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柔毡铺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5567发布日期:2019-06-05 22:3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建筑柔毡铺设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建筑柔毡铺设架,属于建筑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建筑物表面常常会铺设建筑柔毡,用来提高建筑物的防水能力,阻断往建筑物室内渗水的路线。而建筑柔毡往往都是卷成筒状,施工时将建筑柔毡铺设在地面上固定住,形成防水层。而现有的铺设建筑柔毡的方式是直接将柔毡在地面上滚动,安装事先画好的线往前滚动铺设。此类施工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控制能力不佳,无法有效地抬起建筑柔毡,并且拉直建筑柔毡,导致铺设时容易产生柔毡褶皱现象,影响防水效果,所以需要一种建筑柔毡铺设架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建筑柔毡铺设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建筑柔毡的铺设,控制力强,铺设效果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建筑柔毡铺设架,包括圆杆状把手一、滚轮架一、滚轮一、长支撑杆、连接组件、滚轮二、滚轮架二、圆杆状把手二以及短支撑杆,所述圆杆状把手一固定在长支撑杆前侧面左端上部位置,所述圆杆状把手二固定在短支撑杆环形侧面前端右部位置,所述滚轮架一固定在长支撑杆下端,所述滚轮一通过圆轴一安装在滚轮架一内部,所述滚轮架二固定在短支撑杆下端,所述滚轮二通过圆轴二安装在滚轮架二内部,所述长支撑杆右端通过连接组件与短支撑杆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凸螺纹一、右螺纹筒、T型滑块、T型滑槽、左螺纹筒以及凸螺纹二,所述凸螺纹一加工在短支撑杆外表面左端,所述右螺纹筒通过凸螺纹一与短支撑杆相连接,所述T型滑块右端固定在右螺纹筒左侧面,所述T型滑槽开设在左螺纹筒右侧面,所述T型滑块左端安装在T型滑槽内部,所述凸螺纹二加工在长支撑杆外表面右端,所述左螺纹筒通过凸螺纹二与长支撑杆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圆杆状把手一环形侧面前部位置套装有防滑胶套一,所述圆杆状把手二环形侧面前部位置套装有防滑胶套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左螺纹筒以及右螺纹筒环形侧面均加工有防滑纹,且防滑纹横截面呈波浪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长支撑杆、短支撑杆、滚轮架一、滚轮架二、螺纹筒、圆杆状把手一以及圆杆状把手二均由铝合金制造。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滚轮一以及滚轮二呈圆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柔毡铺设架,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圆杆状把手一、滚轮架一、滚轮一、长支撑杆、滚轮二、滚轮架二、圆杆状把手二以及短支撑杆,该设计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有效避免了柔毡铺设时发生褶皱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柔毡铺设时无法有效地抬起建筑柔毡,并且拉直建筑柔毡,导致铺设时容易产生柔毡褶皱现象,影响防水效果的问题,另添加了凸螺纹一、右螺纹筒、T型滑块、T型滑槽、左螺纹筒以及凸螺纹二,该设计便于长支撑杆与短支撑杆的连接。

因添加了防滑胶套一以及防滑套二,该设计提高了工作人员握持圆杆状把手一和圆杆状把手二时的稳定性,因添加了防滑纹,该设计提高了转动左螺纹筒和右螺纹筒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建筑柔毡的铺设,控制力强,铺设效果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柔毡铺设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柔毡铺设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柔毡铺设架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柔毡铺设架中连接组件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圆杆状把手一、2-滚轮架一、3-滚轮一、4-长支撑杆、5-连接组件、6-滚轮二、7-滚轮架二、8-圆杆状把手二、9-短支撑杆、51-凸螺纹一、52-右螺纹筒、53-T型滑块、54-T型滑槽、55-左螺纹筒、56-凸螺纹二。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建筑柔毡铺设架,包括圆杆状把手一1、滚轮架一2、滚轮一3、长支撑杆4、连接组件5、滚轮二6、滚轮架二7、圆杆状把手二8以及短支撑杆9,圆杆状把手一1固定在长支撑杆4前侧面左端上部位置,圆杆状把手二8固定在短支撑杆9环形侧面前端右部位置上侧,滚轮架一2固定在长支撑杆4下端,滚轮一3通过圆轴一安装在滚轮架一2内部,滚轮架二7固定在短支撑杆9下端,滚轮二6通过圆轴二安装在滚轮二7内部,长支撑杆4右端通过连接组件5与短支撑杆9相连接,该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柔毡铺设时无法有效地抬起建筑柔毡,并且拉直建筑柔毡,导致铺设时容易产生柔毡褶皱现象,影响防水效果的问题。

连接组件5包括凸螺纹一51、右螺纹筒52、T型滑块53、T型滑槽54、左螺纹筒55以及凸螺纹二56,凸螺纹一51加工在短支撑杆9外表面左端,右螺纹筒52通过凸螺纹一51与短支撑杆9相连接,T型滑块53右端固定在右螺纹筒52左侧面,T型滑槽54开设在左螺纹筒55右侧面,T型滑块53左端安装在T型滑槽54内部,凸螺纹二56加工在长支撑杆4外表面右端,左螺纹筒55通过凸螺纹二56与长支撑杆4相连接,该设计便于长支撑杆与短支撑杆的连接。

圆杆状把手一1环形侧面前部位置套装有防滑胶套一,圆杆状把手二8环形侧面前部位置套装有防滑胶套二,左螺纹筒55以及右螺纹筒52环形侧面均加工有防滑纹,且防滑纹横截面呈波浪形,长支撑杆4、短支撑杆9、滚轮架一2、滚轮架二7、螺纹筒55、圆杆状把手一1以及圆杆状把手二8均由铝合金制造,滚轮一3以及滚轮二7呈圆筒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工作人员转动左螺纹筒55,使左螺纹筒55沿着凸螺纹二56向右移动,同时左螺纹筒55带动T型滑槽54沿着T型滑块53转动,从而使左螺纹筒55与长支撑杆4分离,继而实现短支撑杆9与长支撑杆4分离,然后工作人员将建筑柔毡从右至左套装在长支撑杆4上端,然后工作人员将左螺纹筒55再次通过凸螺纹二56与长支撑杆4相连接,实现短支撑杆9与长支撑杆4相连接,凸螺纹一51与右螺纹筒52的存在便于短支撑杆9与左螺纹筒55相连接,然后工作人员将建筑柔毡的自由端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工作人员推动圆杆状把手一1和圆杆状把手二8,从而推动长支撑杆4和短支撑杆9移动,继而通过滚轮架一2带动滚轮一3滚动,同时滚轮架二7带动滚轮二6移动,将建筑柔毡在地面上方伸展开并且拉直,最后再将建筑柔毡贴合在地面上,该设计控制力强,能有效避免建筑柔毡在铺设过程中产生褶皱。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