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123发布日期:2019-08-07 01:2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炊具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进行加热,一般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

目前,电磁炉炊具主要包括:电磁炉和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其中,锅具包括用于盛装食材的锅体和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锅盖上设有手柄,其中,为了对锅体内的问题进行准确检测,往往在手柄内会设有采温组件,其中,采温组件的采温探头穿过锅盖可伸入到锅具内,这样可以准确地检测到锅具内的温度,同时,为了对采温组件检测到的锅具温度进行处理,在手柄内设有控制板,控制板与采温组件相连,控制板上设有无线发送模块,无线发送模块将采温组件检测到的锅具温度发送给电磁炉,电磁炉内的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锅具温度,电磁炉内的主控单元根据接收到的锅具温度对线圈盘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整,其中,采温组件在安装时,具体的,采温组件穿设在锅盖上,且采温组件的一端(即采温头)伸入锅具中,采温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手柄内,然后将螺母拧在采温探头的一端上,将采温组件锁紧。

然而,上述电磁炉炊具中,采温组件与螺母锁紧,所以采温组件往往为圆柱,锅盖和手柄上开设与采温组件匹配的圆孔,这样在装配过程,在紧固螺母的时候若采温组件位于手柄内的一端不进行按压,则螺母紧固过程中,采温组件会发生转动,使得螺母不易拧紧,造成防水圈压不紧,防水效果较差,同时在使用过程,采温组件受到外力作用也易发生转动,采温组件转动使得采温组件与锅盖和手柄之间密封件出现松动而密封性降低,从而起不到较好的防水效果,锅具内的蒸汽易进入手柄内对控制板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电磁炉炊具中采温组件在安装和使用过程易发生转动而造成采温组件与锅盖和手柄之间的防水效果不好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制采温组件转动的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锅具,包括锅体、设有手柄的锅盖、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控制板相连的采温组件,所述手柄内具有可容纳所述采温组件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控制板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上开设可供所述采温组件的第二端穿过的装配孔,其中,还包括:

可阻止所述采温组件转动的阻挡机构。

通过设置可阻止所述采温组件转动的阻挡机构,这样采温组件与螺母锁紧过程中,在阻挡机构的阻挡下采温组件无法转动,即螺母在采温组件上拧入过程中采温组件位于容纳腔内的一端即使不按压采温组件也无法随着螺母转动,这样使得螺母在采温组件上拧的更紧,从而将采温组件与装配孔之间的防水圈压紧,防水效果良好,同时,在容纳腔中灌胶后,日常使用过程中,采温组件即使受到外物碰触,但是在阻挡机构的阻挡下采温组件无法转动,这样,由于采温组件不发生转动,所以密封胶也不易出现松动,进而密封性也不会降低,确保了防水性能,锅具内的蒸汽不易进入手柄内对控制板造成损害,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实现了采温组件在紧固和拆卸过程中无法转动的目的,从而使得螺母装配时更易拧紧,避免了由于采温组件转动而造成密封胶出现松动的问题,确保了采温组件与装配孔之间的密封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采温组件的转动而造成螺母不易锁紧以及密封件易松动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阻挡部以及与所述阻挡部配合的配合部,其中,所述阻挡部设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或者所述装配孔中,所述配合部设在所述采温组件上。

可选的,所述阻挡部为所述装配孔侧壁上的第一扁位,所述配合部为所述采温组件外表面上与所述第一扁位相对的第二扁位,所述第一扁位对所述第二扁位进行阻挡以阻止所述采温组件转动。

可选的,所述阻挡部为所述装配孔侧壁上开设的凹槽,所述配合部为所述采温组件上设置的且可卡入所述凹槽中的凸起。

可选的,所述阻挡部为所述装配孔侧壁上设置的凸起,所述配合部为所述采温组件上设置的且可供所述凸起卡入的凹槽。

可选的,所述装配孔包括相互连通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形成台阶。

可选的,所述阻挡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所述采温组件之间。

可选的,所述采温组件的第一端具有向外凸起的凸外缘,所述凸外缘抵在所述台阶上。

所述凸外缘与所述台阶之间设有密封件。

可选的,所述手柄包括:与所述锅盖相连的手柄座以及盖设在所述手柄座上的手柄盖,其中,所述手柄座和所述手柄盖的内表面围成所述容纳腔,且所述控制板和所述采温组件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手柄座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磁炉炊具,至少包括电磁炉和上述所述的电磁炉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盖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与采温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采温组件与引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采温组件和防溢探头与手柄座装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锅盖;

20—手柄;

21—手柄盖;

22—手柄座;

201—容纳腔;

30—控制板;

50—支撑件;

70—采温组件;

71—装配孔;

71a—第一通孔;

71b—第二通孔;

701—螺母;

702—插座;

703—第一引线;

704—第二引线;

7041—金属套环;

705—凸外缘;

7051—第二扁位;

72—侧壁;

721—第一扁位;

73—台阶;

80—防溢探头;

81—安装孔;

9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盖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与采温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采温组件与引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采温组件和防溢探头与手柄座装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具体可以为汤锅,也可以为煎锅,或者也可以为炒锅。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锅体和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10,锅盖10具有手柄20,其中,为了对锅具对温度进行检测,还包括:采温组件70,且为了将采温组件70检测到的温度发送给加热装置或者智能终端,还包括与采温组件70相连的且具有无线发送功能的控制板30,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对控制板30和采温组件70进行安装,手柄20内具有可容纳控制板30和采温组件70一端的容纳腔201,即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和采温组件70的一端位于手柄20的容纳腔201中,其中,采温组件 70为了对锅具内温度进行检测,所以采温组件70的一端位于容纳腔201中,另一端(即采温端)伸入锅具内。所以在容纳腔201的底壁上开设可采温组件70穿过的装配孔71,相应的,锅盖10与装配孔71对应的位置也开设通孔,以供采温组件70的采温端伸入锅具内。

其中,本实施例中,锅盖10上设有蒸汽出孔,锅体内食材加热产生的蒸汽可以顺畅的从该蒸汽出孔排出,避免锅体内汽压过大而发生危险。

其中,现有技术中,装配孔71以及锅盖10上开设的通孔均为圆孔,同时,采温组件70通过螺母701锁紧,所以采温组件70往往也为圆柱,这样在装配过程,在紧固螺母701的时候若采温组件70位于手柄20内的一端不进行按压,则螺母701紧固过程中,采温组件70会发生转动,使得螺母 701不易拧紧,造成防水圈压不紧,防水效果较差,同时在紧固和拆卸过程中,由于采温组件70受到外力作用也易发生转动,而采温组件70转动使得采温组件70与锅盖10和手柄20之间的密封胶易出现松动,使得密封性降低,起不到较好的防水效果,锅具内的蒸汽易进入手柄20内对控制板30造成损害。

为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还包括:可阻止采温组件70转动的阻挡机构(参见图4和图5),在阻挡机构的阻挡下采温组件 70无法转动,这样螺母701在采温组件70上拧入过程中采温组件70位于容纳腔201内的一端即使不按压采温组件70也无法随着螺母701转动,这样使得螺母701在采温组件70固定的更紧,从而将采温组件70与装配孔71之间的防水圈压紧,防水效果良好,同时,在容纳腔201中灌胶后,日常使用过程中,采温组件70即使受到外物碰触,但是在阻挡机构的阻挡下采温组件 70无法转动,这样,由于采温组件70不发生转动,所以密封胶也不易出现松动,进而密封性也不会降低,确保了防水性能,锅具内的蒸汽不易进入手柄20内对控制板30造成损害。

其中,本实施例中,阻挡机构可以在装配孔71和采温组件70之间设置,具体的,阻挡机构可以位于装配孔71上,或者也可以位于采温组件70上,或者同时位于装配孔71和采温组件70上,或者本实施例中,阻挡机构设在容纳腔201中,只要阻挡机构可以阻止采温组件70转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阻挡机构可以为相互阻挡的两个组件构成,两个组件分布在装配孔71和采温组件70上,例如凸起和凹槽之间的相互阻挡,或者阻挡机构具体为装配孔71和采温组件70上相应部分进行变形而形成可以对采温组件70的转动起到阻挡作用的部分,例如装配孔71由圆孔变成方孔,采温组件70上具有与方孔对应的方形区域,这样采温组件70也无法在方孔中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通过设置可阻止采温组件70转动的阻挡机构,这样采温组件70与螺母701锁紧过程中,在阻挡机构的阻挡下采温组件70无法转动,即螺母701在采温组件70上拧入过程中采温组件70位于容纳腔201内的一端即使不按压采温组件70也无法随着螺母701转动,这样使得螺母701在采温组件70上拧的更紧,从而将采温组件70与装配孔71之间的防水圈压紧,防水效果良好,同时,在容纳腔201中灌胶后,日常使用过程中,采温组件70即使受到外物碰触,但是在阻挡机构的阻挡下采温组件70 无法转动,这样,由于采温组件70不发生转动,所以密封胶也不易出现松动,进而密封性也不会降低,确保了防水性能,锅具内的蒸汽不易进入手柄20内对控制板30造成损害,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实现了采温组件 70在紧固和拆卸过程中无法转动的目的,从而使得螺母701装配时更易拧紧,避免了由于采温组件70转动而造成密封胶出现松动的问题,确保了采温组件 70与装配孔71之间的密封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采温组件70的转动而造成螺母701不易锁紧以及密封件易松动的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阻挡机构包括阻挡部以及与阻挡部配合的配合部,具体的,阻挡部用于对配合部起到阻挡作用,配合部与阻挡部形成相互的关系,例如,当阻挡部为凹槽时,则配合部为可被凹槽阻挡的凸起,或者阻挡部为凸起,则配合部为可被凸起阻挡的凹槽,本实施例中,阻挡机构用于防止采温组件70转动,所以阻挡部可以设置在容纳腔201的底壁或者装配孔71中,而配合部设在采温组件70上,这样采温组件70转动时,阻挡部对采温组件70上的配合部进行阻挡,从而使得采温组件70无法转动。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的,阻阻挡部为装配孔71 侧壁上的第一扁位721,配合部为采温组件70外表面上与第一扁位721相对的第二扁位7051,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扁位721为装配孔71侧壁上的竖直侧壁,即圆形的装配孔71通过第一扁位721的设置变为非圆形的装配孔71,例如可以为半圆孔或者方孔,相应的,采温组件70外表面上形成与第一扁位721匹配的第二扁位7051,即第二扁位7051的设置使得采温组件 70的外表面上部分区域由圆柱变成非圆柱,例如可以为半圆柱或者方形柱体,这样采温组件70的第二扁位7051受到装配孔71上第一扁位721的阻挡,从而使得采温组件70无法在装配孔71中转动。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扁位721和第二扁位7051 设置的数量为两个,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扁位721和第二扁位7051设置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只要第一扁位721对第二扁位7051形成阻挡即可。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采温组件70的第一端(即位于容纳腔201中的一端)具有凸外缘705,第二扁位7051位于凸外缘705上,同时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采温组件70的第一端在装配孔71中的装配,具体的,具体的,装配孔71的内壁上形成台阶73,装配孔71分为口径不同的第一通孔71a和第二通孔71b,第一通孔71a的口径大于第二通孔71b 的口径,安装时,采温组件70的凸外缘705抵在台阶73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阻挡机构设置在第一通孔和第一通孔对应的采温组件70之间,如图5所示,第一扁位721位于第一通孔71a的侧壁72上,第一扁位721的设置使得第一通孔71a的侧壁由竖直侧壁和半圆形侧壁组成,即第一通孔71a为非圆形孔,第二通孔71b为圆孔,装配后,第一通孔71a上的第一扁位721与凸外缘705上的第二扁位7051对应,第一扁位721对第二扁位7051起到阻挡作用,使得采温组件70无法转动。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扁位721和第二扁位7051只是用于区分两个扁位,并不用于限定两个扁位,例如也可以将凸外缘705上的扁位定义为第一扁位721,第一通孔71a上的扁位定义为第二扁位7051。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采温组件70与装配孔71之间密封相连,所以,在采温组件70与台阶73之间设置密封件90,通过密封件90将采温组件70与装配孔71之间进行密封,由于采温组件70在紧固和拆卸过程中无法转动,所以密封件90在采温组件70紧固和拆卸过程中也不会发生转动,螺母701可以将采温组件70和密封件90固定的更紧,防水效果良好,而现有技术中,螺母701与采温组件70装配过程中,由于采温组件70易发生转动,所以往往会带动防水圈转动,造成螺母701对采温组件70和防水圈压不紧,使得防水效果不好,其中,本实施例中,密封件90具体密封防水圈。

其中,为了方便控制板30在手柄20的容纳腔201中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手柄20包括与锅盖10相连的手柄座22和盖设在手柄座22上的手柄盖21,即手柄20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手柄座22和手柄盖21,其中,手柄座22设置在锅盖10上,手柄盖21位于手柄座22上,且手柄盖21与手柄座 22的内表面围成容纳腔201,其中,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和采温组件70 的第一端具体位于手柄座22的内部空间中,装配孔71开设在手柄座22的内底壁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手柄座22内还设有用于支撑控制板的支撑件50,支撑件50具体可以为支撑柱,也可以为支撑台。

其中,本实施例中,当锅具内烹煮容易起泡的食材时,烹煮过程中锅体内的食材容易起泡而溢出至台面上,导致烫伤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使该锅具具有防溢功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控制板30相连的防溢探头80,防溢探头80用于检测锅具内泡沫,起到防溢作用,防溢探头80的一端位于容纳腔201内,另一端伸入锅具内,所以,为了方便防溢探头80的设置,本实施例中,容纳腔201的底壁上开设可供防溢探头80穿过的安装孔81,相应的,锅盖10与安装孔81对应的位置开设可供防溢探头80穿过的探头,其中,防溢探头80与螺母701连接时,为了防止防溢探头80转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防溢探头80和安装孔81之间设置阻挡机构,通过阻挡机构阻止防溢探头80的转动,其中,阻挡机构可以参考采温组件70与装配孔71之间的阻挡机构结构。

其中,采温组件70和防溢探头80均需与控制板30相连,本实施例中,为了采温组件70和防溢探头80与控制板30之间连接方便,具体的,如图2 所示,还包括可插设在控制板30上的插座702,插座702上具有与采温组将相连的第一引线703以及与防溢探头80相连的第二引线704,而且为了方便第二引线704与防溢探头80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二引线704的一端上设有金属线环7041,第二引线704与防溢探头80电性连接时,具体将金属线环 7041套设在防溢探头80上进行电性相连,其中,安装时,插座702具体连接在控制板30的下表面。

其中,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上还设有电池座,电池座内设有用于给控制板30供电的电池。

实施例二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阻挡部为装配孔71侧壁上开设的凹槽,配合部为采温组件70上设置的且可卡入凹槽中的凸起,装配后,采温组件70上的凸起卡入装配孔71中的凹槽中,这样采温组件70转动时,凹槽对凸起起到阻挡作用,使得采温组件70无法转动。

实施例三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阻挡部为装配孔71侧壁上开设的凸起,配合部为采温组件70上设置的且可供凸起卡入的凹槽,装配后,装配孔71中的凸起卡入采温组件70上的凹槽中,这样采温组件70转动时,凸起对凹槽起到阻挡作用,使得采温组件70无法转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磁炉炊具,其中,电磁炉炊具至少包括电磁炉和上述实施例的电磁炉锅具,为了接收防溢探头80和采温组件70检测到的数据,电磁炉内设有无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与电磁炉内的控制单元电性相连,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述实施例中控制板30上的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数据,控制单元根据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对电磁炉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整。

其中,本实施例中,电磁炉的其他机构可以参考现有电磁炉,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炊具使用时,具体的,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上,给电磁炉通电,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电磁炉的线圈盘,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体的底部,从而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锅体发热,进而加热锅体内的食材。加热过程中,采温组件70实时采集锅体内的蒸汽的温度,防溢探头80对锅具内的泡沫进行检测,当然,采温组件70也可以采集锅体内液体的温度,然后将该温度传输至控制板30,控制板30通过发射模块将该温度信号发送给电磁炉上的接收模块,接收模块接收到该信号后反馈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该温度信号具体调整电磁炉的加热功率、加热时长甚至加热膜式,从而控制锅内食物的温度,达到精确控温的目的,其中,本实施例中,发射模块将该温度信号也可以发送终端(例如用户的智能手机),这样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查看电磁炉和锅具的工作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