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近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2148发布日期:2019-06-19 00:07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近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防近视架,尤其涉及一种能粗调与细调角度并便于收纳的预防近视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有时候需要长时间坐着写字看书,写字是学生以后近视的最大杀手,往往由于学生坐姿不当引起。

如申请号为201420393035.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近视架,包括:升降杆、摇摆杆、桌面夹、摇摆杆固定螺丝、桌面夹固定夹头、空心管、升降杆固定螺丝、铜螺丝、桌面夹固定夹头螺杆、桌面夹固定夹头拧头、升降杆固定螺丝拧头以及摇摆杆定位波珠螺丝;所述桌面夹固定夹头通过拧动桌面夹固定夹头拧头来旋转固定夹头螺杆实现与桌面的夹紧。

如申请号为200320113017.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近视架,含有固定座,上、下立杆,上立杆套装在下立杆内,并由锁紧机构固定,上立杆上端固定有颌托或胸托, 其中下立杆通过转轴与固定座活动连接,在下立杆和固定座之间设有定位机构。

申请人在采用前述技术时发现如下两个问题:

(1)不能或不方便控制框架的角度,进而不便于控制横杆与课桌边缘的距离(竖向距离根据学生的身高,横向距离为一个拳头左右)。

(2)框架不能收纳在课桌桌面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防近视架,该预防近视架通过调整偏心支撑块的位置和角度可实现门型框架角度的调整。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防近视架,包括两个C形固定夹1和能调整大小的门型框架,所述门型框架沿左右向设置,两个C形固定夹1相对设置且分别通过转轴6铰接在门型框架的左右两端,所述C形固定夹1的下臂上设有锁紧螺栓7;所述C形固定夹1的上臂下侧沿前后向设有至少一片弹片9,所述C形固定夹1侧臂外侧且位于转轴6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用于控制门型框架旋转角度的偏心支撑块11,所述偏心支撑块11能沿竖直方向滑动并能旋转,所述偏心支撑块11上设有使其旋转的拧动轮12。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门型框架包括横杆4、两根L形支杆3和两根竖杆2,所述横杆4的左右两端分别插设在两根L形支杆3的横臂中并通过锁紧机构5固定,所述竖杆2的上部套设在L形支杆3的竖臂上并通过锁紧机构5固定,所述转轴6设于竖杆2的下端内侧。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C形固定夹1的下臂上沿前后向并排设有两个锁紧螺栓7,所述弹片9设于锁紧螺栓7正上方。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弹片9为向下凸起的V形或者弧形弹片。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弹片9为中部固定的W形弹片。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C形固定夹1侧臂上且位于转轴6的前侧或后侧沿竖直方向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中滑动设有滑动螺栓,所述偏心支撑块11通过滑动螺栓及与其配合的蝶形螺母13设于C形固定夹1上。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偏心支撑块11为水滴形且其小头端转动设于滑动螺栓上。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C形固定夹1的上臂上侧设有粘贴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C形固定夹1的侧臂外侧且位于偏心支撑块11对侧设有能定位门型框架角度的定位凸起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防近视架,其通过调整偏心支撑块的位置和角度可实现门型框架角度的调整;如调整偏心支撑块的位置进行粗整,通过调整偏心支撑块的角度进行细整。也可以通过调整偏心支撑块的位置实现门型框架的收纳。同时,通过弹片实现C形固定夹的紧固与缓冲,通过弹片与锁紧螺栓配合也可实现安装角度调整并可适用于不平整的桌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近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近视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形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形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近视架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近视架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近视架的使用状态图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近视架的使用状态图四;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近视架的使用状态图五;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近视架的使用状态图六。

图中:1C形固定夹、2竖杆、3L形支杆、4横杆、5锁紧机构、6转轴、7锁紧螺栓、8定位凸起、9弹片、10滑槽、11偏心支撑块、12拧动轮、13蝶形螺母、14课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防近视架,包括两个C形固定夹1(用于与桌面固定)和能调整大小的门型框架(由多节伸缩杆组成),门型框架沿左右向设置,两个C形固定夹1相对设置(开口向内)且分别通过转轴6铰接在门型框架的左右两端使门型框架可绕转轴6旋转,C形固定夹1包括横向设置的上臂、下臂和上臂与下臂之间的侧臂,其下臂上设有锁紧螺栓7;锁紧螺栓7沿竖向设置,其上端设有支撑垫不但便于固定还能防止刮花桌面。前述结构与现有的预防近视架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C形固定夹1的上臂下侧沿前后向设有至少一片弹片9,弹片9不但能保证C形固定夹1更加稳定地固定在课桌14上,同时也可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还能配合锁紧螺栓7来调整C形固定夹1的固定角度。其中,C形固定夹1侧臂外侧且位于转轴6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用于控制门型框架(角度通常为25-50°)旋转角度的偏心支撑块11,偏心支撑块11能沿竖直方向滑动(通过相应的固定结构固定)并能能绕其偏心轴旋转,其具体可以为水滴形、纺锤形、扇形或椭圆形等,门型框架(具体为竖杆2)顶靠在偏心支撑块11上,通过调整偏心支撑块11位置和角度并结合调整门型框架的竖向长度即可调整横杆4的高度与课桌14之间的水平距离。进一步地,偏心支撑块11上设有使其旋转的拧动轮12。拧动轮12具体设于偏心支撑块11小头端的外侧且与滑动螺栓同轴;进一步地,拧动轮12为围绕滑动螺栓的圆形结构,其圆周为锯齿状。

其中,参见图1-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门型框架包括横杆4、两根L形支杆3和两根竖杆2等,横杆4的左右两端分别插设在两根L形支杆3的横臂(左右向水平设置,其直径大于横杆4的直径)中并通过锁紧机构5固定,竖杆2的上部套设在L形支杆3的竖臂(竖向设置,其直径小于竖杆2的直径)上并通过锁紧机构5固定,转轴6沿左右向设于竖杆2的下端。通过调整横杆4的插入长度和竖臂的插入长度并通过锁紧机构5固定即可调整门型框架的大小。其中,锁紧机构5为常规结构,如竖杆2的锁紧机构5为在竖杆2上设有至少一条纵向的缝隙,竖杆2上端外为螺纹结构,螺纹结构上设有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内壁为下大上小的锥形。当然,竖杆2的锁紧机构5也可以为竖杆2上设置锁紧螺栓,竖臂上设有与锁紧螺栓配合的孔位。

具体地,参见图3和5-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C形固定夹1的下臂上沿前后向并排设有两个锁紧螺栓7,弹片9设于锁紧螺栓7正上方。进一步地,两个锁紧螺栓7的正上方各设有一片弹片9,弹片9的一端固定在C形固定夹1的上臂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弹片9为向下凸起的V形或者弧形弹片等。

优选地,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弹片9为中部固定的W形弹片。具体地,W形弹片中部凸起通过螺栓固定在C形固定夹1的上臂上,其两侧的两个V形分别位于两个锁紧螺栓7的正上方。

其中,参见图2和5-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C形固定夹1侧臂上且位于转轴6的前侧或后侧沿竖直方向设有条形的滑槽10(直线或弧形滑槽),该滑槽10中滑动设有滑动螺栓,偏心支撑块11通过滑动螺栓及与其配合的蝶形螺母13设于C形固定夹1上。具体地,滑动螺栓的螺杆穿过滑槽10与偏心支撑块11的偏心孔后与蝶形螺母13进行锁紧。

其中,参见图2和5-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偏心支撑块11为水滴形且其小头端转动设于滑动螺栓上。滑动螺栓穿过偏心支撑块11的小头端的偏心孔并夹紧在C形固定夹1侧臂与蝶形螺母13之间,蝶形螺母13与滑动螺栓螺纹连接,通过松紧蝶形螺母13即可调整偏心支撑块11的位置和角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C形固定夹1的上臂上侧设有粘贴结构(具体可以为3M双面贴纸)。则可以在桌面不能与C形固定夹1(如桌面过厚)固定时,旋转C形固定夹1使其上臂朝下并粘接在桌面上。

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5-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C形固定夹1的侧臂外侧且位于偏心支撑块11对侧(前侧或后侧)设有能反向定位门型框架角度(针对6-10岁小学生身高进行设计)的定位凸起8。即对于不需要经常调整角度的情况可参见图8的使用方式,门型框架反向安装(具体为竖杆2)顶靠在定位凸起8上实现其角度定位。

参见图5和6,为调整偏心支撑块11的角度来调整门型框架的角度;参见图5和7,为调整偏心支撑块11的位置来调整门型框架的角度;参见图8,为通过定位凸起8来定位门型框架的角度;参见图9,为通过调整偏心支撑块11使门型框架与课桌面水平实现收纳;参见图10,为通过调整偏心支撑块11使门型框架位于课桌面下方实现收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防近视架,其通过调整偏心支撑块的位置和角度可实现门型框架角度的调整;如调整偏心支撑块的位置进行粗整,通过调整偏心支撑块的角度进行细整。也可以通过调整偏心支撑块的位置实现门型框架的收纳。同时,通过弹片实现C形固定夹的紧固与缓冲,通过弹片与锁紧螺栓配合也可实现安装角度调整并可适用于不平整的桌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