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多用儿童成长坐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8438发布日期:2019-04-05 19:3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多用儿童成长坐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坐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多用儿童成长坐凳。



背景技术:

小孩子在童年阶段会有很多专属的小家具,如小木马、小桌子和小凳子,这些小家具不仅能给小孩子带来很多方便,也能带来很多乐趣。但现有的诸如专门给小孩子使用的小木马、小桌子和小凳子等这些,往往功能都很单一,只具有最基本的功能(如木马只能作为木马、桌子只能作为桌子),而且这些小家具往往只能使用几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小家具,随着孩子的长大可能就失去了它们的用处,因此,还会带来一些困扰,如购买多个这种小家具要花费一定的钱财,还有就是这些小家具的放置、闲置小家具的处理等也是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多用儿童成长坐凳,能够通过调节坐凳的形态,使坐凳的形态转变以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多用儿童成长坐凳,包括有坐凳主体,所述坐凳主体的底面为向外的弧形,所述坐凳主体的顶面的中部为向内的弧形,所述坐凳主体的底面可拆卸地连接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在从所述坐凳主体的底面拆卸下来后又可结合于所述坐凳主体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为两个,所述支撑部包括有竖杆和横杆,所述横杆设置于所述竖杆的底部,所述竖杆连接于所述坐凳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坐凳主体的底面的可拆卸连接形式包括:所述坐凳主体的底面开设有两个底面凹槽,所述竖杆插接于所述底面凹槽内;或所述坐凳主体的底面开设有两个底面凹槽,所述底面凹槽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竖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底面凹槽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竖杆与所述底面凹槽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坐凳主体的顶面的结合形式包括:所述坐凳主体的顶面两头开设有两个顶面凹槽,所述竖杆插接于所述顶面凹槽内;或所述坐凳主体的顶面两头开设有两个顶面凹槽,所述顶面凹槽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竖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顶面凹槽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竖杆与所述顶面凹槽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坐凳主体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踏脚部。

进一步地,所述坐凳主体上至少一个侧面为平面,在与平面相对应的所述坐凳主体的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竖杆相匹配的侧面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多用儿童成长坐凳,通过将坐凳主体的底面设置为向外的弧形,坐凳主体的顶面的中部设置为向内的弧形,以及通过将支撑部设置于坐凳主体的顶面或底面的不同形式转换来实现凳子和木马两种形态的转换,做到一物多用。通过将坐凳主体一个侧面设置为平面,与平面相对应的坐凳主体的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与竖杆相匹配的侧面凹槽,通过将支撑部设置于侧面凹槽上又可以转换成桌子的形式,以作为桌子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凳子、木马、桌子的转换,通过一个物件即可实现三种功能,能够伴随孩子的整个童年,使用期限长,适合整个童年期的孩子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作为凳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作为木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作为凳子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多用儿童成长坐凳,包括有坐凳主体1,坐凳主体1的底面为向外的弧形,坐凳主体1的顶面的中部为向内的弧形,坐凳主体1的底面可拆卸地连接有支撑部2,支撑部2在从坐凳主体1的底面拆卸下来后又可结合于坐凳主体1的顶面。支撑部2为两个,支撑部2包括有竖杆21和横杆22,横杆22设置于竖杆21的底部,竖杆21连接于坐凳主体1。支撑部2与坐凳主体1的底面的可拆卸连接形式为,坐凳主体1的底面开设有两个底面凹槽11,竖杆21插接于底面凹槽11内。支撑部2与坐凳主体1的顶面的结合形式为,坐凳主体1的顶面两头开设有两个顶面凹槽12,竖杆21插接于顶面凹槽12内。坐凳主体1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踏脚部3。坐凳主体1上的两个侧面为平面,其中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与竖杆21相匹配的侧面凹槽13,匹配方式为插接。

当然,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部2与坐凳主体1的底面的可拆卸连接形式还可以为,坐凳主体1的底面开设有两个底面凹槽11,底面凹槽11内设置有内螺纹,竖杆21上设置有与底面凹槽11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竖杆21与底面凹槽11螺纹连接。支撑部2与坐凳主体1的顶面的结合形式还可以为,坐凳主体1的顶面两头开设有两个顶面凹槽12,顶面凹槽12内设置有内螺纹,竖杆21上设置有与顶面凹槽12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竖杆21与顶面凹槽12螺纹连接。

请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作为凳子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两个支撑部2中的竖杆21插在坐凳主体1的底面的两个底面凹槽11内,横杆22放置于地面上作为凳脚,此时整个结构为一个凳子,小孩子可坐在坐凳主体1的顶面上,可供2~12岁的孩子使用。

请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作为木马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两个支撑部2中的竖杆21插在坐凳主体1的顶面的两个顶面凹槽12内,横杆22设置于上方作为把手,坐凳主体1的弧形底面直接放置于地面上,此时整个结构为一个木马,小孩子可坐在坐凳主体1的顶面上,可供2~7岁的孩子使用。而如果设置有踏脚部3,则小孩子的脚可放置于踏脚部3。

请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作为凳子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两个支撑部2中的竖杆21插在坐凳主体1的两个侧面凹槽13内,横杆22放置于地面上作为桌脚,坐凳主体1的另一侧的平整的侧面作为桌面,此时整个结构为一个桌子,可供5~12岁的孩子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多用儿童成长坐凳,通过将坐凳主体1的底面设置为向外的弧形,坐凳主体的顶面的中部设置为向内的弧形,以及通过将支撑部2设置于坐凳主体的顶面或底面的不同形式转换来实现凳子和木马两种形态的转换,做到一物多用。通过将坐凳主体1一个侧面设置为平面,与平面相对应的坐凳主体1的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与竖杆21相匹配的侧面凹槽13,通过将支撑部2设置于侧面凹槽13上又可以转换成桌子的形式,以作为桌子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凳子、木马、桌子的转换,通过一个物件即可实现三种功能,能够伴随孩子的整个童年,使用期限长,适合整个童年期的孩子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