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镜子。
背景技术:
镜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品,用于梳妆打扮时整理仪容。
在现有技术中,当人们位于镜子面前时,仅能从镜子中直接观察到自己面对镜子的状态,而背对镜子一侧的自己的仪容难以观察到。通常,人们可以利用两面镜子的相互反射作用而进行观察,但是,这种方式即为不便,当两面镜子固定时,需要人们自身不停的进行转动调整角度;或者,通过不停的调整两面镜子的角度来观察背面的仪容。
特别是为了观察头部的后侧时,很难调整好角度,既使视线能够清晰看到反射的头后部仪容,又能够使得希望看到的头后部位于反射区间。
由此,如何对镜子进行改进,使其轻松地、清晰地观察到背向镜子的一侧的仪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镜子,该智能镜子能够轻松地、清晰地观察到背向镜子的一侧的仪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镜子,所述智能镜子包括:
镜子主体,所述镜子主体具有单向透光的镜面、以及布置在所述镜面的透光侧的显示器;
图像采集部,所述图像采集部具有相对于所述镜子主体的自由度;
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在所述镜子主体与所述图像采集部之间提供具有所述自由度的物理连接;以及
线路连接部,所述线路连接部内置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中,并将所述图像采集部与所述显示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镜子主体进一步包括具有开口面的壳体,所述显示器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镜面封盖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面。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开口面相反的背面设置有收纳部。
可选地,所述收纳部具有可供所述柔性连接部缠绕的台柱、以及位于所述台柱的端面的限位盘。
可选地,所述柔性连接部为鹅颈杆。
可选地,所述智能镜子进一步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的背面底端的支架;
在所述支架展开状态下,所述支架的自由端回绕至抵在所述壳体的背面,且所述自由端远离所述支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背面底端的连接端;
在所述支架回收状态下,所述支架由所述连接端至所述自由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架贴在所述壳体的背面。
可选地,所述支架具有: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背面底端铰接;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铰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为所述自由端。
可选地,在所述支架回收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对接呈平板状,且形成与所述收纳部的外周形状相适配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将所述柔性连接部和所述图像采集部包覆在所述收纳部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铰接的端部开设第一豁口,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的端部开设第二豁口,所述第一豁口与所述第二豁口对接形成所述保护套。
可选地,所述镜子主体具有第一磁性部,所述支架的自由端具有第二磁性部,所述第二磁性部吸附在所述第一磁性部。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镜子,该智能镜子具有单向透光的镜面、以及布置在镜面的透光侧的显示器、与显示器电连接的图像采集部。图像采集部与镜子主体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进行物理连接,并且,柔性连接部既可支撑图像采集部,又可调整图像采集部相对于镜子主体的自由度,从而使得图像采集部能够在多角度采集图像,再通过线路连接部将其传递给显示器,显示器的显示图像能够透过镜面进行显示,进而使得位于智能镜子面前的使用者可以在不转动自身的情况下,仅通过一个智能镜子便可直观、便捷地观察到自身任意位置的仪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智能镜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智能镜子的支架回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智能镜子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智能镜子;
11 镜面;
12 图像采集部;
13 柔性连接部;
14 壳体;
15 收纳部;
151 台柱;
152 限位盘;
16 支架;
161 第一支撑板;
1611 第一豁口;
162 第二支撑板;
1621 第二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镜子,该智能镜子能够轻松地、清晰地观察到背向镜子的一侧的仪容,并且,该智能镜子的结构简单,可折叠放置,节省空间,便于携带。
为了清楚表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为了使附图的图面简洁,各图中仅示意性的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并不代表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智能镜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图示出了智能镜子在使用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镜子10,该智能镜子10包括镜子主体、图像采集部12、柔性连接部13以及线路连接部。其中,图像采集部12通过柔性连接部13连接在镜子主体上,并且通过该柔性连接部13使得图像采集部12相对于镜子主体具有自由度,如此设置,图像采集部12能够采集使用者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的图像,特别是可采集背向镜面11一侧的图像。而镜子主体具有显示器,图像采集部12与显示器通过内置在柔性连接部13中的线路连接部电连接,进而可将采集到的图像传递给显示器。其该镜子主体还具有单向透光的镜面11,其显示器布置在镜面11的透光侧,这样,该智能镜子10的镜面11用于提供普通镜子的作用,即通过反射原理直接观察使用者面对镜面11侧的仪容;当显示器接收到图像采集部12采集到的图像后,透光镜面11进行显示,从而使得位于智能镜子10面前的使用者可以在不转动自身的情况下,面对该智能镜子10的镜面11,能够轻松、直观、便捷地观察到自身任意位置的仪容,特别是后背以及头部后侧的仪容。
进一步地,该镜子主体还包括具有开口面的壳体14,显示器置于壳体14中,镜面11封盖壳体14的开口面。
壳体14的与开口面相反的背面设置有一收纳部15,该收纳部15用于容纳柔性连接部13与图像采集部12,即在不使用图像采集部12的情况下,将柔性连接部13和图像采集部12回收至该收纳部15。
在进一步地具体实施例中,该收纳部15的具体结构具有台柱151和限位盘152。台柱151突出在壳体14的背面,而限位盘152位于台柱151的端面,且限位盘152的外沿伸出台柱151的端面的外缘,从而使得台柱151的周面外、壳体14的背面与限位盘152之间形成容纳柔性连接部13与图像采集部12的空间,并通过限位盘152避免柔性连接部13脱离台柱151。
对于该收纳部15还可具有其他的结构形式,例如可以为设置在壳体14背面的开口腔体,柔性连接部13折叠缠绕后与图像采集部12一同放置在该开口腔体的内部。
在具体实施例中,台柱151的横截面可具体为圆形,从而形成连续平滑的外周面,便于将柔性连接部13缠绕在台柱151的外周面。限位盘152的外沿伸出台柱151的端面的外缘尺寸根据需要缠绕的柔性连接部13的长度而定,只需使柔性连接部13缠绕在台柱151的外周后,在台柱151的径向方向藏于限位盘152下即可。
对于柔性连接部13具体可为鹅颈杆,当然,该柔性连接部13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只需能够可以弯折至任意形状以满足图像采集部12的自由度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度以支撑图像采集部12即可。
同时,柔性连接部13为中空结构,能够使得线路连接部布置在柔性连接部13的内部,一方面保护线路连接部,避免暴露发生折损,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线路布局,简化智能镜子10的整体结构。
在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智能镜子10还包括支架16。下面进一步结合附图2和附图3对支架16进行说明。图2为图1中的智能镜子10的支架16回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智能镜子10的侧面示意图。
该支架16连接在壳体14的背面底端,如图1所示,在支架16展开状态下,支架16的自由端回绕至抵在壳体14的背面,并且,自由端远离支架16连接在壳体14的背面底端的连接端。也就是说,支架16具有连接端与自由端,其中连接端与壳体14的背面底端连接,而自由端与壳体14的背面相互抵接,其自由端的抵接位置远离壳体14的背面底端,从而通过连接端与自由端使得支架16形成稳定的支撑。这样,当使用者使用智能镜子10时,支架16放于桌面或者其他放置智能镜子10的平面上,通过调节自由端抵在壳体14背面的位置,可以调节镜子壳体14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镜面11面向使用者的角度。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支架16回收状态下,支架16由连接端至自由端沿壳体14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架16贴在壳体14的背面。这样,在不需要支架16时候,将支架16回收贴紧壳体14的背面,节省空间,便于携带。
具体地,该支架16具有第一支撑板161和第二支撑板162,第一支撑板161的一端铰接在壳体14的背面底端,该第一支撑板161的铰接端即为支架16的连接端。通过上述铰接连接能够将第一支撑板161绕铰接处转动至第一支撑板161平行壳体14的背面,以回收第一支撑板161。第二支撑板162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板161的另一端,并且第二支撑板162的另一端形成支架16的自由端。如此设置,通过第一支撑板161与壳体14的铰接、第一支撑板161与第二支撑板162的铰接,能够调整镜面11相对该智能镜子10放置平面的倾斜角度,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在不同角度下使用。
并且,通过第一支撑板161和第二支撑板162的铰接连接能够调整两者至处于同一平面位置,从而再转动第一支撑板161与壳体14的铰接部位,使得第一支撑板161和第二支撑板162均贴在壳体14的背面。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支架16回收状态下,第一支撑板161与第二支撑板162对接呈平板状,且形成与收纳部15的外周形状相适配的保护套,保护套将柔性连接部13和图像采集部12包覆在收纳部15的外周,从而避免柔性连接部13与图像采集部12暴露在外。
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61与第二支撑板162铰接的端部开设第一豁口1611,第二支撑板162与第一支撑板161连接的端部开设第二豁口1621,当第一支撑板161与第二支撑板162对接后,第一豁口1611与第二豁口1621对接形成上述保护套,该保护套为环形套,能够套在收纳部15的外周。
对于收纳部15具有截面为圆形的台柱151以及位于台柱151的端面的限位盘152时,第一豁口1611与第二豁口1621对接后形成圆环形的保护套,与所述限位盘152的外沿配合,从而在保护套的内表面、限位盘152面向壳体14背面的侧面、台柱151的外周面以及壳体14的背面之间形成容纳柔性连接部13和图形采集部的空间,并有效地将柔性连接部13和图像采集部12限位在该空间内,从而提高在回收支架16后,智能镜子10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为了提高支架16支撑镜子主体的稳定性,对智能镜子10进一步改进。
镜子主体具有第一磁性部,支架16的自由端具有第二磁性部,第二磁性部吸附在第一磁性部上。具体地,第一磁性部可设置在收纳部15内,并且根据镜面11使用的角度设置收纳部15在壳体14的背面的位置,从而使得自由端的抵接位置在收纳部15布置范围内,如此使得自由端抵在收纳部15上。
具体地,自由端抵在限位盘152的表面上,即通过第一磁性部与第二磁性部使得支架16稳定可靠的支撑在收纳部15的限位盘152。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采用“第一、第二”对构件进行限定,该第一、第二仅是为了区分不同位置的构件名称,并不对构件的主次、重要性以及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故“第一、第二”并不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镜子10,该智能镜子10具有单向透光的镜面11、以及布置在镜面11的透光侧的显示器、与显示器电连接的图像采集部12。图像采集部12与镜子主体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13进行物理连接,并且,柔性连接部13既可支撑图像采集部12,又可调整图像采集部12相对于镜子主体的自由度,从而使得图像采集部12能够在多角度采集图像,再通过线路连接部将其传递给显示器,显示器的显示图像能够透过镜面11进行显示,进而使得位于智能镜子10面前的使用者可以在不转动自身的情况下,仅通过一个智能镜子10便可直观、便捷地观察到自身任意位置的仪容。并且,该智能镜子10的结构简单,可折叠放置,节省空间,便于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