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9287发布日期:2019-04-29 12:0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电压力锅的锅盖打开后还可以任意转动,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甚至当合盖时容易出现锅盖与外锅干涉,从而导致摩擦刮花,甚至完全合不上盖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受和使用需求,甚至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在相关技术中,连体式电压力锅的上盖总成与旋手座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一起,使上盖总成随着旋手座的旋转而转动,并且上盖总成和旋手座一同相对于锅体转动以实现开盖和合盖。

而在电压力锅开盖后,由于旋手座或者上盖总成没有定位,从而导致上盖总成和旋手座在开盖状态下会随意转动,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进一步地,还会使上盖总成偏离合盖状态的位置,在合盖时容易出现上盖总成的锅盖扣牙与锅体的外锅扣牙干涉的现象,从而导致上盖总成与外锅摩擦刮花,甚至完全合不上盖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受和使用需求。若用户强行合盖,还可能导致上盖总成或外锅损坏,甚至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可以有效防止上盖在打开位置时随意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外壳;连体件,所述连体件与所述外壳相连且相对于所述外壳绕沿水平的转动轴线可转动;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连体件相连且随所述连体件的转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转动;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设于所述上盖且具有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所述定位结构在所述上盖处于关闭位置时处于解锁状态且在所述上盖处于打开位置时处于锁定状态,其中,所述上盖在所述定位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相对于所述连体件可转动且在所述定位结构处于锁定状态时相对于所述连体件发生锁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可以防止上盖在打开位置随意转动,使上盖在打开状态下被锁定而不能转动,不影响用户的使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其中一个设于所述上盖,其中另一个设于所述连体件;可移动的定位件,所述定位结构在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位置对应且所述定位件同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所述定位结构在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可错开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至少一个脱离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部具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具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定位结构在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开口相对且所述定位件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定位结构在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开口可错开且所述定位件移至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其中一个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下方,所述定位件在重力作用下移至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在所述上盖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定位件的一端适于移至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内设有导向部,在所述上盖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定位件在重力和所述导向部的导向作用下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具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α满足:80度≤α<90度,在所述上盖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导向斜面位于所述定位件的下方且所述导向斜面的低端邻近所述第二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为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内侧壁面且向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延伸的导向块,所述导向斜面形成于所述导向块的向内凸出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件为定位柱,所述上盖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定位柱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两端分别具有环形切边,所述切边的两侧边沿分别圆滑过渡至所述圆柱体的端面和侧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其中一个一体形成于所述上盖,其中另一个一体形成于所述连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体件包括第一臂部和与所述外壳相连的第二臂部,所述上盖包括:盖本体;旋手座,所述旋手座与所述盖本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臂部的上下两侧,所述旋手座与所述盖本体相连且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臂部具有用于避让所述旋手座和所述盖本体的避让孔,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连体件且所述第二定位部设于所述旋手座;或者所述第二定位部设于所述连体件且所述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盖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旋手座包括:连接座体,所述连接座体的下表面上设有伸入所述避让孔内且用于与所述盖本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设在所述连接座体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定位部设在所述避让孔的孔壁上;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在所述连接座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部包括:臂本体,所述第一定位部或所述第二定位部设于所述臂本体;外饰体,所述外饰体设在所述臂本体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设在所述外壳内的外锅的锅牙为向外凸出的外扣牙,所述上盖的盖牙为向内凸出且适于与所述外扣牙扣合的内扣牙。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或电饭煲。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另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圈示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沿C-C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圈示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又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圈示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圈示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连体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含外饰体;

图12是图11中圈示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旋手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烹饪器具100;

外壳10;

外锅20;锅牙201;

连体件30;第一臂部31;避让孔311;臂本体312;外饰体313;限位部314;第二臂部32;

上盖40;盖本体41;盖牙411;码仔412;旋手座42;连接座体421;连接部422;操作部423;

定位结构50;第一定位部51;第一定位槽511;导向部512;导向斜面513;第二定位部52;第二定位槽521;定位件53;切边531;

螺纹紧固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1-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

参照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外壳10、连体件30、上盖40和定位结构50。

具体而言,连体件30可以与外壳10相连,上盖40与连体件30相连,由此,连体件30可以连接外壳10和上盖40,连体件30相对于外壳10可以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使上盖40可以随连体件30的转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以实现烹饪器具100的打开和关闭。连体件30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向上转动时,上盖40由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当上盖40处于打开位置时,烹饪器具100的开口打开;连体件30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向下转动时,上盖40由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转动,当上盖40处于关闭位置时,烹饪器具100的开口关闭。

在相关技术中,连体式电压力锅的上盖总成与旋手座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一起的,使上盖总成随着旋手座的旋转而转动,并且上盖总成和旋手座一同相对于锅体转动以实现开盖和合盖。但是,由于旋手座或者上盖总成没有定位,在电压力锅开盖后,上盖总成和旋手座在开盖状态下会任意转动,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而在本实用新型中,烹饪器具100的定位结构50可以设于上盖40上,并且定位结构50具有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当上盖40随连体件30转动至关闭位置时,定位结构50处于解锁状态,此时,定位结构50对上盖40的位置不具有限制作用,上盖40相对于连体件30可以绕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以使上盖40在关闭位置时可以实现开盖和合盖。

当上盖40随连体件30转动至打开位置时,定位结构50处于锁定状态,此时,定位结构50可以限制上盖40的位置,使上盖40相对于连体件30发生锁止,也就是说,上盖40相对于连体件30无法绕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上盖40固定在预定位置不可移动。由此,可以防止上盖40在打开位置时随意转动而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定位结构50,可以防止上盖40在打开位置时随意转动,使上盖40在打开状态下被锁定而不能转动,不影响用户的使用。

另外,在相关技术中,上盖总成相对于外锅可以随意转动,进一步地会使上盖总成偏离合盖状态的位置,在合盖时容易出现上盖总成的锅盖扣牙与锅体的外锅扣牙干涉的现象,从而导致上盖总成与外锅摩擦刮花,甚至完全合不上盖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受和使用需求。若用户强行合盖,还可能导致上盖总成或外锅损坏,甚至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而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设在外壳10内的外锅20可以具有锅牙201,上盖40可以具有盖牙411,上盖40相对于连体件30绕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时,盖牙411可以在合盖位置和开盖位置之间移动。其中,锅牙201可以为向外凸出的外扣牙,盖牙411可以为向内凸出的内扣牙,内扣牙可以与外扣牙扣合,以实现锅牙201和盖牙411的锁定。

当盖牙411处于合盖位置时,盖牙411与锅牙201相锁定,使上盖40无法由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烹饪器具100的外锅20的开口不可以打开,防止烹饪器具100在工作时由于烹饪器具100内部的压力增大,导致上盖40突然被打开而发生危险,上盖40与外锅20连接牢固可靠,更加安全。

当盖牙411处于开盖位置时,盖牙411与锅牙201解除锁定,用户可以控制上盖40由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以打开外锅20的开口,此时用户可以向烹饪器具100内取放食材。

由此,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100时,可以控制上盖40相对于连体件30绕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使盖牙411由合盖位置移动至开盖位置,在此过程中,盖牙411与锅牙201由扣合状态逐渐解除扣合,并且定位结构50处于解锁状态,不会影响上盖40的转动。

随后,用户可以控制上盖40随连体件30绕沿水平方向延伸转动轴线由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当上盖40位于打开位置时,定位结构50处于锁定状态,此时上盖40相对于连体件30位置固定,盖牙411始终位于与锅牙201解除扣合的开盖位置而不发生移动,用户可以向烹饪器具100内取放食材。

当用户再次控制上盖40随连体件30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由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转动时,盖牙411仍处于开盖位置,而不会与锅牙201发生干涉,进而可以避免上盖40与外锅20摩擦刮花,甚至上盖40无法正常关闭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同时避免用户强行关闭上盖40而导致上盖40或者外锅20损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更加安全可靠。

当上盖40转动至关闭位置时,定位结构50处于解锁状态,用户可以控制上盖40相对于连体件30绕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以使盖牙411由开盖位置移动至合盖位置,盖牙411与锅牙201扣合,使上盖40无法打开,烹饪器具100可以开始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盖40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定位结构50的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的切换可以是瞬时完成,也可以是随上盖40的转动逐渐转换,这都可以实现定位结构50对上盖40和连体件30进行定位以改善上盖40与外锅20干涉的问题。并且定位结构50整合在烹饪器具100上,既可以实现上盖40正常开盖和合盖,同时保证上盖40可以正常打开和关闭,整体结构设计浑然一体,更加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选地,外壳10与外锅20可以为装配在一起的分体件,以便于烹饪器具100的其他结构的安装和结构的设计,或者外壳10与外锅20也可以为一体件,可以减少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定位结构50可以包括:第一定位部51、第二定位部52和定位件53。

其中,第一定位部51可以设于上盖40上,第二定位部52可以设于连体件30上,定位件53可以移动以实现定位结构50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切换。当定位结构50在锁定状态时,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位置相对应,并且定位件53可以同时与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配合,使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位置相对固定,进而上盖40与连体件30锁止。当定位结构50在解锁状态时,定位件53可以与第一定位部51或者第二定位部52脱离配合,此时,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可以错开,也就是说,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的开口的位置可以不对应,上盖40相对于连体件30可以绕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使上盖40可以实现开盖和合盖。

当然,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的位置不限于图1-图6中所示的位置,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的位置可以发生互换,也就是说,第一定位部51可以设于连体件30上,第二定位部52可以设于上盖40上,这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定位结构50在解锁状态时,定位件53可以仅与第一定位部51脱离配合,也可以仅与第二定位部52脱离配合,当然还可以是与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均脱离配合,换言之,定位件53可以与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中的至少一个脱离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第一定位部51可以具有第一定位槽511,第二定位部52可以具有第二定位槽521,通过定位件53与第一定位槽511和第二定位槽521的配合和脱离配合实现定位结构50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切换,定位结构50简单。

具体地,当定位结构50在锁定状态时,如图3-图6所示,第一定位槽511和第二定位槽521开口相对,并且定位件53的两端可以分别伸入第一定位槽511和第二定位槽521内,第一定位槽511和第二定位槽521的沿上盖40的周向的内槽壁可以与定位件53止抵,使第一定位槽511和第二定位槽521的开口无法错开。

当定位结构50在解锁状态时,定位件53可以移至第一定位槽511或者第二定位槽521内,例如,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定位件53移至第一定位槽511内,使第一定位槽511和第二定位槽521的开口可以错开,也就是说,上盖40相对于连体件30可以绕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盖4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定位槽511可以位于第二定位槽521的下方,定位件53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移至第一定位槽511内,此时定位件53与第二定位槽521脱离配合,由此,定位结构50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实现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的切换,无需另外设置驱动装置或者用户手动操作,结构更加简单,占用空间更小。

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盖40处于打开位置时,定位件53的一端可以移至第二定位槽521内,实现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的切换。

再进一步地,如图4、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定位槽511内可以设有导向部512,在上盖40处于打开位置时,定位件53可以在自身重力和导向部512的导向作用下向下且向靠近第二定位槽521的方向移动,由此,定位件53的一端可以自动移动至第二定位槽521内,自动实现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的切换,无需另外设置驱动装置或者用户手动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4和图12所示,导向部512可以具有导向斜面513,在上盖40处于打开位置时,导向斜面513可以位于定位件53的下方,导向斜面513的低端邻近第二定位槽521。也就是说,在上盖40处于打开位置时,导向斜面513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且向第二定位槽521的方向倾斜延伸。定位件53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沿导向斜面513由导向斜面513的高端向低端移动,最终定位件53的一端移动至第二定位槽521内。

此外,如图2所示,在上盖40处于关闭位置时,导向斜面513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为α,并且α满足:80度≤α<90度,由此,在上盖40处于打开位置时,如图4所示,导向斜面513相对于水平方向可以倾斜向下延伸,使定位件53的重力可以克服导向斜面513的摩擦力,实现定位件53在导向斜面513的导向作用下向第二定位槽521移动。并且,导向斜面513的倾斜角α不会过小,第一定位槽511的槽口尺寸更小,有利于减小定位结构50的体积,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导向斜面513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为α可以分别为80度、84度和88度等。

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导向部512可以为导向块,导向块可以设于第一定位槽511的内侧壁面且向第一定位槽511内延伸,导向斜面513可以形成于导向块的向内凸出的表面,导向块和导向斜面513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定位件53可以为定位柱,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定位件53为销钉,上盖40处于打开位置时,定位柱的两端可以分别伸入第一定位槽511和第二定位槽521内,使定位结构50处于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4所示,定位柱可以为圆柱体,圆柱体的外表面更加圆滑,可以防止定位件53卡在第一定位槽511或者第二定位槽521内,而影响定位效果,同时降低定位件53与第一定位槽511和第二定位槽521的内槽壁之间的摩擦力。

此外,圆柱体的两端可以分别具有环形切边531,切边531的两侧边沿可以分别圆滑过渡至圆柱体的端面和侧周面。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定位件53与第一定位槽511和第二定位槽521的内槽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定位件53在第一定位槽511和第二定位槽521内移动更加顺畅,定位结构50的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切换更加灵敏快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一体形成于上盖40,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中的其中另一个可以一体形成于连体件30。例如,在如图1-图1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51一体形成于连体件30,第二定位部52一体形成于上盖40。由此,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无需进行装配,可以简化装配工序,并且可以减少加工步骤,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体件30可以包括第一臂部31和第二臂部32,上盖40可以包括:盖本体41和旋手座42。

其中,上盖4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臂部31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别臂部32大体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第二臂部32的一端与第一臂部31相连,第二臂部32的另一端与外壳10相连。由此,连体件30连接外壳10和上盖40,使上盖40可以随连体件30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

另外,旋手座42可以位于第一臂部31的上侧,盖本体41可以位于第一臂部31的下侧,旋手座42与盖本体41相连,使旋手座42与盖本体41可以同步转动,并且第一臂部31可以具有避让旋手座42和盖本体41的避让孔311。用户可以旋转连体件30的上侧的旋手座42以带动盖本体41绕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并且旋手座42和盖本体41在转动时与第一臂部31不会相互干涉,可以降低转动阻力,使用户操作更加省力。

在包括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的实施例中,如图11-图13所示,第一定位部51可以设于连体件30,第二定位部52可以设于旋手座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51也可以设于盖本体41,第二定位部52可以设于连体件30,这都可以满足第一定位部51、第二定位部52和定位件53配合以实现上盖40和连体件30锁定和解除锁定的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3所示,旋手座42可以包括:连接座体421和操作部423,操作部423可以设在连接座体421上。连接座体421的下表面上可以设有连接部422,连接部422可以伸入避让孔311内,并且旋手座42可以通过连接部422与盖本体41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9所示,连接部422可以为多个,例如,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多个连接部422可以间隔开分布,每个连接部422可以具有连接孔。盖本体41上还可以设有与连接部422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码仔412,多个码仔412可以间隔开分布,每个码仔412大体成倒U形板,倒U形板的下端与盖本体41焊接相连,倒U形板的上端具有与连接孔位置相对应的贯通孔,螺纹紧固件60可以穿设在连接部422的连接孔和码仔412的贯通孔内,以实现连接部422和码仔412的连接,进而实现旋手座42与盖本体41的连接,旋手座42与盖本体41连接结构简单,并且无需在盖本体41上开孔,有利于保证盖本体41的气密性。

此外,如图11-图13所示,第二定位部52可以设在连接座体421的下表面上,第一定位部51可以设在避让孔311的孔壁上,由此,连接座体421的下表面上的连接部422穿过避让孔311与盖本体41相连时,连接座体421的下表面上的第二定位部52可以与避让孔311的孔壁上的第一定位部51上下位置对应,结构更紧凑,设计更合理。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部52可以由连接座体421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也就是说,第二定位部52可以一体形成在连接座体421上,可以进一步简化结构,并且节约原材料,减小装配体积。

另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避让孔311的孔壁上还可以设有限位部314,连接部422可以穿设在限位部314内,并且当旋手座42带动盖本体41转动时,连接部422可以在限位部314内移动,限位部314可以限制连接部422的移动距离,同时限位部314与连接部422配合可以使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位置对应更加准确,保证定位件53可以顺利在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之间移动,定位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臂部31可以包括:臂本体312和外饰体313。第一定位部51或者第二定位部52可以设于臂本体312,外饰体313可以设在臂本体312的外侧,以使第一臂部31的结构更加牢固,并且外观更加美观。

实用新型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烹饪器具100可以为电压力锅或者电饭煲等,这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14所示,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外壳10、外锅20、连体件30、上盖40和定位结构50。

其中,外锅20位于外壳10内,连体件30的第二臂部32与外壳10通过转轴连接,上盖40的旋手座42穿过连体件30的第一臂部31的避让孔311与盖本体41的码仔412通过螺纹紧固件60连接,第一臂部31与旋手座42和盖本体41均间隔开预定距离。定位结构50的第一定位部51设在连体件30的避让孔311的孔壁上,定位结构50的第二定位部52设在旋手座42的连接座体421上,定位结构50的定位件53在第一定位部51的第一定位槽511和第二定位部52的第二定位槽521内可以移动。

烹饪器具100的上盖40打开和关闭步骤如下:

烹饪器具100的上盖40在处于如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时,烹饪器具100的外锅20的开口关闭,定位件53完全位于第一定位槽511内,定位结构50处于解锁状态,上盖40可以相对于连体件30绕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使上盖40的盖牙411可以在开盖位置和合盖位置之间移动。

用户控制旋手座42的操作部423使盖牙411移动至开盖位置,盖牙411与外锅20的锅牙201脱离配合,此时,用户可以控制旋手座42使连体件30沿如图3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上盖40随连体件30一同沿顺时针方向由如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向如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移动。在此过程中,定位件53在自身重力和导向部512的导向斜面513的导向作用下向第二定位槽521的方向移动,当上盖40处于打开位置时,定位件53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定位槽511和第二定位槽521内,此时定位结构50处于锁定状态,上盖40相对于连体件30不可转动,盖牙411始终处于打开时的位置,上盖40的打开过程结束。

当需要关闭上盖40时,用户可以控制旋手座42时连体件30沿如图7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上盖40随连体件30一同沿逆时针方向由如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向如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移动,在如图7所示的上盖40即将关闭的状态时,盖牙411与锅牙201之间不会发生干涉,可以避免摩擦刮花或者损坏。在此过程中,定位件53在自身重力和导向部512的导向斜面513的导向作用下向第一定位槽511的方向移动,当上盖40处于关闭位置时,定位件53完全处于第一定位槽511内。此时,定位结构50处于解锁状态,用户可以控制旋手座42使上盖40相对于连体件30绕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盖牙411由开盖位置移动至合盖位置,上盖40的关闭过程结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不干涉、不矛盾的情况下均可以以合适的方式相互结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