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可视前置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2490发布日期:2019-06-13 15:4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可视前置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负压吸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狭小空间异物吸取的一种手持可视前置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大型电机定子槽的下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导线屑掉入下线槽内,需要清理,如果掉入下线槽内的导线屑不能清理干净,就无法进行电机定子的下线工作。在清理掉入下线槽内导线屑方面,现有技术是将大型电机定子翻转,让下线槽内的导线屑自然落出,这样就需要其他辅助的吊装设备,清理效率低,有些导线屑还会粘附在下线槽的内壁上,不能完全脱落,所以,不仅清理效率低,而且清理效果不好;此外,在飞机机翼生产过程中,需要清理机翼狭小空间内的铝屑等异物,并且要求,凡是用内窥镜检测时,机翼狭小空间内的铝屑等可见异物,必须完全取出,如果不能完全取出,就会为飞机日后飞行留下安全隐患。现有技术是采用机械手夹取,设备投资大,成本高,同时,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如细而长的空间,机械手不能伸入,无法夹取,粗而长的空间机械手虽然能够伸入,但受机械手手臂长度的限制,不能伸入到底,夹取不到,在这些情况下,需要反转机翼倒出异物,一样存在清理效率低和清理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可以实现狭小空间异物准确、彻底吸出的一种手持可视前置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卧式筒体,在卧式筒体内设有隔板,通过隔板将卧式筒体内部分为进气腔和出气腔,在卧式筒体的底端对应出气腔插接有过滤阻隔网,在过滤阻隔网外卧式筒体的底端对应进气腔插接有可视透明杯,在卧式筒体的左端设有用于与吸尘器配合连接的负压接口,在卧式筒体的右端设有用于插接柔性吸管的柔性吸管接口,在卧式筒体的右上方用管螺纹连接有负压压力表并与柔性吸管接口的内孔连通。

所述负压接口的直径为30mm~70mm。

所述柔性吸管接口的直径小于等于8mm。

在柔性吸管接口的内孔插接有柔性吸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柔性吸管,受空间限制的程度较小, 只要狭小空间直径大于8mm,即可将异物吸出,且吸取的最大深度视柔性吸管的长度可以≥2000mm,所以,适用于狭小空间异物的吸取,包括对固体和液体的吸取,且效率高、效果好;

(2)采用本实用新型,直径小于5mm的微小异物可以直接被吸入到可视透明杯内,对于直径大于等于5mm的异物,可以通过负压压力表的示值,准确判断异物是否被吸住,如压力表的指针指向负值区域,即表示异物已被吸住,当异物被吸住后,可以拉出柔性吸管将异物取出,这样,不论是较大的异物还是微小的异物,都可以被彻底吸取出来,实现了不翻转大型电机定子或不翻转飞机机翼,即可彻底清理狭小空间异物的技术效果;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只要将本实用新型与吸尘器相连即可实现正常工作,而且使用与清理和维护都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

1.卧式筒体,

1-1.进气腔,

1-2.出气腔;

2.可视透明杯,

3.过滤阻隔网,

4.负压压力表,

5.柔性吸管接口,

6.柔性吸管,

7.负压接口,

8.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卧式筒体1,在卧式筒体1内设有进气腔1-1和出气腔1-2,在进气腔1-1和出气腔1-2之间设有隔板8,通过隔板8将卧式筒体1分为进气腔1-1和出气腔1-2,在卧式筒体1的底端对应出气腔1-2过度配合插接有过滤阻隔网3,在过滤阻隔网3外卧式筒体1的底端对应进气腔1-1过度配合插接有可视透明杯2,在卧式筒体1的左端设有用于与吸尘器配合连接的负压接口7,该负压接口7的直径为30mm~70mm,具体值取决于配套吸尘器的直径,在卧式筒体1的右端设有用于插接柔性吸管的柔性吸管接口5,所述柔性吸管接口5的直径小于等于8mm,在柔性吸管接口5的内孔里插接柔性吸管6,在卧式筒体1的右上方,用管螺纹连接有负压压力表4并与柔性吸管接口5的内孔连通。

使用时,通过负压接口7与吸尘器相连接,将柔性吸管6送到要吸取异物的狭小空间,开启吸尘器后,所产生的负压吸力将异物吸出,其中,直径小于5mm的微小异物,经柔性吸管6和柔性吸管接口5被吸到进气腔1-1,然后直接进入可视透明杯2内,如果是液体异物,被吸出后,液体同样被分离在可视透明杯2内,而不会进入吸尘器内;对于直径大于等于5mm的异物,可以通过负压压力表4的示值,准确判断异物是否被吸住,当大于等于5mm的异物被吸住后,可以拉出柔性吸管6将异物取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