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用进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3651发布日期:2019-01-08 21:20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消化内科用进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消化内科用进食装置。



背景技术:

当消化道发生疾病时,人体很难摄取食物,就需要辅助进食,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两种形式的进食用具:一种为注射器,另一种为鼻饲泵,前者普及率最高,成本低,操作方式简单,但使用起来却费时费力,后者为全自动电子控制系统,虽然不耗费人力,但价格比较昂贵。而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由于经济或其他原因不需要在医院进行长期护理,所以,需要一种既操作简便,又省时省力、价格合理、保证患者营养的进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消化内科用进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机壳、杯座、搅拌杯、搅拌刀头、搅拌电机、转头盘、凸块、外壁、轴、圆柱销、送食软管、转头盘电机;所述的机壳上端安装有杯座,杯座上连接有搅拌杯,搅拌杯内设置有搅拌刀头,搅拌电机通过搅拌轴与搅拌刀头驱动连接;所述的机壳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有转头盘,转头盘的外圆周设置有凸块,凸块的外侧设置有外壁,外壁的一端通过轴与机壳连接,外壁的另一端通过圆柱销与机壳连接;所述的送食软管的一端与杯座内部连接,送食软管经过凸块与外壁之间;所述的转头盘电机与转头盘驱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拌杯与杯座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拌电机上方设置有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壁为半圆形外壁。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搅拌杯与杯座通过螺纹拆卸,在杯座内放入食物,再装上搅拌杯,搅拌粉碎的食物由于自身重力渐渐与搅拌刀头和杯座脱离进入送食软管,转头盘电机驱动转头盘转动,带动凸块转动,送食软管被凸块和外壁挤压,从而形成真空,并带动食物运行,转头盘不断转动,凸块也不断转动,送食软管不断被挤压,保证食物的连续运行;当需要拆卸送食软管时,拔出圆柱销,绕轴转动外壁,即可拆卸。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消化内科用进食装置,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价格合理,适合家用护理,保证患者营养,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机壳1、杯座2、搅拌杯3、搅拌刀头4、搅拌电机5、转头盘6、凸块7、外壁8、轴9、圆柱销10、送食软管11、转头盘电机12、螺纹13、把手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机壳1、杯座2、搅拌杯3、搅拌刀头4、搅拌电机5、转头盘6、凸块7、外壁8、轴9、圆柱销10、送食软管11、转头盘电机12;所述的机壳1上端安装有杯座2,杯座2上连接有搅拌杯3,搅拌杯3内设置有搅拌刀头4,搅拌电机5通过搅拌轴与搅拌刀头4驱动连接;所述的机壳1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有转头盘6,转头盘6的外圆周设置有凸块7,凸块7的外侧设置有外壁8,外壁8的一端通过轴9与机壳1连接,外壁8的另一端通过圆柱销10与机壳1连接;所述的送食软管11的一端与杯座2内部连接,送食软管11经过凸块7与外壁8之间;所述的转头盘电机12与转头盘6驱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拌杯3与杯座2通过螺纹13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拌电机5上方设置有把手14。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壁8为半圆形外壁。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搅拌杯3与杯座2通过螺纹13拆卸,在杯座2内放入食物,再装上搅拌杯3,搅拌粉碎的食物由于自身重力渐渐与搅拌刀头4和杯座2脱离进入送食软管11,转头盘电机12驱动转头盘6转动,带动凸块7转动,送食软管11被凸块7和外壁8挤压,从而形成真空,并带动食物运行,转头盘6不断转动,凸块7也不断转动,送食软管11不断被挤压,保证食物的连续运行;当需要拆卸送食软管11时,拔出圆柱销10,绕轴9转动外壁8,即可拆卸。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消化内科用进食装置,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价格合理,适合家用护理,保证患者营养,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