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锅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7814发布日期:2019-09-06 19:5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锅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锅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热锅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而传统的烧柴和烧煤做饭方式已经成为历史,用电做饭已经得到普及,而现在用的做饭锅具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没有传统烧柴和烧煤做出来的饭菜味道好吃,究其原因:

1.锅底加热不均匀,现代用的电饭锅通常只有一至三条加热圆形管贴在锅的底部,由于是圆形加热圈与平面锅底接触时,加热丝的线圈呈弧形或圆形对锅底加热,同时,加热圈受各自独立的开关控制通断,控制火力大小时只能通过改变开关的数量来调节火力大小,导致加热不均匀,导致做出来的饭菜生熟不均,且易导致糊锅,味道很不好吃;无人值守时,还易将锅具烧坏,造成粮食和资源的浪费;2.由于与锅底接触面积小,导致加热效率低;3.没有定时功能和一次性防干烧功能,所述锅具寿命短,且易发生危险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均匀、加热效率高和保护性能强的电热锅加热系统。

一种电热锅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电路和加热盘,所述加热盘设有电流输入端,所述电流输入端与所述加热电路电连接;

其中,所述加热盘包括位于所述加热盘中部的第一加热区,位于所述加热盘外边缘的第二加热区,所述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均为环形;在所述第一加热区内设有绝缘的第一加热丝,在所述第二加热区设有绝缘的第二加热丝,所述电流输入端包括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所述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接点电连接;

所述第一加热丝在所述第一加热区的平面内沿所述第一加热区呈波浪形分布,所述第二加热丝在所述第二加热区的平面内沿所述第二加热区呈波浪形分布。这种设计的加热盘与锅体可以均匀接触。

进一步为:所述第一加热区的外圆周与所述第二加热区的内圆周重合,所述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加热区的外圆周上。

进一步为:所述第一加热区的环宽大于两倍的所述第二加热区的环宽,所述第一加热区的环宽小于四倍的所述第二加热区的环宽,这种分布使锅体内胆的受热更均匀。

进一步为:包括锅体内胆,在所述锅体内胆底部设有夹层,在所述夹层内设有所述加热盘,将加热盘和锅体内胆一体化设置,提高热传导效率。

进一步为:所述加热电路包括晶闸管VT和电容C,所述晶闸管VT的阳极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晶闸管VT的阴极与所述第一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点与所述电源电连接并与所述电源和晶闸管VT构成回路;所述晶闸管VT的门极依次经触发二极管VD、电阻R2、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W后与所述晶闸管VT的阳极电连接,在所述电阻R1上并联有加热开关K;所述电容C一端与所述晶闸管VT的阴极电连接,所述触发二极管VD和电阻R2的公共端与所述电容C的另一端电连接。

进一步为:在所述电源上并联有风扇电路,所述风扇电路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经RC阻尼电路后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风扇的负极与所述电源电连接;在所述风扇上并联有电解电容,所述风扇的负极还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

进一步为:在所述触发二极管VD与所述晶闸管VT之间串联有温控开关K2,所述温控开关K2设置在所述夹层的中心位置,实时监测锅体内胆温度,当达到温控开关阈值时,温控K2开关断开,断开加热盘的加热回路。

进一步为:在所述触发二极管VD与所述晶闸管VT之间串联有定时开关K1。

进一步为:在所述电源与所述晶闸管VT之间串联有保险丝F。

本实用新的有益效果:设计的加热盘能使加热体均匀受热,且加热效率高,使锅体内胆中做出来的饭生熟均匀,味道更好;增设的温控开关和定时开关,使加热电路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盘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锅体内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中,1、锅体内胆;X2、加热盘;21、电流输入端;211、第一接点;212、第二接点;22、第二加热丝;23、第一加热丝;3、温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电热锅加热系统,包括加热电路、锅体内胆和加热盘,如图2所示,在所述锅体内胆1底部设有夹层,在所述夹层内设有所述加热盘X2,所述加热盘X2设有电流输入端21,所述电流输入端21与所述加热电路电连接;

其中,结合图1所示,所述加热盘X2包括位于所述加热盘X2中部的第一加热区,位于所述加热盘X2外边缘的第二加热区,所述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均为环形;在所述第一加热区内设有绝缘的第一加热丝23,在所述第二加热区设有绝缘的第二加热丝22,所述电流输入端包括第一接点211和第二接点212,所述第一加热丝23和第二加热丝2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接点211电连接,所述第一加热丝23和第二加热丝2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接点212电连接;

所述第一加热丝23在所述第一加热区的平面内沿所述第一加热区呈波浪形分布,所述第二加热丝22在所述第二加热区的平面内沿所述第二加热区呈波浪形分布;在图1中可以看到,第一加热丝23中单个波浪形的波峰均靠近所述第一加热区的外圆周,其单个波浪形的波谷靠近第一加热区的内圆周;第二加热丝22中单个波浪形的波峰均靠近均所述第二加热区的外圆周,其单个波浪形的波谷均靠近第二加热区的内圆周。这种设计的加热盘X2与锅体内胆1可以均匀接触;所述第一加热区的外圆周与所述第二加热区的内圆周重合,所述第一接点211和第二接点212均位于所述第一加热区的外圆周上;所述第一加热区的环宽大于两倍的所述第二加热区的环宽,所述第一加热区的环宽小于四倍的所述第二加热区的环宽,具体的,最佳方案是所述第一加热区的环宽等于两倍的所述第二加热区的环宽。

如图3所示,所述加热电路包括晶闸管VT和电容C,所述晶闸管VT的阳极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晶闸管VT的阴极与所述第一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点与所述电源电连接并与所述电源和晶闸管VT构成回路;所述晶闸管VT的门极依次经触发二极管VD、电阻R2、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W后与所述晶闸管VT的阳极电连接,在所述电阻R1上并联有加热开关K;所述电容C一端与所述晶闸管VT的阴极电连接,所述触发二极管VD和电阻R2的公共端与所述电容C的另一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源为220V交流电源。

在所述电源上并联有风扇电路,所述风扇电路包括风扇X1,所述风扇X1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经RC阻尼电路后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风扇X1的负极与所述电源电连接;在所述风扇X1上并联有电解电容,所述风扇X1的负极还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所述风扇用于对所述加热电路进行降温;其中所述RC阻尼电路由电容C1和电阻R3并联组成。

在所述触发二极管VD与所述晶闸管VT之间串联有温控开关K2,所述温控开关K2设置在所述夹层的中心位置,实时监测锅体内胆1温度,当达到温控开关K2阈值时,温控K2开关断开,断开加热盘X2的加热回路;在所述触发二极管VD与所述晶闸管VT之间串联有定时开关K1;在所述电源与所述晶闸管VT之间串联有保险丝F。

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电路是这样工作的,加热时,接通加热开关K,将电阻R1短路,然后通过滑动变阻器W调节电流大小,即控制加热量的大小;保温时,断开加热开关K,并将滑动变阻器W的最大电阻接入电路。通过设定定时开关,可以控制加热或保温的时长;通过温控开关防止锅体内胆温度过高,避免干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