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5485发布日期:2019-05-15 22:40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水壶通常采用耦合器来传输温度、液位等信号,使用耦合器传输信号时,需要将耦合器对齐才能安装,这造成用户使用时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可以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信号,提高用户使用的方便性。

一种电水壶,包括:

底座,包括底座线圈和为所述底座线圈供电的控制板;

壶身,包括与信号源连接的信号板和为所述信号板供电的壶身线圈;

其中,所述底座线圈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磁场,所述磁场作用于所述壶身线圈且在所述壶身线圈内产生电流,所述信号板与所述控制板无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容纳槽,所述底座线圈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进一步,所述底座线圈的匝数设置为至少两匝,所述第一容纳槽设为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容纳槽容纳所述底座线圈中的一匝。

进一步,所述壶身还包括壶身本体和围绕所述壶身本体设置的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容纳槽,所述壶身线圈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内圈部分和外圈部分,所述内圈部分与所述外圈部分依次套设于所述壶身本体外,

所述内圈部分开设有朝向所述外圈部分的缺口,所述外圈部分覆盖所述缺口以形成所述第二容纳槽。

进一步,所述内圈部分与所述外圈部分分别包括彼此嵌设的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

进一步,所述内圈部分与所述壶身本体包括彼此嵌设的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

进一步,所述底座线圈的匝数多于所述壶身线圈的匝数。

进一步,所述底座线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壶身线圈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底座线圈与所述壶身线圈同心设置,且两者的中心距设置为不大于50mm。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其中,控制板为底座线圈供电,壶身线圈为信号板供电,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板与控制板之间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信号,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中的耦合器那样必须对齐安装,从而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壶身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底座;

100-底座本体;

102-控制板;

104-线圈盘;

106-风扇;

108-底座线圈;

110-第一固定架;

1100-第一容纳槽;

20-壶身;

200-导磁膜;

202-信号板;

204-温度传感器;

206-防溢传感器;

208-液位传感器;

210-手柄;

2100-空腔;

212-壶身线圈;

214-壶身本体;

2140-容纳腔;

2142-第二凹部;

216-第二固定架;

2160-第二容纳槽;

2162-内圈部分;

21620-第一凹部;

21622-第二凸部;

2164-外圈部分;

21640-开口;

21642-第一凸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水壶,该电水壶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底座10和壶身20,在使用过程中,壶身20坐落在底座10上。

底座10包括设置为壳体结构的底座本体100以及容纳在底座本体100内的控制板102、线圈盘104以及风扇106等。其中,控制板102可以为线圈盘104供电,线圈盘104通电后产生磁场,该磁场加热壶身20底部的导磁膜200,导磁膜200被加热后将热量传递至盛放在壶身20中的待加热食材。风扇106可以加速底座本体100内空气的流通,实现各部件的快速散热。

壶身20包括信号板202、温度传感器204、防溢传感器206和液位传感器208,其中,温度传感器204可以感应盛放在壶身20内的待加热食材的温度,防溢传感器206用于感应煮食过程中有无液体溢出,液位传感器208用于感应壶身20内待加热食材的液位,温度传感器204、防溢传感器206和液位传感器208三者均与信号板202通信连接。

壶身20还包括手柄210,手柄210内部具有空腔2100,信号板202、温度传感器204、防溢传感器206和液位传感器208均设置于该空腔2100内。

特别的,为了实现电水壶的无线通信功能,本申请提供的电水壶还包括底座线圈108和壶身线圈212,其中,底座10包括底座线圈108,底座线圈108设置于底座本体100内且通过控制板102供电,壶身20包括壶身线圈212,壶身线圈212可以为信号板202供电。

具体而言,底座线圈108通电后产生磁场,该磁场作用于壶身线圈212并在壶身线圈212内产生电流,从而为信号板202供电。

信号板202与控制板102之间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信号,例如,两者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传输信号,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信号板202接收温度传感器204、防溢传感器206和液位传感器208传输来的数据后以无线通信的方式传输给控制板102,一方面,控制板102可以根据温度信号控制电水壶的加热时间和加热功率;另一方面,控制板102也可以根据壶身20内待加热食材的液位控制电水壶的工况,例如,当液位低于最低水位时,控制电水壶停止工作,防止干烧;又一方面,控制板102还可以在防溢传感器206检测到有溢流现象时降低电水壶的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防止溢出。

根据以上的描述可知,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板202与控制板102之间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信号,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中的耦合器那样必须对齐安装,从而方便了用户对电水壶的使用。

本申请中,为了增强底座线圈108对壶身线圈212的磁场作用,两者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种实施例,底座线圈108和壶身线圈212均设置成大致环形的结构,两者可以同心设置,两者之间的中心距可以控制在50mm以内。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两者之间的中心距可以设置为17mm。

此外,由于线圈盘104工作时会对底座线圈108的信号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增强信号,可以设置底座线圈108的匝数多于壶身线圈212的匝数。这样,用作发射线圈的底座线圈108的磁场强度得到增强,则作为接收线圈的壶身线圈212收到的信号也相应加强。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底座线圈可以绕制成3圈,壶身线圈可以绕制成1圈,但不仅限于此。

另一方面,为了便于信号的传输,底座线圈108的外径可以大于壶身线圈212的外径,但是,这需要考虑电水壶本身的具体结构和信号传输的强弱两方面的因素,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2和图3所示,底座10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架110,第一固定架110用于固定底座线圈108,以保证底座线圈108在底座本体100内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固定架110设置为环形结构,其固定于底座本体100的顶部且包括第一容纳槽1100,底座线圈108容纳于该第一容纳槽1100内,第一容纳槽1100的开口方向朝向底座本体100,这样,底座线圈108就被固定在了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从而减小了底座线圈108发生移动的风险。

进一步,对于绕制成至少两匝的底座线圈108而言,第一容纳槽1100的数量可以相应增加,这样,每个第一容纳槽1100内可以容纳底座线圈108中的一匝。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底座线圈108中的每一匝都间隔开,由此可以避免由于外皮破损造成短路。

如图2和图4所示,壶身20还包括壶身本体214和第二固定架216,其中,壶身本体214具有容纳待加热食材的容纳腔2140,第二固定架216围绕壶身本体214设置,且固定于壶身本体214的底部。一种实施例,壶身本体214可以采用全玻璃结构。

第二固定架216用于固定壶身线圈212,以保证壶身线圈212相对于壶身本体214的稳定性。可参考第一固定架110的结构,第二固定架216也设置成环形结构,其包括第二容纳槽2160,壶身线圈212围绕壶身本体214设置且容纳于第二容纳槽2160内,由此,壶身线圈212即被限定在了第二容纳槽2160内。

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架216设置成分体式结构的内圈部分2162和外圈部分2164,其中,内圈部分2162与外圈部分2164依次套设于壶身本体214外。其中,内圈部分2162与壶身本体214贴合,且开设有朝向外圈部分2164的缺口,外圈部分2164环绕内圈部分2162并覆盖该缺口,即形成容纳壶身线圈212的第二容纳槽2160。

分体式结构的第二固定架216可以方便壶身线圈212的安装和固定,并且,内圈部分2162设有缺口,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根据壶身本体214的尺寸对内圈部分2162做相应的调整。

外圈部分2164也具有开口21640,开口21640处通过紧固件锁紧,从而可以将内圈部分2162和壶身线圈212锁止于壶身本体214。

进一步,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内圈部分2162与外圈部分2164的可靠连接,内圈部分2162与外圈部分2164分别包括彼此嵌设的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圈部分2162朝向外圈部分2164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一凹部21620,外圈部分2164的相应位置设有第一凸部21642,第一凸部21642嵌设于第一凹部21620内以确保两者在上下方向不会脱离。

更进一步,为了避免内圈部分2162从壶身本体214脱落,内圈部分2162与壶身本体214分别还包括彼此嵌设的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壶身本体214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部2142,内圈部分2162的相应位置设置第二凸部21622,第二凸部21622容纳于第二凹部2142内,以增加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凸部21642与第二凸部21622可以相对设置,如此设置后,壶身本体214、内圈部分2162以及外圈部分2164三者可以形成依次嵌设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架110和第二固定架216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上所示出的方案,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案,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