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座结构以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7153发布日期:2019-06-05 22:4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锅座结构以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锅座结构以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烹饪器具(例如烹饪机)为了精准测温,都放置测温元件在锅座上,让测温元件紧贴在内锅的表面,以监测烹饪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但是,锅座受热产生变形,易造成测温元件未紧贴到内锅而测温失效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锅座结构以及烹饪器具,旨在解决现有的烹饪器具的锅座受热产生变形,易造成测温元件未紧贴到内锅而测温失效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锅座结构,用于烹饪器具,所述锅座结构包括:锅座,形成有用于容设承载烹饪器具的内锅的容腔,所述锅座的底部设有预形变区域;以及,测温组件,安装于所述锅座的壁部,所述测温组件的上端用于与所述内锅热导接而感温;其中,所述锅座的底部局部下凹,以构成所述预形变区域,所述测温组件位于所述预形变区域之外,或者所述锅座的底部局部上凸,以构成所述预形变区域,所述测温组件位于所述预形变区域之内。优选地,所述锅座的底部的中心区域下凹,以构成所述预形变区域,所述测温组件偏离所述锅座的中心设置且位于所述预形变区域之外。优选地,所述测温组件分布在以所述锅座的中心为中心且d为直径的圆周上,所述锅座的底部的直径为D,且1/2<d/D<1。优选地,所述测温组件设置为多个,且所述多个测温组件分布在以所述锅座的中心为中心的圆周上。优选地,所述测温组件的上端突出于所述锅座的内壁面设置,所述测温组件突出的高度为a。优选地,a=D×△T×α×n,其中,D为所述锅座的底部的直径,△T为所述锅座的温度变化,α为所述锅座的材质的热膨胀率,n为安全系数。优选地,所述锅座的底部贯设有安装孔,所述测温组件包括:导热件,设于所述安装孔处;以及,测温元件,位于所述导热件的下方,所述测温元件的上端伸入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导热件相抵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座结构,包括锅座以及测温组件,所述锅座形成有用于容设承载烹饪器具的内锅的容腔,所述锅座的底部设有预形变区域,所述测温组件安装于所述锅座的壁部,所述测温组件的上端用于与所述内锅热导接而感温,其中,所述锅座的底部局部下凹,以构成所述预形变区域,所述测温组件位于所述预形变区域之外,或者所述锅座的底部局部上凸,以构成所述预形变区域,所述测温组件位于所述预形变区域之内;以及,内锅,容设于所述锅座的容腔,且所述内锅与所述测温组件的上端热导接。优选地,所述测温组件的上端呈突出于所述锅座的内壁面设置,且所述测温组件的上端与所述内锅相抵接,所述测温组件突出的高度为a,所述内锅的上端口缘处形成有环形外翻边,且所述环形外翻边与所述锅座的壁部的上端面之间在上下向预留有间隙,且间隙大小为A。优选地,A>a。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锅座的底部设置所述预形变区域,在所述锅座受热形变时,如果所述预形变区域是下凹形成的,所述预形变区域会继续下凹变形,不会向上拱起所述内锅,将所述测温组件设于所述预形变区域之外,这样可以减小所述锅座形变对所述测温组件的感温的影响,同样的,如果所述预形变区域是上凸形成的,所述预形变区域会继续上凸变形,将所述测温组件设于所述预形变区域之内,所述预形变区域会带着所述测温组件上拱所述内锅,这样也可以减小所述锅座形变对所述测温组件的感温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锅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锅座结构22测温元件1锅座23塞件11预形变区域200烹饪器具12安装孔210内锅2测温组件211环形外翻边21导热件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可以是烹饪机或者炒菜机等,以下将以所述烹饪器具为烹饪机为例进行介绍,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200包括锅座结构100以及内锅210,所述内锅210容设于所述锅座结构100的容腔,且所述内锅210与所述锅座结构100的测温组件2的上端热导接。请参阅图4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座结构100包括锅座1以及测温组件2,所述锅座1形成有用于容设承载烹饪器具200的内锅210的容腔,所述锅座1的底部设有预形变区域11,所述测温组件2安装于所述锅座1的壁部,所述测温组件2的上端用于与所述内锅210热导接而感温,其中,所述锅座1的底部局部下凹,以构成所述预形变区域11,所述测温组件2位于所述预形变区域11之外,或者所述锅座1的底部局部上凸,以构成所述预形变区域11,所述测温组件2位于所述预形变区域11之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锅座1的底部设置所述预形变区域11,在所述锅座1受热形变时,如果所述预形变区域11是下凹形成的,所述预形变区域11会继续下凹变形,不会向上拱起所述内锅210,将所述测温组件2设于所述预形变区域11之外,这样可以减小所述锅座1形变对所述测温组件2的感温的影响,同样的,如果所述预形变区域11是上凸形成的,所述预形变区域11会继续上凸变形,将所述测温组件2设于所述预形变区域11之内,所述预形变区域11会带着所述测温组件2上拱所述内锅210,这样也可以减小所述锅座1形变对所述测温组件2的感温的影响,具体地,请参阅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座1的底部的中心区域下凹,以构成所述预形变区域11,所述测温组件2偏离所述锅座1的中心设置且位于所述预形变区域11之外,一般所述锅座1的中心区域受热形变量较大,在所述锅座1的中心区域形成所述预形变区域11和将所述测温组件2偏离所述锅座1的中心设置,都能减小所述锅座1受热形变对所述测温组件2的感温的影响。所述测温组件2偏离所述锅座1的中心设置,具体地,当所述测温组件2分布在以所述锅座1的中心为中心且d为直径的圆周上,所述锅座1的底部的直径为D,且1/2<d/D<1时,所述锅座1受热形变量相对较小,所述测温组件2的感温较为准确,也有利于在所述锅座1布置多个所述测温组件2。为了提升对所述内锅210感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温组件2设置为多个,且所述多个测温组件2分布在以所述锅座1的中心为中心的圆周上,这样实现了对所述内锅210的多点感温,避免了当单个所述测温组件2的感温受到所述锅座1的形变的影响较大时,不能对所述内锅210及时和准确感温的问题。为了使得所述测温组件2对所述内锅210的感温更为准确,请参阅图2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温组件2的上端突出于所述锅座1的内壁面设置,其中,所述测温组件2突出的高度为a,此时,所述测温组件2的上端与所述内锅210相抵接,通过将所述测温组件2突出设置,使得所述测温组件2与所述锅座1更为贴合,感温更为准确。特别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多个所述测温组件2,通过所述多个测温组件2对所述内锅210进行支撑,所述内锅210与所述锅座1之间呈间隔设置,这样不但实现对所述内锅210的多点感温,还在所述内锅210与所述锅座1之间预留下了形变空间,减小了形变对感温所带来的影响。具体地,当a=D×△T×α×n,其中,D为所述锅座1的底部的直径,△T为所述锅座1的温度变化,α为所述锅座1的材质的热膨胀率,n为安全系数时,所述测温组件2与所述内锅210之间接触效果较好,所述内锅210受热形变对所述测温组件2感温的准确性影响较小,其中,安全系数n是跟根据所述锅座1的材质、所述内锅210的材质及尺寸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一经验常数值(安全系数n的取值范围为0.5~3,通常n=1.5)。为了能让所述测温组件2与所述内锅210之间较好的接触,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锅210的上端口缘处形成有环形外翻边211,且所述环形外翻边211与所述锅座1的壁部的上端面之间在上下向预留有间隙,且间隙大小为A,这样所述环形外翻边211不会成为所述内锅210的支撑位置,所述内锅210完全由所述测温组件2支撑,有利于所述测温组件2与所述内锅210之间的热接触。当A>a时,在所述锅座1受热形变时,不易出现所述环形外翻边211挂接于所述锅座1的上端,导致所述内锅210的底部悬空,而不利于所述测温组件2感温的情况。通过所述测温组件2来对所述内锅210感温,为了使所述测温组件2感温更为准确,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座1的底部贯设有安装孔12,所述测温组件2包括导热件21(所述导热件21可以为金属或者导热陶瓷等导热系数较高的材质制成)以及测温元件22,所述导热件21设于所述安装孔12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21与所述锅座1为一体成型),所述测温元件22位于所述导热件21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温元件22是通过与所述安装孔12塞接配合的塞件23,而固定于所述导热件21的下方),所述测温元件22的上端伸入所述安装孔12内,且与所述导热件21相抵接,这样通过所述导热件21来向所述测温元件22传递所述内锅210的热量,可以使得所述测温组件2感温更为准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