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3336发布日期:2019-08-13 20:5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炊具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进行加热,一般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

目前,电磁炉炊具主要包括:电磁炉和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其中,锅具包括用于盛装食材的锅体和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锅盖上设有手柄,其中,为了对锅体内的问题进行准确检测,往往在手柄内会设有采温组件,其中,采温组件的采温探头穿过锅盖可伸入到锅具内,这样可以准确地检测到锅具内的温度,同时,为了对采温组件检测到的锅具温度进行处理,在手柄内设有控制板,控制板与采温组件相连,控制板上设有无线发送模块,无线发送模块将采温组件检测到的锅具温度发送给电磁炉,电磁炉内的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锅具温度,电磁炉内的主控单元根据接收到的锅具温度对线圈盘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整。

然而,上述电磁炉炊具中,控制板在手柄内安装时,由于手柄内的空间往往较小,这样造成控制板在手柄内安装时装配极不方便,尤其当手柄内空间的深度较大时,安装过程中定位不准往往会出现多次安装的现象,使得控制板在手柄内的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电磁炉炊具中控制板在手柄内安装时安装不方便而出现多次安装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板在手柄内安装方便的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锅具,包括锅体、设有手柄的锅盖、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控制板相连的采温组件,所述手柄内具有可容纳所述控制板和部分所述采温组件的容纳腔,其中,

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限位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控制板,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所述控制板装配到所述支撑件的过程中对所述控制板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通过容纳腔内设有限位件和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支撑控制板,限位件用于在控制板装配在支撑件上时对控制板起到限位作用,这样控制板安装时,在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控制板能准确地安装到支撑件上,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控制板安装过程中无法定位而出现多次安装的问题,而且,本实施例中,控制板安装时,在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不仅可以实现准确安装,而且即使手柄内的空间较小,但是在限位件的引导使得控制板顺利完成安装,安装比较方便,而且安装的准确性较高,与现有安装方式相比大大降低了控制板安装的难度,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实现了控制板在手柄内准确且方便的安装目的,从而提高了控制板在手柄内的装配效率,解决了现有控制板在手柄内安装不方便以及多次安装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限位件对应的外边缘上开设限位缺口槽。

可选的,所述控制板的外轮廓与所述容纳腔的横截面轮廓形状相同。

可选的,所述手柄包括:与所述锅盖相连的手柄座以及盖设在所述手柄座上的手柄盖,其中,所述手柄座和所述手柄盖的内表面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限位件和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手柄座内。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柱,且所述限位柱上开设螺纹孔,所述手柄盖与所述手柄座之间通过螺钉与所述螺纹孔紧固连接。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的顶端与所述手柄盖之间设有硅胶垫,且所述硅胶垫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开设可供所述螺钉穿过的开孔。

可选的,所述手柄座的内侧壁上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硅胶垫的台阶,所述台阶的端面高于所述限位件的顶端或者与所述限位件的顶端平齐。

可选的,所述控制板上具有多个元器件,且所述控制板上最高元件的顶端与所述台阶平齐,或者

所述控制板上最高元件的顶端高于所述台阶,且所述控制板上最高元件的顶端与所述台阶之间的距离小于0.5mm。

可选的,所述手柄盖包括手柄下盖和盖设在所述手柄下盖上的手柄上盖,其中,所述手柄下盖上开设可供所述螺钉穿过的装配孔。

可选的,所述手柄上盖为硅胶盖。

本实施例还一种电磁炉炊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电磁炉和上述所述的电磁炉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盖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盖上手柄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盖上手柄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4中沿A-A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采温组件和防溢探头在容纳腔中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控制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控制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锅盖;

20—手柄;

21—手柄盖;

21a—手柄上盖;

21b—手柄下盖;

22—手柄座;

201—容纳腔;

2011—底壁;

202—台阶;

211、61—螺纹孔;

23—硅胶垫;

30—控制板;

301—元件;

31—外边缘;

32c、32d、32c、32d—限位缺口槽;

50—支撑件;

50e、50f、50h、50k—支撑台;

60—限位件;

60c、60d、60e、60f—限位柱;

70—采温组件;

71—装配孔;

71a—第一通孔;

71b—第二通孔;

701—螺母;

80—防溢探头;

8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盖的结构示意图,图 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盖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盖上手柄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锅盖上手柄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A为图4中沿A-A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采温组件和防溢探头在容纳腔中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控制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控制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 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锅具中手柄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具体可以为汤锅,也可以为煎锅,或者也可以为炒锅。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锅体和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10,锅盖10具有手柄20,其中,为了对锅具对温度进行检测,还包括:采温组件70,且为了将采温组件70检测到的温度发送给加热装置或者智能终端,还包括与采温组件70相连的且具有无线发送功能的控制板30,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对控制板30和采温组件70进行安装,手柄20内具有可容纳控制板30和采温组件70一端的容纳腔201,即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和采温组件70的一端位于手柄20的容纳腔201中,其中,采温组件70为了对锅具内温度进行检测,所以采温组件70的一端位于容纳腔201中,另一端(即采温端)伸入锅具内。

其中,本实施例中,锅盖10上设有蒸汽出孔,锅体内食材加热产生的蒸汽可以顺畅的从该蒸汽出孔排出,避免锅体内汽压过大而发生危险。

其中,现有技术中,控制板30在容纳腔中安装时,由于容纳腔的空间往往较小,所以控制板30在容纳腔中装配时不方便,尤其当容纳腔的深度较大时,在装配过程中,由于控制板30无法定位,所以易出现安装过程中安装不到位需多次进行安装的情况。

为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控制板30装配过程中装配不方便而出现多次安装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如图1-8所示,在容纳腔201内设有限位件60和支撑件50,其中,支撑件50用于支撑控制板30,即控制板30安装后,支撑件50起到支撑控制板30的作用,使得控制板30在容纳腔201中的位置得以确定,限位件60用于在控制板30装配到支撑件50的过程中对控制板30起到限位作用,具体的,控制板30安装时,控制板30受到了限位件 60的限位作用,在限位件60的限位作用下使得控制板30在安装过程中被限定到特定的位置,当控制板30到达支撑件50位置时,控制板30在容纳腔 201中便安装到位,控制板30便准确地安装到支撑件50上,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控制板30安装过程中无法定位而出现多次安装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安装时,在限位件60的限位作用下可以实现准确安装,即使手柄20内的空间较小,但是在限位件60的引导使得控制板30的安装较为方便,同时安装的准确性也较高。

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0在容纳腔201中设置,具体的,限位件60可以沿着容纳腔201的内侧壁设置,这样控制板30在限位件60的引导下沿着容纳腔201的侧壁向下顺利地完成安装,或者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0直接设置在容纳腔201的底壁2011上,这样控制板30在限位件60的限位下准确地安装到支撑件50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0在容纳腔201中设置时,限位件60具体可以通过卡接、焊接、胶水粘合等方式进行固定在容纳腔201中,或者限位件60与手柄20内部的容纳腔201内壁之间一体成型。

其中,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0具体可以为限位柱,控制板30沿着限位柱安装到容纳腔201中,或者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0也可以为限位筋,控制板30在限位筋的限位作用下安装到支撑件50上,或者限位件60还可以为容纳腔201中用于与螺钉连接的螺钉柱。

其中,本实施例中,在容纳腔201中设置支撑件50时,控制板30被支撑件50支撑到一定的高度,这样在支撑件50的支撑作用下,使得控制板30 在手柄20内安装后与容纳腔201的底壁201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这样锅盖10的高温传递给容纳腔201的底壁2011时,由于控制板30与容纳腔201 的底壁2011之间具有间隔,从而避免了高温对控制板30的影响,同时,由于控制板30与容纳腔201的底壁2011之间具有间隔,所以控制板30背面上的元器件不易被挤坏,而且,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件50,这样控制板30安装在支撑件50上时,控制板30与容纳腔201的底壁2011之间空出一定的空间,此时可以将控制板30与采温组件70之间的导线放置在该空间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通过容纳腔201内设有限位件60和支撑件 50,支撑件50用于支撑控制板30,限位件60用于在控制板30装配在支撑件50上时对控制板30起到限位作用,这样控制板30安装时,在限位件60 的限位作用下,控制板30能准确地安装到支撑件50上,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控制板30安装过程中无法定位而出现多次安装的问题,而且,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安装时,在限位件60的限位作用下不仅可以实现准确安装,而且即使手柄20内的空间较小,但是在限位件60的引导使得控制板30 顺利完成安装,安装比较方便,而且安装的准确性较高,与现有安装方式相比大大降低了控制板30安装的难度,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锅具实现了控制板30在手柄20内准确且方便的安装目的,从而提高了控制板30在手柄20内的装配效率,解决了现有控制板30在手柄20内安装不方便以及多次安装的技术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支撑件50的顶端与容纳腔201的底壁2011之间的距离介于10-25mm,这样控制板30安装后,控制板30与容纳腔201之间的间隔为10-25mm,其中,本实施例中,支撑件50的顶端与容纳腔201的底壁 201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0mm,或者支撑件50的顶端与容纳腔201的底壁 201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15mm。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 与限位件60对应的外边缘31上开设限位缺口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限位缺口槽开设的数量与限位件60设置的数量相同,如图4所示,限位件60 包括限位柱60c、限位柱60d、限位柱60c和限位柱60d,如图6所示,控制板30的外边缘31上开设了限位缺口槽32c、限位缺口槽32d、限位缺口槽32e 和限位缺口槽32f,限位缺口槽32c、限位缺口槽32d、限位缺口槽32c和限位缺口槽32d可以分别与限位柱60c、限位柱60d、限位柱60c和限位柱60d 对应,安装时,限位缺口槽32c、限位缺口槽32d、限位缺口槽32c和限位缺口槽32d与限位柱60c、限位柱60d、限位柱60c和限位柱60d对位,控制板 30沿着限位柱60c、限位柱60d、限位柱60c和限位柱60d安装到支撑件50 上,通过限位缺口槽与限位柱的配合,控制板30在安装过程中被限定在特定的区域中,不易出现位置跑偏的现象,即定位更准确,这样控制板30准确地安装到支撑件50上,而且,控制板30安装后,控制板30的限位缺口槽与限位件60对应,有效地防止了控制板30的水平方向上的晃动。

其中,本实施例中,限位缺口槽的形状具体根据限位柱的外表面形状设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控制板30的外轮廓与容纳腔 201的横截面轮廓形状相同,即控制板30的形状与容纳腔201的截面形状保持一致,这样可以方便控制板30在容纳腔201中的安装,同时,通过将控制板30的形状与容纳腔201的截面形状保持一致,控制板30的外边缘31可以向容纳腔201的侧壁延伸,使得控制板30的面积增大,这样控制板30上可以分布更多的元器件,控制板30的功能更多。

其中,为了方便控制板30在手柄20的容纳腔201中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手柄20包括与锅盖10相连的手柄座22和盖设在手柄座22上的手柄盖21,即手柄20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手柄座22和手柄盖21,其中,手柄座22设置在锅盖10上,手柄盖21位于手柄座22上,且手柄盖21与手柄座 22的内表面围成容纳腔201,其中,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0和支撑件50设在手柄座22的内壁上,具体的,如图3所示,限位件60和支撑件50可以位于手柄座22的内侧壁上,或者限位件60和支撑件50也可以位于手柄座22 的底壁2011上,安装时,首先将手柄座22固定在锅盖10上,将采温组件 70的采温端穿过手柄座22和锅盖10深入锅具内,采温组件70的另一端位于容纳腔201内,然后将控制板30与采温组件70相连,接着将控制板30上的缺口槽与手柄座22内的限位件60对准,然后控制板30沿着限位件60安装到支撑件50上,控制板30安装完成时,将手柄盖21盖设在手柄座22上,手柄20安装完成。

其中,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0为限位柱,如图4所示,限位件60包括限位柱60c、限位柱60d、限位柱60c和限位柱60d,其中,本实施例中,限位柱上开设螺纹孔61,这样手柄盖21与手柄座22之间通过螺钉与螺纹孔紧固连接,即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0不仅起到限位作用,同时还可以作为螺钉柱与螺钉进行紧固连接,以实现手柄盖21与手柄座22的紧固连接,这样避免了在容纳腔201中额外设置螺钉柱。

其中,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0的顶端与手柄盖21之间设有硅胶垫23,且硅胶垫23与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开设可供螺钉穿过的开孔,通过设置硅胶垫 23一方面可以将手柄盖21与手柄座22之间进行密封,另一方面,控制板30 安装到支撑件50上时,可以将控制板30上的元件顶端抵接在硅胶垫23上,这样螺钉将穿过手柄盖21与螺钉孔连接后,手柄座22、手柄盖21、硅胶垫 23和控制板30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控制板30在竖直方向上被限定,有效防止了控制板30的上下晃动,而且,由于硅胶垫23可发生的被动形变较大,所以螺钉紧固过程中不易造成手柄上盖20a压坏控制板30的现象,其中,本实施例中,除了为硅胶垫23外,还可以采用可发生较大变形的其他的密封件来代替硅胶垫23。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硅胶垫23的放置,手柄座22的内侧壁上具有用于支撑硅胶垫23的台阶202,具体的,台阶202可以高于限位件60 的顶端,或者台阶202可以与限位件60的顶端平齐(如图3所示),其中,当台阶202可以与限位件60的顶端平齐时,这样螺钉与限位件60上的螺钉孔连接时,硅胶垫23可以被锁紧在手柄盖21与限位件60之间。

其中,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上设置多个元器件,且控制板30上最高元件的顶端与台阶202平齐,即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在支撑件50上安装后,控制板30上的最高元件与台阶202平齐,这样手柄盖21与手柄座22螺钉连接时,控制板30上的最高元件刚好抵接在硅胶垫23上,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控制板30上元件301为最高元件,元件301的顶端端面与台阶 202平齐,为使控制板30上最高元件的顶端与台阶202平齐,本实施例中,将支撑件50的顶端与台阶202之间的距离L等于控制板30的整体高度H即可。

或者,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上最高元件的顶端高于台阶202,且控制板30上最高元件的顶端与台阶202之间的距离小于0.5mm,即控制板30上最高元件的顶端与台阶202之间的距离差小于0.5mm,控制板30的整体高度 H大于支撑件50的顶端与台阶202之间的距离L,这样安装过程中,控制板 30上的最高元件的顶端会顶在硅胶垫23上,当手柄盖21与限位件60的螺纹孔连接时,硅胶垫23受到手柄盖21挤压会对控制板30上的最高元件产生向下的挤压,最终使得控制板30在上下方向上无法晃动,有效地固定了控制板30,这样不需要采用螺钉对控制板30进行固定,即省去了固定控制板30 的螺钉,降低了材料成本。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手柄盖21与手柄座22之间采用螺钉连接,这样手柄盖21上需开设开孔,而且螺钉的一端处于手柄盖21上,为了确保手柄盖21的外观美观性,本实施例中,手柄盖21包括手柄下盖21b和盖设在手柄下盖21b上的手柄上盖20a,其中,手柄下盖21b上开设可供螺钉穿过的螺纹孔211,当手柄下盖21b与手柄座22采用螺钉连接后,将手柄上盖20a 盖设在手柄下盖21b上,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上盖20a与手柄下盖21b 之间具体可以卡接或者胶水粘合方式相连。

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上盖20a具体为硅胶盖。

其中,本实施例中,支撑件50具体为支撑台,参见图4所示,分别设置了四个支撑台,分别为支撑台50e、支撑台50f、支撑台50h和支撑台 50k,其中,本实施例中,支撑件50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支撑件50。

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可以设置在锅盖的中间位置,或者手柄也可以设置在锅盖靠近边缘的位置,其中,当手柄设在锅盖靠近边缘的位置时,手柄往往呈倾斜设置,所以为了控制板30在倾斜的手柄内安装方便,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在容纳腔中安装时也呈倾斜状,且控制板30的倾斜方向与手柄的倾斜方向保持一致。

其中,当锅具内烹煮容易起泡的食材时,烹煮过程中锅体内的食材容易起泡而溢出至台面上,导致烫伤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使该锅具具有防溢功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控制板30相连的防溢探头80,防溢探头80用于检测锅具内泡沫,起到防溢作用,防溢探头 80的一端位于容纳腔201内,另一端伸入锅具内,防溢探头80检测泡沫的原理具体可以为当泡沫接触到检测末端时,泡沫作为一种导体将防溢探头80 的两个电极实现导通,这样会存在微弱的导通电流,防溢探头80根据检测导通电流检测泡沫,若检测到导通电流则判断出泡沫接触到了检测末端,若没有检测到导通电流则判断出泡沫未接触到检测末端。

其中,本实施例中,防溢探头80和采温组件70安装时,容纳腔201的底壁2011分别开设可供防溢探头80穿过的安装孔81,以及可供采温组件70 穿过的装配孔71,防溢探头80与安装孔81以及采温组件70与装配孔71之间均密封相连。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采温组件70在装配孔71中装配,具体的,参见图5A,装配孔71的内壁上形成台阶73,装配孔71分为口径不同的第一通孔71a和第二通孔71b,第一通孔71a的口径大于第二通孔71b的口径,安装时,采温组件70的凸外缘抵在台阶73上,采温组件70的采温端伸入锅具内,且采温组件70通过螺母701紧固在锅盖10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采温组件70具体包括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简称NTC)和包覆在NTC外部的金属外壳,其中,金属外壳位于锅具内的一端设有外螺纹,螺母701与金属外壳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锅盖10具体可以为玻璃锅盖,也可以为不锈钢锅盖,或者也可以为玻璃和不锈钢共同组成的锅盖。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磁炉炊具,其中,电磁炉炊具至少包括电磁炉和上述实施例的电磁炉锅具,为了接收防溢探头80和采温组件70检测到的数据,电磁炉内设有无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与电磁炉内的控制单元电性相连,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述实施例中控制板30上的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数据,控制单元根据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对电磁炉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整。

其中,本实施例中,电磁炉的其他机构可以参考现有电磁炉,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炊具使用时,具体的,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上,给电磁炉通电,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电磁炉的线圈盘,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体的底部,从而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锅体发热,进而加热锅体内的食材。加热过程中,采温组件70实时采集锅体内的蒸汽的温度,当然,采温组件70也可以采集锅体内液体的温度,然后将该温度传输至控制板30,控制板30通过发射模块将该温度信号发送给电磁炉上的接收模块,接收模块接收到该信号后反馈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该温度信号具体调整电磁炉的加热功率、加热时长甚至加热膜式,从而控制锅内食物的温度,达到精确控温的目的,其中,本实施例中,发射模块将该温度信号也可以发送终端(例如用户的智能手机),这样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查看电磁炉和锅具的工作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