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4041发布日期:2019-01-14 19:2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壶。



背景技术:

倾倒防溢水电水壶是一种特殊结构的电水壶,其最大的特点是:当水壶受到意外撞击或其它原因导致其倾倒后,壶体内的水不会从壶嘴或者壶盖与壶身配合处流出。此种电水壶可以避免壶体内的水流出,若壶体内的水为热水的话,水的洒出很可能对用户造成伤害,因此此种水壶能够避免用户造成伤害。当用户需要倒水时,则可通过打开壶盖上的开关来打开出水结构,使得壶体内的水能顺利倒出。

市面上和行业内的此种电水壶的开盖方式大多为“捏压式”结构,且壶盖上的开关只能通过单独的操作(手动拨动或手动按压方式)才能打开出水结构。也就是说壶盖上实际上设置有两个开关,当需要开盖时,打开开盖开关。当需要出水时需要打开出水开关。从用户使用角度考虑,此种结构操作不够方便,使用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壶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壶,包括:壶体,具有第一出水口;壶盖,盖设在壶体上;旋钮,可枢转地设置在壶盖上,旋钮具有开盖位置、关闭位置以及出水位置,当旋钮不受外力时,旋钮位于关闭位置,第一出水口与壶体的内部不连通,当旋钮转动至开盖位置时,壶盖能够与壶体相分离,当旋钮转动至出水位置时,第一出水口与壶体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水壶还包括:锁扣,设置在壶盖上并被旋钮驱动,壶体上设置有与锁扣相配合的限位部,当旋钮转动至开盖位置时,锁扣处于与限位部相分离的解锁位置,当旋钮离开开盖位置时,锁扣处于突出于壶盖的侧壁并处于被限位部限位的锁定位置。

进一步地,限位部为设置在壶体的侧壁上的限位凹槽。

进一步地,水壶还包括传动部件,旋钮通过传动部件驱动锁扣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传动部件包括连杆,锁扣上设置有配合部,连杆的第一端与旋钮活动连接,连杆的第二端与配合部活动连接,当连杆向配合部施加远离限位部的力时,锁扣沿远离限位部的方向移动至解锁位置。

进一步地,配合部为配合长孔或者配合凹槽,连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设置在配合长孔或者配合凹槽内。

进一步地,壶盖内设置有锁扣导向部,锁扣导向部与锁扣配合以使锁扣沿预定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锁扣导向部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导向板,锁扣位于两个导向板之间。

进一步地,壶盖包括相互扣合的面盖和底盖,锁扣设置在底盖和面盖之间,底盖的侧壁上设置有避让锁扣的避让口。

进一步地,传动部件还包括枢轴,枢轴的第一端被旋钮驱动,枢轴的第二端与壶盖可枢转地连接,连杆的第一端与枢轴连接。

进一步地,水壶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旋钮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与壶盖配合,壶盖上具有与弹性件的第二端配合的限位结构,当旋钮处于开盖位置或关闭位置或出水位置时,弹性件的第二端与限位结构配合。

进一步地,弹性件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柱,限位结构包括沿壶盖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以及第三限位孔,当旋钮处于开盖位置时,第一凸柱被限位在第一限位孔内,当旋钮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凸柱被限位在第二限位孔内,当旋钮处于出水位置时,第一凸柱被限位在第三限位孔内。

进一步地,壶盖上设置有与第一凸柱配合的滑槽,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以及第三限位孔均设置在滑槽的槽底上。

进一步地,水壶还设置有第一复位件,第一复位件设置在壶盖与锁扣之间,以使锁扣在旋钮在自由状态时处于锁定位置。

进一步地,锁扣为多个,连杆为与锁扣一一对应的多个。

进一步地,壶盖上具有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水壶还包括密封栓,密封栓可移动地连接在壶盖上,密封栓被旋钮驱动,当旋钮处于出水位置时,密封栓避让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当旋钮处于关闭位置时,密封栓封堵在第二出水口处,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不连通。

进一步地,壶盖包括转盘,转盘被旋钮驱动,密封栓包括密封盘及与密封盘连接的连接部,转盘驱动连接部的移动以驱动密封盘的移动。

进一步地,壶盖还包括相互扣合的面盖和底盖,底盖上设置有与连接部配合的密封栓导向部,连接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密封栓导向部内。

进一步地,连接部的顶部设置有锁块,转盘具有驱动面,锁块上设置有与驱动面配合的被驱动面。

进一步地,驱动面为第一倾斜面,被驱动面为与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二倾斜面。

进一步地,驱动面和被驱动面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凸柱,驱动面和被驱动面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第二凸柱配合的第二滑槽。

进一步地,第二凸柱设置在第一倾斜面上,第二滑槽设置在第二倾斜面上,第二倾斜面上还设置有第四限位孔,当壶盖位于出水位置时,第二凸柱被限位在第四限位孔中。

进一步地,锁块上设置有与转盘配合的止挡部以使转盘不会从锁块上脱出。

进一步地,密封栓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包裹在密封盘的外沿处。

进一步地,水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第二复位件设置在锁块与底盖之间。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水壶包括可枢转地设置在壶盖上的旋钮。旋钮具有开盖位置、关闭位置以及出水位置。当用户没有使用水壶时,即旋钮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旋钮处于关闭位置。此时,壶体的第一出水口与壶体的内部不连通。也就是说,当水壶受到意外撞击或其它原因导致其倾倒后,壶体内的水不会从第一出水口处流出。当用户需要打开壶盖时,需要向预定方向旋转旋钮,当旋转至开盖位置时,壶盖能够与壶体相分离。当用户需要倒水时,需要向预定方向旋转旋钮,当旋转至出水位置时,第一出水口与壶体的内部连通,这样水就能够从第一出水口顺利流出了。上述结构使得用户通过旋转旋钮即可实现开盖功能和出水功能,在不旋转旋钮时还能够实现防溢水的功能,使得操作简单,使用简便,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壶操作不便的问题,改善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水壶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水壶的除去了面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水壶的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水壶的旋钮处于出水位置时的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水壶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的水壶的旋钮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水壶的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的水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的水壶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连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的水壶的底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的水壶的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的水壶的面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3的面盖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5示出了图14的面盖的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壶体;11、第一出水口;12、限位凹槽;20、壶盖;21、面盖;211、避让槽;212、第一限位孔;213、第二限位孔;214、第三限位孔;215、滑槽;22、底盖;221、避让口;222、导向板;223、第二出水口;224、密封栓导向部;225、第一导向凹槽;226、第二导向凹槽;30、旋钮;31、安装孔;40、锁扣;41、配合长孔;51、连杆;511、连杆本体;5131、第二配合轴;5132、第二弹性扣;5121、第一配合轴;5122、第一弹性扣;521、枢轴;5211、连接部;5211a、安装孔;522、转盘;5221、安装柱;5222、第一倾斜面;5223、第二凸柱;60、弹性件;61、第一凸柱;70、第一复位件;80、密封栓;81、连接部;82、密封盘;821、第一导向柱;83、密封圈;90、锁块;91、第二倾斜面;92、第二滑槽;93、第四限位孔;94、第二导向柱;95、止挡部;100、第二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水壶包括壶体10、壶盖20以及旋钮30。其中,壶体10具有第一出水口11。壶盖20盖设在壶体10上。旋钮30可枢转地设置在壶盖20上,旋钮30具有开盖位置、关闭位置以及出水位置。当旋钮30不受外力时,旋钮30位于关闭位置,第一出水口11与壶体10的内部不连通,当旋钮30转动至开盖位置时,壶盖20能够与壶体10相分离,当旋钮30转动至出水位置时,第一出水口11与壶体10的内部连通。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水壶包括可枢转地设置在壶盖20上的旋钮30。旋钮30具有开盖位置、关闭位置以及出水位置。当用户没有使用水壶时,即旋钮30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旋钮30处于关闭位置。此时,壶体10的第一出水口11与壶体10的内部不连通。也就是说,当水壶受到意外撞击或其它原因导致其倾倒后,壶体10内的水不会从第一出水口11处以及壶体10和壶盖20之间的缝隙流出。当用户需要打开壶盖20时,需要向预定方向旋转旋钮30,当旋转至开盖位置时,壶盖20能够与壶体10相分离。当用户需要倒水时,需要向预定方向旋转旋钮30,当旋转至出水位置时,第一出水口11与壶体10的内部连通,这样水就能够从第一出水口11顺利流出了。上述结构使得用户通过旋转旋钮30即可实现开盖功能和出水功能,在不旋转旋钮30时还能够实现防溢水的功能。因此,上述结构将开盖、出水的结构接种到旋钮30上,使得操作简单,使用简便,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壶操作不便的问题,改善了用户的使用感受,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水壶改变了以往的“拿捏式”开盖结构,使用旋转的方式开盖。将开盖和出水的“开/关”结构和“开/合盖”结构集成到一起,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使用户感受到更简单,而且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加轻松自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开盖时,用户需要顺时针旋转旋钮30。当用户需要倒水时,用户需要逆时针旋转旋钮30。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上述功能的实现不限于上述的操作方式,操作方式还可以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当用户需要开盖时,用户需要逆时针旋转旋钮30。当用户需要倒水时,用户需要顺时针旋转旋钮30。

第二种:当用户需要倒水时,用户需要顺时针旋转旋钮30直至出水位置。当用户需要开盖时,用户需要沿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至开盖位置。

第三种:当用户需要倒水时,用户需要逆时针旋转旋钮30直至出水位置。当用户需要开盖时,用户需要沿逆时针方向继续旋转至开盖位置。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壶还包括:锁扣40,设置在壶盖20上并被旋钮30驱动,壶体10上设置有与锁扣40相配合的限位部,当旋钮30转动至开盖位置时,锁扣40处于与限位部相分离的解锁位置,当旋钮30离开开盖位置时,锁扣40处于突出于壶盖20的侧壁并处于被限位部限位的锁定位置。上述结构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旋转旋钮30完成开盖动作,使得操作简单,改善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如图1至图3、图8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为设置在壶体10的侧壁上的限位凹槽12。具体地,当旋钮30不处于开盖位置时,锁扣40被限位在限位凹槽12内,锁扣既不能够沿壶体10的周向方向转动,也不能沿壶体10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此时壶盖20无法从壶体10上拿下。当旋钮30转动至开盖位置时,锁扣40从所述限位凹槽12中脱出,锁扣40不再受到限位凹槽12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壶盖20能够从壶体10上拿下。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上述限位结构不限于此,上述限位结构还可以为向内延伸的相对的两个凸筋,锁扣40被限位在相对的两个凸筋之间。

如图2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壶还包括传动部件,旋钮30通过传动部件驱动锁扣40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切换。上述结构能够将旋钮30的转动运动转化为锁扣40沿壶体10径向方向上的运动。

如图2、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部件包括连杆51,锁扣40上设置有配合部,连杆51的第一端与旋钮30活动连接,连杆51的第二端与配合部活动连接,当连杆51向配合部施加远离限位部的力时,锁扣40沿远离限位部的方向移动至解锁位置。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顺时针旋转旋钮30时,位于图中左边的连杆51的第一端被旋钮30驱动向右移动。这样,连杆51的第二端也会随之向右移动。由于连杆51的第二端与配合部活动连接,因此配合部也会随着连杆51的第二端向右移动,最终使得锁扣40能够向右(远离图中左边的限位部的方向)移动。上述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将旋钮30的转动运动转化为锁扣40沿壶体10径向方向上的运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所提到的左右,特指是图3中的方向。以图3的视角来看,图中壶嘴所在的方位是下方,与下方对应的方向是上方,壶嘴的左边为左方,壶嘴的右边为右方。

如图2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配合部为配合长孔41或者配合凹槽,连杆51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设置在配合长孔41或者配合凹槽内。具体地,如图3所示,以位于左边连杆51为例进行说明,当顺时针旋转旋钮30时,位于图中左边的连杆51的第一端被旋钮30驱动向右移动。此时,连杆51的第二端与配合长孔41的右端的内壁相配合,连杆51向上述配合长孔41的内壁施加向右的力,从而使得连杆51整体向右移动,最终带动锁扣40向右移动。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杆51包括连杆本体511、第一配合轴5121以及第一弹性扣5122。其中,第一配合轴5121的第一端与连杆本体5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配合轴5121的第二端与第一弹性扣5122连接,第一配合轴5121与配合长孔41的内壁配合,第一弹性扣5122位于锁扣40的远离连杆51的一侧以防止连杆51从配合长孔41内脱出。上述结构一方面使得连杆本体511的第二端与配合长孔41活动连接。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连杆51从配合长孔41内脱出。

如图2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壶盖20内设置有锁扣导向部,锁扣导向部与锁扣40配合以使锁扣40沿预定方向移动。上述结构使得锁扣能够沿预定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水壶的可靠性更好。

如图2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扣导向部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导向板222,锁扣40位于两个导向板222之间。上述结构使得锁扣40能够沿着导向板222的延伸方向移动,限位凹槽12也位于两个导向板222之间。上述结构使得锁扣40能够顺利插入限位凹槽12内,从而保证了水壶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壶盖20包括相互扣合的面盖21和底盖22,锁扣40设置在底盖22和面盖21之间,底盖22的侧壁上设置有避让锁扣40的避让口221。当旋钮30处于关闭位置时,锁扣40从底盖22上的避让口221伸出,伸出部分的锁扣40被限位凹槽12限位。这样,底盖22就不会从壶体10上脱离了。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部件还包括枢轴521,枢轴521的第一端被旋钮30驱动,枢轴521的第二端与壶盖20可枢转地连接,连杆51的第一端与枢轴521连接。上述结构使得连杆51能够随着旋钮30的转动而转动。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优选地,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枢轴521上设置有连接部5211,连接部5211上设置有安装孔5211a,连杆51还包括第二配合轴5131以及第二弹性扣5132。第二配合轴5131的第一端与连杆本体51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配合轴5131的第二端与第二弹性扣5132连接,第二配合轴5131与安装孔5211a的内壁配合,第二弹性扣5132位于连接部5211的远离连杆51的一侧以防止连杆51从安装孔5211a中脱出。上述结构一方面使得连杆本体511的第一端与配合长孔41活动连接。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连杆51从安装孔5211a内脱出。

为了增强用户的手感,提醒用户旋钮30是否转动到位,即旋钮是否转动至开盖位置或出水位置。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壶还包括弹性件60,弹性件60的第一端与旋钮30连接,弹性件60的第二端与壶盖20配合,壶盖20上具有与弹性件60的第二端配合的限位结构,当旋钮30处于开盖位置或关闭位置或出水位置时,弹性件60的第二端与限位结构配合。

如图4、图13至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0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柱61,限位结构包括沿壶盖2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孔212、第二限位孔213以及第三限位孔214,当旋钮30处于开盖位置时,第一凸柱61被限位在第一限位孔212内,当旋钮3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凸柱61被限位在第二限位孔内,当旋钮30处于出水位置时,第一凸柱61被限位在第三限位孔214内。具体地,当顺时针旋转旋钮30时,第一凸柱61在面盖21的内表面上滑动。当第一凸柱61旋转至第一限位孔212内时,会发生“咔哒”的声响,提醒用户旋钮已经旋转至开盖位置。此时便可以向上取出壶盖20。当逆时针旋转旋钮30时,第一凸柱61在面盖21的内表面上滑动。当第一凸柱61旋转至第三限位孔214内时,同样会发生“咔哒”的声响,提醒用户旋钮已经旋转至出水位置。此时用户便可以进行倒水动作,水能够从壶体10内顺利流出。当用户不需要使用水壶时,需要将水壶转动至关闭位置,当第一凸柱61旋转至第二限位孔内时,同样会发生“咔哒”的声响,提醒用户旋钮已经旋转至关闭位置,用户可以放心地离开水壶。即使水壶发生倾倒也不会有水从第一出水口11以及壶盖20与壶体10之间流出。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壶盖20上设置有与第一凸柱61配合的滑槽215,第一限位孔212、第二限位孔213以及第三限位孔214均设置在滑槽215的槽底上。上述结构使得第一凸柱61能够沿预定轨迹滑动,从而使得水壶的使用可靠性有所提高。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壶还设置有第一复位件70,第一复位件70设置在壶盖20与锁扣40之间,以使锁扣40在旋钮30在自由状态时处于锁定位置。上述结构使得旋钮30在自由状态下即可实现壶盖20与壶体10不分离。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优选地,上述第一复位件70为弹簧,弹簧的第一端与锁扣40连接,弹簧的第二端与底盖22连接。当顺时针转动旋钮30时,旋钮30带动锁扣向内运动,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储存弹性势能。当松开旋钮30时,由于弹性势能的作用,锁扣40会恢复至原状(锁定位置)。

如图2、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扣40为多个,连杆51为与锁扣40一一对应的多个。上述结构使得在处于关闭位置时,壶盖20与壶体10之间更不容易脱离,进一步保证了水不会从壶盖20与壶体10之间流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锁扣40与连杆51均为两个。两个锁扣40相对设置,上述结构使得壶盖20与壶体10之间的连接更牢固。

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壶盖20上具有与第一出水口11连通的第二出水口223,水壶还包括密封栓80,密封栓80可移动地连接在壶盖20上,密封栓80被旋钮30驱动。图4示出了旋钮30位于出水位置时水壶的从剖结构示意图。当旋钮30处于图4中的出水位置时,密封栓80避让第二出水口223,第一出水口11与第二出水口223连通。图6示出了旋钮30位于关闭位置时水壶的从剖结构示意图。当旋钮30处于关闭位置时,密封栓80封堵在第二出水口223处,第一出水口11与第二出水口223不连通。

如图4、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壶盖20包括转盘522,转盘522被旋钮30驱动,密封栓80包括密封盘82及与密封盘82连接的连接部81,转盘522驱动连接部81的移动以驱动密封盘82的移动。上述结构能够将旋钮30的圆周运动转换为密封盘82的上下移动,使得避让或封堵第二出水口223易于实现。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转盘522上设置有安装柱5221,旋钮30上设置有与安装柱5221配合的安装孔31,安装柱5221与安装孔31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壶盖20上设置有避让安装柱5221的避让槽211,上述避让槽211为弧形槽。安装柱5221可以在弧形槽中来回移动。上述结构使得旋钮30能够驱动转盘522转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转盘522具有安装枢轴521的安装孔,转盘522与枢轴521一同转动。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壶盖20还包括相互扣合的面盖21和底盖22,底盖22上设置有与连接部81配合的密封栓导向部224,连接部81可移动地设置在密封栓导向部224内。上述结构使得连接部81能够在预定方向上上下移动,保证了水壶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81为连接柱,密封栓导向部224为导向筒,连接柱穿设在导向筒内。

如图4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81的顶部设置有锁块90,转盘522具有驱动面,锁块90上设置有与驱动面配合的被驱动面。驱动面与被驱动面的配合使得连接部81能够上下运动。

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面为第一倾斜面5222,被驱动面为与第一倾斜面5222配合的第二倾斜面91。如图5所示,由于旋钮30与转盘522的高度固定,因此第一倾斜面5222的高度固定。在旋钮30逆时针旋转时,第一倾斜面5222高度较低的部分会向第二倾斜面91施加向下的力,使得第二倾斜面91向下移动,即锁块90向下移动。由于锁块90设置在连接部81的顶部,因此,连接部81也会随之向下移动,即密封栓80向下移动。这样,密封栓80就能够避让第二出水口223了。上述结构将旋钮3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密封栓80的上下移动,实现了密封栓80在封堵和避让第二出水口223的位置之间移动。

为了减小驱动面和被驱动面之间的摩擦,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面和被驱动面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凸柱5223,驱动面和被驱动面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第二凸柱5223配合的第二滑槽92。上述结构中的第二滑槽92能够起到限位第二凸柱5223的作用。而且利用第二凸柱5223与第二滑槽92之间的配合能够减小摩擦面积,从而减小磨损,从而保证了驱动面和被驱动面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第二凸柱5223为多个,第二滑槽92也为多个。具体地,第二凸柱5223为四个,四个第二凸柱5223分别设置在第一倾斜面5222的四个角上。第二滑槽92为两个,四个第二凸柱5223中的两个在其中一个第二滑槽92内滑动,其他的两个第二凸柱5223在另一个第二滑槽92内滑动。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柱5223设置在第一倾斜面5222上,第二滑槽92设置在第二倾斜面91上,第二倾斜面91上还设置有第四限位孔93,当壶盖20位于出水位置时,第二凸柱5223被限位在第四限位孔93中。上述结构能够限位第二凸柱5223,使得转盘522停止转动。也就是说,在用户不向旋钮30施加力的情况下,旋钮30会停在出水位置,方便用户进行倒水操作,提高用户使用感受。同时,凸柱与限位孔在配合时会发出“咔哒”声,提醒用户已经旋转到位。

为了使用户不会旋转旋钮30过渡,使得转盘522从锁块90上脱出。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块90上设置有与转盘522配合的止挡部95。当用户逆时针旋转旋钮30并且第二凸柱5223从第四限位孔93中脱出时,止挡部95能够与转盘522抵接配合,使得旋钮30不能继续逆时针旋转。

优选地,如图8所示,止挡部95为止挡凸筋,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进一步优选地,止挡凸筋为t字形,其中,t字形的水平部分与转盘522配合,t字形的竖直部分作为加强结构加强t字形的水平部分。上述结构使得水壶的使用可靠性更高。

优选地,如图5和图8所示,密封栓80还包括密封圈83,密封圈83包裹在密封盘82的外沿处。上述结构能够改善水壶的密封性,使得水不易从第二出水口223中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出水口223设置在底盖22上,底盖22的第二出水口223处设置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与密封圈83配合进一步加强水壶的密封性。

如图5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100,第二复位件100设置在锁块90与底盖22之间。当转盘522逆时针转动时,锁块90向下移动,第二复位件100开始压缩,储存弹性势能。当转盘522沿反方向转动时,锁块90会由于弹性势能的作用向上移动,直至回复至初始位置。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栓80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导向柱821,底盖22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柱821配合的第一导向凹槽225。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保证密封栓80在预定方向上移动。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块90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导向柱94,底盖22上设置有与第二导向柱94配合的第二导向凹槽226。上述结构使得锁块90能够沿预定方向上移动。

下面具体说明一下水壶的工作过程:

当用户需要拿去壶盖20时,需要顺时针旋转旋钮30,通过连接在转盘522上的连杆51带动锁扣40向中心方向移动,直至移动至设计的距离。此时,锁扣40已从壶体10的限位凹槽中脱离。此时,壶盖20可以从壶体10上取出,实现壶盖20的拿取。

当用户不需要使用水壶时,旋钮30处在开盖位置与出水位置之间,锁块90与密封栓80之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密封栓80周圈与底盖22配合,起到了密封水的作用,从而使得即使水壶倾倒,壶体内的水也不会从第一出水口11或者是壶体10与壶盖20之间流出。

当用户需要倒水时,需要逆时针旋转旋钮30,密封栓80受到锁块90竖直向下的分解力而竖直向下移动。此时,锁块90与密封栓80之间原先密封配合的位置会出现间隙(一整圈)。壶体内的水可以通过上述间隙流出,并进入第一出水口11而将水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