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新型汤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5354发布日期:2019-03-13 23:4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新型汤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勺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新型汤勺。



背景技术:

勺子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喝汤盛饭用的工具;二是指一个人很傻,就是俗称的“憨勺”;三是指围棋中的臭手俗称勺子。考古发现的远古中国人最早使用勺子进食的证据,属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勺子进食,与农耕文化的出现有直接的关联。中国新石器时代农作物品种主要是水稻和粟,分别适宜于湿润的南方和干旱的北方种植,这两种谷物的烹饪比较简单,可以直接粒食,加上水煮成粥饭即可食用。热腾腾的粥饭,特别是半流质的粥食,不便直接用手抓食,需要借用中介器具,于是最简单的勺子便被发明出来了。因为有了迫切的需要,于是人们随手捡来兽骨骨片或蚌壳,起初也许并没进行修整就用它取食了。后来人们不再满意骨片长长短短的自然状态,于是真正意义的勺子就制作出来了。进入青铜时代以后,中原地区仍然承续着新石器时代使用勺子进餐的传统,不仅继续使用骨质勺子,而且出现了铜质勺子。自冶铜技术出现以后,作为进餐用的勺子也开始用铜打造。

现有的汤勺虽设计有挂钩,但由于其无法收折,从而导致在收捡过程中十分的占用空间,且现有的汤勺尖端种类繁多,但却不能相互切换,从而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十分不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折叠的新型汤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新型汤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汤勺虽设计有挂钩,但由于其无法收折,从而导致在收捡过程中十分的占用空间,且现有的汤勺尖端种类繁多,但却不能相互切换,从而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十分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的新型汤勺,包括汤勺勺体,所述汤勺勺体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勺体连接杆,所述勺体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汤勺尾柄A,所述汤勺尾柄A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勺体连接栓,所述勺体连接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勺体固定螺母,且勺体固定螺母与勺体连接栓通过螺纹凹槽卡合固定连接,所述汤勺尾柄A的另一端设置有汤勺尾柄B,所述汤勺尾柄B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尾柄连接杆,且汤勺尾柄B与汤勺尾柄A通过尾柄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尾柄连接杆的外表面包裹有吸油棉,所述吸油棉的内侧两端和尾柄连接杆的前表面均通过粘胶粘黏固定连接有固定魔术贴,且尾柄连接杆与吸油棉通过固定魔术贴固定连接,所述汤勺尾柄B的另一端通过凹槽卡合固定连接有塑料尾把,所述塑料尾把的内部包裹有锡铅合金固定片。

优选的,所述勺体连接杆的一端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矩形凸起。

优选的,所述勺体连接栓的剖面形状为八分之三圆环形。

优选的,所述尾柄连接杆的直径架吸油棉的厚度等于汤勺尾柄B和汤勺尾柄A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塑料尾把的一侧设置有矩形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了安装在汤勺尾柄B一端的塑料尾把和塑料尾把内部的锡铅合金固定片便于防止该装置滑落至碗内,也便于收捡,解决了现有的汤勺虽设计有挂钩,但由于其无法收折,从而导致在收捡过程中十分的占用空间的问题。

(2)通过设计了安装在勺体连接杆和汤勺尾柄A连接位置处的勺体连接栓便于更换汤勺勺体,解决了现有的汤勺尖端种类繁多,但却不能相互切换,从而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十分不便的问题。

(3)通过设计了安装在汤勺尾柄A一侧的吸油棉便于吸收油脂,解决了现有的汤勺在倒立放置时,油脂会沿着尾柄滑落至使用者手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汤勺尾柄A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棉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尾把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勺体连接栓部分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汤勺勺体、2-勺体连接杆、3-勺体固定螺母、4-汤勺尾柄A、5-吸油棉、6-汤勺尾柄B、7-塑料尾把、8-勺体连接栓、9-尾柄连接杆、10-固定魔术贴、11-锡铅合金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的新型汤勺,包括汤勺勺体1,汤勺勺体1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勺体连接杆2,勺体连接杆2的一端设置有汤勺尾柄A4,汤勺尾柄A4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勺体连接栓8,勺体连接杆2的外表面设置有勺体固定螺母3,且勺体固定螺母3与勺体连接栓8通过螺纹凹槽卡合固定连接,汤勺尾柄A4的另一端设置有汤勺尾柄B6,汤勺尾柄B6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尾柄连接杆9,且汤勺尾柄B6与汤勺尾柄A4通过尾柄连接杆9固定连接,尾柄连接杆9的外表面包裹有吸油棉5,吸油棉5的内侧两端和尾柄连接杆9的前表面均通过粘胶粘黏固定连接有固定魔术贴10,且尾柄连接杆9与吸油棉5通过固定魔术贴10固定连接,汤勺尾柄B6的另一端通过凹槽卡合固定连接有塑料尾把7,塑料尾把7的内部包裹有锡铅合金固定片11。

为了勺体连接栓8卡合,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勺体连接杆2的一端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矩形凸起。

为了便于与勺体连接杆2卡合,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勺体连接栓8的剖面形状为八分之三圆环形。

为了便于相互贴合,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尾柄连接杆9的直径架吸油棉5的厚度等于汤勺尾柄B6和汤勺尾柄A4的直径。

为了便于与汤勺尾柄B6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塑料尾把7的一侧设置有矩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安装完成后,旋转松开勺体固定螺母3,然后取下汤勺勺体1和勺体连接杆2,并选择合适的汤勺勺体1,再将勺体连接杆2插入勺体连接栓8的内部,然后旋转勺体固定螺母3锁死勺体连接杆2,再将塑料尾把7套合在汤勺尾柄B 6上,并手动掰弯锡铅合金固定片11,直至与碗沿相贴合,然后即可正常使用该装置,由于吸油棉5的存在,当油脂沿着汤勺尾柄A 4向汤勺尾柄B 6流动时便会被吸油棉5吸收,从而不会接触使用者,当吸油棉5吸收油脂过多时,即可通过固定魔术贴10取下吸油棉5,并对吸油棉5进行清洗,而当该装置使用完成后,再手动掰直锡铅合金固定片11即可,而当汤勺勺体1与勺体连接杆2的连接位置处受到损坏时,亦可通过上述更换汤勺勺体1的步骤对汤勺勺体1进行更换。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