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9173发布日期:2019-04-29 12:0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料清洗装置及包含该物料清洗装置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化的烹饪器具如自动电饭煲,有的设有洗米盒进行自动洗米,洗米盒内插有排水管进行排水。然而,布置排水管,既占用了洗米盒的内部空间,降低了洗米盒的空间利用率,又导致洗米盒内部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物料清洗装置的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物料清洗装置,包括:本体;外罩,套设在所述本体外侧,并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环状空间,所述本体和所述外罩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环状空间相连通,且所述本体上还设有连通其内部空间及所述环状空间的通孔;其中,所述环状空间内设有两个第一导流筋,所述第一导流筋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及所述外罩的内侧壁相贴合,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导流筋之间限定出导水槽,且所述导水槽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排水口处并与所述排水口相连通,所述导水槽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环状空间的下部并与所述环状空间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在本体的外侧增加了外罩,外罩与本体之间限定出环状空间,且环状空间通过通孔与本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使得在本体外侧形成了空腔,由于本体和外罩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与该空腔相连通的排水口,因而可以利用该空腔将本体内部的清洗污水抽离出来,这样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向洗米盒(相当于本申请的本体)内部插设的排水管,从而提高了本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并简化了本体的内部结构;同时,环状空间内还设有两个第一导流筋,且第一导流筋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本体的外侧壁及外罩的内侧壁相贴合,则两个第一导流筋与本体的外侧壁及外罩的内侧壁共同围设出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水槽,由于导水槽的上端延伸至排水口处并与排水口相连通,而导水槽的下端延伸至环状空间的下部并与环状空间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因而环状空间内的清洗污水只能经由导水槽的下端向上流动进入导水槽内,进而到达排水口处排出,由于空气必然位于液体的上方,因而在排水的过程中,只有环状空间内的清洗污水基本上被完全抽出后,才可能抽到环状空间内的空气,相较于没有设置导水槽的技术方案而言,有效改善了排水过程中因抽到空气导致排水效率降低并产生空泡噪声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物料清洗装置的排水效率,并降低了排水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物料清洗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和所述外罩中的至少一个上还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也与所述环状空间相连通。

本体和外罩中的至少一个上还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也与环状空间相连通,则可以利用环状空间向本体内部输送气流,利用气流带动本体内的水和物料翻滚、摩擦,进而起到气动洗料的作用,气动洗料相较于机械搅拌洗料具有洁净无污染、不会导致物料破损且结构简单的优点;同时,利用环状空间向本体内输送气流,无需向本体内插设进气管,因而也简化了本体的内部结构,提高了本体的空间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状空间内还设有两个第二导流筋,所述第二导流筋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及所述外罩的内侧壁相贴合,以使两个所述第二导流筋之间限定出导气槽,且所述导气槽的上端延伸至所述进气口处并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导气槽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环状空间的下部并与所述环状空间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环状空间内还设有两个第二导流筋,且第二导流筋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本体的外侧壁及外罩的内侧壁相贴合,则两个第二导流筋与本体的外侧壁及外罩的内侧壁共同围设出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气槽,由于导气槽的上端延伸至进气口处并与进气口相连通,而导气槽的下端延伸至环状空间的下部并与环状空间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因而进气口送入环状空间内的气流只能经由导气槽的上端向下流动进入导气槽内,到达环状空间的下部后经由通孔进入本体内,这保证了气流能够快速到达本体的下部,从而更有效地带动本体内的物料和水进行翻滚、摩擦等运动,进而有效提高了气动洗料的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水口并排设置,所述导水槽与所述导气槽之间还设有隔离筋,所述隔离筋将所述导水槽与所述导气槽隔离开来。

进气口与排水口并排设置,且导水槽与导气槽之间还设有隔离筋,隔离筋将导水槽与导气槽隔离开来,能够避免排污时污物进入导气槽导致气源污染或者降低排水效率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物料清洗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离筋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及所述外罩的内侧壁相贴合,且所述隔离筋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状空间的顶部和底部相贴合,以将所述环状空间完全隔断。

隔离筋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本体的外侧壁及外罩的内侧壁相贴合,且隔离筋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环状空间的顶部和底部相贴合,则环状空间被隔离筋完全隔断,而导水槽和导气槽分居隔离筋的两侧,这样,排水时,水流只能按照由导气槽流向导水槽的方向定向旋转,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排水时抽到空气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排水效率并进一步降低了排水噪音;同时,还确保了排水过程中清洗污水不会进入导气槽内,从而保证了气源的洁净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口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排水口和设置在所述外罩上的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第一排水口对接吻合形成排水通道;所述进气口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进气口和设置在所述外罩上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对接吻合形成进气通道。

本体上设有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可以连接负压源(如抽水泵)或者直接连接集污容器,用于排出本体内的污物;由于第一排水口与环状空间相连通,并进一步通过本体通孔与本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则排水时,本体内部的污物经本体通孔进入环状空间,进一步由第一排水口排出,由于通孔的尺寸小于大米等物料的尺寸,因而环状空间可以过气过水,但不能过料,故而排水时只有清洗污水能够通过通孔进入环状空间,从而实现了清洗污水与大米等物料的分离,并避免了大米等物料到达第一排水口处,故而不会出现大米等物料堵塞抽水口的情况发生,使得清洗污水能够快速排出。

本体上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可以连接气源(如风机、气泵等),用于向本体内部输送气流,气流可以用于搅动本体内的物料和水翻滚,实现物料清洗,也可以用于吹动物料,促使物料排出;由于第一进气口与环状空间相连通,进一步通过本体通孔与本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则进气时,气流由进气口进入环状空间,经本体通孔进入本体的内部空间,实现搅拌、下料等功能。

相应地,外罩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水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口对接吻合形成进气通道,第二排水口与第一排水口对接吻合形成排水通道,则气流经进气通道进入环状空间内,再经通孔进入本体内部,污水由通孔进入环状空间内,再经排水通道排出,相当于在第一进气口与环状空间之间增加了一段进气通道,在第一排水口与环状空间之间增加了一段排水通道,由于进气通道的截面积和排水通道的截面积显著小于环状空间的尺寸,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水口处的压力,从而提高进气速度和排污速度,并减小对气源、负压源的压力要求;同时,还便于根据需要合理布置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水口的位置。

优选地,外罩的高度低于本体的高度,且外罩套设在本体的下部的外侧。

外罩的高度低于本体的高度,且外罩套设在本体的下部的外侧,则本体中的污物也可以从本体的下部向外排出,有利于利用重力实现污物的快速彻底排出;同时,气流可以从本体的下部进入本体的内部空间,便于气流由下向上升腾,进而带动物料和水翻滚,实现物料清洗功能;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基础上,还适当减小了外罩的尺寸,有利于进一步简化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从而进一步节约成本,并节省物料清洗装置的安装空间。

具体地,本体侧壁上部的厚度大于下部的厚度,外罩套设在本体的下部外侧,这样能够使整个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更加规整;其中,外罩的上端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水口,第一进气口在本体的侧壁内部向下延伸至第二进气口处,与第二进气口对接形成进气通道;第一排水口在本体的侧壁内部向下延伸至第二排水口处,与第二排水口对接形成排水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上下排布,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第二排水口上下分布,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水口水平对称排布,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水口水平对称排布。

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上下排布,即:第一进气口在上,第二进气口在下,第一排水口与第二排水口上下排布,即:第一排水口在上,第二排水口在下;由于外罩包裹本体的外侧下部,因此,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水口便于设置在相对靠上的位置,而将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水口分别设置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水口的下方,则便于进气通道和排水通道的对接形成,结构简单合理。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排水口水平对称分布,使得本体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排水口水平对称分布,使得外罩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筋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或,所述第一导流筋与所述外罩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或,所述第一导流筋与所述本体和所述外罩为分体式结构,组装在所述本体与所述外罩之间。

第一导流筋可以与本体的外侧壁一体成型,也可以与外罩的内侧壁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成型后组装在本体或者外罩上。同理,第二导流筋、隔离筋也可以与本体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或者与外罩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或者单独成型后组装在本体或者外罩上。优选地,第一导流筋、第二导流筋和隔离筋与外罩的内侧壁一体成型,由于外罩的结构较为简单,故而加工成型更加方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罩的上下两端与所述本体的连接部位处均设有密封件。

外罩与本体的连接部位处设有密封件,且上下两端的连接部位处均设有密封件(如密封圈),有效地保证了环状空间的密封性,避免了气流或水流从外罩与本体的连接部位处发生泄漏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物料清洗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具有烹饪腔室;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物料清洗装置,用于清洗送入其本体内的物料,并将清洗后的物料送入烹饪腔室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物料清洗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主体包括:锅体和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锅体盖合以围设出所述烹饪腔室;其中,所述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所述盖体上。

将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盖体上,便于本体的卸料口打开时与烹饪腔室连通,以使本体内的物料顺利进入烹饪腔室内进行烹饪,使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当然不限于电饭煲,也可以是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物料清洗装置装配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D-D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E-E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本体,11通孔,12第一排水口,13第一进气口,14进水口,20外罩, 21第二排水口,22第二进气口,30环状空间,31第一导流筋,32导水槽,33第二导流筋,34导气槽,35隔离筋,4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包括:本体10和外罩20。

具体地,外罩20套设在本体10外侧,并与本体10之间形成环状空间30,本体10和外罩2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与环状空间30相连通,且本体10上还设有连通其内部空间及环状空间30的通孔11,如图4和图6 所示;其中,环状空间30内设有两个第一导流筋31,第一导流筋3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0的外侧壁及外罩20的内侧壁相贴合,以使两个第一导流筋31之间限定出导水槽32,且导水槽32的上端延伸至排水口处并与排水口相连通,如图2所示,导水槽32的下端延伸至环状空间30的下部并与环状空间30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在本体10的外侧增加了外罩20,外罩20与本体10之间限定出环状空间30,且环状空间30通过通孔11与本体1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使得在本体10外侧形成了空腔,由于本体10和外罩2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与该空腔相连通的排水口,因而可以利用该空腔将本体10内部的清洗污水抽离出来,这样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向洗米盒(相当于本申请的本体10)内部插设的排水管,从而提高了本体1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并简化了本体10的内部结构;同时,环状空间30内还设有两个第一导流筋31,且第一导流筋3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0的外侧壁及外罩20的内侧壁相贴合,则两个第一导流筋31与本体10的外侧壁及外罩 20的内侧壁共同围设出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水槽32,由于导水槽32的上端延伸至排水口处并与排水口相连通,而导水槽32的下端延伸至环状空间30 的下部并与环状空间30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因而环状空间30内的清洗污水只能经由导水槽32的下端向上流动进入导水槽32内,进而到达排水口处排出,由于空气必然位于液体的上方,因而在排水的过程中,只有环状空间30内的清洗污水基本上被完全抽出后,才可能抽到环状空间30内的空气,相较于没有设置导水槽32的实施例而言,有效改善了排水过程中因抽到空气导致排水效率降低并产生空泡噪声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物料清洗装置的排水效率,并降低了排水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本体10和外罩20中的至少一个上还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也与环状空间 30相连通,如图1、图2和图6所示。

本体10和外罩20中的至少一个上还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也与环状空间 30相连通,则可以利用环状空间30向本体10内部输送气流,利用气流带动本体10内的水和物料翻滚、摩擦,进而起到气动洗料的作用,气动洗料相较于机械搅拌洗料具有洁净无污染、不会导致物料破损且结构简单的优点;同时,利用环状空间30向本体10内输送气流,无需向本体10内插设进气管,因而也简化了本体10的内部结构,提高了本体10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环状空间30内还设有两个第二导流筋33,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导流筋33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0的外侧壁及外罩20的内侧壁相贴合,以使两个第二导流筋33之间限定出导气槽34,且导气槽34的上端延伸至进气口处并与进气口相连通,导气槽34的下端延伸至环状空间30的下部并与环状空间30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如图2所示。

环状空间30内还设有两个第二导流筋33,且第二导流筋33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0的外侧壁及外罩20的内侧壁相贴合,则两个第二导流筋 33与本体10的外侧壁及外罩20的内侧壁共同围设出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气槽34,由于导气槽34的上端延伸至进气口处并与进气口相连通,而导气槽34的下端延伸至环状空间30的下部并与环状空间30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因而进气口送入环状空间30内的气流只能经由导气槽34的上端向下流动进入导气槽34内,到达环状空间30的下部后经由通孔11进入本体10内,这保证了气流能够快速到达本体10的下部,从而更有效地带动本体10内的物料和水进行翻滚、摩擦等运动,进而有效提高了气动洗料的效率。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进气口与排水口并排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导水槽32与导气槽34之间还设有隔离筋 35,隔离筋35将导水槽32与导气槽34隔离开来,如图2、图5和图7所示。

进气口与排水口并排设置,且导水槽32与导气槽34之间还设有隔离筋35,隔离筋35将导水槽32与导气槽34隔离开来,能够避免排污时污物进入导气槽34导致气源污染或者降低排水效率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物料清洗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隔离筋35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0的外侧壁及外罩 20的内侧壁相贴合,且隔离筋3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环状空间30的顶部和底部相贴合,如图7所示,以将环状空间30完全隔断。

隔离筋35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0的外侧壁及外罩20的内侧壁相贴合,且隔离筋3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环状空间30的顶部和底部相贴合,则环状空间30被隔离筋35完全隔断,而导水槽32和导气槽34分居隔离筋35的两侧,这样,排水时,水流只能按照由导气槽34流向导水槽32的方向定向旋转,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排水时抽到空气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排水效率并进一步降低了排水噪音;同时,还确保了排水过程中清洗污水不会进入导气槽34内,从而保证了气源的洁净度。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排水口包括设置在本体10上的第一排水口12和设置在外罩20上的第二排水口21,第二排水口21与第一排水口12对接吻合形成排水通道;进气口包括设置在本体10上的第一进气口13和设置在外罩20上的第二进气口22,第二进气口22与第一进气口13对接吻合形成进气通道。

本体10上设有第一排水口12,第一排水口12可以连接负压源(如抽水泵)或者直接连接集污容器,用于排出本体10内的污物;由于第一排水口12 与环状空间30相连通,并进一步通过本体10通孔11与本体1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则排水时,本体10内部的污物经本体10通孔11进入环状空间30,进一步由第一排水口12排出,由于通孔11的尺寸小于大米等物料的尺寸,因而环状空间30可以过气过水,但不能过料,故而排水时只有清洗污水能够通过通孔11进入环状空间30,从而实现了清洗污水与大米等物料的分离,并避免了大米等物料到达第一排水口12处,故而不会出现大米等物料堵塞抽水口的情况发生,使得清洗污水能够快速排出。

本体10上设有第一进气口13,第一进气口13可以连接气源(如风机、气泵等),用于向本体10内部输送气流,气流可以用于搅动本体10内的物料和水翻滚,实现物料清洗,也可以用于吹动物料,促使物料排出;由于第一进气口13与环状空间30相连通,进一步通过本体10通孔11与本体1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则进气时,气流由进气口进入环状空间30,经本体10通孔11 进入本体10的内部空间,实现搅拌、下料等功能。

相应地,外罩20上设有第二进气口22和第二排水口21,第二进气口22 与第一进气口13对接吻合形成进气通道,第二排水口21与第一排水口12对接吻合形成排水通道,则气流经进气通道进入环状空间30内,再经通孔11 进入本体10内部,污水由通孔11进入环状空间30内,再经排水通道排出,相当于在第一进气口13与环状空间30之间增加了一段进气通道,在第一排水口12与环状空间30之间增加了一段排水通道,由于进气通道的截面积和排水通道的截面积显著小于环状空间30的尺寸,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第一进气口13和第一排水口12处的压力,从而提高进气速度和排污速度,并减小对气源、负压源的压力要求;同时,还便于根据需要合理布置第一进气口13 和第一排水口12的位置。

优选地,外罩20的高度低于本体10的高度,且外罩20套设在本体10 的下部的外侧,如图1、图4和图6所示。

外罩20的高度低于本体10的高度,且外罩20套设在本体10的下部的外侧,则本体10中的污物也可以从本体10的下部向外排出,有利于利用重力实现污物的快速彻底排出;同时,气流可以从本体10的下部进入本体10的内部空间,便于气流由下向上升腾,进而带动物料和水翻滚,实现物料清洗功能;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基础上,还适当减小了外罩20的尺寸,有利于进一步简化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从而进一步节约成本,并节省物料清洗装置的安装空间。

具体地,本体10侧壁上部的厚度大于下部的厚度,如图4和图6所示,外罩20套设在本体10的下部外侧,这样能够使整个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更加规整;其中,外罩20的上端设有第二进气口22和第二排水口21,如图2所示,第一进气口13在本体10的侧壁内部向下延伸至第二进气口22处,与第二进气口22对接形成进气通道;第一排水口12在本体10的侧壁内部向下延伸至第二排水口21处,与第二排水口21对接形成排水通道。

优选地,第一进气口13与第二进气口22上下排布,如图6所示,第一排水口12与第二排水口21上下分布,第一进气口13与第一排水口12水平对称排布,第二进气口22与第二排水口21水平对称排布,如图6所示。

第一进气口13与第二进气口22上下排布,即:第一进气口13在上,第二进气口22在下,第一排水口12与第二排水口21上下排布,即:第一排水口12在上,第二排水口21在下;由于外罩20包裹本体10的外侧下部,因此,第一进气口13和第一排水口12便于设置在相对靠上的位置,而将第二进气口 22和第二排水口21分别设置第一进气口13和第一排水口12的下方,则便于进气通道和排水通道的对接形成,结构简单合理。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口13与第一排水口12水平对称分布,使得本体10 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第二进气口22与第二排水口21水平对称分布,使得外罩20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筋31与外罩20的内侧壁一体成型。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第一导流筋31与本体10的外侧壁一体成型。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第一导流筋31与本体10和外罩20为分体式结构,组装在本体10与外罩20之间。

第一导流筋31可以与本体10的外侧壁一体成型,也可以与外罩20的内侧壁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成型后组装在本体10或者外罩20上。同理,第二导流筋33、隔离筋35也可以与本体10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或者与外罩20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或者单独成型后组装在本体10或者外罩20上。优选地,第一导流筋31、第二导流筋33和隔离筋35与外罩20的内侧壁一体成型,由于外罩20的结构较为简单,故而加工成型更加方便。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外罩20的上下两端与本体10的连接部位处均设有密封件40,如图1、图4和图6所示。

外罩20与本体10的连接部位处设有密封件40,且上下两端的连接部位处均设有密封件40(如密封圈),有效地保证了环状空间30的密封性,避免了气流或水流从外罩20与本体10的连接部位处发生泄漏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物料清洗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烹饪主体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物料清洗装置。

具体地,烹饪主体具有烹饪腔室;物料清洗装置用于清洗送入其本体10 内的物料,并将清洗后的物料送入烹饪腔室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物料清洗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烹饪主体包括:锅体和盖体,盖体与锅体盖合以围设出烹饪腔室;其中,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盖体上。

将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盖体上,便于本体10的卸料口打开时与烹饪腔室连通,以使本体10内的物料顺利进入烹饪腔室内进行烹饪,使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当然不限于电饭煲,也可以是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等。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并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

现有技术中,在自动电饭煲中,洗米盒安装在饭煲上盖上,洗米完成后,洗米水需从洗米盒内抽出,在抽水时可能抽出空气,从而影响排水效率并产生空泡噪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饭煲,包括内锅、洗米盒(即本体10)、底盖(即外罩20)、小密封圈(即外罩20下端与本体10之间的密封件40)和上密封圈(即外罩20上端与本体10之间的密封件40),通过在洗米盒底盖上增加隔片(即隔离筋35)及导流筋。

具体地,洗米盒固定在饭煲内锅顶部;洗米盒底部带有通孔11,并设有进水口14、进气口(即第一进气口13)、排水口(即第一排水口12);底盖上带有隔片(即隔离筋35)及导流筋(即第一导流筋31和第二导流筋33),产生导水槽32和导气槽34,隔片将导气槽34与导水槽32隔离。

本方案工作原理如下:

洗米盒组件为双层结构,洗米盒与底盖通过小密封圈与上密封圈在洗米盒下部形成空腔(即环状空间30);在洗米时,大米留在洗米盒内,洗米水通过通孔11与上述空腔联通,进入空腔;在各部件组合后,导流筋顶部紧贴在洗米盒底部外表面,通过导流筋,使洗米盒与底盖之间形成导气槽34与导水槽32;隔片顶部表面也贴紧洗米盒外壁,隔片前端(即隔离筋35下端)顶紧小密封圈,使上述空腔在隔片处完成隔断,隔片长度大于导流筋长度,即图示隔片底部所在圆半径R1小于导流筋底部所在圆半径R2;上述结构确保在排水时,只有在洗米盒中的水都排出后,才可能抽到导气槽34内的空气,从而达到提高排水效率及降噪的效果。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洗米盒底盖上增加隔片和导流筋,形成导水槽32 和导气槽34,提高了排水能力,避免了抽水泵抽水时抽出空气,降低了排水时的噪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在本体的外侧增加了外罩,外罩与本体之间限定出环状空间,且环状空间通过通孔与本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使得在本体外侧形成了空腔,由于本体和外罩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与该空腔相连通的排水口,因而可以利用该空腔将本体内部的清洗污水抽离出来,这样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向洗米盒(相当于本申请的本体)内部插设的排水管,从而提高了本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并简化了本体的内部结构;同时,环状空间内还设有两个第一导流筋,且第一导流筋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本体的外侧壁及外罩的内侧壁相贴合,则两个第一导流筋与本体的外侧壁及外罩的内侧壁共同围设出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水槽,由于导水槽的上端延伸至排水口处并与排水口相连通,而导水槽的下端延伸至环状空间的下部并与环状空间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因而环状空间内的清洗污水只能经由导水槽的下端向上流动进入导水槽内,进而到达排水口处排出,由于空气必然位于液体的上方,因而在排水的过程中,只有环状空间内的清洗污水基本上被完全抽出后,才可能抽到环状空间内的空气,相较于没有设置导水槽的技术方案而言,有效改善了排水过程中因抽到空气导致排水效率降低并产生空泡噪声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物料清洗装置的排水效率,并降低了排水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