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簸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6325发布日期:2019-01-25 17:01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簸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清洁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背板可以驱动打开的且能够清理毛发的簸箕。



背景技术:

簸箕,一种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清洁用具,一般与扫把配合使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清洁卫生时常用簸箕盛放垃圾,目前大多数是人工使用扫把将垃圾从簸箕的垃圾进口扫进去,人工再把垃圾从簸箕的垃圾进口倾倒至垃圾箱内,而在倾倒垃圾的过程中,从垃圾进口倾倒垃圾往往会不彻底,簸箕的后端会残留大量垃圾,倾倒垃圾效果差,且传统簸箕容纳垃圾量较少。

现有技术之一,比如中国专利CN107007232A公布了一种“可防止垃圾滑出的簸箕”,包括簸箕本体和手持杆,簸箕本体为上部呈罩壳形状,手持杆下端与簸箕本体罩壳上面固定连接,手持杆上端设有手把,簸箕本体后端设有后部开口,簸箕本体的后部开口通过上下转动的后背板盖合,后背板上边沿通过铰接轴与簸箕本体的后部开口上边沿铰接,后背板内侧面通过弹性拉紧装置与簸箕本体内腔后部上壁连接,弹性拉紧装置包括弹簧,弹簧一端与后背板内侧面连接,弹簧另一端与簸箕本体内腔后部上壁连接,后背板通过拉动装置与手把连接,拉动装置包括拉杆和拉线,拉线贯穿于手持杆内腔中,拉线上端穿出手持杆上部与拉杆另一端连接,拉线下端穿出手持杆下部与后背板外侧连接。此种簸箕能够防止装垃圾时簸箕倾斜将簸箕内部原有的垃圾滑出,并且防止簸箕内部的垃圾被风吹走,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上述发明的拉动装置设有拉线,使用拉线拉拽后背板,使后背板打开,其中,拉线易产生形变,使得后背板受力减小,导致后背板打开不彻底,且与簸箕本体的后端盖合不严密,易导致垃圾从簸箕本体后端漏出,同时拉线在拉拽的过程中易与簸箕产生磨损,长时间频繁拉拽拉线易造成拉线断裂,拉动装置结构不稳定;

二、上述发明的簸箕本体的内部有垃圾阻拦结构,垃圾阻拦结构采用向上弯曲的弧形板制成,弧形板的两边与簸箕本体内部底面采用圆弧光滑过渡连接,不利于扫把将垃圾扫进簸箕本体内部,易造成簸箕的前端开口堵塞。

现有簸箕为敞口外向形簸箕,垃圾完全裸露在外面,且簸箕容纳空间小,扫把在清洁卫生时其下端的纤毛上经常粘有毛发或丝状物,且不容易清理干净。现有技术之二,比如中国专利CN106264390A公布了一种“带梳齿的簸箕”,包括灰斗和把杆,灰斗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排梳齿,梳齿长度为2-3cm,灰斗的内壁上粘贴有不粘层,不粘层为特佛龙材料制成,把杆上设有长短调节结构,在使用中将扫把紧贴在簸箕的内壁并向上提,梳齿便可以将扫把纤毛内的毛发梳理至灰斗内。尽管上述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一、上述发明的簸箕开口向外敞开,封闭性差,簸箕不具有上顶面,垃圾易溢出;

二、上述发明的簸箕呈扁平状,簸箕的开口较大,垃圾裸露在外面,簸箕不具有防风功能,且容纳垃圾量较少;

三、上述发明的簸箕的梳齿位于灰斗的内壁,只能够梳理扫把纤毛的一侧面,不能够同时有效清理扫把纤毛的双侧面,毛发清理不彻底,清理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簸箕,使用该簸箕后,簸箕本体后端的后背板可灵活打开,方便垃圾从簸箕本体后端倒出,垃圾倾倒干净彻底,垃圾不残留于簸箕本体后端,且垃圾不完全裸露在外面,不易被风刮跑,容纳垃圾的空间增大,梳齿清理扫把纤毛上的毛发高效便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多功能簸箕,包括簸箕本体和把杆,所述簸箕本体包括顶壁、底壁、左侧壁、右侧壁和后背板,所述左侧壁、顶壁、右侧壁和底壁依次一体连接构成桶形结构,所述桶形结构的前端为开口构成簸箕的垃圾进口,所述后背板能够封闭所述桶形结构的后端;

所述把杆包括传动杆和外杆,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外杆内,所述外杆的上端具有手拉柄,所述手拉柄具有支点且能够围绕所述支点转动,所述手拉柄包括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手拉端和施压端,所述施压端位于所述传动杆的上方且能够下压所述传动杆;

所述后背板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桶形结构的后端且上端处转动连接且转轴处设有复位弹簧,所述连接块向前延伸有承压面,所述承压面位于所述传动杆的下方且与所述传动杆的下端抵接。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地说,所述簸箕的垃圾进口处设有至少一个扫把清理部,所述扫把清理部包括多个相互间隔且平行排布的梳齿。

进一步地说,所述扫把清理部位于所述左侧壁的前端、顶壁的前端、右侧壁的前端和底壁的前端中的至少之一。

进一步地说,所述垃圾进口是由下至上地向后倾斜的开口。

进一步地说,所述簸箕本体的左侧壁、顶壁和右侧壁构成一体连续的上凸的弧形面。

进一步地说,所述簸箕本体的顶壁的上表面设有管形的插接座,所述插接座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座的侧壁设有卡口,所述外杆的下端具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于所述插接座的插接口,所述插接部的侧壁设有卡凸,所述插接部的卡凸卡于所述插接座的卡口。

进一步地说,构成所述插接部的结构是:所述外杆的下端套接一套管,所述套管的下端侧壁具有所述卡凸,所述套管的下端插入所述插接座的插接口,且所述套管的卡凸能够卡进所述插接座的卡口里。

进一步地说,所述把杆的上端设有能够提起簸箕的手把柄。

进一步地说,所述把杆设有用于固定扫把的扫把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的簸箕的把杆包括传动杆和外杆,传动杆位于外杆内,外杆的上端具有手拉柄,手拉柄具有支点,且手拉柄能够围绕支点转动,手拉柄的包括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手拉端和施压端,施压端位于传动杆的上方且能够下压所述传动杆,簸箕本体的后背板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连接块,连接块与桶形结构的后端且上端处转动连接且转轴处设有复位弹簧,连接块向前延伸有承压面,承压面位于传动杆的下方且与传动杆的下端抵接,由于扳手的手拉柄向上提起时,扳手的施压端下压传动杆,促使传动杆的下端抵压连接块的承压面,实现后背板打开,在复位弹簧的回力作用下,后背板又能够盖合簸箕本体的后端,后背板开合灵活,倾倒垃圾高效彻底,降低劳动强度;

二、本实用新型的簸箕具有由左侧壁、顶壁、右侧壁和底壁依次一体连接构成桶形结构,桶形结构的前端为开口构成簸箕的垃圾进口,后背板能够封闭桶形结构的后端,簸箕的垃圾进口处设有至少一个扫把清理部,扫把清理部包括多个相互间隔且平行排布的梳齿,由于簸箕的垃圾进口处设有扫把清理部,可以用扫把清理部的梳齿清理扫把纤毛上的毛发和絮状物,又由于扫把清理部设置在簸箕的垃圾进口处,使得扫把的纤毛活动空间大,增强纤毛移动的灵活性,有利于纤毛与梳齿充分接触,能够彻底有效的清理纤毛上的毛发,清理毛发效果较佳;

三、本实用新型的簸箕本体是桶形结构,为半封闭状,增大了簸箕的垃圾容纳空间,有效阻止垃圾溢出,降低因垃圾裸露在簸箕本体外面导致被风刮走的可能性,具有防风功能;

四、本实用新型的簸箕本体的顶壁的上表面设有管形的插接座,插接座设有插接口,插接座的侧壁设有卡口,外杆的下端套接一套管,套管的下端侧壁具有卡凸,套管的下端插入插接口,且套管的卡凸能够卡进所述插接座的卡口里,提高把杆与簸箕本体连接的结构稳定性,防止簸箕本体从把杆上脱落;

五、本实用新型的簸箕把杆上端设有用于固定扫把的扫把扣,当扫把不使用时,可将扫把的把柄卡入把杆的扫把扣中,节省空间的同时又保护扫把下端的纤毛不易变形;

六、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进口是由下至上地向后倾斜的开口,这种形态的垃圾进口使桶形结构的簸箕更便于收集垃圾;

七、本实用新型的簸箕本体的左侧壁、顶壁和右侧壁构成一体连续的上凸的弧形面,弧形面上刻有若干花纹图样,进一步加大了簸箕的垃圾容纳空间;

八、本实用新型的簸箕的后背板是可翻转地连接于桶形结构的后端,与传统的簸箕相比,更加便于倒垃圾。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簸箕本体与把杆连接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背板打开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背板及后背板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簸箕本体与后背板转动连接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簸箕本体1、顶壁11、底壁12、左侧壁13、右侧壁14、后背板15、连接块151、承压面1511、转轴152、复位弹簧153、把杆2、传动杆21、施压传动块211、内杆212、外杆22、手拉柄23、手拉端231、施压端232、垃圾进口3、梳齿4、手把柄5、扫把扣6、插接座7、插接口71、卡口72、插接部8、卡凸81和套管8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实施例:一种多功能簸箕,如图1-图5所示,包括簸箕本体1和把杆2,所述簸箕本体包括顶壁11、底壁12、左侧壁13、右侧壁14和后背板15,所述左侧壁、顶壁、右侧壁和底壁依次一体连接构成桶形结构,所述桶形结构的前端为开口构成簸箕的垃圾进口3,所述后背板能够封闭所述桶形结构的后端;

所述把杆包括传动杆21和外杆22,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外杆内,所述外杆的上端具有手拉柄23,所述手拉柄具有支点且能够围绕所述支点转动,所述手拉柄包括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手拉端231和施压端232,所述施压端位于所述传动杆的上方且能够下压所述传动杆;

所述后背板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连接块151,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桶形结构的后端且上端处转动连接且转轴152处设有复位弹簧153,所述连接块向前延伸有承压面1511,所述承压面位于所述传动杆的下方且与所述传动杆的下端抵接。

所述簸箕的垃圾进口处设有至少一个扫把清理部,所述扫把清理部包括多个相互间隔且平行排布的梳齿4。

所述扫把清理部位于所述左侧壁的前端、顶壁的前端、右侧壁的前端和底壁的前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垃圾进口是由下至上地向后倾斜的开口。

所述簸箕本体的左侧壁、顶壁和右侧壁构成一体连续的上凸的弧形面。

所述传动杆包括施压传动块211和内杆212,所述施压传动块的上端与所述手拉柄的施压端相抵,所述施压传动块的下端与所述内杆的上端相抵。

所述簸箕本体的顶壁的上表面设有管形的插接座7,所述插接座设有插接口71,所述插接座的侧壁设有卡口72,所述外杆的下端具有插接部8,所述插接部插于所述插接座的插接口,所述插接部的侧壁设有卡凸81,所述插接部的卡凸卡于所述插接座的卡口。

构成所述插接部的结构是:所述外杆的下端套接一套管82,所述套管的下端侧壁具有所述卡凸,所述套管的下端插入所述插接座的插接口,且所述套管的卡凸能够卡进所述插接座的卡口里。

所述把杆的上端设有能够提起簸箕的手把柄5。

所述把杆设有用于固定扫把的扫把扣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簸箕的把杆包括传动杆和外杆,传动杆位于外杆内,外杆的上端具有手拉柄,手拉柄具有支点,且手拉柄能够围绕支点转动,手拉柄的包括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手拉端和施压端,施压端位于传动杆的上方且能够下压所述传动杆,簸箕本体的后背板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连接块,连接块与桶形结构的后端且上端处转动连接且转轴处设有复位弹簧,连接块向前延伸有承压面,承压面位于传动杆的下方且与传动杆的下端抵接,由于扳手的手拉柄向上提起时,扳手的施压端下压传动杆,促使传动杆的下端抵压连接块的承压面,实现后背板打开,在复位弹簧的回力作用下,后背板又能够盖合簸箕本体的后端;本实用新型的簸箕具有由左侧壁、顶壁、右侧壁和底壁依次一体连接构成桶形结构,桶形结构的前端为开口构成簸箕的垃圾进口,后背板能够封闭桶形结构的后端,簸箕的垃圾进口处设有至少一个扫把清理部,扫把清理部包括多个相互间隔且平行排布的梳齿;本实用新型的簸箕本体的顶壁的上表面设有管形的插接座,插接座设有插接口,插接座的侧壁设有卡口,外杆的下端套接一套管,套管的下端侧壁具有卡凸,套管的下端插入插接口,且套管的卡凸能够卡进所述插接座的卡口里;本实用新型的簸箕把杆上端设有用于固定扫把的扫把扣,当扫把不使用时,可将扫把的把柄卡入把杆的扫把扣中;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进口是由下至上地向后倾斜的开口,这种形态的垃圾进口使桶形结构的簸箕更便于收集垃圾;本实用新型的簸箕本体的左侧壁、顶壁和右侧壁构成一体连续的上凸的弧形面;本实用新型的簸箕的后背板是可翻转地连接于桶形结构的后端,与传统的簸箕相比,更加便于倒垃圾。

清洁人员手握手把柄,使用扫把将垃圾从簸箕本体前端的开口扫入,提起簸箕并移至其他区域进行下一次的清扫;当扫把下端的纤毛粘有毛发或絮状物时,清洁人员将扫把上的纤毛靠近簸箕本体的梳齿,将扫把下端的纤毛与梳齿进行反复的蹭刮,直至毛发或絮状物完全刮扯掉,掉入簸箕本体内;当倾倒垃圾时,清洁人员将手拉柄的手拉端向上提起,在支点的作用下,手拉柄的施压端下压传动杆,促使传动杆的下端抵压连接块的承压面,使得后背板打开,开始倾倒垃圾;当垃圾倾倒完毕后,在复位弹簧的回力作用下,后背板盖合簸箕本体的后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