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753发布日期:2019-05-21 21:1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烘焙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焙器具。



背景技术:

烘焙机在日常生活中是较为常见的家用电器,其可以实现揉面团、发酵和烘烤等不同的操作,但在相关技术中的烘焙机(如面包机)在制作面包的过程中,电机带动内部的传动组件进行转动,传动部件之间运动带动面团的搅拌,传动部件之间的传动效果往往无法得到保证,经常会出现卡滞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焙器具。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烘焙器具包括:驱动装置;主动轮,主动轮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接;从动轮及传动带,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主动轮相连接,传动带分别套设在从动轮及主动轮上;搅拌组件,搅拌组件与从动轮相连接;至少两个限位边,分别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边沿上并且分别沿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包括驱动装置,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搅拌组件和限位边,驱动装置将电能转化为转动的机械能输出至输出轴上,主动轮与输出轴相连接,使得主动轮可以被输出轴带动同步转动,主动轮的转速与驱动装置的转速相同;从动轮与主动轮通过传动带进行动力的传导,即将传动带分别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在主动轮转动时,主动轮依靠摩擦力带动传动带转动,而传动带再依靠摩擦力带动从动轮转动,并且在主动轮的边沿上设置沿主动轮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限位边,同时在从动轮的边沿上设置沿从动轮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限位边,使得限位边能将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传动带进行限位,避免在转动的过程中传动带在主动轮和/或从动轮上发生偏移而导致接触面积减小或出现传动带脱落的可能,进而保证正常传动效果。

此外,将相关技术中靠齿轮啮合进行传动的主动轮与从动轮替换为依靠传动带进行传动,由于搅拌组件需要进行搅面,面团在搅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因此搅拌组件在搅拌时会出现受力不均匀,而通过传动带将主动轮的转动传递至从动轮上,在传动带具有一定柔性的情况下,能有效的缓解卡滞的情况,在传动时缓冲吸振,并且在使用传动带将主动轮与从动轮进行传动时,无需使用润滑,减少了后期维护的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从动轮的转动速度V1的取值范围为:320rpm≤V1≤280rpm,从动轮的扭矩M1的取值范围为:M1≥1.1N×m,主动轮的直径与从动轮的直径的比值i的取值范围为:4.2≤i≤4.5。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动轮与从动轮为同步转动,从动轮的线速度与主动轮的线速度相同;搅拌组件与从动轮相连接,从动轮带动搅拌组件同步转动,搅拌组件的转速与从动轮转速相同,V2×B=V1×A,其中,V2为主动轮转速,V1为从动轮转速,A为从动轮的直径,B为主动轮的直径,直径比i=A/B(也可以表示为从动轮与主动轮的周长比),且直径比可表示为整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比,整机的传动比为i,即电机转速为V2,搅面速度即为从动轮转速V1=V2/i,此时选择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传动比i的取值范围为:4.2≤i≤4.5,并且限定传动比i不能为整数,这样传动比i不取整数时,可以避免固定的位置总是周期性的相契合,避免总是受到周期性变化的力,从根源上消除在搅拌时的共振。并且由于烘焙器具内部空间有限,因此还限定传动比i取值在4.2≤i≤4.5之间,可以在保证传动效果的同时保证不会将从动轮的尺寸做到过于大而影响整机尺寸。

在实际的搅面过程,最佳的搅面速度即从动轮的转动速度V1为300±20rpm,从动轮的扭矩M1≥1.1N×m;同时将驱动装置选定为驱动电机,此时驱动电机负载转速V2=1200±50rpm,根据转速可得较佳的传动比i=3.6至4.5之间,同时驱动电机的扭矩M2为:0.26≤M2≤0.234N×m,可得搅面的扭矩M1=i×M2≥1.1N×m,计算可得最佳传动比i=4.2至4.7,综合所得传动比i=4.2至4.5之间,且为了保证最终取的传动比不为整数比,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计算结果至少保留小数位后一位数。这样从动轮与主动轮的齿轮比最佳范围为4.2至4.5,且不为整数倍,即可有效保证最佳的搅面效果,又能最大限度降低整机的共振和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食材盛放桶的底部具有开口;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及搅拌浆,搅拌轴与从动轮相连接,搅拌浆通过开口伸入至食材盛放桶的内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在需要搅面时,将待搅拌的面粉首先放入到食材盛放桶中,由于食材盛放桶的底部具有开口,搅拌浆通过开口伸入至食材盛放桶的内部,以对食材盛放桶中的食材进行搅拌,搅拌轴与搅拌浆直接相连接,搅拌轴与从动轮相连接,搅拌轴通过从动轮地带动进行转动,保证转速有效传递到搅拌轴上,再传递到搅拌轴上方的搅拌桨上,有利于搅拌桨搅拌食材盛放桶内部食材,实现搅拌的自动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固定部,在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固定孔与主动轮相连接,搅拌轴穿过第二固定孔与从动轮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对驱动装置及搅拌组件进行固定,在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相邻设置,在需要固定时,将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固定孔与主动轮相连接,使得驱动装置的主体部分与主动轮位于固定部的左右两侧;将搅拌轴穿过第二固定孔与从动轮相连接,使得搅拌组件的主体部分和从动轮分别位于固定部的左右两侧,并且设置为将主动轮和从动轮位于固定部的同一侧,便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的连接,保证了传动的效率;同时还将驱动装置及搅拌组件同时仅通过同一固定部进行固定,减少了烘焙器具内部部件的数量,减少了产品的体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主动轮和从动轮沿轴向方向的两侧的边沿上均设置有限位边。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限位边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沿轴向方向的两侧上,使得位于两侧的限位边将传动带卡设在中间,保证了传动带在传动的过程中左右均无法偏移出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表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限位边的高度大于等于传动带的厚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限位边的高度设置为大于等于传动带的厚度,这样在传动带与限位边相邻设置时,限位边就可以完全将传动带进行阻挡,避免传动带外漏;同时将限位边的高度设置为大于等于传动带的厚度,这样在限位边与传动带相贴合时,传动带的侧壁能完全贴合在限位边的侧壁上,不会出现限位边的侧壁与顶壁之间的棱刮伤传动带的侧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限位边为环状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限位边设置为环状结构,即限位边分别围绕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外周设置,使得无论传动带旋转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何处时均能有限位边将其进行限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主动轮与传动带相接触的一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与主动轮同心的凹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主动轮与传动带相接触的表面上开设至少一条凹槽,并且凹槽为与主动轮的同心设置,在主动轮与传动带相接触时,由于传动带为柔性,这样传动带可以部分嵌入到主动轮中,增加了主动轮与传动带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传动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主动轮及从动轮的轴线相平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主动轮及从动轮的轴线设置相平行,即使得主动轮及从动轮平行设置,这样可尽可能缩小主动轮及从动轮之间的距离,提高传动效率,优化主动轮及从动轮的设计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主动轮及从动轮在径向方向上的中心线相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主动轮及从动轮的径向方向上的中心线设置为相重合,即使得主动轮及从动轮的径向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可以减少传动带的设置长度,缩小主动轮及从动轮之间的距离,提高传动效率,优化主动轮及从动轮的设计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发热元件,设置在食材盛放桶的一侧,驱动装置位于发热元件与食材盛放桶之间;叶轮,叶轮与发热元件相邻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发热元件,发热元件用于对食材盛放桶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使得在经过搅拌组件的搅拌后可进行后续的发酵烹饪,食材盛放桶与发热元件相邻设置,保证食材盛放桶可以接收到大量来自发热元件传递或发出的热量。在发热元件的一侧还设置有叶轮,叶轮用于将发热元件加热的空气吹向食材盛放桶的位置,提高热量传动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内壁,设置在发热元件及食材盛放桶之间,内壁与烘焙器具的壳体围合形成发热腔,发热元件位于发热腔内,内壁将发热腔与食材盛放桶相隔开。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内壁,内壁设置在发热元件及食材盛放桶之间,并且内壁与壳体围合形成发热腔,发热元件和叶轮位于发热腔内,使得发热元件可以将发热腔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而叶轮可以将发热腔内部被加热的气体向外吹散至食材盛放桶处,同时食材盛放桶也无法直接与发热元件和叶轮相接触,这样避免了用户在拿取食材盛放桶触摸到发热元件和叶轮而造成危险。

可以想到地,当烘焙器具为侧边开门结构时,发热腔可以位于除门体所在侧时的其他三面;或者当侧边开门较小时,发热腔可以位于四面,此时具有开门一侧的发热腔面积小于其他三面的发热器面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叶轮为离心式叶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叶轮为离心式叶轮,有利于集中收集气体,并将气体分散吹向风道各处,且有利于风道内气体温度均匀分布,进而有利于加热室内部温度均匀分布。当然,叶轮也可为混流叶轮,或选用多种叶轮组合,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多个进风口,多个进风口集中分布在内壁上,多个进风口与叶轮的轴心相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离心式叶轮其轴心区域为进风区域,因此将多个进风口设置在内壁的与叶轮相对应的壁面上,并与叶轮的几何中心相对应,有利于发热腔外的气体在叶轮的作用下快速流入发热腔,提高了发热腔内部热风循环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尤其在叶轮位于发热元件的一侧时,被及时导出发热腔的气体能够快速地被发热元件加热,提高了烘焙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可选地,叶轮设置在内壁与壳体之间,或设置在内壁的左、右任一侧壁面与壳体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出风口,多个出风口分布在内壁上,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与叶轮的边缘相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叶轮为离心式叶轮时,由于叶轮会将气体周向导出,进而在叶轮的边缘处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使得部分高温气体能够直接经边缘处的出风口导出至发热腔的外部,有利于食材盛放桶快速升温,且减少热量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均避让食材盛放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均设置为偏离食材盛放桶所在方位,可有效避免出风口吹出的高温气体直接吹向食材盛放桶,而导致食材盛放桶局部温度过高,有利于保证食材盛放桶内部食材均匀受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壁中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多个出风口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壁中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通过将至少一个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壁面上,有利于发热元件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直接经与其距离最近的壁面上的出风口导出至食材盛放桶,有利于高温气体及时快速地进入食材盛放桶所在的加热室,提高加热速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壁的与第一壁面相连接的其他壁面为第二壁面,多个出风口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与第一壁面相连接的其他壁面为第二壁面,这里第二壁面可与第一壁面直接连接也可间接连接。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壁面上,使得高温气体可从第二壁面上的出风口进入食材盛放桶所在的加热室内部,能够降低发热元件所对应的壁面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室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室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所不在的区域经出风口流入的高温气体而受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内壁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出风口中每个出风口的开口面积越远离发热元件越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壁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越近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越远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出风口的出风面积较小,出风温度较低的出风口的出风面积较大,能够综合各个出风口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出风口因出风面积相同而导致内壁内部靠近发热元件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内壁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内壁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出风口中任意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的间距越远离发热元件越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壁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越近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越远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的间距较大,出风温度较低的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的间距较小,能够综合各个出风口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出风口因间距相同而导致内壁内部靠近发热元件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内壁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一个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主动轮的一个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主动轮的又一个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从动轮的一个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从动轮的又一个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从动轮的又一个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个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个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个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其中,图1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壳体,14发热元件,16叶轮,18食材盛放桶,20驱动装置,22搅拌组件,222搅拌轴,224搅拌浆,24内壁,26发热腔,28进风口,30出风口,32限位边,34传动带,36主动轮,38从动轮,4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其中图9中的箭头方向表示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烘焙器具包括:驱动装置20;主动轮36,主动轮36与驱动装置20的输出轴相连接;从动轮38及传动带34,从动轮38通过传动带34与主动轮36相连接,传动带34分别套设在从动轮38及主动轮36上;搅拌组件22,搅拌组件22与从动轮38相连接;至少两个限位边32,分别设置在主动轮36和从动轮38的边沿上并且分别沿主动轮36和从动轮38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包括驱动装置20,主动轮36,从动轮38、传动带34和搅拌组件22和限位边32,驱动装置20将电能转化为转动的机械能输出至输出轴上,主动轮36与输出轴相连接,使得主动轮36可以被输出轴带动同步转动,主动轮36的转速与驱动装置20的转速相同;从动轮38与主动轮36通过传动带34进行动力的传导,即将传动带34分别套设在主动轮36和从动轮38上,在主动轮36转动时,主动轮36依靠摩擦力带动传动带34转动,而传动带34再依靠摩擦力带动从动轮38转动,并且在主动轮36的边沿上设置沿主动轮36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限位边32,同时在从动轮38的边沿上设置沿从动轮38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限位边32,使得限位边32能将主动轮36和从动轮38上的传动带34进行限位,避免在转动的过程中传动带34在主动轮36和/或从动轮38上发生偏移而导致接触面积减小或出现传动带脱落的可能,进而保证正常传动效果。

此外,将相关技术中靠齿轮啮合进行传动的主动轮36与从动轮38替换为依靠传动带进行传动,由于搅拌组件需要进行搅面,面团在搅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因此搅拌组件在搅拌时会出现受力不均匀,而通过传动带将主动轮36的转动传递至从动轮38上,在传动带具有一定柔性的情况下,能有效的缓解卡滞的情况,在传动时缓冲吸振,并且在使用传动带将主动轮36与从动轮38进行传动时,无需使用润滑,减少了后期维护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从动轮38的转动速度V1的取值范围为:320rpm≤V1≤280rpm,从动轮38的扭矩M1的取值范围为:M1≥1.1N×m,主动轮36的直径与从动轮38的直径的比值i的取值范围为:4.2≤i≤4.5。

在该实施例中,主动轮36与从动轮38为同步转动,从动轮38的线速度与主动轮36的线速度相同;搅拌组件22与从动轮38相连接,从动轮38带动搅拌组件22同步转动,搅拌组件22的转速与从动轮38转速相同,V2×B=V1×A,其中,V2为主动轮36转速,V1为从动轮38转速,A为从动轮38的直径,B为主动轮36的直径,如图1中所示,直径比i=A/B,且直径比可表示为整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比,整机的传动比为i,即电机转速为V2,搅面速度即为从动轮38转速V1=V2/i,此时选择主动轮36与从动轮38的传动比i的取值范围为:4.2≤i≤4.5,并且限定传动比i不能为整数,这样传动比i不取整数时,可以避免固定的位置总是周期性的相契合,避免总是受到周期性变化的力,从根源上消除在搅拌时的共振。并且由于烘焙器具内部空间有限,因此还限定传动比i取值在4.2≤i≤4.5之间,可以在保证传动效果的同时保证不会将从动轮38的尺寸做到过于大而影响整机尺寸。

在实际的搅面过程,最佳的搅面速度即从动轮38的转动速度V1为300±20rpm,rpm为转速单位转每分(revolutions per minute),从动轮38的扭矩M1≥1.1N×m;同时将驱动装置20选定为驱动电机,此时驱动电机负载转速V2=1200±50rpm,根据转速可得较佳的传动比i=3.6至4.5之间,同时驱动电机的扭矩M2为:0.26≤M2≤0.234N×m,可得搅面的扭矩M1=i×M2≥1.1N×m,计算可得最佳传动比i=4.2至4.7,综合所得传动比i=4.2至4.5之间,且为了保证最终取的传动比不为整数比,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计算结果至少保留小数位后一位数。这样从动轮38与主动轮36的齿轮比最佳范围为4.2至4.5,且不为整数倍,即可有效保证最佳的搅面效果,又能最大限度降低整机的共振和噪音。

如图8至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18,食材盛放桶18的底部具有开口;搅拌组件22包括搅拌轴222及搅拌浆224,搅拌轴222与从动轮38相连接,搅拌浆224通过开口伸入至食材盛放桶18的内部。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18,在需要搅面时,将待搅拌的面粉首先放入到食材盛放桶18中,由于食材盛放桶18的底部具有开口,搅拌浆224通过开口伸入至食材盛放桶18的内部,以对食材盛放桶18中的食材进行搅拌,搅拌轴222与搅拌浆224直接相连接,搅拌轴222与从动轮38相连接,搅拌轴222通过从动轮38地带动进行转动,保证转速有效传递到搅拌轴222上,再传递到搅拌轴222上方的搅拌桨上,有利于搅拌桨搅拌食材盛放桶18内部食材,实现搅拌的自动化。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固定部,在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驱动装置20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固定孔与主动轮36相连接,搅拌轴222穿过第二固定孔与从动轮38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器具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对驱动装置20及搅拌组件22进行固定,在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相邻设置,在需要固定时,将驱动装置20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固定孔与主动轮36相连接,使得驱动装置20的主体部分与主动轮36位于固定部的左右两侧;将搅拌轴222穿过第二固定孔与从动轮38相连接,使得搅拌组件22的主体部分和从动轮38分别位于固定部的左右两侧,并且设置为将主动轮36和从动轮38位于固定部的同一侧,便于主动轮36和从动轮38之间通过传动带的连接,保证了传动的效率;同时还将驱动装置20及搅拌组件22同时仅通过同一固定部进行固定,减少了烘焙器具内部部件的数量,减少了产品的体积。

如图3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主动轮36和从动轮38沿轴向方向的两侧的边沿上均设置有限位边32。

在该实施例中,将限位边32设置在主动轮36和从动轮38沿轴向方向的两侧上,使得位于两侧的限位边32将传动带34卡设在中间,保证了传动带34在传动的过程中左右均无法偏移出主动轮36和从动轮38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限位边32的高度大于等于传动带34的厚度。

在该实施例中,将限位边32的高度设置为大于等于传动带34的厚度,这样在传动带34与限位边32相邻设置时,限位边32就可以完全将传动带34进行阻挡,避免传动带34外漏;同时将限位边32的高度设置为大于等于传动带34的厚度,这样在限位边32与传动带34相贴合时,传动带34的侧壁能完全贴合在限位边32的侧壁上,不会出现限位边32的侧壁与顶壁之间的棱刮伤传动带34的侧壁。

如图3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限位边32为环状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将限位边32设置为环状结构,即限位边32分别围绕主动轮36和从动轮38的外周设置,使得无论传动带34旋转到主动轮36和从动轮38的何处时均能有限位边32将其进行限位。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主动轮36与传动带34相接触的一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与主动轮36同心的凹槽40。

在该实施例中,在主动轮36与传动带34相接触的表面上开设至少一条凹槽40,并且凹槽40为与主动轮36的同心设置,在主动轮36与传动带34相接触时,由于传动带34为柔性,这样传动带34可以部分嵌入到主动轮36中,增加了主动轮36与传动带34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传动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主动轮36及从动轮38的轴线相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将主动轮36及从动轮38的轴线设置相平行,即使得主动轮36及从动轮38平行设置,这样可尽可能缩小主动轮36及从动轮38之间的距离,提高传动效率,优化主动轮36及从动轮38的设计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主动轮36及从动轮38在径向方向上的中心线相重合。

在该实施例中,将主动轮36及从动轮38的径向方向上的中心线设置为相重合,即使得主动轮36及从动轮38的径向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可以减少传动带34的设置长度,缩小主动轮36及从动轮38之间的距离,提高传动效率,优化主动轮36及从动轮38的设计位置。

如图8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发热元件14,设置在食材盛放桶18的一侧,驱动装置20位于发热元件14与食材盛放桶18之间;叶轮16,叶轮16与发热元件14相邻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器具还包括发热元件14,发热元件14用于对食材盛放桶18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使得在经过搅拌组件22的搅拌后可进行后续的发酵烹饪,食材盛放桶18与发热元件14相邻设置,保证食材盛放桶18可以接收到大量来自发热元件14传递或发出的热量。在发热元件14的一侧还设置有叶轮16,叶轮16用于将发热元件14加热的空气吹向食材盛放桶18的位置,提高热量传动的效率。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内壁24,设置在发热元件14及食材盛放桶18之间,内壁24与烘焙器具的壳体12围合形成发热腔26,发热元件14位于发热腔26内,内壁24将发热腔26与食材盛放桶18相隔开。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器具还包括内壁24,内壁24设置在发热元件14及食材盛放桶18之间,并且内壁24与壳体12围合形成发热腔26,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位于发热腔26内,使得发热元件14可以将发热腔26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而叶轮16可以将发热腔26内部被加热的气体向外吹散至食材盛放桶18处,同时食材盛放桶18也无法直接与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相接触,这样避免了用户在拿取食材盛放桶18触摸到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而造成危险。

可以想到地,当烘焙器具为侧边开门结构时,发热腔26可以位于除门体所在侧时的其他三面;或者当侧边开门较小时,发热腔26可以位于四面,此时具有开门一侧的发热腔26面积小于其他三面的发热器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叶轮16为离心式叶轮。

在该实施例中,叶轮16为离心式叶轮,有利于集中收集气体,并将气体分散吹向风道各处,且有利于风道内气体温度均匀分布,进而有利于加热室内部温度均匀分布。当然,叶轮16也可为混流叶轮,或选用多种叶轮组合,在此不一一列举。

如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多个进风口28,多个进风口28集中分布在内壁24上,多个进风口28与叶轮16的轴心相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离心式叶轮其轴心区域为进风区域,因此将多个进风口28设置在内壁24的与叶轮16相对应的壁面上,并与叶轮16的几何中心相对应,有利于发热腔26外的气体在叶轮16的作用下快速流入发热腔26,提高了发热腔26内部热风循环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尤其在叶轮16位于发热元件14的一侧时,被及时导出发热腔26的气体能够快速地被发热元件14加热,提高了烘焙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可选地,叶轮16设置在内壁与壳体12之间,或设置在内壁的左、右任一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

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出风口30,多个出风口30分布在内壁24上,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30与叶轮16的边缘相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当叶轮16为离心式叶轮时,由于叶轮16会将气体周向导出,进而在叶轮16的边缘处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30,使得部分高温气体能够直接经边缘处的出风口30导出至发热腔26的外部,有利于食材盛放桶18快速升温,且减少热量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均避让食材盛放桶1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均设置为偏离食材盛放桶18所在方位,可有效避免出风口30吹出的高温气体直接吹向食材盛放桶18,而导致食材盛放桶18局部温度过高,有利于保证食材盛放桶18内部食材均匀受热。

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壁24中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多个出风口30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30设置在第一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壁24中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通过将至少一个出风口30设置在第一壁面上,有利于发热元件14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直接经与其距离最近的壁面上的出风口30导出至食材盛放桶18,有利于高温气体及时快速地进入食材盛放桶18所在的加热室,提高加热速率。

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壁24的与第一壁面相连接的其他壁面为第二壁面,多个出风口30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30设置在第二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设定与第一壁面相连接的其他壁面为第二壁面,这里第二壁面可与第一壁面直接连接也可间接连接。通过将出风口30设置在第二壁面上,使得高温气体可从第二壁面上的出风口30进入食材盛放桶18所在的加热室内部,能够降低发热元件14所对应的壁面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室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室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14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14所不在的区域经出风口30流入的高温气体而受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内壁24的除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出风口30中每个出风口30的开口面积越远离发热元件14越大。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壁24的除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14越近的出风口30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14越远的出风口30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出风口30的出风面积较小,出风温度较低的出风口30的出风面积较大,能够综合各个出风口30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出风口30因出风面积相同而导致内壁24内部靠近发热元件14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内壁24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内壁24的除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出风口30中任意相邻两个出风口30之间的间距越远离发热元件14越小。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壁24的除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14越近的出风口30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14越远的出风口30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相邻两个出风口30之间的间距较大,出风温度较低的相邻两个出风口30之间的间距较小,能够综合各个出风口30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出风口30因间距相同而导致内壁24内部靠近发热元件14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内壁24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