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头组件和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2670发布日期:2019-03-30 08:3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机头组件和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头组件和应用该机头组件的豆浆机。



背景技术:

豆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健康食品。随着对健康的重视逐渐加强,为了干净卫生,很多家庭纷纷选择自制豆浆,豆浆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制作豆浆的过程中,需要豆浆机对食材进行搅打加热,在搅拌或者加热食品时,容易产生泡沫,该泡沫容易从豆浆机的杯体的杯口溢出,如此会影响食物料理机的使用。现有的豆浆机的防溢出的方式一般为在机头处设置一个向下延伸的防溢探头,通过该防溢探头来感知泡沫进行防溢,然而,设置单独设置一个防溢探头会增加机头的组件的数量,增加生产成本。同时,也不便于机头组件的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头组件,旨在简化豆浆机的防溢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使得豆浆机的机头组件便于清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头组件,应用于豆浆机,所述机头组件包括壳体和电机,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与所述上盖连接的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形成安装腔,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下盖的靠近所述上盖的一部分形成为防溢检测件,所述防溢检测件用以与豆浆机的主控板信号连接。

可选地,所述下盖包括防溢壳和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上端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防溢壳套设于所述安装筒外,所述安装筒形成有台阶面,所述防溢壳的上端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防溢壳的下端连接于台阶面,所述防溢壳形成为防溢检测件。

可选地,所述防溢壳和所述安装筒均为金属材质,所述防溢壳与所述台阶面之间设有绝缘密封件,且与安装筒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防溢壳为金属材质,所述安装筒为非金属材质。

可选地,所述下盖包括防溢壳和安装筒,所述防溢壳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筒与所述防溢壳背离所述上盖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溢壳形成为所述防溢检测件。

可选地,所述防溢壳为金属材质,所述安装筒为非金属材质,所述防溢壳与所述主控板信号连接。

可选地,所述防溢壳和所述安装筒一体注塑成型。

可选地,所述防溢壳和所述安装筒均为金属材质,所述防溢壳与所述主控板信号连接,所述防溢壳与所述安装筒的连接处设有绝缘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绝缘密封件为环形设置,所述防溢壳的下端折弯设有第一翻边,所述安装筒的上端折弯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搭接,所述绝缘密封件被夹持于所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之间。

可选地,所述绝缘密封件为环形设置,所述绝缘密封件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绝缘密封件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插槽,所述防溢壳的下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安装筒的上端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槽内和第二插槽内均设有固定胶,所述防溢壳的下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槽,并通过所述固定胶与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筒的上端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槽,通过所述固定胶与所述第二插槽的槽壁固定连接。

可选地,定义所述绝缘密封件之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宽度距离为W1, 3mm≤W1≤10mm。

可选地,所述绝缘密封件的材质为塑胶、硅胶或陶瓷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豆浆机,包括主机体、杯体和机头组件,所述机头组件包括壳体和电机,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与所述上盖连接的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形成安装腔,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下盖的靠近所述上盖的一部分形成为防溢检测件,所述防溢检测件用以与豆浆机的主控板信号连接;所述杯体设于所述主机体内,所述机头组件的壳体扣置于所述杯体之上端的杯口,所述上盖封堵所述杯口,所述豆浆机还包括主控板,所述机头组件的防溢检测件与所述主控板信号连接。

可选地,定义所述防溢检测件的下侧边与所述杯口之间的距离为H,5mm ≤H≤100mm。

可选地,所述杯体之下端的外壁设置有加热装置。

可选地,所述杯体的下端收缩形成凸部,定义所述凸部的内侧壁与所述杯体的上端未收缩部分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W2,5mm≤W2≤30mm。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凸部的外侧壁;

且/或,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凸部的外底壁。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杯体之间还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贴覆于所述杯体的侧壁,所述第二导热部贴覆于所述杯体的底壁。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热部包覆部分所述凸部的底壁;

或者,所述第二导热部包覆整个所述凸部的底壁。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热部于水平面的投影呈圆环形或者圆形。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热部连接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豆浆机还包括研磨器,所述研磨器固定于所述下盖背离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研磨器形成搅打空间,所述电机之传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下盖,并安装有搅拌刀组件,该搅拌刀组件位于所述搅打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下盖之下端的外壁设置有旋转槽,所述研磨器设置有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插入所述旋转槽内,并于所述旋转槽内旋转;

或者,所述研磨器与所述下盖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定义所述研磨器之外周缘与所述杯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 W3,5mm≤W3≤30mm。

可选地,定义所述研磨器之下边缘与所述杯体的内底壁之间的高度距离为H2,5mm≤H2≤30mm。

可选地,所述上盖与所述杯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机头组件之壳体的下盖中的一部分形成为防溢检测件,具体的,可以将该下盖的一部分区域设置成导电的防溢检测件,使得当部分泡沫接触该下盖中的防溢检测件时,将信号传递给豆浆机的主控板,控制豆浆机的加热装置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工作,进而不再产生泡沫,防止泡沫溢出杯体。当泡沫消除后,防溢检测件将信号反馈至主控板,主控板控制加热装置再进行加热,如此反复进行工作,直至食物加热至熟。如此,利用现有的壳体中的下盖,就可以实现防溢检测的功能,不需要额外设置防溢检测探头,简化了机头组件的结构设置。同时,因不需要设置防溢检测探头,即可使得该机头组件的清洗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豆浆机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豆浆机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豆浆机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豆浆机再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头组件100,应用于豆浆机900。

参照图1至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机头组件100包括壳体10和电机30,壳体10包括上盖11和与上盖11连接的下盖13,上盖11和下盖13 形成安装腔,电机30安装于安装腔内;下盖13的靠近所述上盖11的一部分形成为防溢检测件,防溢检测件用以与豆浆机900的主控板301信号连接。

其产生信号的工作原理为:在防溢检测件与主控板301通过连接线缆电性连接,同时该连接线缆与零线组成回路。当部分泡沫接触防溢检测件时,该防溢检测件处电压产生变化,由此产生控制信号给主控板301,然后主控板 301发出指令,加热装置503停止加热。只要是泡沫与防溢检测件一直连着。该豆浆机900是一直不加热或者一直处于低功率加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机头组件100之壳体10的下盖13中的一部分形成为防溢检测件,具体的,可以将该下盖13的一部分区域设置成导电的防溢检测件,使得当部分泡沫接触该下盖13中的防溢检测件时,将信号传递给豆浆机900的主控板301,控制豆浆机900的加热装置503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工作,进而不再产生泡沫,防止泡沫溢出杯体500。当泡沫消除后,防溢检测件将信号反馈至主控板301,主控板301控制加热装置503再进行加热,如此反复进行工作,直至食物加热至熟。如此,利用现有的壳体10中的下盖13,就可以实现防溢检测的功能,不需要额外设置防溢检测探头,简化了机头组件100的结构设置。同时,因不需要设置防溢检测探头,即可使得该机头组件100的清洗更为方便。

可以理解的还是,将下盖13中设置防溢检测件的部分设置为靠近上盖11,是为了实现增大加工空间的目的,防止该防溢检测件伸入至豆浆机900的杯体500内过深而导致影响加工空间,提高食品的加工效率。

本申请中的上盖11和下盖13的形状根据具体的需求设置,二者之间可采用可拆卸固定连接的方式,如卡扣、螺钉或旋合固定的方式连接。上盖11 背离下盖13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提手环,方便提拿机头组件100。

参照图1至图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下盖13包括防溢壳131和安装筒133,安装筒133的上端与所述上盖11固定连接,防溢壳131套设于安装筒133外,安装筒133形成有台阶面,防溢壳131的上端与所述上盖11连接,防溢壳131的下端连接于台阶面,防溢壳131形成为防溢检测件。也即,整个安装筒133直接与上盖11连接,防溢壳131设置在安装筒133的外周,并连接于台阶面和上盖11,如此,可方便防溢壳131的安装。

进一步地,防溢壳131和安装筒133均为金属材质,防溢壳131与台阶面之间设有绝缘密封件15,且与安装筒133间隔设置。防溢壳131与安装筒 133均为金属材质,可方便清洗,为了防止安装筒133与防溢壳131导通,设置绝缘密封件15,并且将防溢壳131与安装筒133间隔排布。

当然,在防溢壳131为金属材质,安装筒133为非金属材质时,可以不必设置上述的绝缘密封件15,防溢壳131也可贴覆与安装筒133的外壁面。

参照图3至图7,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下盖13包括防溢壳131和安装筒133,防溢壳131与上盖11固定连接,安装筒133与防溢壳131背离所述上盖11的一端连接,防溢壳131形成为防溢检测件。

通过将下盖13设置成分段的两部分,上部分为防溢壳131,该防溢壳131 可以做成导电的金属件,从而形成防溢检测件,如此方便加工该机头组件100 的下盖13。该防溢壳131和安装筒133的形状可根据具体需求设定,在安装时,电机30主要固定安装在安装筒133,防溢壳131与上盖11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设置该下盖13时,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防溢壳131为金属材质,安装筒133为非金属材质,所述防溢壳131与所述主控板301信号连接。防溢壳131为金属材质,从而实现防溢检测的功能,安装筒133为非金属材质,可防止安装筒133误检测,产生错误的防溢信号。该金属材质可为304不锈钢或者其他合金材料,可以理解的是,要考虑到食品加工的安全性,本领域人员会排除掉一些可能对食品产生污染的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防溢壳131和安装筒133一体注塑成型。通过将安装筒133 和防溢壳131一体注塑成型,使得防溢壳131和安装筒133的加工和装配更加方便。

参照图4及图6,方式二:防溢壳131和安装筒133均为金属材质,防溢壳131与安装筒133的连接处设有绝缘密封件15。

通过将防溢壳131和安装筒133均为金属材质,可方便对下盖13的清洗。为防止安装筒133误检测,产生错误的防溢信号,因此,要将防溢壳131和安装筒133分隔开,通过一绝缘密封件15即可将二者分开。同时,通过该绝缘密封件15,可将防溢壳131与安装筒133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食物、液体或水汽从二者的连接处进入到壳体10内。

为了方便将防溢壳131与安装筒133进行安装对接,本申请可采用如下设置两种设置方式:

参照图6,设置方式一:绝缘密封件15为环形设置,防溢壳131的下端折弯设有第一翻边1311,安装筒133的上端折弯设有第二翻边1331,第一翻边1311与第二翻边1331搭接,绝缘密封件15被夹持于所述第一翻边1311 和第二翻边1331之间。

通过第一翻边1311和第二翻边1331的设置,方便安装筒133和防溢壳 131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翻边1311和第二翻边1331为了相互配合,其折弯的方向朝向同一侧,以实现搭接的功能。进一步地,该第一翻边1311 和第二翻边1331还可以围绕呈环形设置,以实现第一翻边1311和第二翻边 1331的连接更加稳固。

参照图4,设置方式二:绝缘密封件15为环形设置,绝缘密封件15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插槽151,绝缘密封件15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插槽153,防溢壳 131的下端插接于第一插槽151,安装筒133的上端插接于第二插槽153。

通过将绝缘密封件15设置第一插槽151和第二插槽153,使得防溢壳131 和安装筒133能够插接于绝缘密封件15相对的上下表面。第一插槽151和第二插槽153的形状可以为环形,也可为环形中的一段,只要能将防溢壳131 的下端和安装筒133的上端插接即可。进一步地,为了使防溢壳131的下端和安装筒133的上端与绝缘密封件15的插接更加稳定,第一插槽151内和第二插槽153内均设有固定胶,防溢壳131的下端插接于第一插槽151,并通过固定胶与第一插槽151的槽壁固定连接;安装筒133的上端插接于第二插槽 153,通过固定胶与第二插槽153的槽壁固定连接。

通过固定胶的设置,使得防溢壳131的下端与安装筒133的上端能够分别于对应的第一插槽151和第二插槽153的槽壁胶合固定,使得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固,同时也使得两两部件的连接处之间无缝隙,防止水汽和食物进入到壳体10内。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防溢壳131的下端与安装筒133的上端与绝缘密封件15之间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定义所述绝缘密封件15之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宽度距离为W1,3mm≤W1≤10mm。也即,该绝缘环宽度大于等于3mm 时可使得第一插槽151和第二插槽153的深度足够,进而使得防溢壳131和安装筒133与绝缘密封件15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使得两两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而为了节约安装材质,将绝缘密封件15之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宽度距离设置为小于10mm。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绝缘密封件15的材质为塑胶、硅胶或陶瓷材料。

绝缘密封件15可采用塑胶或硅胶材质,同时要考虑食品安全等级,采用无毒无害的塑胶或硅胶。塑胶或硅胶材质方便加工,同时取材也方便。陶瓷材料的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因此,绝缘密封件15的材质可在上述三者之一中进行选择。

结合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豆浆机900,该豆浆机900 包括机头组件100,该机头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豆浆机9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豆浆机900还包括主机体300和杯体500,杯体500设于所述主机体300 内,机头组件100的壳体10扣置于杯体500之上端的杯口501,上盖11封堵杯口501,主机体300内还设有主控板301,机头组件100的防溢检测件与主控板301信号连接。

当部分泡沫接触该下盖13中的防溢检测件时,将信号传递给豆浆机900 的主控板301,控制豆浆机900的加热装置503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工作,进而不再产生泡沫,防止泡沫溢出杯体500。当泡沫消除后,防溢检测件将信号反馈至主控板301,主控板301控制加热装置503再进行加热,如此反复进行工作,直至食物加热至熟。如此,利用现有的壳体10中的下盖13,就可以实现防溢检测的功能,不需要额外设置防溢检测探头,简化了机头组件100 的结构设置。同时,因不需要设置防溢检测探头,即可使得该机头组件100 的清洗更为方便。

结合参照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定义防溢检测件的下侧边与杯口501之间的距离为H,5mm≤H≤100mm。在设置防溢检测件时,若将防溢检测件的下侧边与杯口501的距离过近,则当形成防溢信号后,加热的食物还会因惯性而溢出杯口501,因此,H设置为大于等于5mm,以实现防溢预判断。但是,防溢检测件的下侧边只要检测到泡沫即可形成防溢信号,豆浆机900就会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会使得杯体500的空间利用效率降低。因此,将H设置为小于等于100mm,以提升杯体500内的空间利用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杯体500之下端的外壁设置有加热装置503。通过该加热装置503可实现对杯体500内的食物的加热。具体的加热方式有两种:

实施例一:该加热装置503为电阻加热组件,该电阻加热组件包括电阻发热管。通过电阻加热管加热杯体500内的食物。

实施例二:该加热装置503为电磁加热组件。一般包括导磁盘和线圈盘。导磁盘一般为导磁的不锈钢盘可以由导磁金属材料一体制成,比如由430不锈钢或者铸铁制成。当然导磁盘还可以由陶瓷等不导磁材料制成的盘体,以及附着在盘体底面的导磁膜构成。线圈盘对该导磁盘进行电磁加热,以对杯体50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导磁盘进行加热,线圈盘寿命长,因而维护更换成本低。同时,利用高频电磁作用发热,热量利用充分,基本无散失,使得热量聚集于导磁盘。导磁盘的内部分子直接感应磁能而生热,热启动非常快,同时热效率高达90%以上,大大提高了加热效率。

结合参照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设置杯体500时,杯体500 的下端收缩形成凸部505,定义凸部505的内侧壁与杯体500的上端未收缩部分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W2,5mm≤W2≤30mm。

如此设置,使杯体500的下端收缩形成凸部505,在加工时食材时,使得固态食材能够在该凸部505内聚集,进而使得食材的加工搅拌更为充分。同时为了使杯体500内能够储存更多的液体,因此,将杯体500上端设置为未收缩。二者之间的距离若过大,则固态食材的加工空间过小,二者间的距离若过小,则杯体500整体储存的液态食材过少,因此,将二者之间的距离W2设置为5mm 至30mm,以满足加工需求。可以理解的,所述凸部505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具有弧形曲线的U形,或者直径缩小的锥形,或者长方形。

在设置该装置时,参照图1、图3及图5,加热装置503设于凸部505的外侧壁;参照图7,且/或,加热装置503设于凸部505的外底壁。

也即,该加热装置503可环绕凸部505的外侧壁设置。也可设置在凸部505 的外底壁,也可以在凸部505的外侧壁和外底壁均设置加热装置503,以对杯体500内的食材进行加热。

为了增强加热装置503和杯体500之间的导热性能,使得杯体500内的食材能够更好地被加工,加热装置503和杯体500之间还设置有导热件507,导热件 507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热部5071和第二导热部5073,第一导热部5071贴覆于所述杯体500的侧壁,第二导热部5073贴覆于杯体500的底壁。

通过第一导热部5071和第二导热部5073的设置,如此在豆浆机900的使用过程中,加热装置503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件507由杯体500的侧壁和底壁同时对杯体500内的食材进行加热,杯体500内的食材受热较均匀,并且食材升温迅速,使得豆浆机900的加热效果显著提升。

在本申请中,第二导热部5073包覆部分所述凸部505的底壁;或者,第二导热部5073包覆整个所述凸部505的底壁。

进一步可设置为,第二导热部5073于水平面的投影呈圆环形或者圆形。

在第一种结构形式中,第二导热部5073于水平面的投影呈圆环形,第二导热部5073包覆部分凸部505的底壁,第二种结构形式中,第二导热部5073 于水平面的投影呈圆形,第二导热部5073包覆整个凸部505的底壁。本申请导热件507的第一种结构形式,使得导热件507能够将热量均匀传导至凸部 505的同时,导热件507的结构较简单,制作成本较低,而导热件507的第二种结构形式,使得凸部505的加热面积更广,热量传递更均匀,并且加热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本申请于第二导热部5073连接有温控器305,以实现对加热装置503处的温度进行检测或者监控,其中温控器305也可以是热敏电阻或者熔断器等元件。通过将温控器305设置在第二导热部5073,则温控器305 安装于豆浆机900底部,如此可以减小杯体500与豆浆机900罩设于杯体500 外部的主机体300之间的间隙,如此可以缩小豆浆机900的体积,合理利用空间。

参照图1、图3、图5及图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豆浆机900还包括研磨器303,所述研磨器303固定于所述下盖13背离所述上盖11的一端,所述研磨器303形成搅打空间,所述电机30之传动轴31的一端穿过所述下盖 13,并安装有搅拌刀组件33,该搅拌刀组件33位于所述搅打空间内。研磨器303在搅拌过程中起到扰流效果,以提升豆浆机900的搅拌效果,固态食材和液态食材在淹没其中混合搅打,搅拌刀在研磨器303的搅打空间内转动,使得食材与搅拌刀和研磨器303充分接触,提升搅打效果。

在将研磨器303于下盖13安装连接时,可采用如下方式,下盖13之下端的外壁设置有旋转槽,研磨器303设置有插接结构,插接结构插入旋转槽内,并于旋转槽内旋转。

如此,研磨器303与食材接触时,也可从产生旋转,进一步增强扰流效果,提升食材的搅打效果。

当然,在另一种连接方式中,研磨器303与下盖13为一体结构。研磨器303 与下盖13为一体结构,方便研磨器303与下盖13的安装和装配。

参照图4,进一步地,定义研磨器303之外周缘与杯体500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W3,5mm≤W3≤30mm。研磨器303之外周缘与杯体500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若过窄,小于5mm,容易产生夹持食材的效果,不利于食材的搅打。而若过宽,大于30mm,则食材的搅打效果降低,因此设置为5mm至30mm之间。

进一步地,定义研磨器303之下边缘与杯体500的内底壁之间的高度距离为H2,5mm≤H2≤30mm。研磨器303之下边缘与杯体500的内底壁之间的高度若过小,小于5mm,同样容易产生夹持食材的效果,而若过高,大于30mm,则食材的搅打效果降低,因此设置为5mm至30mm之间。

为了提升杯体500与机头组件100的密封性能,上盖11与杯体500之间设有密封圈700。该密封圈700可采用橡胶和硅胶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