内向右侧转动,当第一固定块54移动至卡位孔62内时,此时本装置处于上锁闭合状态,当需要自动解锁时,反转第一电机12,进而使第一蜗杆25反转,此时通过第一蜗杆25与第四齿轮56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转动杆53以及第一固定块54恢复至初始位置,当第一固定块54滑出卡位孔62内时,此时通过第二弹簧46以及第三弹簧60的弹力作用使第一门板44以及第二门板59恢复至初始状态,完成自动开启,当需要手动解锁时,此时向右拉动第一拉块41,进而通过第一拉线42将第一齿条35在第一空腔34内向右侧移动,当4第一齿条35移动至与第三齿轮33相啮合位置时,此时通过第一齿条35与第三齿轮33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三齿轮33、第五转轴32、第七锥齿轮31转动,进而通过第七锥齿轮31与第六锥齿轮29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锥齿轮29、第四转轴28以及第五锥齿轮27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锥齿轮27与第一蜗杆25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蜗杆25转动,通过第一蜗杆25与第四齿轮56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齿轮56转动,重复上述自动解锁步骤,使第一门板44以及第二门板59恢复至初始位置,完成手动解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自动关门时,使用人员启动第一电机,此时第一电机带动第六转轴以及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九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八锥齿轮以及第四转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二拉线使第一门板以及第一齿条块在第四空腔内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进而通过第一齿条块与第六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齿轮以及第十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十锥齿轮与第十一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七转轴转动,进而使第一滑块带动第二固定块以及第二门板在第四空腔内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三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同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以及第一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第二转轴以及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第三转轴以及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锥齿轮以及第一蜗杆转动,当第四齿轮移动至与第一蜗杆相啮合位置时,通过两者之间的啮合作用使第一蜗杆带动第四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五齿轮转动,通过第五齿轮与扇形齿块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扇形齿块以及第一转动杆转动,进而使第二转动杆以及第一固定块在第七空腔内向右侧转动,当第一固定块移动至卡位孔内时,此时本装置处于上锁闭合状态,当需要自动解锁时,反转第一电机,进而使第一蜗杆反转,此时通过第一蜗杆与第四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转动杆以及第一固定块恢复至初始位置,当第一固定块滑出卡位孔内时,此时通过第二弹簧以及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使第一门板以及第二门板恢复至初始状态,完成自动开启,当需要手动解锁时,此时向右拉动第一拉块,进而通过第一拉线将第一齿条在第一空腔内向右侧移动,当第一齿条移动至与第三齿轮相啮合位置时,此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三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三齿轮、第五转轴、第七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七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锥齿轮、第四转轴以及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锥齿轮与第一蜗杆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蜗杆转动,通过第一蜗杆与第四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重复上述自动解锁步骤,使第一门板以及第二门板恢复至初始位置,完成手动解锁,通过本装置可实现自动关门,同时关门之后将其上锁,其解锁方式分为自动解锁以及手动解锁,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荐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