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4710发布日期:2019-05-15 22:3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茶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泡茶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普通茶杯在用来泡茶时,一般都将茶叶置于茶杯的滤网下方,这样喝茶的时候茶叶就不会进入饮用者口中,但是,沏好的茶水放置时间较长而又没及时饮用时,不仅味道会变差,失去原有的香味,而且茶水呈褐色,并变得浑浊,使茶叶的维生素C 、维生素B 族及茶多酚等成分都遭到破坏,茶水浓度过高无法饮用,浪费茶叶。使用这种杯子冲调茶水时,无法控制冲调茶水的溶解速度和浓淡度,不能满足口感需要。另外茶水温度不可控,时间稍长茶水即变凉,如何能在简易的条件下让大家喝到满意的茶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申请号为201220026312.6,授权公告号为CN 202436710 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可分割杯体的多功能泡茶杯,包括上杯体和下杯体,二者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一,下杯体设有底盖,底盖内侧设有密封圈二,上杯体底部中间设有圆孔一,圆孔一处固定有圆筒,圆筒下部设有滤网孔,圆筒上部设有弹簧挡,圆筒内插有顶针,顶针外侧套有弹簧,顶针下端设有封堵上杯体底部圆孔一的胶体;顶针上端连接有连接件;上杯体设有顶盖,顶盖与上杯体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二,顶盖中部设有按钮,按钮连接有跳键,跳键外部套有密封圈三,跳键与顶针上端连接。但是该实用新型需手动开闭底部圆孔,操作复杂,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泡茶杯,通过配重的活塞利用重力自动封闭和打开活塞筒,从而实现对饮用腔茶汁浓度的控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泡茶杯,包括杯盖、杯底、杯身,所述杯盖、杯底分别与杯身螺纹连接,所述杯身内部设置倒置的漏斗形的隔离板,将茶杯内部隔离成上部的饮用腔和下部的冲泡腔,所述隔离板中心设置圆形筛板,所述筛板上部设置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筒壁上端面等距离设置多个导轨,相邻两个导轨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导轨中部设置滑道,所述滑道上端封闭下端延伸至活塞筒的底部,所述活塞筒内设置活塞,所述活塞外壁设置与导轨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筛板上设置的筛孔为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为高密度金属活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穿过滑道且端部设置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为C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的端部两侧设置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杯身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外壳外部设置压电陶瓷片,所述压电陶瓷片外部包裹橡胶,所述内胆上设置发热电阻丝,压电陶瓷片与发热电阻丝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泡茶杯,当茶杯正放时,在重力作用下活塞滑入活塞筒中将筛板封闭,冲泡腔和饮用腔被隔离开,当茶杯倒放时活塞滑向导轨的顶端,冲泡腔和饮用腔连通,冲泡腔中的浓茶汁即可进入饮用腔,从而实现对饮用腔茶汁浓度的控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卫生。

2、所述筛板上设置筛孔,所述筛孔为圆孔,筛板可以过滤茶叶,使茶叶保持在冲泡腔,避免茶叶进入饮用腔影响茶水的饮用。

3、所述活塞为高密度金属活塞,活塞的质量大,使得活塞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的沿着导轨的滑道滑动,不会漂浮在茶水中,更快更方便地将冲泡腔和饮用腔分隔开。

4、滑块穿过滑道且端部设置限位块,滑块中部较窄的部分被限制在滑道内并沿滑道滑动,避免活塞发生翻转、倾斜,对筛板封闭不严。

5、滑块为C字形,环抱在导轨上,在活塞滑动时对活塞起到更好的稳定作用。

6、导轨的端部两翼设置挡块,避免水杯倒放时滑块脱离导轨。

7、所述杯身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外壳外部设置压电陶瓷片,所述压电陶瓷片外部包裹橡胶,所述内胆上设置发热电阻丝,压电陶瓷片与发热电阻丝电性连接,通过手握橡胶部位对压电陶瓷片施加压力自动产生电能,继而为发热电阻丝供电,加热杯内茶水,避免茶水过凉影响饮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滑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C字形滑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压电陶瓷加热装置局部放大图。

1-杯盖,2-杯底,3-杯身,4-隔离板,5-饮用腔,6-冲泡腔,7-筛板,8-活塞筒,9-导轨, 10-活塞,11-滑块,12-水流通道,13-滑道,14-压电陶瓷片,15-橡胶,16-发热电阻丝,17-内胆,18-外壳,19-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为描述准确,此处定义杯盖在上是将水杯正放,反之杯底在上是将水杯倒放。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泡茶杯,包括杯盖1、杯底2、杯身3,所述杯盖1、杯底2分别与杯身3螺纹连接,所述杯盖1和所述杯底2内部设置内螺纹,所述杯身3的上端和下端都设置外螺纹。所述杯身3内部设置倒置的漏斗形隔离板4,将茶杯内部隔离成上部的饮用腔5和下部的冲泡腔6,所述隔离板4中心设置带有圆形筛孔的筛板7,筛板7与隔离板4为一体成型,筛板7可以过滤茶叶,使茶叶保持在冲泡腔6内,避免茶叶进入饮用腔5影响茶水的饮用。

所述筛板7上部设置活塞筒8,所述活塞筒8的筒壁上等距离设置三个导轨9,相邻两个导轨9之间形成水流通道12,所述导轨9中部设置滑道13,所述滑道13上端封闭下端延伸至活塞筒8的底部,所述活塞筒8内设置活塞10,所述活塞筒8内径比所述活塞10外径大1毫米,既保证活塞10能在活塞筒8内滑动,又能达到用活塞10封闭筛板7从而将饮用腔5和冲泡腔6隔离的目的。当活塞10在活塞筒8上方滑动时,茶水可从水流通道12和滑道13流出和流入,尤其是活塞10在活塞筒8内时能够顺畅滑动。

所述活塞10外壁上设置与导轨9对应的三个滑块11,滑块11穿过滑道13且端部设置限位块,滑块11中部较窄的部分被限制在滑道13内并沿滑道13滑动,避免活塞10发生翻转、倾斜,对筛板7封闭不严,所述滑块11与导轨9滑动连接。所述活塞10为不锈钢活塞,活塞10的质量大,使得活塞10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地沿着导轨9滑动,不会漂浮在茶水中,更快更方便地将冲泡腔6和饮用腔5分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拧开杯底2,把茶叶放入冲泡腔6内并倒入开水,盖上并拧紧杯底2。此时如果将水杯正放,则活塞10在重力作用下沿导轨9滑入活塞筒8内,将所述冲泡腔6封闭,所述冲泡腔6与所述饮用腔5隔离,冲泡腔6中的浓茶汁无法进入饮用腔5中,此时打开杯盖1喝到的是饮用腔5中的淡茶水或者白开水。如果将杯体倒放,则活塞10在重力作用下滑到导轨9端部,此时冲泡腔6和饮用腔5通过筛板7上的筛孔14连通,饮用腔5内的茶水浓度将逐渐变大,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控制水杯倒放时间的长短即可控制饮用腔5中茶水的浓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泡茶杯,通过配重的活塞利用重力自动封闭和打开活塞筒8,从而实现对饮用腔5中茶汁浓度的控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滑块11为C字形,环抱在导轨9上,C字形滑块11在活塞10滑动时对活塞10起到更好的稳定作用。导轨9的端部两翼设置挡块19,挡块19与导轨9一体成型,挡块19可避免水杯倒放时C字形滑块脱离导轨9。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杯身包括内胆17和外壳18,所述外壳18外部设置压电陶瓷片14,所述压电陶瓷片14外部包裹橡胶15,所述内胆17上设置发热电阻丝16,压电陶瓷片14与发热电阻丝16电性连接,通过手握橡胶部位对压电陶瓷片14施加压力自动产生电能,继而为发热电阻丝16供电,加热杯内茶水,避免茶水过凉影响饮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